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矿井通风专业毕业设计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矿井通风专业毕业设计模板.doc(1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编号:( )字 号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朱仙庄煤矿3Mt/a新井通风安全设计杜 中 明安全2006级1班题目: 姓名: 学号: 01060377 班级: 二一年六月中 国 矿 业 大 学本科生毕业设计姓 名: 杜 中 明 学 号: 01060377 学 院: 安 全 工 程 学 院 专 业: 安 全 工 程 设计题目: 朱仙庄煤矿3Mt/a新井通风安全设计 专 题:朱仙庄煤矿10715掘进工作面防突设计及安全措施 指导教师: 刘 贞 堂 职 称: 教 授 2010年 6月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任务书学院 安全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 安全061 班 学生姓名 杜中明 任务下达日期: 2010年
2、2月 28日毕业设计日期: 2010 年 3 月 9日至 2010 年 6 月 19日毕业设计题目:朱仙庄煤矿3.0Mt/a新井通风安全设计毕业设计专题题目:朱仙庄煤矿10715掘进工作面防突设计及安全措施毕业设计内容由一般设计、专题和外文翻译三部分组成。一般设计部分:朱仙庄矿3.0Mt/a新井通风安全设计。设计的内容包括: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开拓、采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及工艺选择、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措施设计。专题部分:对朱仙庄矿突出掘进工作面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掘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突出掘进工作面的具体措施。设计要求:独立完成上述设计内容,方案论证、计算、分析要正确,专题要有自
3、己的见解,结论要合理。说明书条理要清楚,论述充分,叙述要简明扼要,文字通顺,符合专业技术用语要求,图纸完备、正确。论文摘要400字左右,并译成英文,摘要内容要准确,表述清楚。翻译要求:译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语句通顺、完整,语义准确。院长签字: 指导教师签字: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语(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工作态度及工作量;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存在问题;是否同意答辩等):成 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语(选题的意义;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
4、;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量的大小;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写作的规范程度;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存在问题;是否同意答辩等):成 绩: 评阅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语(选题的意义;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量的大小;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写作的规范程度;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存在问题;是否同意答辩等):成 绩: 评阅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答辩及综合成绩答 辩 情 况提 出 问 题回 答 问 题正 确基本正确有一般性错误有原则性错误没有回答答辩委员会评语及建议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签
5、字: 年 月 日学院领导小组综合评定成绩:学院领导小组负责人: 年 月 日摘 要本毕业设计包括三部分: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一般部分为朱仙庄煤矿3Mt/a新井通风安全设计。朱仙庄煤矿位于宿东矿区北部,南邻芦岭煤矿,西北均以10煤层露头为界,深部至-1000m水平。走向长9公里,倾斜宽1.55.8公里。矿井可采煤层为8、10煤层。井田工业储量为331.4Mt,可采储量为281.1Mt,矿井服务年限72.1年。根据朱仙庄煤矿的实际条件,经技术和经济比较,确定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两水平开采,采煤方法为综采放顶煤开采。根据瓦斯的实际涌出量的大小和井型,通过各种通风方式的比较,矿井通风方式决定采用
