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迈向信息化的实现策略研究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家庭迈向信息化的实现策略研究论文.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家庭迈向信息化的实现策略研究摘要 “信息化”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而“教育信息化”,则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育现代化的象征。社区教育,走信息化发展之路,是一种历史的必然。09年4月“上海终身学习网”的正式开通,让居民的信息化学习有了更为宽广的平台,为社区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又拓展了一条便捷的通道,它标志着上海社区教育信息化工程又迈出了实质性一步。然而,上海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推进工作并不如人们预
2、期的那么乐观。根据现有获得的材料来看,从软、硬件设施到网络教育平台,从信息资源开发到人才队伍培养,从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普及程度到实际教育效果,农村与城市在短短的数年中拉开了显著的差距,不但制约了社区教育在农村全面、深入开展和学习型社区的构建,而且已开始逐渐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品味及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我们确定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展开研究,也正是基于这样现实需要,尝试借助对上海农村地域较为宽广的几个区县信息化推进状况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与分析,找出制约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瓶颈,旨在为上海农村地区家庭信息化谋求更为宽广的发展之路,同时,也为其他农村地区的家
3、庭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关键字:农村家庭;信息化;实现;策略Abstract: Information refers to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cultivation, to develop intelligent tools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new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benefit of the community. Education , refers to the proces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use of mo
4、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characters is digital, networked, intelligent and multimedia, the basic feature is open, sharing, interaction, collaboration. Education normalization is the direction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s a symbol of the mo
5、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Community education,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is a historical necessity. In April 09, the official opening of the net lifelong learning in Shanghai, let the residents of information learning has a more broad platform, community education normalization and develop a convenie
6、nt channel, it marks the Shanghai community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project has taken a substantial step. However, the Shanghai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to promote the work and less than people expected so optimistic.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material obtained from the poin
7、t of view, the soft, hardware facilities to the platform of network education, cultur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talent, from information learning popularity way to the actual effect of education, rural and city opened a significant gap in just a few years, not only restricted
8、 the community educ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comprehensive, in-depth to carry out construction and learning community, and has begun to gradually influence to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speed and rural cultural life taste and quality of life. We determine the research strateg
