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低效井驱油增产技术研究毕业论文.doc
《低产低效井驱油增产技术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产低效井驱油增产技术研究毕业论文.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该项目的研究目的是开发研制高效驱油剂,通过有机溶剂,无机化合物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提高油井远井地带渗透率,提高原油日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按照规定的内容及进度,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究与室内试验工作,并根据特定区块的地质状况及油藏特点,研究开发出了驱油剂配方体系,同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该项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其它酸化手段相比,可避免近井眼的地层过度酸化,而又达到深部酸化的目的,同时能够剥蚀残余油。该驱油剂的配制和施工工艺简单,便于推广,相信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关键词:驱油剂,协同作用,渗透率,驱油剂配方体系,驱油剂性能评价目 录一、前言3二、正文1、研究内容
2、及关键技术41.1 研究内容 41.1.1 驱油剂液的研制41.2 驱油剂性能评价 61.2.1 钢片腐蚀实验 61.2.2 与岩石反应 61.2.2.1 静态实验61.2.2.2 在填砂管中的损耗速度71.2.2.3 填砂管中的反应特性91.2.2.4 驱油剂动态流动实验 111.2.2.5 驱油剂的穿透性能111.2.2.6 驱油剂体系低伤害性能 121.2.2.7 静态洗油效果实验 131.2.2.8 驱油剂辅助200热水驱提高驱油效率岩心流动试验131.2.2.9 防膨剂性能评价 141.2.2.10 耐温性测定 151.2.2.11 对采出液脱水性能影响 152. 驱油剂技术现场应用
3、 162.1 选井条件: 162.2 现场施工工艺 16三、结论1. 取得的结论和认识162. 未来发展方向17参考文献18致谢19前言*油田位于西部凹陷西斜坡南部,从下往上发育古潜山,高升,杜家台,莲花,大凌河,热河台,兴隆台,于楼,东营,馆陶十套油气层。1980年*油田正式投入开发,其资源有稀油,稠油,高凝油和天然气。经过20多年的勘探开发,其主力区块已进入递减阶段,油气生产呈现双高一低的特点。即采出程度高,含水高,产量低。但同时又存在一批难采储量难以动用或采出程度并不高。这批储量一般存在低渗、高凝、特稠、低阻、隐蔽、分散的特点。动用起来难度更大,投资更多,风险更高。要较好地勘探、开发这批
4、难采储量,就需要掌握多学科专业知识,基本素质更高的综合型人才,收集、研究多学科的资料和信息,应用更多的新工艺,新技术来完成。低产低效井驱油增产技术研究在油井生产过程中,由于固体颗粒和胶体物质不断向油井运移,造成近井地带渗透率下降,原油日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大。该项目的研究目的是开发研制高效驱油剂,通过有机溶剂,无机化合物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提高油井远井地带渗透率,提高原油日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该项目研发的技术思路是开发一种驱油剂体系,将驱油剂带入地层深部与堵塞物和砂岩颗粒进行反应,以达到提高远井地带渗透率的目的,同时能够乳化稠油,将地层由油润湿,变成水润湿,剥蚀残余油,
5、最终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该驱油剂能在很高的温度下不破乳,在蒸汽或泵压的驱动下,会增大酸化作用距离,达到深部酸化的目的。该驱油剂体系是把常规酸与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以及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均匀、透明的体系,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在驱油剂体系中,油/水界面张力往往达到超低(通常原油和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为50mN/m,驱油剂其界面张力可以降低到10-4到10-5mN/m的数值),粘度很低,容易泵入,同时由于形成的油外相微乳液降低了氢离子的释放速度,酸被逐渐释放出来,可运移到远离井眼的位置,以达到较大范围的酸化效果。该项目的关键技术是开发一种高效的驱油剂。1、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1.1 研究内
