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婚俗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
《中西方婚俗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婚俗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标题】中西方婚俗对比研究Comparison of Wedding Customs between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作者】李 嫦 【关键词】中式西式婚礼习俗对比文化融合 【指导老师】沈 黎 【专业】英语 【正文】一、引言婚礼是男女双方确立婚姻关系时所举行而被社会承认的仪式,婚礼的出现大约是在对偶婚制的中、晚期。在我国现代意义的婚礼,是指结婚典礼,即结婚当日所举行的礼仪程序。婚礼的产生是因为男女双方婚后要承担履行对父母及亲属的权利和义务。再次,由于家庭是小区中的居住单位,这就自然涉及与邻里、小区的关系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而这一切权力和义务、联系和关系的建
2、立和履行,促使建立家庭的婚姻当事人,需要通过一定的礼仪程序,以取得社会的赞同、认可和保障。婚礼的产生,还与婚姻当事人满足与经过自己选择而长期共同生活的性伴侣正式结合的愉快心理情绪的需要息息相关。当婚礼产生之后,婚姻习俗便会随之而产生,并且跟随时代的转变而变迁。二、中式婚礼特点(一)中式婚俗的形成及服饰清末民初进步知识分子对婚姻陋俗展开了系统的批判,提出了新式婚姻主张的要点可概括如下:首先,要婚姻自由;其次,主张晚婚;再次,革除买卖婚姻;最后,主张商定婚姻。清未民初,社会文明婚礼多趋简约,旧礼中的坐花轿、拜天地、闹洞房、回门等落后迷信的婚姻礼俗开始改革。1905年法国司达康女士所撰婚姻谈中译本在
3、中国出版,使更多的人了解了西式婚礼程序。时报称其是“我国有志之士改良婚礼之参考书也”。随后文明婚礼频频出现。1919年的“五四”运动,与封建传统的彻底决裂,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可反映到婚礼上,就是实行“文明结婚”。所谓文明结婚,就是放弃老式婚礼中那些新娘披红色盖头巾、坐花轿,拜天地等的仪式,改为西方的新娘披婚纱,新郎穿西装(或变通穿中山装、长袍马褂)。这种西式的文明结婚是不彻底的,如西式的婚礼要到教堂举行,接受牧师的证婚和洗礼等,中国人就无法采纳。五四时期,婚姻变革的声势和影响远远超出了此前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段,形成了近代中国婚姻变革的高潮。中式婚礼在穿着方面有讲究,新郎可以穿长袍,新娘披戴
4、凤冠霞帔。凤冠是饰有银质或其他质地的凤凰模型,霞帔则是红色的披肩,一般来说,新娘穿红绸袄裤,绣花鞋,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象征的吉祥如意,预示在结婚后日子红红火火。中国婚礼中的大红色的凤袍是因为龙凤在中国的神话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龙主阳凤主阴,而阳则代表男子,阴就表示女子。因此新娘就用凤表示。所以在红色的礼服上绣着凤。(二)中式婚礼礼仪传统的中式婚礼以古朴,礼节周全,喜庆,热烈的张扬气氛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花轿是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除去轿夫之外,还有笙锣,伞,扇等,一般的轿队少则十几人,多几十人,很是壮观。现在的花轿已经不多了,在一些婚庆公司可
5、以提供这类服务。新人的服装为凤冠霞帔,或长袍马褂。新娘蒙红盖头,在伴娘的伴随下,由新郎手持的大红绸牵着,慢慢地登上花车,到达花轿位置后,新人再改乘花轿。中式婚礼前要定情、提亲、相亲、订婚等礼仪。这里主要简述婚礼进行过程中的顺序: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拜别(新人
6、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但却不得与天争大。)、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盖竹筛以象征繁荣。)、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摸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
