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基于契约经济学的思考毕业论文.doc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基于契约经济学的思考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基于契约经济学的思考毕业论文.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基于契约经济学的思考目 录摘要1ABSTRACT2导论3(一)研究背景及意义3(二)文献综述3(三)研究的思路方法5一、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理论基础6 (一)假设企业内部控制本质研究的基础 7 (二)边际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关注的焦点9 (三)均衡实现内部控制最优配置的唯一途径11二、从契约人角度看企业内部控制本质 12(一)从契约人到契约企业12(二)契约企业的内部控制13三、企业内部控制契约属性的拓展性分析与思考16(一)对内部控制含义、对象、目标和功能的再定义 16(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均衡17(三)内部控制的非正式契约18后记 20参考文献 21摘 要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
2、定阶段的产物,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然而一直以来,大多数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都将重点放到内部控制失灵的原因、制定方法及执行措施上,带有很强的实务性色彩,缺乏理论基础。这种研究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症下药、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由于其忽略了对内控本质的探讨和对内控背后制度性原因的分析,使得内控供求各方无法揭开其“神秘的面纱”、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理解内部控制。本文以经济学为研究视角,运用经济学特有的假设、边际、均衡分析方法,以“契约人假设”为贯穿全文的核心概念,提出企业内部控制中固有的“内生性”缺陷。文章随后探讨了企业与人之间的深层次关系,由“契约人假设”引出“契约企业”,从而揭示了企业契
3、约本质,并分别在交易费用理论、团队生产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下讨论了企业本质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提出了内控产生的制度原因及制定方法。文章最后对内部控制的契约属性进行了扩展性分析与思考,在重新定义内部控制含义、对象、目标和功能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相关原理研究了契约主体之间内控供给与需求的均衡问题,并指出对企业文化及公平正义的诉求是内部控制非正式契约的最终发展方向及最高层次。关键词:内部控制;契约人;博弈ABSTRACT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econ
4、omy. It is the important symbol weighing the modern business management. But for the past years, researchers have been focusing on the malfunction, found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lthough this kind of utilitarian has the instant and effective result to some extent, it
5、fails to unveil the hidden cor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due to the lack of academic background. This paper, using the specific economic researching methods of hypothesis, margin and equilibrium, chaining every part with the core idea of “Contracting Man”, giving rise to the innate limitation
6、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Meanwhile there comes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staff, defining “Contracting Enterprise” on the basis of “Contracting Man”, unveiling the essence of internal control. Along with the Theory of Expense, the Theory of Team Production, the Th
7、eory of Agent and the Theory of Incomplete Contracts, separately, there comes the redefinition of the object, goal, and func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there is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racting property of internal control, using the Game Theory to illustrate that a potent inte
8、rnal control system is the definite choice of all the partitioners who are involved in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game. And the final destin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is the pursuit of justice.Key words: internal control; Contracting Man; Game Theory导 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自从财
9、政部公布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来,国内会计界掀起了一股内部控制热潮。然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与整个经济管理水平是相辅相成的。与西方先进发达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由内控失灵而引发的违法、违规事件层出不穷1999年的东方锅炉虚构收入和贪污案,2002年的泰阳证券挪用资金案,2003年的ST达尔曼会计造假案,2004年的华源制药会计造假案,2005年的ST圣方非法转移资金案,2006年的德隆投资帝国破产崩溃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可以分析出我国企业目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认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到位;内部会计监督乏力,
