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分等系统研究毕业论文1.doc
《农用地分等系统研究毕业论文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用地分等系统研究毕业论文1.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土地信息系统地信息系统综合实习综合实习 设计名称:设计名称:农用地分等系统农用地分等系统 班班 级:级:土管土管 111 设计人员:设计人员:学号:学号:113932108 姓名:姓名:艾买提尼牙孜吐合提艾买提尼牙孜吐合提 学号:学号:113932108 姓名:姓名:艾力艾力 指导教师:肖指导教师:肖 峰峰 成 果 编 号:成 果 编 号:设计时间:设计时间:报告成绩:报告成绩:批改时间批改时间/签名:签名:前 言.3 1 系统目标.4 1.1 系统总体目标.4 1.2 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4 2 系统目标实现的技术思路.5 2.1 技术思路.5 2.2 技术方法.5 2.2.1 农用土地分
2、等的方法.5 3 系统的工作流程.7 3.1 主要步骤.8 3.2 农用地分等技术流程图.9 4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10 4.1 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10 4.1.1 数据输入模块.10 4.1.2 图层管理模块.11 4.1.3 农用地分等模块.13 4.1.4 输出模块.14 4.1.5 系统帮助.14 4.2 系统功能模块总图.15 4.3 子系统功能模块图.15 4.3.1 数据输入模块.15 4.3.2 图层管理模块.17 4.3.3 农用地分等模块.18 5 用户界面.19 5.1 部分用户界面图.19 5.1 部分模块用户界面.24 5.2 农用地分等因素因子值得计算.25 6
3、数据库建立.26 6.1 空间数据库建立.26 6.1.1 空间数据库的概念建立.26 6.1.2 空间数据库数据结构.26 6.1.3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26 6.2 属性数据库的建立.26 6.2.1 属性数据库的概念设计.26 6.2.2 属性数据库的数据结构.27 6.2.3 属性数据库的建立.27 6.2.4 数据库部分属性结构表.27 6.3 数据字典.28 6.3.1 数据元素.29 6.3.2 数据结构.29 6.3.3 数据流.29 6.3.4 处理过程.29 6.3.5 数据字典的用途.29 7、部分计算机处理流程图.30 7.1 计算机处理流程总图.30 7.2 部分计算
4、机处理流程图.31 7.2.1 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确定.31 7.2.2 土壤质地分确定.32 7.2.3 剖面构型分确定.33 7.2.4 有机质/%分值确定.34 7.2.5PH 值分值确定.35 7.2.6 障碍层深度/cm 分确定.36 7.2.7 排水条件分确定.37 7.2.8 灌溉保证率/%分值确定.37 7.2.9 土壤污染状况分值确定.38 7.2.10 地下水埋深 1cm 分值确定.39 7.2.11 乡镇农用地综合等别面积统计确定.40 7.2.12 属性数据的调查.41 7.2.13 农用地级别查询.42 7.2.14 农用地级别数据转化成图形数据.43 7.2.15
5、光温生产潜力.44 7.2.16 气候生产潜力.44 7.2.17 土地生产潜力.45 7.2.18 确定个单元等.45 7.2.19 土地经济计算.46 7.2.20 土地利用系数.46 8、农用地分等数据处理.47 9、参考文献.49 前 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GIS 技术、LIS 技术,特别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共享的需求日益迫切。元数据可以用来描述各种数据集的内容、质量、表达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及其他特征,是理解、发现、定位、评估和维护数据的有效方式,目前已得到了普遍认同和应用;同时元数据标准和操作工具也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项目是我国新一轮国土
6、资源大调查的重要基础性内容,它促进了土地管理由“数量管理”向“数量和质量并重管理”的转变。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基础数据和成果数据都具有重要的共享价值,尤其是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为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培育完善土地市场、开展土地整理、土地征用补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工作提供依据,因此在土地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数据格式多样,数据存储分散,成果数据地域特征明显,数据生产、维护和使用缺乏统一管理等特点,因此数据有效管理和共享困难。元数据作为实现信息共享有效途径,可以方便用户快速、准确地发现、访问、获取和使用所需数据。农用土地分等信息系统的设计正
