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学论文】台湾旧城保护与更新城市设计策略初探.doc
《【理工学论文】台湾旧城保护与更新城市设计策略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工学论文】台湾旧城保护与更新城市设计策略初探.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台湾旧城保护与更新城市设计策略初探真诚为您服务针对台湾在历史建筑、街区的保存维护中形成的注重再发展思维,分析了台湾地区在保存维护历史建筑、街区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有益的、成功的策略,以促进大陆地区历史建筑、街区的保护。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丰富的历史遗产。在建筑与城市遗产方面更是瑰宝遍地,无论在祖国大陆还是宝岛台湾都有着大量的积淀着历史信息的建筑遗产与历史街区。两岸目前都在对这些历史遗产进行积极的保护,由于长期两岸隔阂,大陆与台湾在保护建筑遗产与历史街区、地段等在理念、策略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分别积累了许多经验与做法。在近年两岸建筑学术界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背景下,
2、两岸增进了相互了解,相互吸取在建筑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促进了两岸建筑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现以台湾新竹、台中等城市为例,介绍台湾在旧城更新改造、城市设计方面的一些策略和经验。 1 再发展策略是保护的出发点 位于台湾西北的新竹市,有着近两百年的历史,是台湾最早开发的城市之一,旧城区竹堑充满了历史人文遗迹,且迄今仍为新竹市民最重要的生活与商业消费中心。但因旧城产业老化,公共设施不足,现代化新区的建设完善等因素使老城逐渐失去活力。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市民自发的改造更新活动易缺乏对延续历史重要性的认识,旧城肌理与空间形态受到严重侵蚀,恢复历史风貌成为当务之急。台湾未来发展定位是无烟化的科技产业及旅游观光产业
3、,所以城市历史建筑与历史街区成为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通过数十年的努力,台湾官方与民间团体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历史遗产是一定要保护的,但不是简单的保护,而是要使历史文化遗产恢复昔日光彩,同时也要使旧城内的产业注入新鲜活力,使旧城获得再生。即注重再发展的策略成为台湾地区历史建筑、街区与地段保护的最重要的基础理念,是保护的出发点。例如新竹市政府经过长期的规划研究,配合竹堑旧城产业与观光的发展,建立了完善的步行交通网络,兴建了大量的围绕旧城周边的公共停车场,使之适应现代生活需要;推动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间环境改善工程。通过系列措施,恢复了旧城的城市生命力以及古城的质感与风貌。旧城内老店的经营,零售
4、与服务产业都得到复兴。改善了旧城居民的人居环境品质与旧城旅游观光资源的质量。 2 成功的策略与经验 21 历史风貌特定专用区政策 特定专用区政策最早在台湾都市计划法中明确,在城市规划(台湾称为都市计划)范围内的土地视实际发展的状况划定各种特定区如农业特定区、风景特定区、历史风貌特定专用区等,分别限制其使用。法律规定特定专用区内的土地及建筑物不得违反其特定用途,而且各地对特定专用区内的建筑物使用、基地面积、容积率、建筑高度、交通、景观、消防等等都分别加以详细规定。 立法后台湾依照国外经验与当地实际情况划定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街区的保护范围规定为历史风貌特定专用区,专用区分严格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
5、文物古迹占有的地域范围设定为严格控制区,严格保存环境的历史原貌,除了维护外不得改变原状,以使历史信息安全传承,市民集体记忆不会被抹煞。文物古迹所处范围的周边地区为环境协调区,区内新建建筑必须与历史建筑协调,并控制其高度、体量、结构、色彩、建筑风格与使用性质等,可以通过特定专用区城市设计准则来保证。新竹市为恢复竹堑旧城的城市活力、彰显旧城的历史文化特质与风貌,促进旧城内传统产业的复苏,“市政府都市发展局”经过近两年的城市规划调查作业程序后,开展了“竹堑旧城历史风貌特定专用区都市计划案”。在规划中,为保存旧城中历史街区聚落及风貌,兼顾历史资源的保存维护与民间团体与个人开发权益,划定了历史街区、历史
6、街道,并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传统聚落,古街市等依照法定程序审查并确定为“历史建筑”(相当于大陆的文物保护单位),然后实施严格的特定专用区城市规划管制。由“竹堑旧城历史风貌特定专用区都市计划”的实施,当地民众期望能创造旧城区产业再生的契机。通过对历史街区的保存与维护,也保存了可贵的历史发展轨迹与地方民众的共同记忆,突现竹堑旧城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22 推动城乡风貌改造运动 台湾的城乡风貌改造运动可以溯源至美国19世纪的都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l moveme_nt),但这场运动局限性在于仅重视城市表象物质形态的改造,未真正触及社会与经济改革。步入2l世纪的今天,台湾民众殷
7、切希望改善提升生活品质,能够生活在优质的生活环境中。1989年起岛内以政府补贴为经济支撑陆续开展了“创造台湾城乡风貌示范计划”,提出“美化、绿意、美质”行动口号,最终使人民享有“有文化风格,充满荣誉尊严的城乡”、 “有田园绿意,处处生机盎然的城乡 、“有品质魅力,值得认同感怀的城乡”。城乡风貌改造计划实施范畴涵盖了亲山亲水空间、公园绿地、城乡公共空间、历史文化空间、都市夜景营造及社区生活环境等方面。 政府在每个年度的补助策略如经费分配方式、重点补助项目等会依据大环境的转变与趋势作适当的调整,以求发挥政府资金投入的最大效益。补助方式从初始的“通通有奖”,逐渐调整为“竞争性为主,政策引导为辅”的补
8、助策略,建立良性竞争体制。鼓励地方政府提出更具突破性和示范性的保护计划,用正确的观念、程序和方法,寻求地方古迹活化再生。 台湾城乡风貌改造运动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执行比例偏重于硬件设施,保护范围未很好的从建筑、街区本身拓展到文化层面,生活记忆层面,城市生活历史的层面,当然这很难:还有缺乏一致性的整体规划设计,不过可从制定城市设计准则来加以改进;另外存在民众参与程度不高,利益团体冲突等现象。但城乡风貌改造运动已成潮流,民众开始更关心环境质嚣,思考地方发展问题,开创了历史建筑、街区保护改造发展的契机。 23 容积率转移与奖励政策 台湾较早引入了容积率转移与奖励办法来取得公共设施用地,有利于历史文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工学论文 理工 论文 台湾 旧城 保护 更新 城市设计 策略 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33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