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历史名城的保护研究毕业论文.doc
《南京的历史名城的保护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的历史名城的保护研究毕业论文.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京的历史名城的保护研究摘要:本文以南京市为例,简述了南京的城市规划历史以及各历史时期的规划特色,然后分析了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最后阐述了在南京的城市规划中,对于历史名城保护这一方面做出的成绩和不足,针对规划中的不足,又提出了历史名城保护的原则和如何改善这一现状的具体措施。关键词:城市规划,南京,历史名城保护 The protection of the historic city of nanjingAbstract: This paper taking nanj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anjing city planning
2、 history as well as various historical period of the planning features, then analyzes the nanjing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finally expounds in nanjing city planning, historic protection on the one hand, to make achievements and shortages in planning theinsufficiency,and put forward th
3、e principle of historic protection and how to improv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pecific measures. Keywords: urban planning ,nanjing ,historical famous city protection 目录1 引言12 南京古城的历史发展过程12.1古代南京城市规划的特点12.2近代南京城市规划的特点22.3当代南京城市规划的特点3 南京古城的历史文化特色43.1六朝的文化特色43.2明朝的文化特色53.3民国的文化特色7 南京古城历史文化的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84
4、.1南京城市规划中在历史名城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84.2南京城市规划中在历史名城保护方面出现的问题10.2.1 重复建设,资源浪费10.2.2 各类历史建筑遭到破坏10.2.3 古都的风貌正在消失10.2.4 城市的文脉即将被切断11.2.5 城市正在走向“千篇一律”115 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措施115.1要落实名城保护的具体内容115.2要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125.3协调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25.4作为政府,规划建设不能脱离实际,要与时俱进,尊重民意。 13 5.5 作为企业,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对城市原有风貌的的改变。145.6 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5、。14 结束语14参考文献141 引言“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它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确认的,具有法定意义的历史城市中的杰出代表,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保护专项规划,并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渗透到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项经济、法律、行政政策之中。1在城市规划中如何对历史名城进行保护,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名城保护的关系成为世界各国的课题。国外在历史名城的保护中广泛采用“3S”技术、BioCAD技术与虚拟技术等。G.Espa和R.Benedetti2使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确定地下遗产的位置。Nuno M.Alves和Paulo JBartolo3
6、根据人类对三维实体的识别特点,结合计算机辅助技术,创建生物计算机辅助技术(BioCAD),并把它用于遗产建筑和遗产城市的虚拟显示和设计。面对网络时代的遗产保护与利用,Robina Hetherington和Brian Farrimond4应用可扩展标识语言(XML)创建网络三维建筑,从而为遗产建筑在网络中的显示与操作提供良好的平台。此外,韩国、印度等国还尝试从国家层面上创建遗产管理信息系统。我国同样的围绕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做出了一些研究,例如陶伟等以丽江古城为例分析了世界遗产中古城类文化遗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5。张松等以平遥古城为例对历史城镇保护的目的与方法、可持续发展机制与对策进行了研究6