7、在探索之中,加之设计人员的时间和水平有限,设计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作者:刘辉 高静 日期:2012 年 1 月 13 日 1 系统目标 1.1 系统总体目标 农用土地分等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以土地资源及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为研究对象,依据农用土地分等工作思路和程序,以地学空间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科学、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科学和快速分析数据手段,以组件式 GIS 为开发平台,面向管理决策层的实用数据可视化信息系统,实现农用土地分等数据的输入、存储、管理、分析和成果输出的全数字化技术系统。系统目标是实现农用土地分等的信息化和数据共享,提供动态监测土地质量和土地有效管理的决策
8、手段,提高分等过程的工作效率,对农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统一、严格管理,为提高农用地管理水平提供依据;为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提供依据;落实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实现区域耕地占补平衡目标,科学核算农用地生产潜力提供依据;为理顺土地价格体系,培育完善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产合理配置,开展土地整理、土地征用补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工作提供依据;为实现农业税制改革,公平合理配赋征收农业税提供依据。减少重复劳动,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各级土地部门和政府部门提供界面友好和便捷适用的计算机业务管理工具。实现农用土地分等的自动化、定量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9、1.2 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 1、系统面对省、市、县各多层次用户,系统设计要满足不同用户水平、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条件的地域需要,因此系统运行程式和数据流程,尤其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分等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是动态的可提供多种选择。2、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建立区域农用地资源和有关的社会、经济信息在内的基础数据库,达到信息共享目的。3、通过建立具有数据采集、编辑、数据库管理、制图等功能的系统,实现土地资源的查询、检索、分析和输出。4、通过模型分析实现农用地的自动分等,为农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2 系统目标实现的技术思路 2.1 技术思路 综合考虑实用、经济、开发经验等多种因素,农用土地
10、分等研究涉及到的内容不仅包括各评价单元的属性特征和空间属性信息,而且还必须包括基于专业知识对数据的处理,因此,为满足农用地分等的实际需要,系统拟设置 5 大功能模块,分别为数据输入、图层管理、农用地分等、数据输出、系统帮助。每个功能模块在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算法模型的基础上,通_过可视化编程实现。系统的控制采用菜单命令按钮逐级进入的方法,进行数据输入、空间查询、分等、分析、汇总、输出、帮助等,所有结果都在屏幕上以图形、报表、统计图形和图标说明的风格实现,并能以地图和报表的形式输出。这些模块不仅能满足目前农用地分等工作的需要,而且为以后的农用地动态管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农村税费改革提供
11、帮助。并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实现系统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和通讯。2.2 技术方法 2.2.12.2.1 农用土地分等的方法农用土地分等的方法 土地分等综合采用自然和经济评定的方法。首先,按土地的自然条件计算土地的潜力,以反映土地质量的优劣和土地对作物生长适宜程度和本质差异;其次,用体现社会平均开发利用水平的土地利用系数,将土地潜力订正为现实产出水平;最后,在现实产出水平的基础上,用土地经济系数衡量在目前社会平均产出水平上土地收益的差异。土地分等采用的主要方法要点有 各指定作物气候产量的计算采用农业生态带法 土地质量的衡量采用参数法 不同土地上各作物理论产量值采用分估-理论产量对照法 各作物产量之间的
12、换算采用标准粮产量比值折算法 土地潜力采用标准粮食产出总量比较法 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的计算采用相对值法 a 农用地分等的技术方法是指:以本规程提供的标准耕作制度和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计算成果为基础,按照本规程规定的对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的鉴定方法,对农用地利用水平和农用地集约经营水平的调查要求,以及按照本规程规定的方法所得到的各中间阶段成果,采取逐步修正的方法,对农用地自然生产力和经济生产力所进行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15 综合分析和评价。b 农用地分等体系建立在全国统一标准上,开展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地方需使用统一的国家级参数,计算出行政区