9、y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rural community normalization a study of this topic, it is based on a realistic need, try to use several District Community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in Shanghai rural area wide promotion of extensive and in-dept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find out the development bo
10、ttleneck of the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Shanghai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normalization to seek greater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also provides th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for the norm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 in other rural areas.Keyword: Rural
11、households; Normalizatio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目 录1.绪论31.1本文研究意义和目的31.2国内外研究现状41.2.1国内研究现状41.2.2国外研究现状42.论文涉及的理论概述52.1农村信息化概念52.2农村信息化现状分析52.2.1业务维度52.2.2地域维度62.3农村信息化需求分析82.3.1需求特征分析82.3.2需求内容分析82.3.3行业信息需求分析92.4农村家庭信息化发展策略分析92.4.1政府该成为农村家庭信息化的推动者92.4.2政府应该制定标准化的信息发展模式102.4.3积极推进“三网”融合102.4.4搭建
12、信息服务平台102.4.5整合信息资源112.4.6加强信息化培训113. 当前农村农村家庭信息化进展状况113.1信息化程度低113.1.1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113.1.2农村居民上网技能缺乏123.1.3资源整合和利用率低133.1.4信息硬件服务落后133.2区域发展不平衡133.2.1区域间发展不平衡133.2.2区域内发展不平衡144.制约农村家庭信息化进程的瓶颈154.1农民文化水平低154.2农业信息匮乏154.3 电信运营商不注重农村市场164.4内容无特色,缺乏吸引力164.5信息素养不高,高级人才系统性缺乏175发扫除障碍,加快农村家庭信息化建设步伐展策略175.1提高农民
13、文化水平,增强农民信息意识175.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175.3 要做好农村信息应用示范家庭185.4加强队伍能力建设195.5完善激励机制195.6发展综合服务,完善保障机制206总结20参考文献20致谢22附件22绪论1.1本文研究意义和目的 目前,在国内学术界对“农村信息化”的概念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不同的作者所研究的领域与认知有所差异,从而造成当今“农村信息化”的概念是众说纷纭,百花齐放。作者认为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中对“农村信息化”所做的定义通俗易懂,能较全面的反应事物的本质。即“农村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管理和农民生活的应用的程度和过程。在现阶段,对三农影
14、响最大的信息技术是通信和互联网技术,故本文主要从通信和互联网领域来研究农村信息化发展对策。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著名学者张学认为,农村家庭要完全实现信息化,就须构筑和完善六大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比照城市的六大要素建设,目前上海农村家庭信息化程度显然较低。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12年末我市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计算机46台,比上年末增长15.0%。其中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达40台,增长21.2%。随着3G智能手机的普及,年末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移动电话200部,增长7.0%。其
15、中接入互联网的43部,增长22.9%历经多年发展积累,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地处中部的湖南成功跃上新的台阶。站在新的起点,如何构筑长远竞争力,在环境、能源、土地、成本等要素倒逼下,如何调优结构、提升发展质量,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决定牢牢抓住新一轮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机遇。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纷纷将经济振兴大计放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国内发达省市也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破解发展难题、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战略选择。1.2.2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农业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50-60年代。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数字显示,20世纪50年代,电视已基本
