基于C8051F020单片机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
《基于C8051F020单片机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C8051F020单片机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C8051F020单片机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基于C8051F020单片机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介绍了机械手设计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目前市场上对该产品的需求。首先阐述了机械手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并结合人类手臂能够实现的实际功能设计出机械手的功能特性。其次介绍了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选择C8051F020作为系统设计的核心,介绍了单片机的特点,最小系统和主要的电路模块。并阐述所用的模拟软件(proteus)以及开发环境(keil)并画出程序流程图。最后使用proteus对电路图进行设计,使用keil和proteus联调实现控制系统的功能。设计完成,能够通过单片机驱
2、动步进电机的转动,正转和反转,从而实现单片机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关键词:C8051F020,机械手,proteus,电机Based the C8051F020 SCM manipulator control system designAbstract:This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control system of the SCM manipulator based on C8051F020,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robot,present research situa
3、tion of the desig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demand of the market to this manipulator.First of all the thesis introduc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manipulator,working principle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Secondly this thesis introduced the hardware design of control system,choose C8051F020 S
4、CM as core of controller .Introdu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M,minimum system and main circuit module。And introduce the simulation software(proteus),development environment (keil)and draw program flow chart.Use proteus design circuit diagram,use proteus integrate with keil to achieve the function of
5、 the control system.After design is completed,can driver stepper motor rotation through MCU,forward and reverse,achieve the design of control system of MCU robot.Keyword:C8051F020,manipulator,proteus,motor.目 录1 绪论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2假肢型机械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完成的工作42 多自由度假肢结构及特性42.1 假肢结构和工作原理42.2 假肢的
6、功能特性52.3本章小结53 多自由度机械手控制系统硬件设计63.1系统整体设计63.2 c8051f020最小系统及外围电路设计73.2.1 供电电路部分83.2.2 复位电路部分83.2.3电机驱动电路93.2.4控制系统核心设计93.3 防干扰设计103.4本章小结114 多自由度多假肢控制系统软件设计114.1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114.2C8051F020主程序设计124.2.1 初始化子程序124.2.2 PWM脉冲模块124.2.3方向模块134.3本章小结135 总结与展望146 致谢167 参考文献171 绪论 仿人形假肢是机械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一方面在太空,水下,核
7、辐射等环境下的实验,维护,排险等复杂任务1;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于残疾人而言,假肢形机械手不仅是追求装饰方面的美化,而且更加追求的是功能上的完善,能够尽善尽美的代替人体肢体的功能。现今的的机械手设计一种是基于分析模型和性能指标进行设计,另一种是模仿人手进行设计。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机械手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的一种新型装置。它是机械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编程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各有人和机器的各自优点,尤其体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王希敏,1992)。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机械手被广泛应用与自动化生产线中,用于机床加工,铸锻,热处理等方面。但在数量、