13、内各地方,各分等单元的以基准作物论产量指数表示的分等指数,以分等指数作为分等的依据。c 农用地分等的国家级参数,包括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标准耕作制度,产量比系数,产量比系数,产量比系数,产量比系数,指定作物最大产量,指定作物最大产量指定作物最大产量,指定作物最大产量-成本指数成本等,采用统一的计算方法,由国土资源部组织计算,公布成果。d 农用地分等所采用的分等参数,包括农用地质量,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等,采用本规程规定的计算方法,由分等定级的地方测算。e 标准耕作制度中涉及的作物分为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基准作物分等工作的地方,从标准耕作制度中的全国性粮食作物选其中的一种;指定作物由国家统一
14、指定。极个别地方,在报请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可根据当地大宗作物的种植比例确定 1-2 个指定作物。f 农用地分等因素分推荐因素和自选因素两类。推荐因素由国家统一确定,分区,分地貌类型给出自选因素由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用于分等的自选因素不超过 3 个。所有分等因素都需要采用特尔菲法,因素成对比较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检验和确定,在开展农用地分等工作的省县之间鉴定的分等定级任务书中予以明确。g 农用地质量分用无量纲百分数表示,计算方法包括因素法和样地法。应用因素法计算农用地质量分的地方需要编制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质量分关系表。本规程
15、附录 F 中给出了主要分等因素的分级表,但没有区别作物,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地方,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编制指定作物分等因素因素质量分关系表。应用样地法计算农用地质量分的地方则需要确定样地,编制农用地质量加(减)分规则表 h 农用地质量分的综合方法,因素法采用几何平均法,或加权平均法;样地法采用代数和法。本规程附录 F 给出了推荐分等因素的参考权重,但未区分作物,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地方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比如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因素对比法,回归分析法中的一种或几种,确定分等因素权重。i 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在县域内分等值区计算。在等值区内,以行政村为单位,按产量差异随机,分层设
16、置一定数量的样点采样,分别计算样点的系数值,行政村取各样点平均数。j 分等单元划分采用叠置法,地块法网格法或边形法。最小评价单元不小于最小上图面积(6mm2 k 分等指数的计算采用乘积法,用千分制表示。l 农用地等的划分采用等间距法法。每间隔 50 分划一个农用地质量等别。m 农用地分等基础资料,中间成果应首先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处理,才能用于计算分等定级指数。n 农用地分等成果需进行实地抽样校核,达到验收标准的成果,才能用于上一级成果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16 的汇总,或用于其他目的。o 农用地分等成果通过设置标准地块的方法建立永久性标志。永久
17、性标志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县级三个层次。p 农用地分等成果根据需要由国家组织定期更新。2.32.3 系统技术系统技术路线及框架图路线及框架图 3 3 系统的系统的工作流程工作流程 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农用地分等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完成项目任务书的编制,技术人员培训,列举资料收集清单,设计分等资料收集表格;第二阶段为资料收集整理,主要完成了相关外业资料的调查实测、内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形成初步的中间成果,完成各分等参数的测算,为分等技术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第三阶段完成农用地分等的内业处理工作,形成最终成果;第四阶段为成果整理校验、汇总和验收。用户接口 用户 输入子系统 数据
18、采集 数据转换 数据管理 数据存储管理 系统平台 地图数据 程序库 系统预测软件库 数据库 软件库 编辑修改子系统 查询统计子体统 统计预测子系统 不同比例尺叠加 专题图制作与输出 各种信息输出 3.1 主要步骤 1、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与制定作物。土地生产的过程,实际上是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变为生物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土地生产潜力高低与耕作制度有关,在不同耕作制度下,单位面积土地吸收并同化太阳辐射能的能力不尽相同,而且收获指数差别很大,因此,计算耕地的生产潜力,首先要确定标准耕作制度,选定制定作物和标准作物。2、划分土地分等因素指标控制区。3、确定分等因素,制定分等因素指
