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运动控制器的研制毕业论文设计.doc
《伺服运动控制器的研制毕业论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伺服运动控制器的研制毕业论文设计.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运动控制系统由于本身的特性限制难以满足现代工业的要求,研究和开发具有开放式结构的高性能运动控制器已成为当前运动控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本论文以永磁交流同步伺服电动机为核心,对运动控制器的硬件结构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实现了运动控制单元和外围处理单元,研制了一种用常规芯片系列组成的运动控制器,提出了采用单稳态多谐振荡器和数据选择器的四倍频辨向电路。该系统硬件结构是基于普通PC机或工控机的ISA总线而开发,其功能集12位DAC转换、定时中断、脉冲接收、倍频辨向计数、零点检测及使能报警等于一体。该系统的软件结构通过对系统CMOS实时时钟(RTC)编程实现高精度定时硬件中
2、断, 对系统CMOS/实时时钟(RTC)编程实现高精度定时,在中断程序中加入PID控制算法,可以满足高精度的伺服电机位置控制的要求。关键字:伺服系统 实时钟 PID控制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echnology, it is diffcult for the traditional Motion ControlSystem to satisfy the demands of the modern industry. Currently, it has been an important trendin the motion control fie
3、ld to develop the high-capability Motion Controller with the openstructure.Motion controller composed of general chip series is developed and Quadruple differential Circuit utilizing dual monostable multivibra-tors with Sehmitt trigger inputs and dual 4_line to 1_line data selectors or multiplexers
4、is put forward.Hardware framework of the system is basedon ISA buses of general PC or IPC,including 12_bit multiplying D/A conversion,time interruptpulse receiving,zero check and on-off and warning circuit.Software framework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technical programming the CMOS/Real Timer Clock
5、,adopting VtoolsD to programme VxD and real-time position control of servo electromotor is realized.So the key problem of developing NC in the Windows is solved.And,PID controller is designed,PID control arithmetic is programmed,parameters of control system are adjusted online,experiment is research
6、ed and the result is analyzed.Experimental result showed that programming CMOSRTC,realizing high precision time through program VxD along with PID arithmetic in the interrupt can meet the requjre of high preci sion position control of servo electromotor. The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origin, rese
7、arch significance, related technical status and main contents of the task, and describes the system as a whole in detail, then discusses the hardware design, software design, and the algorithms design respectively. Finally, The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main contents of advanced research.Keyword:毕业设计
8、(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
9、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目 录摘 要I目 录III第一章 绪 论11.1 引言11.2位置伺服系统的构成21.3伺服系统的发展历程31.4 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4第二章 永磁交流同步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721永磁交流同步伺服电动机的结构722永磁交流同步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723永磁交流同步伺服电动机的数学模型8第三章 伺服控制系统设计103.1系统方案设计103.2 I SA总线113.3总线驱动、数据锁存及译码电路133.4中断定时电路1435使能报警