8、品种、性能方面都不能满足工业生产越来越先进的要求,这促进了工业应用类机械手在国内工业方面迅速的研究和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机械手主要是作为人体假肢存在,代替人们失去的手臂执行一些简单的抓取动作以及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现如今机械手的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仿人形假肢,仿人形假肢是供截肢者使用以代偿缺损肢体部分功能的人造肢体,有上肢假或下肢假肢,既是手臂和腿部。 目前,假肢类型机械手的研究重点是对于仿生手的控制源的选择。目前用于假肢控制的仿生控制信号主要有人体自身的肌电信号、脑电信号、神经电信号和声音等。现如今,市场上和医疗上的假肢形机械手产品多事为了美容,而实用的假肢中又很少能够按照人的意志去控制,多是
9、比较简单的、容易提取的生物信号作为其控制源,采用声音信号作为控制源的假肢在实现控制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实用性很低。采用脑电波或者神经电波信号作为控制信号的假肢形机械手,这类控制方式比较高级,且灵活性和准确性也大大提高,但这类控制方式尚处于研究之中。假肢形机械手的研究因其需求的不断提高正向着高科技智能性不断前进。 现今社会,导致截肢的原因有很多,严重外伤,严重感染,先天畸形和发育异常等都会导致截肢,而自然灾害或是车祸事故等更是导致截肢的一个更普遍的原因。每年的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频发,在中国有755万肢残残疾人,需要安装假肢的约45万,而其中上肢残肢者约占了1/3之多,而在全世界有数百
10、万上肢肢残人员需要安装假肢。在灾害或事故中不幸遇难失去肢体致残的人在日常生活和各方面都会有许多不便和为难之处。对家庭和个人都是很严重的依赖和负担。假肢形机械手对人体上肢的代替,可以帮助残疾人士做一些生活中简单的事宜减轻生活中的负担,也正是如此,假肢形机械手的智能化研究才不断的前进,功能更加齐全,外形更加灵便好看。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假肢形机械手如图1.1所示。多数此类产品是采用肌电信号作为控制信号源去控制假肢的动作。但肌电控制的假肢都是采用串行作业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在假肢的移动中需要一个关节的动作完成后另一个关节才能动作,这种操作方式连贯性很差,使用时很不自然且相当吃力,不符合人们的生理习惯
11、,串行作业花费的时间较长也比较难以控制。因此围绕并行运动的方式设计出的假肢操作系统更加符合人们对假肢的需求,本文旨在研究以单片机作为控制系统的假肢形机械手。 图 1.1 假肢型机械手1.2假肢型机械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也在假肢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的金德文,张培玉,张济川,王人成等学者、教授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后来的众多学者和专家对假肢形机械手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工业发展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点,所以,在国内主要是逐步扩大应用范围,热处理方面的机械手、重点发展铸造,改善作业条件以减轻劳动强度,在应用专用机械手的同时,相应的发展通
12、用机械手,有条件的还要研制计算机控制机械手和组合机械手、示教式机械手等。同时要提高速度,减少冲击,正确定位,以便更好的发挥机械手的作用。此外还应大力研究记忆再现型,伺服型,以及有视觉,触觉等性能的机械手,并考虑与计算机连用,逐步成为整个机械制造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在方便日常生活方面,促进残疾人医疗事业的发展一直是党和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目前,国家不断加大对假肢技术的支持,假肢技术的研究也因此不断深入和完善。机械手的结构上不断的改善,功能上更加接近人的生理功能以及人体对假肢的生理排斥更小。哈尔滨工业大学刘宏教授等人成功研制出基于欠驱动原理的多自由度残疾人假手样机由五个手指组成,整个假手由三个电
13、机驱动,能够实现抓、捏、握等简单的动作。在肌电的控制方面,才用了六个表面肌电电极可以实现人手19种运动模式的识别,如图1.2所示,可以实现一些简单的动作,弥补了日常生活中的不足。此领域相关项目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家民政部和中国残疾人协会的高度重视2。国家对假肢研究的支持和国内众多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不断努力也加快了这一技术的发展,使得假肢形机械手不断发展,前景开阔。 国外机械手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应用较多,发展也很快。目前主要用于机床、横锻压力机的上下料,以及点焊、喷漆等作业,它可按照事先指定的作业程序来完成规定的操作。国外机械数的发展趋势是大力研制具有某种智能的机械手。使它具有一定的传感能力,能反馈外界
14、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变更。如位置发生稍许偏差时,即能更正并自行检测,重点是研究视觉功能和触觉功能。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绩。 但就目前而言,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假肢生产行业相关产业同欧美和日本相比大体上约落后20年。九十年代初,欧美和日本已开始将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融合在一起,用于假肢的研究与开发当中。国外机械手的发展趋势是大力研究机械手智能化技术,使机械手具有一定的传感能力,能够反馈外界条件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变更。如位置发生稍许偏差时,即能更正并自行检测。 智能化技术主要有两个方面:1,运动协调性,是指使假肢运动能够像人体一样,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
15、变化随时调节运动轨迹,使得运动姿态协调美观,耗能最少。2,智能传感,是指假肢具有感知外界作用力的大小、温度与湿度等能力,并作出相应的反应。目前下假肢的智能化主要以运动协调性和跟随性为主,上假肢则主要以智能传感技术为主。应用新型智能材料研究新型高效假肢驱动器和智能传感器3。目前假肢的智能化已取得很好的成绩。 图1.2 五指仿人型残疾假手样机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完成的工作 本论文主要以基于c8051f020单片机机械手控制系统为主要研究目的,研究机械手假肢的控制方式和控制系统,并以proteus和keil的软件环境为背景,模拟机械手的功能并仿真。2 多自由度假肢结构及功能特性2.1 假肢结构和