16、在美国农村地区普及。1954年美国农村居民电话普及率为49%,1968年达到83%。70-80年代, 电子计算机的商业化经营和实用化推广带动了美国农业数据库建设及计算机网络等方面建设。1985年,美国已有8%的农场主使用计算机处理农业生产,其中一些大农场已计算机化。2001年,包括农业电子商务在内的全美电子商务营业额上升到6153亿美元,占当年全球电子商务营业额的43.7%。2003年,美国农业信息化强度高于工业81.6%。约2/3农民至少每户拥有一台电脑,因农事需要而上网的时间每周平均两小时;约1/3农民在调查中表示希望通过互联网出售农产品。 2003年以来,美国农业电子商务销售额每年以25
17、%速度增长,而同期全美的增长速度仅为6.8%;2007年美国国家农业统计服务机构的数据表明,美国农场接入因特网水平上升到55%,从事在线交易农场的比重从2003年的30%上升到2007年的35%。2008年,美国20%的农场用直升机进行耕作管理,很多中等规模农场和几乎所有大型农场都安装了GPS定位系统。2010年以来,美国农业信息化在农业信息多媒体传播大众化、农业应用软件专业化、农业信息应用系统化基础上,正大力开展农业科学的虚拟化研究,统领世界农业信息化最新发展潮流。美国农业信息化水平世界领先,进一步夯实了其世界第一农业强国的地位。仅占全美人口2%的美国农民,不仅养活了3亿多美国人,而且使美国
18、成为全球最大农产品出口国。粮食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贸易量1/3,其中玉米和大豆占50%以上。美国农业每时每刻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信息影响,离开了准确、及时、权威的市场信息服务,美国农业将无所适从。所以,尽管有很多私人公司向社会发布市场信息,农业部仍然在全国建立了庞大的市场信息网络,构建了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并进行严格的组织化与法制化管理。2.论文涉及的理论概述2.1农村信息化概念 目前,在国内学术界对“农村信息化”的概念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不同的作者所研究的领域与认知有所差异,从而造成当今“农村信息化”的概念是众说纷纭,百花齐放。作者认为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中对“农村信息化”所做的定义通俗
19、易懂,能较全面的反应事物的本质。即“农村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管理和农民生活的应用的程度和过程。在现阶段,对三农影响最大的信息技术是通信和互联网技术,故本文主要从通信和互联网领域来研究农村家庭信息化发展对策2.2农村信息化现状分析2.2.1业务维度 截至2008年底,三大电信运营商当年直接为农村信息化服务投资共计122亿,全面实现年初预定的“村村通电话”工程、“乡乡通宽带”工程以及“信息服务平台”工程三方面各项指标。1、“村村通电话”方面2008年为30996个无电话自然村(20户以上,下同)开通电话,全国通电话自然村的比重达到92.4;为1322个无电话行政村开通电话,全国通电话
20、行政村的占比达到99.7。2、“乡乡通宽带”方面 2008年为593个乡镇提供上网接入、601个乡镇开通宽带,使得目前全国98的乡镇能上网、95的乡镇通宽带,全国有27个省份“乡乡能上网”已成现实。2008为12364个行政村开通互联网,全国能上网的行政村比重达89,已有19个省份基本实现行政“村村能上网”的目标。CNNIC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较2007年增长3190万,增长率超过60%,增速远远超过城镇,其中西部青海、云南、贵州三个省份网民数增长较快。但从农村网民规模的大幅提升来看,城乡差距有望逐步缩小。3、“信息服务平台”方面 各地适农业务和平
21、台推广迅速,农村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信通”、“农民用工信息平台”、“信息田园” 等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扩大;“乡乡有网站”项目已在安徽等8个省份试点,免费建成乡镇政府网站1600多个,免费培训乡镇信息员2000余人。宁夏、四川等近10个省份推行了县信息中心、乡信息站、村信息员的农村信息网络模式。2.2.2地域维度 我们按照人均GDP把中国地域分为三类: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一般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分别对应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由于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差异,造成各区域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也不一样。1、东部模式 东部地区模式北京的爱农信息驿
22、站。该模式坚持以“政府搭台、企业运作、需求导向、科技支撑、农民受益”为目标,以爱农信息驿站为经营、服务场所,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为实施手段,整合遍布郊区的农村信息资源,建立农村科技需求通道,探索农村信息化助农模式。爱农信息驿站设备具备上网功能,是由电信运营商将光纤通到京郊村镇的信息驿站,信息驿站再通过短信平台和呼叫中心,利用无线通信网连接到每一个农户,在发布农民所需信息的同时采集和整理农户需求的信息,以实现信息需求的反馈。驿站还装备了内容丰富的农村种养殖技术、林果管理、农药化肥使用安全知识软件数据库。 信息员将采取走村串户的服务方式,为农民提供交纳电话手机费、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等服务。爱农