6、两翼对角式通风,抽出式通风。经过矿井风量和风压计算,北翼风井决定选用2K60 No.28型矿用通风机,南翼风井采用2K60 No.24型矿用通风机。矿井属高瓦斯突出矿井,8和10煤层煤尘都有爆炸危险,并有自燃发火倾向,安全监测监控对保证矿井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部分重点对瓦斯、温度、风速等对象进行监测。专题部分是根据朱仙庄煤矿10715掘进工作面的实际条件,把防突方法实际应用到朱仙庄煤矿10715掘进工作面,并针对此提出安全措施。翻译部分是一篇外国学者撰写的一种用于露天煤矿安全分析智能混合系统。关键词:朱仙庄煤矿; 矿井通风安全设计;防突设计。ABSTRACTThis design consis
7、ts of three parts: The general part, the special part and the translation part.The general part is ventilation system design of ZhuxianZhuang Coal Mine whose capability is 3 Mt /a. ZhuXianZhuang coal mining area, located in north of SuDong mine area and south of LuLing coal mine, the boundary in nor
8、thwest for the outcrops of 10 coal seam, the deep-seated level of -1000m, coal seam strike for 9 kilometers and inclined length of 1.5-5.8 kilometers. The exploitable coal is 8, 10 coal seam, with industrial reserves of 331.4Mt and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281.1 Mt,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coal mine
9、is 72.1 years.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Zhuxianzhuang coal mine,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spect,the mine exploitation is determined as vertical shaft with two levels,and coal mining method is full-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mining. According to the actu
10、al gas emission and mine type, by comparing various ventilation patterns, two opposite angle type well ventilated and extract ventilation were adopted.After calculating mine air volume and air pressure, 2K60No.28 type main fan is decided to be used in the north return shaft, 2K60No.24 type main fan
11、was used in the south return shaft.The mine is a high gas and outburst mine, there were explosion hazard of coal dust, and a tendency to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the 8 and 10 coal seam. Safety monitoring and contro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nsuring mine safety. This section focuses on monitoring
12、analogs such as gas, temperature, and wind speed, and switch signal.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10715 tunneling faces in Zhu Xianzhuang mine, the outburst prevention method was used to 10715 tunneling faces of Zhu Xianzhuang mine in the special section,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security me
