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所”字结构研究 毕业论文.doc
《古代汉语“所”字结构研究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所”字结构研究 毕业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汉语“所”字结构研究摘 要 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来源甚早, 在古代汉语“所”字结构的研究中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研究。本文在前人对“所”字结构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常见的“所”字结构类型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同时,对“所”字结构的语法功能进行较深入的论述,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所”具有的转指功能,对其语法意义进行了简要地归纳与分析。从而使我们对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关键词:“所”字结构;语法功能;语法意义AbstrctThe the word structure “Suo” originated early in ancient Chinese, however, ther
2、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remain to be discussed and researched further. Based on the predecessors to the word structure “Suo”, the paper will analyze and induce the common types, as well as discuss deeply to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the word structure “Suo” , which will be given a brief summary
3、and analysis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word structure “Suo” turned to its grammatical function. In order to make us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to the ancient Chinese word structure “Suo”. Key words: The Word Structure “Suo”; Grammatical Functions; Grammatical Meaning.目 录一、“所”字的结构类型1(一)所+动结构11.常
4、见的 所+动结构12.所+动+名结构23.所+动宾词组结构24.所+动+者结构25.在所+动之前出现“有”“无”以及“何”的形式3(二)所+介 结构4(三)所+名(形)结构5(四)“为所”特殊句式5(五)数量词+所结构5二、“所”字结构的语法功能6(一)所+动结构作主语6(二)所+动结构作谓语6(三)所+动结构作宾语71.所+动结构作动词的宾语72.所+动结构作介词的宾语7(四)所+动结构作定语7三、“所”字结构中“所”字的语义功能转指8(一)“所”提取的宾语指受事9(二)“所”提取的宾语指处事10(三)“所”提取的宾语指与事10结语10参考文献12谢 辞13古文中“所”有多种用法,且“所”的
5、用法一直处于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所”原本是个名词。1说文斤部说:“所,伐木声也,“所”就是名词。“所”用作名词的如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拱之。”其中的“所”是表处所的名词。“所”还有用作动词的,如书经无逸篇:“君子所其无逸。”中的“所”就是动词。另外,古人在誓词中用“所”字,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这里的“所”字是假设连词。后来,随着语言内部的发展,它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只能置于动词、介词及其它词前,它只有语法意义,而没有词汇意义,演变成了虚词,这种用法在古文中很常见。构成 所+动或所+介+动结构,整体表示的是一个名物概念。2“所”字和
6、所有的助词一样,不能单独使用。“所”字必须与动词(或者与“介词+动词”)组合在一起才能充当句子中的一个成分。当“所”字与它们相结合的时候,必须放在它们的前面。一般把“所”字与其后面的动词(或者“介词+动词”)总括起来叫做“所”字结构。3它具有名词的性质,由此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地说“所”字是起改变结构性质的作用,“所”应该是结构助词。一、“所”字的结构类型“所”字结构最基本也最常见的类型是:所+动结构,其次还有 所+介+动、所+名 所+形以及“为所”这种特殊的结构等等。以下是对不同的“所”字结构的讨论。(一)所+动结构“所”字和动词组合,根据动词本身以及动词代宾语将其分为以下几小类:1.常见的 所
7、+动结构“所”字和动词组合,成为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或“的事物”。4这样的例子比较常见。例如:(1)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荀子劝学(2)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庄子庖丁解牛(3)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 礼记中庸(4)庸主赏所爱而罚所恶。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如例(2)中的“所见”表示所见的对象。例(3)中“所至”、“所通”、“所覆”、“所照”、“所坠”都是“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相关的对象。例(4)中的“所爱”和“所恶”分别表示“所爱之人”和“所恶之人”。2.所+动+名结构 这是所+动结构中的动词带上宾语。例如:(1)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
8、贾谊治安筞 (2)今天下所用玄精,乃绛州山中所出绛石耳,非玄精也。 沈括梦溪笔谈(3)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 史记刺客列传(4)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所+动构成的“所”字短语所指称的事体比名词性词语所指称的某类事体更加概括更加抽象,范围比较大,表意不太明确,有时容易产生歧义。所以,“所”字结构离开上下文不能具体表示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有时,为了表达明确起见,就在“所”字结构后面再加上一个名词,举出具体的人或事物。这时,“所”字结构就成了名词的定语。5如在“所持地图”和“所赐金帛”中,“所持”和“所赐”就分别成了“地图”
9、和“金帛”的定语。其中“所持”和“所赐”如果不加上后面的名词,则所指就比较抽象。加上名词则所指称的对象就比较具体明确。但这并不是说后面不加名词的“所”字结构就真的比较抽象。针对这个问题,在下文将会展开论述,这里不做讨论。3.所+动宾词组结构这是“所”加上动宾词组所构成的“所”字 结构,不同于上边所说的所+动+名。例如:(1)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2)子夏 子张 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孟子滕文公上(3)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汉书黄羁传(4)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郭橐驼传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所+动宾词组中由动词和名词组合而成的动宾词组,比 所+动+名的
10、动词加名词结合的更紧密,不能将两者混淆。如此,我们就能比较准确的理解其含义。如例(1)中“所避风雨”是动词“避”和“风雨”组成动宾词组,再将“所”字置于其前构成“所”字结构,意思是“所躲避风雨的地方”。如果将其理解为所+动+名这种结构,是“所”置于动词之前再加宾语,这里的宾语是引出的对象,这样的话,可以翻译为“所躲避的是风雨”。这样的解释显然是不正确的。其它例子同理。对于这两种类型的“所”在结构要仔细推敲,不能混为一体。4.所+动+者结构在所+动结构的后面再加上一个结构助词“者”,让它来指代那个没有指明的人或事物。带有“者”字的“所”字结构后面不能再加名词。例如:(1)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
11、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刘基卖柑者言(2)送子至太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史记刺客列传(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4)所爱者挠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诛灭之。史记酷吏列传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可以用“者”字来完成词组的名词性。我们说“所”字本身也兼有完型的作用。我们又常在原来的起词之下加一个“之”字,仿佛表示起词处于一种领属的地位。6 如果没有“者”字,则必须出现端语,否则如上文所述的情况一样,泛指事物,所指抽象。如“所爱者”与“所憎者”,如果没有“者”字,那么其所指就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有时容易产生歧义。同样,其它例子亦如此。5.