16、工作原理 假肢是人体缺损肢体的替代物,用以弥补缺损肢体的形状和功能。故根据仿人型的特性,经过研究与设计制作,设计出一种6自由度仿人型假肢,即肩离断多自由度假肢型假肢(上肢)的结构模型如图2.1 所示,六自由度的机械手每个自由度处均安装一个电位器,六个电位器分别反映出连接在一起的两个部件的相对转动角度或者位移,这六个参数和机械手三维模型结合在一起可构建机械手的详细姿态示意图,方便对机械手的各个关节的运动进行控制4.其肩部转动关节是由直流电机经减速器减速后,驱动整个大臂90 度前后旋转;大臂的内外摆动运动采用直线电机驱动,其中直线电机固定,其旋转螺母在螺杆转动的带动下实现手臂外向90 度的抬落运动
17、;肘部关节摆动采用类似上臂向外摆动的结构,可实现小臂内向向外135 度的屈伸运动;小臂转动关节采用直流电动机经减速器减速后进行驱动,可实现小臂向内向外90 度的旋转运动;手腕俯仰运动关节采用直流电机驱动,经减速器减速及一级伞齿轮变后实现手腕向上向下各50度的俯仰运动;手掌的开合采用直线电机驱动,通过连杆机构实现手掌的开合运动5。以上各个关节同时运动,便可完成相应的轨迹运动。 机械手的上、下、左、右、前行、后行6个方向移动,分别由六个电机的转动来带动,在硬件设计中,六个电机的转动反应了机械手的各种动作。在实物设计中为了减小肩部前后摆动和外向摆动的驱动力矩和肘部关节伸屈过程中所需的力矩,可对大臂肩
18、部的重力距和肘部关节的重力距采用气动平衡结构,从而可以减小相应驱动元器件的功率要求,使得设计更加轻便,成本较少。 本设计采用的系统是基于反馈原理建立的自动控制系统。所谓反馈原理,就是根据系统输出变化的信息来进行控制,即通过比较系统行为输出与期望行为之间的偏差,并消除偏差以获得预期的系统性能。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既存在由输入到输出的信号前向通路,也包含从输出端到输入端的信号反馈通路,两者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因此,反馈控制系统又称为闭环控制系统。反馈控制是自动控制的主要形式。自动控制系统多数是反馈控制系统。本设计使用的既是有反馈功能的闭环控制系统。CPU根据按键信息驱动相应的电机运转,电机连接的编码
19、器记录下驱动电机的PWM信号脉冲数,然后通过检测电路将PWM脉冲数反馈给CPU,CPU可以根据得到的脉冲信息,再次驱动电机的转动与否或转动的时间。设计要求是:有自动工作方式和手动工作方式,当位于手动工作方式时,用按动按钮去控制机械手的动作,可以完成机械手所有动作和操作机械手进行所有自由度的活动,并可将不在原来位置的机械手操作至原位,因此在设计中要首先要规定一个机械手的原点指示。手动操作:就是用按钮操作,对机械手的每一种运动单独进行控制。例如:当选择上/下运动时,按下启动按钮,机械上升;按下下降按钮,机械手下降。当选择左/右旋转运动时,按下启动按钮,机械手左移;按下右移按钮,机械手右移。当选择前
20、行/后退运动时,按下启动按钮,机械手前行;按下停止按钮,机械手后退。2.2 假肢的功能特性 假肢是供截肢者使用以代偿缺损肢体部分功能的人造肢体,假肢研究的重点是生理信号的提取和对仿生假手的控制。目前用于假肢控制的仿生控制信号主要有人体自身的肌电信号、脑电信号、神经电信号和声音等,其中表面肌电信号由于滞后时间短和抗干扰能力强,仍然是假肢的主要仿生控制6。这种六自由度的假肢能够通过多自由度的并行或串行运动完成对物体的抓取,运动连贯,反应时间短,同时使用者可以和激光传感器及三位姿态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对随机物体的定位,这对于假肢的智能性又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机械手假肢给残疾者提供了一种代偿工具,一定程度
21、上满足了肢体残疾者的心理和生活的需要,且轻便易、易操作、便于携带。 2.3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自由度假肢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功能特性。在实际的设计中,设计者不仅要考虑诸如几何尺寸、速度以及承载能力等因素,而且还要考虑到关节的数量和它们的几何分布。这些因素影响了机械手工作空间的大小和性质、机械手结构的刚度以及其他的性质7。理解机械手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对于我们实现机械手的设计是十分关键的。 1.大臂转动关节 2.大臂内摆关节 3.小臂伸屈关节 4.小臂旋转关节 5.手腕俯仰关节 6.手掌开合关节图2.1 假肢的结构模型3 多自由度机械手控制系统硬件实现机械手控制系统的实现过程中,硬件系统的实现
22、是整个设计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硬件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很据总体的设计要求,以及在所选机型的基础上,确定系统扩展所要用的存储器,I/O电路,A/D及有关外围电路等,然后设计出系统的电路原理图8。在设计过程中,可供选择的驱动设备很多,但是为了尽可能的高机械手运动的准确性、稳定性以及反应灵敏程度,慎重的选择合适的设计原件是十分重要的。本章主要是根据具体情况及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硬件控制系统CPU和驱动元件并画出硬件电路原理图。3.1系统整体设计 假肢控制系统硬件电路主要包括控制部分、驱动分、被控对象部分和检测反馈部分四个部分组成。控制部分主要是以C8051F020 为核心控制系统件完成9。在实际的设
23、计中选择的事51系列的单片机,驱动部分是由八个驱动电机组成,检测反馈部分是通过编码器检测电机编码器的信号作为反馈信号,主要是由检测电路和串口接口组成,被控部分是机械手。控制方式选择按键方式,本设计中采用12个按键组成的小键盘,六只发光二管(用于模拟系统所处的状态,是转动状态还是无动作状态),主要由12个按键完成6个关节的双向正反单独运动,按键控制对应的关节运动情况如表3.1所示。使用74LS245芯片作为反向器,以代替上拉电阻,通过Port A和Port C 两个接口来连接驱动器,步进电机和电位器。机械手的运动包括转动和伸缩,转动和伸缩都可以归为转动。在用proteus进行模拟和仿真时可以用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C8051F020单片机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论文 基于 C8051F020 单片机 机械手 控制系统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38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