13、asures.Translation section was an intelligent hybrid for surface coal mine safety analysis which was wrote by a foreign scholars.Keywords: ZhuXianZhuangcoal mine; Mine ventilation safety design; The design for gas outburst.目 录一般部分1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21.1矿区概述21.1.1位置、范围和交通21.1.2自然地理21.1.3矿井附近的工农业情况31.1.4水源
14、、电源、劳动力及建材来源31.2井田地质特征31.2.1地层31.2.2井田的勘探程度41.2.3构造51.2.4水文地质特征51.2.5 地温特性61.3煤层特征61.3.1煤层特征及围岩性质61.3.2煤的特征102井田开拓112.1井田境界及可采储量112.1.1 井田境界112.1.2 井田储量112.1.3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42.2井田开拓152.2.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152.2.2矿井基本巷道202.2.3大巷运输设备选择和矿井提升272.2.4矿井提升283 采煤方法及采区巷道布置303.1煤层的地质特征303.2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303.2.1采区划分303.
15、2.2采区巷道布置313.2.3采区生产能力及回采率343.2.4采区采掘接替计划353.3采煤方法353.3.1采煤方法的选择353.3.2 回采工作面长度及采高363.3.3综采设备选型363.3.4采煤工艺及顶板管理393.3.5回采巷道布置414 矿井通风434.1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434.1.1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434.1.2矿井通风方案434.1.3矿井通风方案技术和经济比较454.1.4通风机工作方法474.2采区通风484.2.1采区上山通风系统484.2.2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494.3掘进通风514.3.1掘进方法的确定514.3.2掘进工作面通风方式514.3.3煤巷掘
16、进工作面需风量534.3.4掘进通风设备选型544.3.5掘进通风技术管理和安全措施564.4矿井所需风量564.4.1矿井总风量的计算564.4.2矿井风量分配594.4.3风速验算604.5全矿通风阻力的计算614.5.1 通风阻力的计算原则614.5.2 通风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的确定624.5.3 通风阻力计算674.5.4矿井通风总阻力694.6矿井主要通风机选型714.6.1矿井自然风压的基本原则714.6.2矿井自然风压714.6.3通风机选择724.6.4电动机选择764.6.5矿井主要通风设备要求774.7反风装置774.8矿井通风费用概算784.9矿井通风系统评价805矿井安
17、全技术措施815.1矿井安全技术概况815.2矿井安全监测监控815.2.1监测对象和监测范围815.2.2监控系统选择825.2.3KJ101型矿井监控系统功能和原理825.2.4 传感器布置845.2.5信息传输系统945.2.6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95参考文献96专题部分97 朱仙庄煤矿10715掘进工作面防突设计及安全措施98翻译部分107 外文资料原文108 中文译文121致 谢127一般部分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1.1.1位置、范围和交通朱仙庄煤矿位于宿州市东南13km处,属宿州市埇桥区管辖,西北距淮北市64km。其范围由采矿许可证61个拐点坐标圈定
18、,其边界:南以补13勘探线和勘探线为界与芦岭煤矿相邻,北、东、西均以10煤层露头为界,深部至各煤层-1000m水平线;南北走向长9km,东西倾向宽1.55.8km,面积21.555km2,其地理坐标:东径1170537.61170923,北纬333331.4333937.6。本区交通方便,矿区专用线在芦岭(原龙王庙)车站与京沪线接轨,可通往全国各地;宿州市是皖北地区公路交通枢纽,301省道在矿井中部穿过,横跨豫、皖、苏三省的新汴河从矿井北侧自西向东流入洪泽湖,可通航中小型轮船(图1.1)。图1.1 交通位置图1.1.2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特征本矿位于淮北平原中部,区内地势平坦,地面标高+23
19、+27m,整体北高南低,矿井以北15km的符离镇附近为丘陵地带。2)水文宿州市境内主要河流有濉河、沱河、浍河、新汴河等,属淮河水系,为中型季节性河流。水位一般较浅,夏季水位上涨;矿井北部有小黄河,塌陷区水深810m。沱河由西北向东南流经矿井南部,年平均水位23.1m,最高洪水位27.49m,最大流量313m3/s,最低枯水位22.44m,最小流量为零。后因在中游与新汴河贯通,中上游水量大部分流入新汴河。3)气候淮北地区气候温和,属季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春秋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多风;平均风速3m/s,最大风速为18m/s;年平均降雨量940.55mm,七月份多暴雨;一月份最低气温-