12、在所+动之前出现“有”“无”以及“何”的形式在所+动结构之前常出现“有”“无”构成“有所+动”或“无所+动”结构。从语法上看,这个“有”字或“无”字都是动词,“所”和它后面的动词或动宾词组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或“无”的宾语。像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马生序(2)有所借贷,要周全他。郑书(3)皆悦然自得,一无所求。市声说(4)大铁推外,一物无所持。铁推以下“有所”“无所”之后都有“不”字。(1)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孟子(3)小人闹居为不善,无所不至。大学(4)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五代以上所引的“所”
13、字结构的例子,我们应该认定为 有所+动或 无所+动结构,还是认定为“有所+动”或“无所+动”结构?如果我们认定为 有所+动或无所+动结构,如“有所闻”应该理解为“有所”与动词“闻”的结合,那么这个短语就应该译为“有地方所说的”。进入上下文语境则讲不通。于是,我们应该把所+动与“有”或“无”结合所构成的结构确定为:“有所+动”或“无所+动”。另外,我们从最后两例可以看到,“无所”与其后的动词之间插入一个否定词,形成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义。疑问代词“何”置于“所”字结构之前构成“何所动”,这实际是“所者(为)何”的简化和倒置。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乐府民歌木兰辞
14、(二)所+介 结构由于介词来自动词,7 所以“所 ”字也可以用在介词前,介词后再加动词构成 所+介+动结构。如“所以”、“所为”、“所与”、“ 所自”、“所由”等。这个结构中的“所”字,因上下文意,特别是介词的不同含义,在句子里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实现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方式、方法,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与行为有关的人物等等。8 例如:(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战国策赵策(3)不在所与居,而在所与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4)楚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在这些所+介结构中,“所以”最常
15、用。“以”的宾语可以表示工具 方法等,还可以表示原因。与此相应,“所以”主要表示工具、方法、原因等。9 “所以”表示工具、方法时可以理解为:“用来做”或“用来做的方法”。例如:(1)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滕文公上(2)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庄子让王“所以”表示原因时可以理解为:“的原因”或“的缘故”。例如:(1)使知瞑美,而不知瞑之所以美。庄子天运(2)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之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庄子让王由于所+介+动结构是名词性的,而“者”可以和名词性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所以其后常加“者”。例如:(1)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
16、之,皆知所以养之者。孟子告子上(2)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国语越语下“所以”还有一种特殊用法。在上古汉语里,“所以”有时候被用来引起下文,用来追究原因。“所以”所构成的名词仂语成为说明和解释的对象。10如:所以谓人者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悚惕恻隐之心孟子公孙丑上(三)所+名(形)结构“所”位于名词之前使名词具有及物动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我们可以认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同样,“所”字位于形容词之前,形容词也活用为动词。例如:(1)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晁错论贵粟疏(2)莫如以吾所长,攻其所短。清稗类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3)吏之所税,耕者也。韩非子显学(4)置人所罾鱼腹
17、中。史记陈涉世家以上四例中,前两例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两例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例(1)中“贵” “贱”活用为动词,置于“所”字之后,组成名词性词组。“所贵”“所贱”分别表示“认为尊贵的人”和“认为卑贱的人”。其它例子同理。(四)“为所”特殊句式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式有多种,“为”就是其中一类。这一类自汉代以后,由“为”的被动式发展成为“为所”式。这种句式除用“为”引进行为主动者外,还要在词前加上“所”字。11 “所”用在被动句里,同“为”相应,表被动关系,是表被动的助词。例如:(1)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资治通鉴赤壁之战(2)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史记淮阴侯列传(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所”字结构研究 毕业论文 古代汉语 结构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37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