7、。 具有2470余年历史的南京与北京、西安、洛阳统称为中国的四大古都,并对其进行总体规划时,明确地将“著名古都”定为南京的城市性质之一。其次,南京还是江苏省省会,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组成了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以南京为核心的都市圈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但是“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只要其经济处在比较平稳发展阶段,历史名城保护对于他们都不是主要问题。这说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是历史名城保护面临最大危险的时期.”7 2南京古城的历史发展过程21古代南京城市规划的特点南京的古代城市规划最早开始于六朝时期,当时的规划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符合人们为了城市发展而做出的提前准备工作的目的,思想也具有先进性。六朝时
8、期,南京的都城规划是以“君”为本。都城形状受周礼的影响,并且融合山丘环抱,河湖围绕散布四周的自然地形,表现出礼制规划与因地筑城的巧妙结合。五代十国时期,突破了六朝建康以“君”为本的单一规划。都城向南推移,横跨淮河建造都城,包含了秦淮河两岸经济富庶的居民区、商业区,建造坚固宏伟的外围城墙,体现了“造廓以守民”的规划思想。 明朝时期,南京城不仅具有前人的规划布局,而且整个都城为四重环套配置形制。庞大的都城,充分体现了一个宏伟王朝的气势。京城与外郭城垣的形态,顺应山峦湖泊、水系等地形限制与旧城制约,是深受管子务实思想的影响,具体为“城郭不必中规矩”的体现。宫城部分的造型严格按礼制体系,布局规整,轴线
9、对称。宫城轴线与旧城轴线同时并存,各有分工。古代各时期规划特色如图2.1、图2.2、图2.3所示。 图2.1 孙吴都建康图 图2.2 东晋建康图图2.3 明朝都城图22近代南京城市规划的特点近代开始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局势动荡,在这种大背景下,人们还是一直对城市进行着改造,奠定了以后城市规划的基础。太平天国时期,此时期城市建设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出于军事需要,首先改造并加固明代残留的城垣,其次加筑城外营垒,以防外敌的入侵。另一方面是建设太平天国的天朝宫殿及众多的大小王府。这些建筑在太平天国起义失败,都城陷落后就全部被毁。民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开始具备了一些科学的规划思想,它不单单是满足一
10、方面的需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29年由国民政府编制的首都计划,它是南京城市规划史上第一部正规的设计文件。尤其提出的是该城市规划中编制的道路是现在南京的基本框架。它的内容纷繁复杂,全面的对南京进行了规划设计,对以后南京的城市规划影响深刻。民国时期规划图如下图所示(图2.)。图2.4 民国时期南京市规划图23当代南京城市规划的特点这时期主要是解放后的时期。改革开放后,每一次的更新都是对原规划的改进。当前南京的城市规划期限为20年,即1991-2010年。分为两个阶段,近期建设规划期限至2000年,远景展望到下世纪中叶。具体的近期目标是: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市域、都市圈城市
11、化水平以及综合实力水平居于国内同类城市领先地位。远期目标:加快南京的现代化建设,在2010年左右能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同类城市水平,成为国家的教育、科技、金融、贸易、信息基地。把南京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作为长远的奋斗目标。使南京成为现代化的古都,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环境优美,成为一座美丽的滨江城市。正在进行的规划图如下图所示(图2.)。图2.5 南京市都市圈规划图资料来源: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20) 南京古城的历史文化特色历史文化特色是一个城市形象、品位的重要体现,更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特色文化是城市现代化与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坚持与发展特色文化 ,只有在
12、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 ,才能不断增强城市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与辐射力。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南京 ,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有鲜明的特色文化 ,这就是金陵特色文化。从大文化特征来看,它包容了六朝文化、明朝文化和民国文化三大块,而这三大块历史文化又可统属于“都城文化”。3.1六朝的文化特色从公元3世纪初到6世纪末的300多年间,中国南方先后有孙吴、东晋和宋、齐、梁、陈6个汉族政权在南京(孙吴时称建业,东晋、南朝称建康)建都,史家称为“六朝”。这六朝的文化,虽然大约过去1500年了,但一直到今天还有踪迹可寻。其中最被人们称颂的是六朝石刻的文化,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萨都刺曾经叹惋:“
13、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我却应补充说,在六朝石刻品上,仍然密集着很多信息。历史、科学、艺术知识渊博的专家学者,他们比较我们一般人,更能读懂其中凝结、蕴含的信息。调查、保存好这些宝贵文物,让我们、让后人有机会通过它们,更深层地认识那个金粉般的“六朝”社会和“六朝”时代。(如图3.1、图3.2、图3.3、图3.4所示的六朝石刻) 图3.1 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石刻 图3.2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 图3.3 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 图3.4 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刻3.2明朝的文化特色许多构成中国文化全貌的形象和地理标志起源于明朝。“千秋遗胜迹,万国发惊叹。”最值得骄傲的要数那人间奇迹的明长城,起春秋,历