20、23.2,七月份最高气温41,年平均气温为14.3;年蒸发量在15531920.7mm,以68月份蒸发量最大;冻结期一般为12月上旬次年2月中旬,冻结深度在8cm左右1.1.3矿井附近的工农业情况朱仙庄矿附近地主要厂矿企业有:东部有安徽省淮北矿务局芦岭矿,其它方向为农村用地及居住用地。矿井所在地为淮北平原,地势平坦,农业比较发达,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棉花。1.1.4水源、电源、劳动力及建材来源矿井用水主要分为地面用水和井下用水。地面用水主要是由二眼水源井及一座水厂来供应;井下降尘用水采用井下排水经处理后再返回井下。矿井供电来自,于宿州发电厂。矿区位于淮北平原的中部,人口稠密区,劳动
21、力资源比较丰富。土产建筑材料砖、瓦、石子和料石均可就地供应,钢材、木材和水泥等物资可经公路及铁路直接运至矿井工业广场。1.2井田地质特征1.2.1地层矿井均为新生界松散层所覆盖,经钻孔揭露地层有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由老至新简述如下:1)奥陶系中下统(O1+2)区域内厚约500m,本矿仅零星揭露,为灰色、深灰色,由厚层状隐晶质细晶质石灰岩组成。2)石炭系(C)中石炭统本溪组(C2b)仅个别钻孔穿过,厚度216m,由灰青灰色夹紫红色铝土质泥岩、粉砂岩组成。与下伏奥陶系地层呈假整合接触。上石炭统太原组(C3t)为海陆交替相沉积,厚度为150170m。下部以灰黑色、灰色、灰
22、绿色粉砂岩、砂岩为主。上部以灰色、深灰色砂岩、粉砂岩为主,夹乳灰色质不纯的石灰岩和不可采煤层。顶部第一层灰岩:层位稳定,厚度23m,以乳灰白色,富含海百合茎、珊瑚等动物化石及残骸,质不纯,含泥质为特征,是二迭系和石炭系的分界标志(K1)。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3)二迭系(P)下二迭统山西组(P1s)下界为太原组一灰之顶,上界为9煤层下铝质泥岩之底,厚度96126m,一般厚110m,地层较稳定。下二迭统下石盒子组(P1xs)底部以铝质泥岩之底为界,顶部以3煤层下K3砂岩之底为界,地层厚度约256m,比较稳定。层理面倾向东北,倾角1020,中上部厚度106m左右。4)侏罗系(J)为一套紫红色陆相
23、沉积物,分布于矿井东北角,面积约2.8km2,揭露最大厚度240m。下部为砾岩段,厚度0100m,一般厚度5060m,为矿井第五含水层。5)第三系(R)下第三系始新统渐新统(E2)下部为紫红色石灰质砾岩,分选不均,砾径以35cm占多。分布于矿区北端东翼,厚30110m以上,顶部有薄层石英质砾岩。中部为紫红色砂岩及砂质泥岩,上部为灰绿色及灰黄色粘土岩和砂岩互层,层理清晰,含云母碎片,以1020倾向东北,厚100m以上。上第三系中新统上新统(N1N2)中新统上新统的底部为黄色含泥砾石或砂砾层,其上为集块岩,已微微斑脱岩化,厚030m左右,下部为黄色粘土夹砾,厚05m,中部为半胶结中、细,厚012m
24、。6)第四系(Q)下更新统(Q1)底部为灰绿色、褐黄色粘土、钙质粘土组成,夹数层半胶结中、细砂及砂岩,总厚010m,分布不稳定。及砂质粘土中更新统(Q2)与下更新统成假整合接触底部为灰白色中细砂夹有石英砾石,顶部含有哺乳类动物化石,常见肢骨碎块,一般厚3050m,北部最薄10m左右,中部为褐黄色及肉红色砂砾层与黄褐色及灰绿色砂质粘土。上更新统(Q3)与中更新统成假整合接触。下部为黄色中细砂层最底部有石英砾石,上部砂土中具微层理,共厚1530m,上部为褐黄色砂质粘土、粘土互层,厚2035m,总厚3565m。全新统(Q4)下部为黄灰色细粉砂或砂土与薄层粘土互层,上部为黄灰色及黄褐色砂质粘土。1.2
25、.2井田的勘探程度1)钻探工作本矿地质勘查工作始于1958年,经历了普查、详查、勘探及矿井生产补充勘探等阶段,共施工钻孔406个,完成钻探工程量179486.53m。普、详查阶段19581960年,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和省地矿局325地质队在宿东向斜进行找煤勘查,1959年11月和1960年2月先后提交了孔庄井田精查报告、朱仙庄井田精查报告。本矿井内施工钻孔83个,工程量32166.48m。另外:未见煤或落在10煤露头外不利用钻孔24个,工程量8189.08m。勘探阶段19631964年,原178队在本区进行精查勘探,1964年元月原煤炭部(64)煤勘金中字第7号文指示,由华东煤田地质
26、勘探公司集中178、138、169、120四个勘探队的34台钻机进行会战,对朱仙庄、孔庄两井田进行勘查,1964年11月20日提交精查地质报告。其中储委复审后会战前施工钻孔34个,工程量15019.09m;会战期间施工168个,工程量77567.82m,合计勘探阶段施工钻孔202个,工程量92586.91m。矿井生产补勘阶段19831994年,矿井投产后因生产需要由淮北矿务局勘探队进行补充勘探,先后施工钻孔88个,其中地质孔43个,工程量19516.88m;水文孔45个,工程量14339.60m。19952005年,根据生产需要,由淮北矿务局勘探队进行生产补勘,先后施工钻孔33个,工程量208
