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嘉兴市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
《“十一五”时期嘉兴市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时期嘉兴市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十一五”时期嘉兴市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 2011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十一五”时期嘉兴市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问题研究 学 院商学院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诚信声明 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年月日授权声明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
2、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置。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年月 日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十一五”时期嘉兴围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措施,在社会保障事业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多项社会保障改革
3、与制度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本文在总结其经验和成绩的同时,把握发展规律,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使嘉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在“十二五”时期的五年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等工作。 关键词:十一五;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事业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ocial security undertakings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ys an inc
4、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Establish and improv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the social stability and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stability of the state. Elevent
5、h Five-Year period Jiaxing around the urban and rural comprehensive reform measures on social security in an activ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basic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o build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 number of social security reform and institution building to go in the whole Province a
6、nd the count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s, we must grasp the law of development, positive lessons learned, identify problems, suggest improvements, to make the city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in the second five year period of five years in a planned, step by step to do urb
7、an and rural, for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to accelerate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nd so on?Keywords: eleventh five-year ;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ocial security 目录一、引言1二、文献回顾1(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现状2(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2(三)社会保障理论研究3三、嘉兴市“十一五”期间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现状7(一)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现状7(二)“十一
8、五”时期嘉兴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10四、嘉兴市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关联因素分析12(一)GDP增长与就业弹性分析12(二)嘉兴社会保障水平与GDP增长的适应性分析14五、嘉兴“十二五”时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17(一)深化统筹城乡就业,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17(二)完善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保险全覆盖17(三)完善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社会化的困难群众长效帮扶机制17(四)构建新型社会福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17六、结论18参考文献19致谢21 一、引言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是一项“关乎民生,惠及子孙”的大事,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
9、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十一五”时期嘉兴市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重要成就,在总结其经验和成绩时,要把握发展规律,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使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在“十二五”时期的五年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等工作。二、文献回顾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来说,一个稳定的,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至关重要的。社会保障的项目几乎都与保护社会成员直接相关,具有补偿、保障功能,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有利于解决个人和家庭难以解决的困难。享
10、受社会保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实施社会保障是国家和政府的基本职责所在。社会保障在政治、经济与社会保障等广泛领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社会保障有利于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互济,促进社会文明和良好道德观的延续以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特别是工业化国家普遍实行的一项重要的经济社会制度。社会保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建立一系列公共设施和提供相应服务,化解工业社会带来的工伤、失业以及疾病、年老等风险,防止社会贫困的发生,其内容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主要项目有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低收入群体保障等。(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现状 按照市场经济的
11、基本要求,建立健全网格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城市社会的文明、和谐。建立健全我国网格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主要应做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第二,建立健全以医疗、养老、失业、工伤、最低生活保障、就业服务体系为核心的、面向所有劳动者的市场经济社会保障网,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为统筹城乡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三,提高应急能力,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从理论上讲,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与经济发展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当经济繁荣时,居民收入增加,失业人数减少,社会保障需求人数相对减少,社会保障支出往往减少;相反
12、,当经济相对萧条时,居民收入减少,失业人数增加,社会保障需求人数相对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往往增加。而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尚处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之中,随着社会保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保障项目的不断健全和保障标准的不断提高,尽管社会保障总支出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但它与经济增长此消彼长的关系并不明显。 1980?2005年,全国GDP增长了39%,全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了50.22倍,全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绝对数量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从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轨迹来看,26年里全国社会保障水平一直处在3.45%一5.33%区间,社会保障平均水平为4.29%。这与西方主要国家1950年以前的水平大致相当。说明改革
13、开放20多年来全国社会保障水平还是处在一个低水平发展区间,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以上论点是学者在研究1992?2006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与GDP之间的关系而得出的,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二元化特征较为明显,社会保障支出向城市倾斜的现象非常严重。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项目来看,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项目全、水平高,不仅有五大社会保险项目,而且还有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与最低生活保障。而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则是以社会救济为主,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户”供养制度、新型合作医疗等有限的几个项目。城市各项社会保障指标均远远高于农村