10、财务控制存在漏洞;企业忽视包括诚信经营在内的企业文化建设。要尽量避免改革过程中的冲突和摩擦,使改革成本最小化,离不开对存量利益的调整,以及对增量利益的实现做出恰当的反应。内部控制对资源流动和配置有着独特的优势,它为明晰产权和保护产权提供信息基础,产权状况的变化必然要求在内部控制中得到反映,由此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产权的界定和保护来说显得至关重要。(二)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它的完善和发
11、展是产权制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之一。但内部控制作为经济制度结构中的组成部分,一直处于“配角”的地位,高度依附于其他制度的安排。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国内进行相关研究的包括:蔡传里(2006)研究了夏思.桑德的会计与控制理论,把经济分析、组织理论和企业模型引入到会计研究领域,从而拓展了会计理论研究的传统思维模式,使会计研究同会计与控制理论联系起来;林钟高(2007)、郑军(2007)对基于契约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内部控制与契约公正的共生互动性,并认为追求利益分配的公平和正义称为内部控制契约公正性的理论诉求和道德评判;刘明辉(2002)、张宜霞(2002)分析了经济学相关理论
12、下的内部控制,在借鉴系统论和新制度经济学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看法,对内部控制的内涵、控制权的分配及优化、内部控制的外部效应、内部控制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蔡吉甫(2007)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制度经济学的相关思考,运用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重新定义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并指出企业契约主体的有限理性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内部控制经过多次博弈就会不断得到完善,博弈的均衡点就会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境界逼近,最终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王杰(2005)、郭克锋(2005)对现代契约经济学基本方法论及演化新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证实了契约人的理性是带有主观偏见
13、的理性,因此经济学的理性假设应该是“有限理性”,而有限理性是契约不完全性的原因之一;金治中(2006)以制度运行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从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的加强、正式制度的建设完善、非正式制度的重视、惩罚机制的设立和博弈论对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启示五个角度论述了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保障机制;罗小军(2006)对如何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认为基于美国萨班斯法案和COSO的ERM框架上构建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和对应的内部控制成熟度模型,可以有效地改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徐光华(2006)、沈戈(2006)基于契约理论对内部控制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耦合进行了分析,提出在企业边界范围内的投资契约是内
14、部控制的职责范畴,而企业边界之外的则应属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领域;雷光勇(2004)着重分析了会计契约论;刘丽娜(2008)则讨论了会计契约本质与会计规则的变迁。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外进行的相关研究包括:夏思.桑德(1997)在会计与控制理论一书中认为,整个社会都是由组织组成的,既然是不同主体之间的一组契约,那么组织运作过程中,不同主体之间的冲突就必然存在,而这种冲突轻则影响效率、浪费资源,重则导致组织解体甚至死亡。因此,解决组织内部的冲突就成为组织赖以存在并健康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保证组织契约的实施和推行,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1)计量每个人的贡献;(2)计量并向每一参与
15、者分配利益;(3)向参与者报告有关契约履行程度的情况;(4)向潜在的参与者提供信息,以便维护在组织所赖以取得资源的各类要素市场上的流动性;(5)提供像共同知识那样的特定信息,以帮助降低协商契约的成本。赛特斯.杜玛(2006)、海因.斯莱德(2006)在组织经济学经济学分析方法在组织管理上的应用中,从经济学视角对组织内部的运行进行研究,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而是将公司行为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和组织演化理论等都纳入到经济学对组织理论的贡献范畴,回答了“组织是什么、组织为什么存在及组织运行的因素有哪些?”等问题,对经济学方法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作出了艰辛而有益
16、的探索。回顾我国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制度变迁,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变迁,最大的变化是中国社会的整合开始由行政性整合向契约性整合转变,原有的以身份关系和准身份关系为基础的经济政治关系正逐步被自由合意的契约关系取代。与此相适应,经济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业务和新活动不断涌现,为涵盖这类新业务、新活动,并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改革高潮迭起,成效显著。但对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到位,内部会计监督乏力、财务控制存在漏洞,企业忽视包括诚信经营在内的企业文化建设等问题依然大范围地存