23、信息驿站的建立将有效地改变农村商品流通现状,既为农民送方便,又为农民送科技知识,同时解决了部分人员就业问题,此项工程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2、中部模式 中部地区模式河北的“好日子”打造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该模式是企业主导,由河北好日子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就是将“连锁超市实体网络”与“电子商务虚拟网络” 相结合的新型商业体系服务平台,其服务对象主要在农村。好日子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立足河北中小城市、县、镇(村)市场,建设社区便利型商业网络,以经营快速消费品和餐桌食品、农资、农具为主,主要服务于城镇及农村家庭消费市场。利用其遍布在河北农村的连锁超市实体网络,好
24、日子公司搭建了“产供销三者相结合的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的定位是,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连锁超市业务、服务领域,使之进而成为遍布乡、镇、村的三农服务站;以店养站,并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真正做到需求与供应进行有效的对接。 由于该平台的渠道模型为一级渠道模型,乡村门店是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惟一渠道,也是最末稍渠道,所以它在为农民提供廉价、优质、安全、可靠的放心商品的同时,还进一步使假冒伪劣产品失去了生存空间。好日子店铺由此成为当地农民依赖的信息中心。3、西部模式西部地区模式宁夏模式。该模式已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授予“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家级社会主义新农村信
25、息化工作省域示范”牌匾,从而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工作省域示范点,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宁夏模式”。 宁夏模式是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三网”有效融合,确定以宽带作为多业务承载平台,利用电信数据传输网传输广电提供的高清晰电视节目,利用机顶盒等设备,在一条入户网线上为用户实现上网、打电话、看有线电视等多种业务的IPTV发展模式,政府通过恰当处理产业链核心的价值关联,使宁夏首先在全国突破“三网融合”部门网络资源分割的体制障碍,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政府主导搭建一个大平台,各厅局、各市县不再投资建设行业分平台。广电电视资源、中组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文化部文化信息资源等共
26、享内容全部进行该大平台,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宁夏模式采用光纤通信网络为主、辅以无线宽带Wimax的数字化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覆盖全区,因地制宜地选择网络接入方式。大部分行政村通过光纤和无线宽带Wimax方式实现宽带上网,对于特别偏远、用户数量少、电信宽带无法通达地区,采取450无线上网及新一代卫星天线接收等多种方式,以适当的成本真正实现农村网络全覆盖。截至2008年8月15日,宁夏电信共计投资2亿多元为全区2362个行政村通过互联网与外界联系,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村村通互联网的省区。2.3农村信息化需求分析2.3.1需求特征分析实用性:农民对与他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较为敏感,如农
27、业政策,农业生产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劳务用工信息、致富信息等;他们对娱乐、消费信息还不敏感;简单便利性:农民要求获取信息时,要求操作简单方便;价格便宜性:农村经济欠发达、农业落后、农民收入低,因而,农民在使用信息的时候对价格非常敏感,希望能以较低的价格或者免费获取信息服务。规范性: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渴望信息能够定时、准确、按照既定的格式展现出来;持续性:信息要不断更新,保证信息的可持续性;差异性:农村范围很大,各地域对信息的需求的内容不一致,同一地域不同行业所需求的信息也不一致,信息平台应该为农户提供差异化信息服务。2.3.2需求内容分析农村政务管理信息:政策法规发布、农情通报、劳动力信息、村
28、务公开、土地管理、人口管理、治安管理、社保管理、农村招商引资;农业生产环节信息:种养科技、产品信息、农业气象、病虫害防治、价格行情、育苗技术;农资产品流通需求:农资价格信息、农资市场、新产品发布、生意撮合配对、农产品市场分析、农产品供求信息;农民民生需求信息:教育信息、医疗信息、卫生保健、文化娱乐、务工信息、法律援助信息;2.3.3行业信息需求分析 2.4农村家庭信息化发展策略分析2.4.1政府该成为农村家庭信息化的推动者 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根本问题,政府责无旁贷的成为农村信息化的最主要推动者。政府应该投入专项资金,以解决农村信息化过程的资金困境。2.4.2政府应该制定标准化
29、的信息发展模式 中国地域广阔,各省经济发展又不平衡,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不能搞一刀切,各省应该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信息化发展模式。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农村信息化程度已大大提高,很多省份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发展较好,并逐渐成熟起来。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在东、中、西部各选择1-2个发展较好的模式在相应的地区进行推广,以节约相关省份在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上摸索的时间,节约资金,加速农村信息化进程。2.4.3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农村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要尽量选择低成本的信息化模式,要避免重复建设。在推动农村信息化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网络
