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配合控制直流双闭环自然环流系统设计.doc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配合控制直流双闭环自然环流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配合控制直流双闭环自然环流系统设计.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前言11总体方案设计21.1总体的设计原理21.2整体设计框图32主电路设计52.1主电路原理及电路图52.2晶闸管触发电路原理63调节器设计83.1电流调节器设计83.2转速调节器设计114反馈及其他电路164.1转速及电流反馈环节设计164.2给定器设计164.3稳压电源设计174.4保护及其他电路设计17设计心得19参考文献20附录:21前言许多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既能正转,又能反转,而且常常还需要快速的启动和制动,这就需要电力拖动系统具有四象限运行的特性,即需要可逆的调速系统。较大功率的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多采用晶闸管电动机系统。即采用两组晶闸管整流装置反向并联的方法实现系统的可逆运行。
2、但是,如果两组装置的整流电压同时出现,便会产生不流过负载而直接在两组晶闸管之间流通的短路电流,称为环流,加重晶闸管和变压器的负担,甚至导致晶闸管损坏。配合控制消除直流平均环流的原则是正组整流装置处于整流状态,即Ud0f为正时,强迫使反组处于逆变状态,即Ud0r,且幅值相等,使逆变电压把整流电压顶住,则直流平均环流为零。1总体方案设计1.1总体的设计原理晶闸管反并联可逆V-M系统解决了电动机的正反转和回馈制动问题,但是,如果两组装置的整流电压同时出现,便会产生直接在两组晶闸管之间流通的短路电流,称为环流。加重晶闸管和变压器的负担,消耗功率。因此应该予以抑制或消除。为了防止产生直流平均环流,应该当
3、正组处于整流状态时,强迫让反组处于逆变状态,且控制其幅值与之相等,用逆变电压把整流电压顶住,则直流平均环流为零。于是 Ud0r = Ud0f 由得 Ud0f = Ud0max cosafUd0r = Ud0max cosar其中 af 和ar 分别为VF和VR的控制角。由于两组晶闸管装置相同,两组的最大输出电压 Ud0max 是一样的,因此,当直流平均环流为零时,应有 cosa r = cosa f或 a r + a f = 180 如果反组的控制用逆变角 b r 表示,则 a f = b r 称作=配合控制。为更可靠的消除环流,可采用a f b r为了实现配合控制,可将两组晶闸管装置的触发脉
4、冲零位都定在90,即当控制电压 Uc= 0 时,使a f = ar = 90,此时 Ud0f = Ud0r = 0 ,电机处于停止状态。增大控制电压Uc 移相时,只要使两组触发装置的控制电压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就可以了。这样的触发控制电路示于下图。图1 触发控制电路图 GTF-正组触发装置 GTR-反组触发装置 AR-反相器 MVRVFRrecRrec-1ARGTRGTFUcRa1.2整体设计框图 MVRVF-1ARGTRGTFUcASRACRU*n+-UnUiU*i+-TGLc1Lc2Lc3Lc4TMTALdUc- 图2 整体设计框图主电路采用两组三相桥式晶闸管装置反并联的可逆线路,其中:正组晶
5、闸管VF,由GTF控制触发, 正转时,VF整流; 反转时,VF逆变。反组晶闸管VR,由GTR控制触发, 反转时,VR整流; 正转时,VR逆变。根据可逆系统正反向运行的需要,给定电压、转速反馈电压、电流反馈电压都应该能够反映正和负的极性。这里给定电压:正转时,KF闭合, U*n=“+”; 反转时,KR闭合,U*n =“-”。转速反馈:正转时, Un=“-”, 反转时,Un =“+”。控制电路采用典型的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其中:转速调节器ASR控制转速,设置双向输出限幅电路,以限制最大起制动电流;电流调节器ACR控制电流,设置双向输出限幅电路,以限制最小控制角 amin 与最小逆变角 bmin
6、。2主电路设计2.1主电路原理及电路图作为整流装置电源用的变压器称为整流变压器。一般的变压器有整流跟变压两项功能,其中整流是把交流变直流。整流的过程中,采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在三相桥式反并联可逆线路中,由于每一组桥又有两条并联的环流通道,总共要设置4个环流电抗器。主回路原理图如下:VFVRABCabcM 图3 主回路原理图可控整流的原理:当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承正向电压并且门极加触发信号晶闸管导通,并且去掉门极的触发信号晶闸管依然维持导通。当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承受反向电压并且门极不管加不加触发信号晶闸管关断。晶闸管导通的条件:受正向阳极电压,同时受正向门极电压,一旦导通后,门极信号去
7、掉后晶闸管仍导通。晶闸管维持导通的条件:继续受正向阳极电压,同时流过晶闸管的电流大于它的维持电流。晶闸管关断条件:必须去掉阳极所加的正向电压,或者给阳极施加一反电压,或者设法使流过晶闸管的电流降到接近于零的某一数值以下。2.2晶闸管触发电路原理对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六个晶闸管需要依次轮流触发。为了确保实现每个晶闸管的准确导通,可采用两种方法实现:一是提供宽度大于60小于120的宽脉冲,二是提供间隔60的双窄脉冲。前者需要触发电路输出较大的功率,进而使脉冲变压器功率也相应增大,所以很少采用,一般都采用双窄脉冲。由分立元件组成的晶闸管电路的触发电路种类很多,有阻容移相桥触发电路、单结晶体管触发电
8、路及同步信号为正弦波以及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等,这些电路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相比较而言,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由于不受电网波动和波形畸变的影响,同时具有较宽的调节范围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此电路的输出为双窄脉冲(也可为单窄脉冲),适用于必须有两相的晶闸管同时导通才能形成通路的电路,例如本例中的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电路。下图所示为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它由5 个基本环节组成:锯齿波形成与脉冲移相控制环节;同步检测环节;脉冲形成、放大和输出环节;双窄脉冲形成环节和强触发环节。VT5、VT6两个晶体管构成一个“或”门电路,当两个晶体管都导通时,VT7、VT8截止
9、,不会输出触发脉冲。但不论哪个管子截止,都会使晶体管VT5集电极电压u C5 变为正电压,使得VT7、VT8管导通,从而输出触发脉冲。所以只要用适当的信号来控制使VT5或VT6截止(前后间隔60 ),就可以产生符合要求的双窄脉冲。对照下图,同时参看上图的X,Y 接线端,1 号触发器内由晶体管VT4向VT5的基极送出的负脉冲信号使VT5截止,VT7、VT8导通一次,对元件1 输出第一个触发窄脉冲。经过60后,2 号触发器同样对元件2 送出第一个窄脉冲,同时由该触发器中VT4管的集电极经的X 端送到与之相连的1号触发器的Y端,使1号触发器电路中电容C4微分,产生负脉冲送至VT6基极,使VT6截止,
10、VT7、VT8又导通一次,从而由1 号触发器输出第二个窄脉冲,且第二个脉冲比第一个脉冲滞后60。以下重复这样的过程,循环反复,就会使得六个晶闸管都得到相隔60的触发脉冲。VD4、R17的作用是防止双脉冲信号互相干扰。图4 图4 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3调节器设计3.1电流调节器设计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动态结构图如下:-IdLUd0Un+-+-UiACR1/RTl s+1RTmsU*iUcKs Tss+1Id1Ce+Eb T0is+11 T0is+1ASR1 T0ns+1a T0ns+1U*nn图5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动态结构忽略反电动势的影响,并把Tc和Toi当作小惯性群近似处理,电流内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动控制系统 运动 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 配合 控制 直流 闭环 自然 环流 系统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3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