27、76.66m,其中地质孔26个,工程量18291.82m,水文孔7个,工程量2584.84m。截止2005年底,全矿井内共施工可利用钻孔406个,工程量179486.53m,见表1.1。表1.1各阶段完工钻孔情况表阶 段施工时间合 计地 质 孔水 文 孔孔数工程量孔数工程量孔数工程量抽水次数普、详查19581960复审前8332166.487630244.3171922.1711精 查19631964.1复审后会战前3415019.092812449.6362569.46101964.21964.11会战期间16877567.8214770045.09217522.7324补 勘1983199
28、48833856.484319516.884514339.60199520053320876.662618291.8272584.84合计406179486.53320150547.738628938.80451.2.3构造井田位于徐宿弧形构造东南的宿东向斜盆地的北段,其南北有板桥固镇和宿北两条近东西向的大断层,东西有固镇长丰和南坪集两条北北东向大断层,在井田范围内有断层10条,其中小断层有6条。1.2.4水文地质特征朱仙庄矿为一隐伏型井田,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基岩面上为新生界松散沉积物,厚240260m。松散层内含水层和隔水层交互沉积,自上而下可分为四个含水层和三个隔水层;其中三隔厚度58
29、107m,平均80m,全区分布稳定,隔水性能良好,有效隔绝了四个含水层与上面水体的水力联系。基岩面以下至一灰顶板为二迭系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按沉积年代和岩性结构分为二个含水层,富水性极弱。一灰及其以下有石炭系灰岩岩溶含水层和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石炭系灰岩岩溶含水层一般浅部露头区岩溶发育、富水性强,-300以下岩溶发育较低,富水性极弱;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探明厚度大于600m,分布于井田两翼,由于该含水层远离煤层,对矿井开采无直接影响。地表水系有小黄河及矿塌陷区积水。1.2.5 地温特性矿井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其中在500m以上,平均每100m增加1.11.5C,500-900m平均每100
30、m增加1.5-2.5C。1.3煤层特征1.3.1煤层特征及围岩性质1)煤层特征本矿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其中二迭系为勘查对象,含1、2、3、4、5、6、7、8、9、10等10个煤层(组),含煤1825层,最多可达34层。可采煤层有8、10煤等2层。8煤层为主采煤层,厚9.71m,占可采煤层总厚的65%,10煤为大部可采煤层,厚5.82m。矿井主要可采煤层2层,自上而下分别为8、10,倾角1525,平均20。原煤工业牌号以气煤为主,属于低硫,低磷、低中灰份煤,发热量高,仅局部地段个别分层是1/3焦煤。可采煤层特征表见表1.3。8煤层:井田内主采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下部,下距铝质泥岩(K2)16
31、20m。煤厚一般为713m,平均9.71m,属稳定煤层。其变化规律是:补10线至井田南界,一般厚度在6.5011.50m,补7补9线间煤层因受构造的破坏和挤压,局部有增厚和变薄现象。井田北部的西翼煤层比较稳定,一般厚度在712.50m,但在I-线的向斜轴部附近和四采区下部,岩浆侵蚀严重,煤厚明显变薄,在岩浆侵入区外围1030m的范围内,煤层有增厚现象。井田的东翼,煤层不稳定,局部出现特厚(15.9028.07m)和特薄(1.74.10m)煤层。8煤层厚度变化的因素:主要因素是原生沉积环境的差异和构造切割挤压的影响,局部为岩浆侵蚀,煤层变薄。煤层结构复杂,含有13层稳定夹矸,偶有大于可采厚度。煤
32、层硬度f值一般在0.150.75之间,呈现北部大,南部小的状态。灰份以中低灰为主,在剖面上煤层中部偏低,上、下部偏高。硫份一般小于0.5,在剖面上煤层上部偏高,中部低,下部高。10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下距太原群第一层灰岩(k1)60m左右,煤厚一般为0.757.50m,个别点大于7.5m,平均厚度5.82m,属较稳定煤层,两极厚度04.9m,局部尖灭,西翼在F7断层以南沿走向变化不大,一般为1.507.50m之间,但在补10补11线间局部变薄甚至尖灭。F10断层以北四采区煤层遭受岩浆侵蚀严重,层状岩体占据煤层空间,煤层变薄,出现天然焦。六采区中下部浑圆状、树枝状的岩体穿插在煤层中,岩体之间存
33、在可采煤层,补1线至补4线间的东翼有较大面积的无煤带,沿倾向煤层变化较大,一般南翼煤层稳定,东翼煤层不稳定。煤层结构简单,偶有12层夹矸,个别夹矸较厚形成二个分层。煤层硬度中等,f值在0.81.2之间。灰份以低灰为主,中灰次之。硫份为0.253.53,平均0.63。可采煤层(组)间距有一定的变化,但有相对稳定性,可作为邻近钻孔煤层对比的重要依据(表1.2),综合柱状表见表1.4。表1.2煤层间距统计表煤 层123245678910C3t最小-最大(m)60-80110-125100-11060-7516-2522-2718-241.5-365-7055-65平均间距(m)72116104682