6、容1.1.1 驱油剂液的研制驱油剂体系由油相(柴油或混苯)、水相(土酸 68%盐酸+1.52.5%氢氟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在室内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法确定最终配方。正交表为L9(34),正交因素、水平如表1所示。表1 驱油剂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因素水平1水平2水平3代码名称A土酸,%404550B防膨剂,%234C表面活性剂,%A0.1A0.2A0.3D助剂,%11.52其中因素C采用活动水平,这样可以避免不合理的水平搭配,消除因素间交互作用,保证实验效果。采用室内动静态测试评价驱油剂性能,结果见表2。表2 正交实验表列号ABCD残渣分解率%测试号1111140
7、62122247231333508421236635223192762312774731327638321172593323659I1386183219051992总和:=589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总平均:u=655II2364212417942009III2147194121981896I/3462611634664II/3788708598670III/3716647733632极差3269713538由上表,结果可知:因素A3个水平对应数据的平均值分别为462、788、716,说明水平A2较A3、A1较好。类似地看出因素B 的水平B2 较好,C3、D3 较好。最后选出最优应用条件为A2
8、C3B2D3。由极差分析可以看出,因素排名为ACBD,因素A、C对残渣分解率指标影响较大。通过对因素A、C进行的补充正交实验,最后得出驱油剂的基本组成:柴油(35.5%)、水相(45%)、防膨剂(3%)、表面活性剂(13.5%)、助剂(3%)。1.2 驱油剂性能评价1.2.1 钢片腐蚀实验根据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5854的规定,采用静态挂片法分别测定2种酸液在80时对N80钢片(5cm1cm0.3cm)的腐蚀速率,结果见表3表3 土酸、驱油剂对钢片的腐蚀率类型钢片质量3小时腐蚀的质量(g)腐蚀速率(mg.cm-2/h)6小时腐蚀的质量(g)腐蚀速率(mg.cm-2/h)土 酸7.31320.
9、11682.860.19812.43驱油剂7.28440.06381.560.11851.45由表3可知,驱油剂对钢片的的腐蚀速度明显低于土酸,前者与后者相比3h腐蚀率降低了454%,6h腐蚀率降低了402%。1.2.2 与岩石反应1.2.2.1 静态实验分别用驱油剂和土酸70下浸泡岩芯块,分别于一定时间取出烘干、称重,计算岩芯溶蚀率,结果如表4。表4 土酸、驱油剂对岩石的溶蚀速率30分60分90分120分150分180分溶蚀量(g)土 酸032073122123124125驱油剂003011038052076079根据上表画出溶蚀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1由图可见,与土酸相比,驱油剂对岩石的溶
10、蚀速率较低;土酸与岩石反应2小时就基本达到平衡;而驱油剂的反应2小时仍未达到平衡,溶蚀量继续增加,随着反应的进行,两种酸对岩石的溶蚀量差别减小。驱油剂对岩石3小时的溶蚀量是土酸的60%。1.2.2.2 在填砂管中的损耗速度根据杜212-59-301井岩芯粒度分析,把岩芯块小心解离,并分选出7596微米的砂子,水洗除去颗粒表面的粘土颗粒,烘干后装入50cm的填砂管中,抽空饱和水。用此填砂管,分别注入不同段塞体积的土酸及驱油剂体系,然后在70下用pH=7的模拟水驱替,泵速为0.5ml/min考察流出液pH值的变化。结果如表5。表4 土酸、驱油剂对岩石的溶蚀速率pH值1234567酸液流出量(ml)
11、土 酸28123419217314612853驱油剂172152133125938653根据上表做流出液pH值与酸液注入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2流出液pH值与酸液注入体积由上图可知,当泵速一定时,不同酸液体系在多孔介质中运移相同距离时所消耗的量(单位距离的耗损量)是不同的,当流出液的pH值达到2时,土酸需要注入23.4ml,而驱油剂仅需17.2 ml,即实际消耗的土酸为7.7ml(土酸的体积浓度为45%),因此,驱油剂的消耗速率远小于土酸,即在用量相同的情况下,驱油剂在地层中的运移及作用距离要远大于土酸。1.2.2.3 填砂管中的反应特性考察岩砂在两种酸液体系中的反应特性。在70下,先将模拟地层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低产低效井驱油增产技术研究 毕业论文 低产 低效 井驱油 增产 技术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34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