19、标体系及因子权重。农用地是自然生态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自然生态因素主要指标是耕地的坡度、表土质地、土层厚度、土地构型、耕层有机质含量和灌溉保证率情况;社会经济因素选区的指标为作物的产量和亩投入,可用于计算出农用地的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4、编制分等因素质量分记分规则表 按照全国“农用地分等规程(试行)”和农用地分等因素确定的原则,根据某县土地的评价资料和农用地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分等因子及其权重如下表:分等因素治疗分记分规则表 分值 有效土层厚度()表土质地 坡度(度)灌溉保证率 有机质(%)土体构型 100 150 壤土 2 充分满足 通体壤,壤/粘/壤 90 100150 粘土
20、 25 基本满足 壤/粘/粘,壤/砂/壤,砂/粘/粘 80 58 2.0 粘/砂/粘,通体粘 70 60100 砂土 一般满足 砂/粘/砂 60 815 1.52.0 壤/砂/砂 50 1.01.5 粘/砂/砂 40 3040 砾质土 无灌溉 0.61.0 通体沙 30 1525 通体砾 20 30 0.6 10 流动沙 25 权重值 28 10 27 20 6 9 3.2 农用地分等技术流程图 农用地分等技术流程图农用地分等技术流程图 前期准备工作 资料收集与分析整理 指标控制区划分、分等单元划分 确定控制区标准耕作制确定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和产量比系数 控制区参评因素选择 构建土地分等因素 土
21、地利用水平与土地经济属性调查 土地利用系数计土地经济系数计算 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划分 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划分 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图绘制 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图绘制 土地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 土地利用等指数计算 土地综合等指数计算 编制土地因素分值表 划分分等单元、计算 计算单元分等利用等指数 计算单元分等等指数 各控制区参评因素权重 代表样点数据收集与调查 4 4 系统主要功能系统主要功能模块模块 4.1 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 为满足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实际需要,系统拟设置 5 大功能模块,分别为数据输入、图层管理、农地分等、数据输出、系统帮助。每个功能模块在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算法模型的基础
22、上,通过可视化编程实现。系统的控制采用菜单命令按钮逐级进入的方法,进行数据输入、空间查询、分等、分析、汇总、输出、帮助等,所有结果都在屏幕上以图形、报表、统计图形和图标说明的风格实现,并能以地图和报表的形式输出。这些模块不仅能满足目前农用地分等工作的需要,而且为以后的农用地动态管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农村税费改革提供帮助。4.1.14.1.1 数据输入模块数据输入模块 1)数据组织方案 采用文件/数据库混合型格式,包括空间数据,属性数据。2)地图矢量化 影像格式的通用性:支持通用影像格式(BMP,JPG,TIF,GRID);提供多种地图投影系统:对多源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相互转化;地图编辑:
23、点、线、面、文本等的增加、(面一线),从地图上提取用户需要的信息删除、选择、拷贝,对象类型转化实现地图的矢量化;风格设置:点、线、面、文本的风格设置(颜色、大小、线型、填充样式等);图层基本操作:放大、缩小、漫游、选择、全幅显示、刷新等:3)矢量数据输入 矢量交换文件格式:支持流行的矢量交换文件格式 AutoCAD DXF、Arc/Info E00,MapInfo MIF 等,同时也支持二进制格式,如 Arc/Info Coverage,ArcView SHP,MapInfo TAB 等;地图编辑:点、线、面、文本等的增加、删除、选择、拷贝;对象类型转化:线面,面线;风格设置:点、线、面、文木
24、的颜色、大小、线型、填充样式等:图层基本操作:放大、缩小、漫游、选择、全幅显示、刷新等。4)属性数据输入 数据库结构的修改:相关字段的建立、修改、删除:外部数据导入:包括.xls,.dbf,.mdb 等多种数据库格式的数据;相同数据的批量处理:根据 SQL 条件对不同记录的相同字段输入相同的值;属性数据浏览、编辑、修改;字段值统计:对图层中需要统计的字段值进行总和、平均值计算,如:统计面图层面积 5)空间分析 微小多边形合并:根据制图条件(比例尺),自主选择合并条件和合并的最小面积,对相邻多边形进行合并;建立空间数据索引:以关键字段对空间数据进行查询、检索、显示;叠加分析:对两个数据集之间进行
25、的一系列集合运算,包括剪切、擦除、相交、同一、合并五种类型;缓冲区分析:根据指定的距离在点、线和多边形实体周围自动建立一定宽度的区域范围的分析方法;多边形的合并和切割:合并简单对象,分解复杂对象:对象类型转化:线面,面线的转化 4.1.24.1.2 图层管理模块图层管理模块 完成地图显示、地图控制、地图选择、绘制实体、删除无关实体(集)、图层标注、图层显示比例、层模板、增加图层目录、图例设置、图层通用设置、保存图层模板、删除图层目录、修改图层目录、面积量测、保存缺省图长度量测等功能。主要包括:1)地图显示 放大:按一定的比例放大当前地图;缩小: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当前地图;平移:移动当前地图到用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用 分等 系统 研究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35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