14、秦汉,明朝修筑,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同样可作为中华文明地标的是气吞山河的紫禁城,南京作为明朝开国时的首都,始建皇城、又扩建改称宫城,尔后迁都北京,于15世纪建成紫禁城。同时,很多中华文明中的文化、艺术、哲学、政治和经济的传承与发展,明朝做出了巨大贡献。明朝的南京地位崇高,完全可以与当时世界的其他杰出文明胜地相媲美,甚至是超越。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明孝陵,中华门城堡等,而且中华门是唯一现存的南京明城墙入口,里面能容纳大约3000名士兵守城(如下图3.5、图3.6、图3.7、图3.8所示)。建筑物就是当时文化的印证,透过它们可以需找明朝文化的踪迹。 图3.5 明孝陵(1)图3.6 明孝陵(2)
15、图3.7 明城墙 图3.8 中华门除了以上特殊代表的建筑文化外,夫子庙事实上是在明朝建立的,这个时期以求学和考试求取功名的风气广泛流行,这寄托了孔子的理想。这些思想倍受尊重而且内涵丰富,因此,这个时期的统治者,都能够从掌握和了解这些学说的人中选拔。学堂和考试场所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建立,南京夫子庙旁的江南贡院,是其中最重要的。在江南贡院,任何人都能将他们的知识付诸于实践,以此获得文人学者的身份,然后成为统治集团里的一份子。那些获得文人学者身份的人能够有机会得到官职。南京作为首都,给予这些文人学者机会,就是可直接获得皇帝的钦点任命。悠悠昭昭,中国的杰出文化思想,伴随秦淮晓风月露流淌延续(如下图3.9
16、、图3.10所示)。 图3.9 秦淮河 图3.10 夫子庙3.3民国的文化特色俗话说,一座“南京城”,半部“民国史”。曾经作为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城的各个方面被深深打上了民国文化的烙印。民国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产生过较大影响。民国文化,则是指在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在中国大陆上,所形成的具有当时时代特色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建筑形式,城市形态以及在民国意识形态下所反映的一切活动。刻上民国文化烙印的是一些民国建筑,例如中山陵,总统府等(如下图3.11、图3.12所示)。图3.11 中山陵 图3.12 总统府在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中,独具文化特
17、色的是六朝文化、明朝文化、民国文化,通过把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串成体系进行保护、开发,打造南京的历史文化品牌,提升了南京知名度,增强了南京的吸引力,促进了南京经济发展。在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的基础上,精心策划各种活动,打造南京城市形象,提升南京的知名度,确定了“文化之都”、“博爱之都”的南京城市形象定位。若对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做一个总结,如下表1所示,可表明南京的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表1 南京历史名城与特点名称内容特点城明城墙、城楼城门、秦淮河、自由式路网文化价值、使用价值宅青砖灰瓦、粉墙青瓦、临水而筑江南水乡特点古迹南唐二陵、古寺、古庙、古塔、革命旧址缅怀过去历史路中山路、虎踞路、龙蟠路
18、等地方特色、都城霸气名人古代名人:朱元璋,曹雪芹等近代名人:孙中山、廖仲恺等人才辈出,卧虎藏龙民俗民风、民俗、婚嫁、礼仪、信仰、节日、文化艺术术强烈的地方色彩特产雨花石、盐水鸭馈赠佳品、爱不释手风景烈士陵园: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陵墓:中山陵、明孝陵风景区:玄武湖,珍珠泉等增长知识,陶冶性情南京古城历史文化的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4.1南京城市规划中在历史名城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南京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南京始终注重城市的规划,注意维护南京的古都风貌,成为中国著名古都中都城格局保护最完整的城市。南京古城是典型的不规则形都城,其古城格局在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方面可谓独具匠心,形成南京城内三大区
19、域的功能划分:城东的皇城区,城南的居民和商业区,城西北的军事区。河道(六朝以来)城墙(南唐一明)宫殿遗址(六朝、南唐明)街巷(南唐一明)四大要素形成了南京的古城格局。外秦淮河、杨吴城壕、运读等河道都是各个朝代城墙或宫城的界限,与现存明城墙一道,勾勒出南京不规则的城市轮廓,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所倡导的“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规划思想(如图4.1所示)。8图4.1南京名都城平面图资料来源:参考文献9目前,南京明四重城廓的格局仍然可循,明都城城廓大部分完好,城内六朝、南唐、民国的历史轴线清晰可见。尽管在古城区内盖了些大体量的高层、多层建筑,但在保存肌理、尺度、韵律等方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京的历史名城的保护研究 毕业论文 南京 历史 名城 保护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36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