10、I0电路1536倍频辨向电路与脉冲接收电路1537数模转换电路17第四章 系统CMOS实时时钟硬件中断定时2041 Windows系统中时钟的选择2042通过对系统CMOS实时时钟(RTC)编程实现高精度定时21421系统CMOS实时时钟简介214.2.2 Windows 98环境下实时钟的使用234.2.3对RTC编程的实现2343中断时间的测试25第五章 P ID控制2751 P I D控制简介2752 P l D控制器设计285.3 P I D控制器的软件编制305.4控制系统参数的整定30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326.1总结32参考文献34伺服运动控制器的研究第一章 绪 论1.1 引言随着
11、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运动控制系统由于其自身的特性限制已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封闭式结构。提供给用户的只是特定环境下特定功能的目标作业,控制系统的内 部包括控制算法和底层的接口等对用户是一个“黑箱”。这种结构不便于对系统的功能进行扩展和改进,也不便于对系统资源进行共享和再利用。2、控制软件的兼容性差。控制软件的结构依赖于处理器硬件,在不同的系统间移植比较困难,同时也给软件的升级和更新带来了不便。3、容错性和可靠性差。由于采用了多片单片机并行的结构,使得系统的通讯和同步难以实现,同时数据相关性复杂,导致控制系统的容错性和可靠性变差。4、缺少网络功
12、能。不利于构造大系统,无法实现多系统协调以及远程和漫游控制。针对传统运动控制系统的这些缺陷,研究和开发具有开放式结构的高性能运动控制器己成为当前运动控制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986年以来,世界工业界一直致力于在制造业中推广开放、积木式结构控制技术。1O多年来,这一技术己在计算机行业取得巨大成功。在开放式结构控制技术的指导下,计算机控制器完成了从造价昂贵的专业化大中型机到开放、积木式通用个人计算机的变革,使计算机技术很快地进入到各行业的各个部门和家庭。这为发展开放式结构的运动控制系统积累了经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代通讯和网络控制技术日新月异,并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
13、重要的位置。发展智能运动控制系统也将是我国21世纪的发展战略。运动控制器利用高性能微处理器及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伺服电机的多轴协调控制,将实现运动控制的底层软件和硬件集成在了一起,具有伺服电机控制所需的各种速度、位置控制功能。与传统的数控装置相比,运动控制器具有以下特点:1、技术更新。功能更加强大,可以实现多种运动轨迹的控制。2、结构形式模块化。可以方便地组合,建立适用于不同场合的控制系统。3、操作简单。在PC机上经简单编程即可实现运动控制,不需要专门的数控软件。以运动控制器作为独立的标准部件可以明显缩短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周期,有利于使用者创造自己的品牌产品。目前,运动控制器的应用日益广泛,
14、可以说只要有伺服电机应用的场合就离不开运动控制器。运动控制器以其特有的灵活性和优异的轨迹控制能力使许多工业生产设备焕发出勃勃生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运动控制器在随动系统、伺服跟踪平台、天线稳定平台和火炮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对于我军武器装备的改造和研制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对运动控制器进行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1.2位置伺服系统的构成按伺服系统调节理论,机床伺服系统通常可分为开环、半闭环和闭环系统。开环系统没有测量反馈环节。半闭环和闭环系统有测量反馈环节,其中,半闭环系统只有安装在丝杠或驱动电机转轴上的测量元件,检测与角位移有关的物理量,而闭环系统具有安装在工作台上的测量元件,可检测与
15、直线位移有关的物理量。开环系统没有反馈信号,其精度差,而半闭环和闭环系统,可根据检测器的反馈信号与指令信号的比较结果来进行速度和位置控制,有较高的控制精度。由于丝杠和工作台间传动误差的存在,半闭环系统的精度要比闭环系统的精度低,但比闭环系统简单,易调整。数控系统和其他位置伺服系统一样,是一个双闭环系统,如图卜l所示。内环是速度环,作为一个独立的控制单元,它是由速度调节器、电流调节及功率驱动放大器等部分组成。速度控制单元的外环是位置环。位置伺服系统是由位置控制模块、速度控制单元、位置反馈及检测等部分构成。其工作过程是,由CNC来的位置输入指令与位置反馈装置检测出的进给坐标的实际位移量进行比较,把
16、比较得来的偏差信号,经过位置控制装置的运算,将结果输出到DA转换器,经伺服放大器放大后变成电压信号,成为速度环给定信号,控制电机向消除偏差的方向旋转,直到偏差为零时,电机停止运动,到达指定位置。这样,进给坐标的实际位置就能跟随指令变化,构成一个位置伺服系统。1.3伺服系统的发展历程 (1) 直流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由液压到电气的过程。电气伺服系统根据所驱动的电机类型分为直流(DC)伺服系统和交流(AC)伺服系统。50年代,无刷电机和直流电机实现了产品化,并在计算机外围设备和机械设备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70年代则是直流伺服电机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时代。 (2)交流伺服系统 从70年代后期到
17、80年代初期,随着微处理器技术、大功率高性能半导体功率器件技术和电机永磁材料制造工艺的发展及其性能价格比的日益提高,交流伺服技术交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控制系统逐渐成为主导产品。交流伺服驱动技术已经成为工业领域实现自动化的基础技术之一,并将逐渐取代直流伺服系统。 交流伺服系统按其采用的驱动电动机的类型来分,主要有两大类:永磁同步(SM型)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和感应式异步(IM型)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其中,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在技术上已趋于完全成熟,具备了十分优良的低速性能,并可实现弱磁高速控制,拓宽了系统的调速范围,适应了高性能伺服驱动的要求。并且随着永磁材料性能的大幅度提高和价格的降低,其