7、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三朝回门(这是婚后礼,即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甚至
8、小住一段日子,然后再随夫婿回家。)三、西式婚礼特点(一)西式婚俗的形成及服饰西方基本都钦崇、信仰上帝,而教堂是上帝的殿堂,是最亲近他的地方,最为圣神的地方。在基督教里面相信婚姻的关系是永恒和神圣的,象征这基督和教会的关系,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开,这样圣经创世纪里面就记载“因为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结合,二人成为一体”,所以夫妻不再是两人,乃是一体的。因为有这个观念,所以一般都会在教堂里举行婚礼,这是一种宗教的仪式,教堂在西方也叫做圣堂,而其中的神父、牧师也被称为神的使者或最接近神的人。新人在教堂举行婚礼可以得到神的辟佑、驱走所有的不祥和邪恶的魔鬼,接受牧师和众人的祝福,在神的面前互相彼此交换戒指,
9、更是交换彼此的终生,新人也会在众目下接受神的祝福。新娘在婚礼上都穿婚纱,但是这种习俗的历史不到200年时间。新娘所穿的下摆拖地的白纱礼服原是天主教徒的典礼服。由于古代欧洲一些国家是政教合一的国体,人们结婚必须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师的祈祷与祝福,这样才能算正式的合法婚姻,所以,新娘穿上白色的典礼服向神表示真诚与纯洁。西方在19世纪以前,少女们出嫁时所穿的新娘礼服没有统一颜色规格,直到1820年前后,白色才逐渐成为婚礼上广为人用的礼服颜色,白色婚纱便成为一种正式的结婚礼服。婚礼时有旧(Something Old)、新(Something New)、借(Something Borrowed)、蓝(So
10、mething Blue)等习俗。旧是指母亲传下来之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是指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借是指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裕亲友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蓝是指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及贞洁。(二)西式婚礼礼仪婚礼正式开始之前,新郎和新娘通常在不同的房间里各自准备。在结婚时新娘总要带着一方手帕,西方人认为白手帕象征好运。据说,农夫认为新娘在磨擦结婚当天所流下的泪能使天降甘露,滋润家作物。后来,新娘在新婚当天流泪,就变成她将有幸福婚姻的好兆头。新娘结婚时也会戴手套,这是因为,在中古世纪时,准新郎以象征爱的信物,稳定心
11、上人的心。当时许多绅士送手套给意中人表示求婚。如果对方在星期日上教堂时戴着那副手套,就表示她已答应他的求婚。而在进行婚礼时,西方亦有大量的习俗。婚礼一般在教堂或政府结婚登记处举行婚礼,婚礼的当天早上,新郎要不能见新娘,因为传说婚礼前见新娘不吉利。婚礼时新郎要先到达教堂,婚礼上通常有三个小男孩负责接待宾客,安排宾客就座。三个小男孩中有一个是负责保管结婚戒指的。新娘的家人和朋友就座在教堂的左边,新郎的家人和朋友就座在右边。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是整个婚礼最重要的环节。婚礼正式开始时,伴郎(通常是新郎的好朋友),伴娘(通常是新娘的好朋友),三个小男孩和两个小女孩(负责捧花,一般是两个,可以更多)在祭坛
12、旁排列站好,新郎首先走到祭坛前,等待新娘。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新娘挽她的父亲的手走到新郎面前,通常会有一个小女孩或一个小女孩和小男孩,跟在新娘后面替新娘挽起婚纱的后摆。新娘在父亲的陪同下走到祭坛前,新娘的父亲就座,新郎和新娘一起踏上祭坛。新郎让新娘站在自己左边,因为在古代时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挥出配带于右边的剑,吓退敌人。新郎亲手揭开面纱(面纱是年轻和童贞的象征,而信奉天主教的新娘戴面纱则代表纯洁,许多新娘赶赴教堂举行婚礼时都选择戴双层面纱。)新牧师会要求新郎新娘对对方作出一辈子的承诺,这也是整个婚礼的高潮。然后他们会在牧师和众人的祝福下,交换结婚戒指(九世纪时,教皇尼古拉一世颁布法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方 婚俗 对比 研究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34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