14、。以1998年为例,城市社会保障支出总额为农村的30倍;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为农村的100倍;城市社会保障支出占全省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高达90%以上,农村仅为2%6%。宋士成,李成玲. 1992?2006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J.中人口科学,2008(3):P38-P42. 鲍宗豪.创建文明城市 促进和谐社会J.精神文明导刊,2008(10):P38-P41. 陈成文,严丹. 从公平正义看我国城镇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J.天府新论,2007(3):P93-P95. 中国社会保障的建设面临着比历史上的欧美国家艰难得多的环境和条件。它是在中国经济相当落后、薄弱的背景下,在国家改革转型的艰难时期,作为国家发
15、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几乎是“从头做起”的方式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20多年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既是改革、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促进改革、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中国社会保障的改革重建也比欧美国家的社会保障承载着更为重要的社会功能期待:它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环节,也是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还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措施。 如何有效地衔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构建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所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协调,不仅兼职人才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合理流动,而且更为严重的后果是损害公平正义,影响和谐
16、社会的建立,制约改革的深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因此,必须要消除这两种制度之间的鸿沟,使之成为一个可以沟通的整体。 由以上3个方面看来,城乡二元的保障和福利,“碎片化”的政策,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的悬殊的养老金差距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三)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1、社会保障的运行模式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人口结构,所处的发展水平也不相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代表性模式主要有三种: ?福利国家模式。这种模式以英国、瑞典为代表,多见于北欧和西欧国家。该模式以国家为直接责任主体,提供由生到死、无所
17、不包的保障内容,资金来源于国家一般税收,不要求享受者预先缴费,保障内容包括国民保险、国民医疗保健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 ?社会保险模式。这种模式以德国、美国、日本为代表。该模式以面向劳动者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为中心,以社会救助和其他福利政策为补充,要求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社会保险费,形成专项基金,国家给予免税优惠或财政补贴,通过大规模的统筹互济分散经济风险。 ?强制储蓄模式。这种模式以新加坡、智利为代表,基本上在发展中国家推行。该模式强调自我负责,以个人账户积累为主导。政府为每个劳动者建立强制性的个人储蓄账户,将劳动者的一部分工资连同雇主缴费计入其中,以备年老、生病等不时之需,个人账户资金投入
18、资本市场运营。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原先仿效前苏联做法,实现国家保障模式。改革开放以来,这套体系已经被摒弃。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内容的制度框架。 2、社会保障的改革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种经济要素的跨国流动加快了,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也经历了一个相互影响、互相借鉴、不断调整改革的过程。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同时,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开始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覆盖面,建立新的保障计划。发达国家因面临老龄化、全球化、产业信息化和小型化等多重考验,也正在调整相关政策,使社会保障制度更加灵活和可持续。目前,
19、在多数国家,社会保障已经不是通过单一模式,而是通过政府、企业、个人等多种支柱的组合,或通过基本保障、附加保障、资源保障等多层责任的叠加来实现的。在复杂的社会保障体系中,政府、社会和个人形成了不同的责任组合方式,有时分工,有时合作,有时甚至相互重复保护,形成以一种模式为主、多种模式为辅的混合模尹蔚民. 统筹城乡 完善制度 努力实现中国社会保障的科学发展J.中国人才,2008(12):P4-6.式。 在混合的保障模式中,政府(或地方政府)往往承担一根支柱或者一个层面上的保障职能,其他支柱或其他层面分别由企业、个人等通过缴纳保险或者进行储蓄来补充。例如,在加拿大和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中,第一个层面是为
20、所有国民提供的平等待遇,保障费用完全由政府税收来支付,支付与缴费脱钩,是典型的国家保障模式。在此基础上,又设立了缴费与待遇挂钩的社会保险。社会保险覆盖就业人群,遵循享受待遇权利与缴纳保费义务对等的保险原则。最近,瑞典的改革又附加了一层由个人承担更多责任的储蓄部分。 除了分层采取不同的保障方式以外,还出现分不同保障领域采取不同保障方式的做法。在美国,基本养老和老年医疗由联邦政府负责,第一层次的基本养老保障覆盖了96%的从业人员,政府对高龄和困难老人给予补助,同时又通过医疗服务(提供给65岁以上老人)和医疗救助(提供给接受政府补助的老人和残疾人),解决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附加养老由雇主和雇员共同
21、承担;医疗保险留给市场,至少有25%的美国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工伤保险通常是强制性的雇主责任;而失业则是州政府的责任。这样,就形成了多方承担不同领域保障责任的多支柱结构。 国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在资金来源上开源节流,如提高社会保险费率、开征社会保障收入所得税、减少支付范围、降低支付水平等;二是扩大福利供给领域的市场经济成份,如鼓励私人机构参与社会保障的管理和运营,尤其是医疗保险的运营;三是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国家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引导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保险,增强劳动者自我积累、自我保险的意识。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重点是: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
22、保险制度,推进做实个人账户;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着力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建立适合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加强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实施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办法;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救助水平。 3、国内外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借鉴 世界各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时间、方式不同,保障的范围和水平也不同,其间有许多相互借鉴,但大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特点建立起来的。形式多样的社会保障制度之间没有绝对的“好坏”或“高下”之分。我们既要了解他们现行的模式、政策、方法,更要深入了解其发展历程和特定的历史
23、、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全面借鉴,有取有舍,为我所用。目前,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丰富的历史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1)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民生、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许多国家无论是在经济萧条时,还是在经济繁荣时,都注重采取有效的社会保障措施,为其经济复苏和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实施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发挥社会保障均衡收入差距功能,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社会目标;另一方面则形成随经济波动自动调节社会需求的弹性保障支付机制,实现均衡社会总供求关系,促进经济稳定的经济目标。 (2)做到兼顾统筹、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许多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时都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
24、水平、社会需求和劳动力结构等因素,通过调整社会保障项目,避免超前保障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3)缜密设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案,采取灵活的改革措施。一些发达国家在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时候,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少国家在保持社会福利总水平不降低的情况下,调整政策取向,把原来消极的保障转变为积极的保障方式。例如,控制失业救济金水平,把更多资金投向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 (4)加强社保管理机构和经办能力建设,切实保障人民利益。征缴社保费、记录管理参保者权益、审核并支付社保待遇、提供必要的社保服务,这些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着各种利益群体,受到民众的普遍关注。一些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同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一 时期 嘉兴市 社会保障 事业 发展 问题 研究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32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