34、025222.419.3602) 围岩性质8煤层为主采厚煤层,含23层不稳定泥岩透镜体,局部岩浆侵入对煤层破坏严重。直接顶板为泥岩,薄层状,易冒落,厚度35m,老顶为310m中细粒砂岩,硬度中等,局部裂隙发育,25分层均为黄泥浆固结后形成的再生顶板,采后易垮落。底板为灰色泥岩和砂质泥岩。10煤层及顶底板特征10煤层为中厚煤层,二、四采区遭受岩浆侵入的破坏,煤层失去开采价值。直接顶板为13m灰色泥岩或砂质泥岩,含植物叶片化石,老顶为浅灰色厚层状中粗粒砂岩中细粒砂岩,其粒度粗细变化频繁,厚度变化大,硬度中等。底板为浅灰深灰色的砂泥岩互层,水平波状层理发育,具底栖动物通道。表1.3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
35、穿过点见煤点可采点不可采点沉缺点断缺点岩浆吞蚀点不利用夹 矸 点厚度可采指数变异系数(%)稳定性122结构最小最大平均323131922简单0-1.890.630.2959极不稳定6916944252116简单0-1.900.650.4870极不稳定71751331042914101850175较复杂0-9.750.840.7147不稳定区段较稳定820117017014215471915较复杂0-31.349.710.9927稳定9107613简单0-4.201.310.60106极不稳定10220173150231966165075较简单0-10.635.820.7642不稳定区段较稳定表
36、1.4 地层综合柱状表界系统地层名称代 号厚 度(m)主 要 岩 性新生界第四系上第三系全 新 统上 段Q4306.7上部为砂土、亚砂土与粉质轻粘土、粉质重亚粘土互层、砾石中部为亚粘土夹小砂姜、砂姜粘土与粉砂、细砂互层底部为粘土、亚粘土与亚砂土、粉砂互层,顶面为古土壤层中 段Q421018下 段Q411820中 上更新统上更新统Q330130杂色粘土、亚粘土中更新统Q2100粘土、亚粘土、砂层、含铁质结核上新统下更新上新统Q1N2383.2400.3石灰质角砾岩、胶结物为粘土、胶磷质下第三系始渐新统大汶口组E2-3d353.6泥岩、砂质页岩夹薄层石膏官庄组E2-3g349.3砖红、浅灰色砾岩、
37、砂砾岩、砂岩、砂质页岩夹少量泥岩中生界白垩系上 统王氏组K2w392.5灰、红褐色中粗粒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下 统上段K1q2316.4376.4安山质凝灰岩、安山岩夹凝灰质粉砂岩、粗砂岩下段K1q1141.4232.5砂岩、砾岩夹凝灰质砂、砾岩侏罗系上 统泗县组J3s608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及石灰岩中、下统义井组J1-2y461.6砂泥岩互层、细砂岩、中粗粒砂岩、含煤层古生界二叠系上 统石千峰群上段P2sh3312.8灰紫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钙质泥岩中段P2sh2358.2肝紫色泥质砂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下段P2sh1215.1棕红色泥质粉砂岩、含砾粗砂岩互层上
38、石盒子组P2ss567.3-636.5砂岩、泥岩、砂质页岩、页岩互层,含煤4-10层下 统下石盒组P1xs140.2-304.8粉砂岩至细砂岩与泥岩互层,含煤3-6层,底为长石石英砂岩、粘土岩山 西 组P1s31.5-140.2砂岩、砂质页岩、泥岩,含煤2-4层石炭系上 统太 原 组C3t108.5-195.5灰岩、砂质页岩、泥岩与薄煤互层中 统本 溪 组C2b8-57.4铝质粘土岩、灰岩与泥岩互层奥陶系中 统老虎山组O234.4-41.2白云岩夹灰岩下 统马家上段O1m268.2-140.1豹皮状白云质灰岩夹灰岩下段O1m173.2-87灰岩、豹皮状白云质灰岩与硅质结核灰岩互层肖县组上段O1
39、x265.2-153.9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与泥灰岩互层下段O1x167.5-108.6白云质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底为角砾状灰岩贾 汪 组O1j3.7-14.4钙质页岩、白云质灰岩、含细角砾白云质、泥质灰岩韩 家 组O1h20.5硅质条带白云岩、灰紫色白云岩寒武系上 统上段2f213.5-66.1含灰质白云岩与泥质白云岩互层下段3f176.9-130.2含泥质、白云质灰岩、大涡卷灰岩长 山 组3c21.6-66灰岩、白云质灰岩、鲕状含海绿石白云质灰岩、底为竹叶状灰岩崮 山 组3g44.4-60.7鲕状白云质灰岩、薄层灰岩下统毛庄组1mz59.3-120.9灰岩、钙质页岩、长石石英粉砂岩互层馒头组1m215-250.2紫红色页岩、豹皮状灰岩、瘤状灰岩猴家山组1h36.2-50.1豹皮状灰岩、泥质粉砂岩、含石盐假晶1.3.2煤的特征1)煤质井田内各煤层的煤类以气煤为主,煤质稳定,但8煤层具弱粘结煤夹层,夹层的层位和厚度均不稳定。井田北部8、10两层煤局部遭受岩浆侵蚀影响,接触变质带为贫煤、无烟煤和天然焦。井田北部8煤层和10煤层的接触变质带范围内,煤质变劣,只能作为民用煤,其余仍可作炼焦配煤。煤质特征表见表1.5。表1.5煤质特征表 指标煤层原煤Ad浮煤Ad全硫磷浮煤挥发分粘结指数高位发热量含油性10中低低特低中高强中热值富油8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32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