30、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管理,促进网络和信息资源共享。2.4.4搭建信息服务平台 伴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逐渐提高,虚假不良信息也在呈几何级数增长,网络信誉危机成为阻碍农民使用互联网的一个重要不利因素之一。目前,政府公信力在农民心目中是最高的。对于信息不对称的互联网时代,政府应该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各种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真实即时信息服务。如新农村商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以收集、发布涉农政策信息和农副产品流通信息为主要内容,同时与其他相关部门开展信息合作。该平台点击率极高,其全球排名为3000位左右。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正在大力发展3G,同上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相比,3G最明显
31、的优势是带宽较宽,能快速传输数据业务。有专家预测,现代商业由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迁移是大势所趋。因而,在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有必要融合移动互联网新技术,为农业信息化提供新的实现渠道。要充分利用移动通信基础网和移动互联网等资源,进一步加大无线宽带等接入网建设,以无线与有线结合的方式提高互联网接入能力,增强面向农村地区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向农村地区提供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2.4.5整合信息资源 政府主导信息服务平台要加强对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为三农打造定制系列产品,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实惠的信息服务。要与各农业部门开展广泛合作,利用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面向农村的粮、棉、果、菜、畜等农业信息资
32、源的建,强化科技兴农、农产品流程信息、农业保障信息、农村百事通信息等综合信息服务,让农民更快更准确的掌握政策信息、市场信息和供求信息。针对农业生产、农产品供销等整条农业生产链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一整套信息化服务。进一步帮助农民通过手机、短信及时掌握各类政策信息和经济信息,力求实现减少农业消耗、以信息引导生产、助农增收的目标。2.4.6加强信息化培训 要加强农民的信息化培训,帮助解决农民信息技术薄弱的问题,真正实现信息化的下乡、进村、入户。借助日益普及、方便快捷的移动通信传播手段,开展农民信息化普及工程,加快实现农业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同时,要以短信等形式向农民宣传党的农业政策,加强科技培训,倡导健
33、康文明的新风尚。3. 当前农村农村家庭信息化进展状况3.1信息化程度低 要完全实现信息化,就须构筑和完善六大要素:建设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比照城市的六大要素建设,目前上海农村地区信息化程度显然较低。3.1.1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我国农村信息化工作,为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氛围。为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相继启动 “金农工程”、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村*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这些国家级重点工程的建设,客观上促进了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改善。尽管如此,上海农村信息
34、化的条件,同上海城区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相比,依然显得相当薄弱。设施不全。除社区学院(大多以原电大为主体整合而成)条件优裕外,全市农村70%多的社区学校和85%的村民学校还没有专用电脑房和电子阅览室。条件最差的如崇明18所乡镇社区学校居然没有一所建有局域网和电子阅览室,村民学校的条件更不用说了。 此外,调查还发现,郊区农村光缆的铺设和宽带网的覆盖面、教育网站的设施建设等,远未达到社区教育信息化之所需。崇明等远郊农村地区只有半数建立起了区县级的社区教育专业网站,其他村镇级教育网站,基本空白。信息化教育网络的立体化建设较市区远远落后。设备陈旧。部分乡镇级的设备配置大多较为落伍。尽管每个学校
35、也配备了一些电脑,供居民免费上网使用,但不仅数量有限,且计算机设备以落伍、陈旧者居多,使用很是不便。3.1.2农村居民上网技能缺乏 计算机进入农村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可以说不迟于城镇。但是计算机的普及率根据各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而不同。就今年7月份调查显示,在经济较发达的廊坊燕郊地区,农村中平均每五户有一台电脑,而在经济不太发达的辛集,平均每十户才有一台电脑。 电话的普及率在农村也是相当高的,也可以说不亚于城镇。据调查,燕郊地区农村固定电话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5%,而移动电话的普及率也高于40%,辛集地区固定电话普及率也已经达到90%,移动电话也有20%以上调查有电脑的人显示,60%的人表示很需要