18、在工业生产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目前已成为交流伺服系统的主流。感应式异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由于感应式异步电动机结构坚固,制造容易,价格低廉,因而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代表了将来伺服技术的方向。但由于该系统采用矢量变换控制,相对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来说控制比较复杂,而且电机低速运行时还存在着效率低,发热严重等有待克服的技术问题,目前并未得到普遍应用。 系统的执行元件一般为普通三相鼠笼型异步电动机,功率变换器件通常采用智能功率模块IPM。为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性能,可采用位置和速度闭环控制。三相交流电流的跟随控制能有效地提高逆变器的电流响应速度,并且能限制暂态电流,从而有利于IPM
19、的安全工作。速度环和位置环可使用单片机控制,以使控制策略获得更高的控制性能。电流调节器若为比例形式,三个交流电流环都用足够大的比例调节器进行控制,其比例系数应该在保证系统不产生振荡的前提下尽量选大些,使被控异步电动机三相交流电流的幅值、相位和频率紧随给定值快速变化,从而实现电压型逆变器的快速电流控制。电流用比例调节,具有结构简单、电流跟随性能好以及限制电动机起制动电流快速可靠等诸多优点。 (3)交直流伺服系统的比较 直流伺服驱动技术受电机本身缺陷的影响,其发展受到了限制。直流伺服电机存在机械结构复杂、维护工作量大等缺点,在运行过程中转子容易发热,影响了与其连接的其他机械设备的精度,难以应用到高
20、速及大容量的场合,机械换向器则成为直流伺服驱动技术发展的瓶颈。 交流伺服电机克服了直流伺服电机存在的电刷、换向器等机械部件所带来的各种缺点,特别是交流伺服电机的过负荷特性和低惯性更体现出交流伺服系统的优越性。所以交流伺服系统在工厂自动化(FA)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伺服驱动产品当前的应用来看,直流伺服产品正逐渐减少,交流伺服产品则日渐增加,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在实际应用中,精度更高、速度更快、使用更方便的交流伺服产品已经成为主流产品。 (4)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 从前面的讨论可以看出,数字化交流伺服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用户对伺服驱动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1.4 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1. 交
21、流化 伺服技术将继续迅速地由DC伺服系统转向AC伺服系统。从目前国际市场的情况看,几乎所有的新产品都是AC伺服系统。在工业发达国家,AC伺服电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80%。在国内生产AC伺服电机的厂家也越来越多,正在逐步地超过生产DC伺服电机的厂家。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除了在某些微型电机领域之外,AC伺服电机将完全取代DC伺服电机。 2. 全数字化 采用新型高速微处理器和专用数字信号处理机(DSP)的伺服控制单元将全面代替以模拟电子器件为主的伺服控制单元,从而实现完全数字化的伺服系统。全数字化的实现,将原有的硬件伺服控制变成了软件伺服控制,从而使在伺服系统中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的先进算法(如:
22、最优控制、人工智能、模糊控制、神经元网络等)成为可能。 3. 采用新型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 目前,伺服控制系统的输出器件越来越多地采用开关频率很高的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主要有大功率晶体管(GTR)、功率场效应管(MOSFET)和绝缘门极晶体管(IGBT)等。这些先进器件的应用显著地降低了伺服单元输出回路的功耗,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降低了运行噪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最新型的伺服控制系统已经开始使用一种把控制电路功能和大功率电子开关器件集成在一起的新型模块,称为智能控制功率模块(Intelligent Power Modules,简称IPM)。这种器件将输入隔离、能耗制动、过温、过压、过流保护及故
23、障诊断等功能全部集成于一个不大的模块之中。其输入逻辑电平与TTL信号完全兼容,与微处理器的输出可以直接接口。它的应用显著地简化了伺服单元的设计,并实现了伺服系统的小型化和微型化。 4. 高度集成化 新的伺服系统产品改变了将伺服系统划分为速度伺服单元与位置伺服单元两个模块的做法,代之以单一的、高度集成化、多功能的控制单元。同一个控制单元,只要通过软件设置系统参数,就可以改变其性能,既可以使用电机本身配置的传感器构成半闭环调节系统,又可以通过接口与外部的位置或速度或力矩传感器构成高精度的全闭环调节系统。高度的集成化还显著地缩小了整个控制系统的体积,使得伺服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工作都得到了简化。 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伺服 运动 控制器 研制 毕业论文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35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