17、在。这些问题的发生与企业经营者、政府和市场都有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规则背后的契约关系入手。(三)研究思路和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本文借助契约提供的平台,把企业、政府和市场都纳入了分析框架。现代企业理论把研究的视角投入到构成企业整体的内部利益关系网络中。这种利益关系既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产权关系,又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契约关系的基础。研究内部控制与企业的关系,进而找到恰当的切入点企业契约本质论,运用契约经济学的理论审视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本文以经济学为研究视角,运用经济学特有的假设、边际、均衡分析方法,以“契约人假设”为贯穿全文的核心概念,提出企业内部控制中固有的“内生性”缺陷。
18、文章随后探讨了企业与人之间的深层次关系,由“契约人假设”引出“契约企业”,从而揭示了企业契约本质,并分别在交易费用理论、团队生产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下讨论了企业本质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提出了内控产生的制度原因及制定方法。文章最后对内部控制的契约属性进行了扩展性分析与思考,在重新定义内部控制含义、对象、目标和功能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相关原理研究了契约主体之间内控供给与需求的均衡问题,并指出对企业文化及公平正义的诉求是内部控制非正式契约的最终发展方向及最高层次。一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理论基础任何一项研究都离不开研究方法的支持,失去了研究方法,科学研究就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不能称
19、为真正的科学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科学研究。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有一套独特的以数量分析为特征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实证分析法、假设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长期与短期分析法、个量与总量分析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假设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和均衡分析法。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因为任何理论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所以在理论的形成中假设非常重要。离开了定的假设条件,分析与结论都是毫无意义的。现代经济学在建立之初,就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展开讨论,只不过有些假设作为公理性假设,无须证明,而被人们普遍接受。经济学的发展也是建立在
20、各种假设下的,离开了这些假设,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将难以建立。边际分析法是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所谓边际,就是额外或增加的意思,即所增加的下一个单位或最后一个单位。在经济学分析中,简单地说,边际是指对原有经济总量的每一次增加或减少。严格地说,边际是指自变量发生微小变动时,因变量的变动率。均衡本来是物理学概念。引入经济学后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关联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而不在变动的状态。对经济均衡的形成与变动条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一)假设企业内部控制本质研究的基础1 契约的逻辑起点概念是思维的工具,在不同的语境中
21、会体现出不同的含义。法律语境中的契约是指两人以上相互间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契约法所关心的是实现所约定的义务。通常,契约责任是以自由同意为基础的,遵循契约自由原则。而经济学中的契约概念相对于法律中所使用的契约概念更为广泛,它认为所有为交易行为都是一种契约关系,契约就是人们经常发生的交换事实。陈国富(2002)认为:“契约是交易双方为追求更大经济利益,在交易过程中建立起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伊恩.麦克尼尔认为:“所谓契约,不过是有关规划将来交换的过程的当事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契约关系的双方是平等的,对整个交易的顺利进行负有共同责任,没有哪一方可以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契约关系经常是相互的,
22、权利与义务往往捆绑在一起。契约作为规范人类各种交易活动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对交易安全的维护和对交易效率的促进成绩斐然。对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个体之间的交易行为与交易关系不仅日益复杂,而且越发频繁,与此同时,契约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某种意义上,任何交易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契约作为媒介才可以发生,各种交易行为都是特定契约安排的结果。正如考夫曼所说:“人类生活的整个过程都意味着、或者更确切地说,等于是,接二连三地履行契约。”作为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契约的安排、选择及履行都成为组织安全、效率、激励的重要因素。当然,并不是所有活动都依照某种契约进行,但选择交易关系的契约形式能够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无
23、论是口头契约或正式契约、长期契约或短期契约、显性契约或隐性契约,总有一组契约组合可以使得企业的组织与管理更加安全、高效。2 契约人的核心假设有效的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必要前提条件。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经济人假设”在微观经济学理论研究领域长盛不衰,它认为“经济人”作为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其最主要的特性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功利主义的本性,即以最小的成本博取最大的自身经济效益;二是完全理性,有能力掌握的全部知识和信息,并据此进行最优选择,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据此得到的新古典“经济人”假设边界是:纯粹的“自利性”而毫无“利他性”,纯粹“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毫无“公共利益”,不受任何社会规则(包括风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基于契约经济学的思考 毕业论文 企业内部 控制 研究 基于 契约 经济学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34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