36、上网查找信息;50%以上的人希望能利用网络进行联系。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还是需要通过网络了解外界信息的。对没有或者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人进行调查显示,80%以上的人不知道网络是什么东西,不明白计算机与网络有什么联系。这种情况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张家口、承德地区比较常见村民参与信息化学习的“参与度”,指“参与率”和“参与积极性”。社区教育的“信息化”,必须建立在农村居民“学习信息化”的条件之下,而“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由于农村大量中青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留驻人口的年龄特征趋向老龄化,性别趋向“女性化”,所以居民整体文化水准有所下降,加上来自工作和家庭责任的双重压
37、力,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无暇顾及学习,通常是一些农村干部、农村科技人员以及部分专业农民和少数有学习积极性的普通农民在参与学习。至于自觉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学习的比例就更少了。对崇明县城附近港西等三个行政村的调查显示,在“是否有兴趣进行信息化学习”的问题上,表示“没有兴趣”的占70.2%,只有9.8%的村民表示“有兴趣”。在上海其它农村地区,情况略好于崇明,如嘉定、青浦等对信息化学习有兴趣的农民在15%左右,但同城区几乎“人人皆学”、“处处在学”的情形相比相比,参与度同样明显落后。调查数据表明,剔除农村城镇的居民,现阶段上海农业居民获取信息的途径90%以上依然通过广播、报纸、电视、书刊等传统信
38、息媒体获得,学习信息化程度低下特征明显。3.1.3资源整合和利用率低 信息化资源包括信息化教育软、硬件设施和信息化课程性资源。社会信息化资源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依托,也是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依靠。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是实现社区教育信息化的最有利的凭借条件。目前上海农村在开拓社区教育信息化途径过程中,与所在地中小学的协作尚未全面启动。有少数几家如浦东、嘉定、青浦等区能较好利用中小学、高校和各种社会办学力量的软硬件设施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外,大部分郊区农村还未能有效地发挥所在地学校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的作用,资源的整合度差。此外,已有的社区教育网络资源,如“上海终身学习网”、各区县的教育网站,看
39、似内容丰富,但针对农村居民特定需求、深受农村大多数居民欢迎、实际可供利用的资源相当有限,整个网络资源在农村的利用率一直不高。3.1.4信息硬件服务落后 信息化的特征之一,就是数字化和网络化。涉及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由于服务范围广、数量少、区域间隔太大,“没有哪个电脑销售商愿意为了更换一个鼠标或者一个简单的内存条故障,跑上百里山路。”江西一些信息产品销售商告诉记者。此外,上网对于众多农民仍是一种“奢侈行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推算,中国平均每个网民家庭全年上网接入费用为900元。上网在城镇开始列入平民化消费,但这一费用对绝大多数农民而言过于奢侈。由于社区教育信息化在农村的开展还
40、处于起步阶段,思想重视程度,投入等,均不甚理想。社区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含金量不高。现阶段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的信息化设备较为落后,信息资源形式单调、简单,以文本为主,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相对较少,缺乏生动、活泼的形式,数字化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农村居民使用电脑和多媒体技术的本领不强。虽然近几年农村开展过“百万家庭网上行”、“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过程,但由于涉及面不广,且受教育群体本身缺乏家用电脑,难以强化训练等原因,绝大多数拥有电脑的农村居民,还只懂得简单的网上浏览,不但难以开展依托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就是简单的网上提问、发信等互动能力大多不具备,难以提高信息化学习的兴趣。3
41、.2区域发展不平衡3.2.1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同样是农村地区,全市原10个郊区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差距较为明显。调研显示,无论是就信息化环境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而言,还是就开展的具体教育活动情况来看,浦东、嘉定、青浦等发展较快。他们在信息化所需的软硬件建设、资源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方面,走在了其他区县的前列。浦东、青浦,这几年不但在承接市级信息化教育课题上成果显著,而且在总体经费的投入上力度也较大。如下所示。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每年由区财政以181万常住人口为基准,按人均2元标准拨付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并委托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统一调配使用。嘉定区 2005年8月嘉定区颁发关于进一步
