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精品]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动态优化补偿装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精品]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动态优化补偿装置.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毕 业 设 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专业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动态优化补偿装置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二00九年六月 前 言III第一章 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概述1第一节 现有补偿装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第二节 无功补偿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3第三节 无功功率补偿技术的发展趋势13第二章 补偿装置现状的调研与问题的提出15第一节 无功功率补偿的种类和特点15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21第三章 无功功率优化动态补偿装置25第一节 装置简介25第二节 工作原理26A30第三节 抗干扰措施41第四章 设计总结43参考文献:45前 言无功功率补偿是电力系统的经典话题,补偿得当,可以提高供电效率,减少线路损耗,提高
2、供电质量。以前的补偿装置多用估算的办法,不能适应动态的要求。随着单片机技术和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现在有条件实时测量出功率因数,根据测量结果及时进行补偿,补偿的程度可以具体线路进行设定。本设计就是要完成这样的实际装置。要考虑适应现场恶劣电磁环境,保证能够长期可靠运行,不发生死机现象。在本设计中,用PT和CT分别采样电流、电压信号,由单片机进行相位差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投入或切掉并联的补偿电容。电容的分组可以采8:4:2:1的比例,使调节更加精细。相位测量可以采用单片机计数配合电子线路实现。电容投切控制使用固态无触点开关,采取过零宽高频调制脉冲触发方式,以减少冲击电流;关断采用电流过零自然关断;投
3、入采用记忆方式,保证原电容充电方向与系统电源方向一致。 第一章 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概述为提高供电设备效率,减少供电线路电能损失,国内外自上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研究工作,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电网上并联电容器,通过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达到减少线路电压损耗,提高供电设备利用率的目的;另外一种是在电网上并入同步电动机,通过改变同步电动机励磁电流的方法来改变电路负载特性。其中前一种方法适用于居民、商业及小型工厂的低压供电系统,而后一种方法适用于大型工厂中的无功功率补偿。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路特性是随时变化的,为了达到较好的补偿效果,就必须动态跟踪电路特性的变化,实时监测电路
4、中与的相位差角,根据角的大小决定并联电容器的值。基本的功率因数补偿电路如图1-1 所示图1-1功率因数补偿电路电路中的K1K n在自动动态补偿装置中可采用双向可控硅,在电路工作时,一般保证U1,为分析方便,可认为U2U1,则 (2-2)当功率因数从0.8提高至0.9时,通过上式计算,可求得有功损耗降低21左右。在输送功率不变情况下,提高,I相对降低,设为补偿前变压器的电流,为补偿后变压器的电流,铜耗分别为,;铜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即 (2-3)由于P1=P2,认为U2U1时,即 (2-4)可知,功率因数从0.8提高至0.9时,铜耗相当于原来的80。(三)减少了线路的压降由于线路传送电流小了,
5、系统的线路电压损失相应减小,有利于系统电压的稳定(轻载时要防止超前电流使电压上升过高),有利于大电机起动。(四)增加了供电功率,减少了用电贴费对于原有供电设备来讲,同样的有功功率下,COS提高,负荷电流减小,因此向负荷传输功率所经过的变压器、开关、导线等配电设备都增加了功率储备,发挥了设备的潜力。对于新建项目来说,降低了变压器容量,减少了投资费用,同时也减少了运行后的基本电费。三 就地补偿与集中补偿的技术经济分析(一)电容补偿在技术上应注意的问题1、防止产生自励。采用电容器就地补偿电动机,切断电源后,电动机在惯性作用下继续运行,此时电容器的放电电流成为励磁电流,如果电容过补偿,就可使电动机的磁场得到自励而产生电压,如图6所示。因此,为防止产生自励,可按下式选用电容 (2-5)2、防止过电压。当电容器补偿容量过大,会引起电网电压升高并会导致电容器损坏。我国并联电容器国标规定:“工频长期过电压值最多不超过1.1倍额定电压。”因此必须符合QC 0.1Ss的条件。3、防止受到系统谐波影响。对于有谐波源的供电线路,应增设电抗器等措施,使谐波影响不致造成电容器损坏。由此可见,就地补偿较集中补偿,更具节能效果。四 电容补偿控制及安装方式的选择(一)就地补偿与集中补偿的有关规定1、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32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