42、加强社区教育的若干意见,规定在2006年人均2元的基础上,区和街镇两级每年人均增加1元,到2010年达到人均12元,两级各出6元。其中人口数包括常住人口50万,外来人口按50万计算。青浦区 青浦区也决定2008年起每年人均增加1元,到2010达到5元,如果镇有配套区可以再追加投入。数据显示,嘉定投入目前人均最高,增速也最快,到2010年社区教育的投资将达到1200万元。巨大的投入,社区教育信息化就有了保障。但是像崇明、金山等区县相比就差距很大。尤其像崇明,几乎没有社区教育的专项资金投入,通常按惯例由教育局在成教经费中划拨很小一部分用于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项投入就更谈不上了。3.2.2区域内
43、发展不平衡 在同一区域,社区学院、乡镇社区学校、村居教学点这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中,信息化发展也不平衡。社区学院的信息化优势比较明显,尤其作为社区学院主体的电大,具有特有的优势、资源优势和教学模式优势。电大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网上互动、在线辅导和学习支持服务,学习者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采用不同手段、选择不同学习内容进行学习,电大的媒体形态、课程资源、建设为社区教育提供较完善的基础和条件。以青浦电大和崇明电大为例,都拥有先进的设施设备,VBI、IP卫星接收装置、域名的互联网站、校园局域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和网上教学资源,基本上满足了目前社区教育信息化所需的硬件保障和技术支持。相
44、比之下,乡镇社区学校和村居教学点,硬件保障和技术支持的水平就比较低。在对崇明县的 31 所乡镇社区学校和村居教学点抽样调查中发现,尚无一家具有域名的网站或校园局域网,多媒体教室仅3 间,电子阅览室0间,近三年制作的社区教育课件总共才29件。4.制约农村家庭信息化进程的瓶颈4.1农民文化水平低 以往人们都说农村的购买能力低,负担能力差,然而从实际调查来看,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很多家庭拥有彩电、冰箱、空调等比电脑贵得多的电器,也有不少家庭有面包车甚至轿车等 交通 工具。农民不投资信息产品的主要的原因是不会使用电脑,不会上网,也就是文化水平低。据调查,经济较发达地区40岁以下在农村务农或打工的农民,
45、具有初中学历的达到60%,具有高中学历的不到20%,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寥寥无几,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几乎没有;而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学历层次就更低了。40岁以上的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还要低一些,勉强说不是文盲。文化水平低还导致农民信息意识薄弱。农民缺乏从网络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对学电脑、学上网有神秘感和畏惧心理。42农业信息匮乏 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于农业生产生活方面的信息,结果找到的条目不少,但是具体信息重复率较高,而且很多信息没有什么实际使用价值。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生产信息网站的建设落后,点击率太低、经济效益差导致网站建设落后;其次是信息收集困难,农村人口分散、资源共享意识薄弱导致
46、农业网络资源不足。社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农村的顺利推进,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理顺管理体系,分清职责,科学规划,合力推进。目前各区县社区教育自成体系的管理框架中,最成熟最科学的管理体系是文中提到的“学推委学推办学习指导中心”三级管理架构模式。这种模式,由于是推动,部门负责,业务机构指导,因此决策相对科学,推进有“行政命令”作保障,号召力、执行力强,推进工作易显成效。但这样的管理模式目前还尚未被作为一种标准化管理体制加以推行。目前只有浦东、金山、南汇、闵行、奉贤等区县采用这样的科学管理模式。崇明在管理体制上落后于所有郊区,至今无专门机构设立,社区教育工作由教育局成职科负责牵头,具体由社区学院
47、开展工作,规划性、执行力、成效均不甚理想。 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这样一种部门设置的缺陷,所有区县,没有一个区(县)在社区教育管理和业务机构的设置中设立诸如“社区教育信息化研究43 电信运营商不注重农村市场 现在城镇安装宽带有很多优惠政策,价格越来越低,而在农村安装宽带价格很高,一般都在每年1000元左右。农民并不知道这1000元创造的经济价值会是多少,很多人认为是奢侈、是浪费。并且,电信运营商对农村信息网络的维护也不到位。根据规定,电话线出现故障24小时之内必须要有维护人员到达现场。可是在农村,尤其是夏季和冬季,往往两、三天都没有维修人员出现在故障现场。 4.4内容无特色,缺乏吸引力 学习资源缺乏特色和针对性,是制约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最直接的因素。社区教育信息化是社区教育发展的一种形式。村民是否接受这样的教育,起决定性影响的不是形式,而是内容。根据对上网居民的问卷调查,偏好社区教育类网站的农村居民为零。偶尔浏览一下这类网站的不足3%。经常浏览这类网站的不到 1%。通过访谈,和对网站内容的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是这类网站的形式不“惹眼”,也不是内容不够丰富,而是这些内容不适合他们的“胃口”。首先,市级的学习网站内容太过“阳春白雪”,不合农村居民口味。例如上海终身学习网,内容是十分丰富,但“文化涵养”、“语言文字”、“职业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35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