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PR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与测试硕士论文.doc
《LSPR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与测试硕士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SPR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与测试硕士论文.doc(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图分类号:学校代码:10055UDC:密级:公开硕 士 学 位 论 文LSPR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与测试The Preparation and Testing of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Phenomena Biosensor论文作者 指导教师 申请学位 工学硕士 培养单位 信息技术科学学院 学科专业 电路与系统 研究方向 传感技术与智能系统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 阅 人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二一一年五月南开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根据南开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收藏和利用管理办法,我校的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均须向南开大学提交本人的学位论文纸质本及相应电子
2、版。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有关研究生学位论文收藏和利用的管理规定。南开大学拥有在著作权法规定范围内的学位论文使用权,即:(1)学位获得者必须按规定提交学位论文(包括纸质印刷本及电子版),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研究生学位论文,并编入南开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为教学和科研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等场所提供校内师生阅读,在校园网上提供论文目录检索、文摘以及论文全文浏览、下载等免费信息服务;(3)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南开大学向教育部指定单位提交公开的学位论文;(4)学位论文作者授权学校向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电子出版社提交规定范围的
3、学位论文及其电子版并收入相应学位论文数据库,通过其相关网站对外进行信息服务。同时本人保留在其他媒体发表论文的权利。非公开学位论文,保密期限内不向外提交和提供服务,解密后提交和服务同公开论文。论文电子版提交至校图书馆网站:http:/202.113.20.161:8001/index.htm。本人承诺: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南开大学学习期间创作完成的作品,并已通过论文答辩;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纸质本论文的内容一致,如因不同造成不良后果由本人自负。本人同意遵守上述规定。本授权书签署一式两份,由研究生院和图书馆留存。作者暨授权人签字: 年 月 日南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论文题目姓名学号答辩日期年
4、 月 日论文类别博士 学历硕士 硕士专业学位 高校教师 同等学力硕士院/系/所专业联系电话Email通信地址(邮编):备注:是否批准为非公开论文注:本授权书适用我校授予的所有博士、硕士的学位论文。由作者填写(一式两份)签字后交校图书馆,非公开学位论文须附南开大学研究生申请非公开学位论文审批表。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
5、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非公开学位论文标注说明(本页表中填写内容须打印)根据南开大学有关规定,非公开学位论文须经指导教师同意、作者本人申请和相关部门批准方能标注。未经批准的均为公开学位论文,公开学位论文本说明为空白。论文题目 申请密级限制(2年) 秘密(10年) 机密(20年)保密期限20 年 月 日至20 年 月 日 审批表编号批准日期20 年 月 日南开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盖章(有效)注:限制2年(可少于2年);秘密10年(可少于10年);机密20年(可少于20年)摘要近年来,金纳米材料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光学、电磁学以及力学特性而被人们广泛关注。
6、而对金纳米颗粒的局部等离子共振特性(LSPR)的研究更是成为在很多研究领域中的重中之重。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金纳米颗粒的制作、组装、修饰以及检测。在此基础上,对金纳米颗粒的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特性进行了分析。本论文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总结了金纳米颗粒特性以及LSPR的基本原理;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总结和概括了现有的制备金纳米颗粒的方法,分析了各自的特点。(2) 我们采用了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球形的金纳米颗粒溶液,并在玻璃片上进行组装,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EM和AFM的测量来比较金纳米颗粒的各项性能指标,以此来研究金纳米颗粒的特性。(3) 我们通过对金纳米颗粒进
7、行蛋白修饰来研究金纳米颗粒表面覆盖多层膜的光谱特性,以及蛋白修饰后的金纳米颗粒对周围环境折射率变化的灵敏度。在这篇论文中我们通过调节柠檬酸钠与氯金酸的摩尔比可以控制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大小,制备了多种尺寸的金纳米颗粒;同时根据我们对金纳米颗粒的消光光谱分析以及对周围环境折射率变化产生的光谱变化的研究发现,当金纳米颗粒尺寸大约为33nm时,对周围环境折射率的变化灵敏度是最高的;同时我们实现了对金纳米颗粒的蛋白修饰,并测量得出其对周围环境折射率变化的灵敏度为103nm,相关结论对LSPR生物传感器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参考意义。关键词:金纳米颗粒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 柠檬酸钠还原法 消光光谱 蛋白修饰Abs
8、tractDue to its own unique optical, electromagnetic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gold nanomaterial has drawn extensiv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f gold nanoparticles on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i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in many research fields. In this paper, most res
9、earch is put on the producing, assembly, modification and testing of gold nanoparticles. On that basis, we make a further study of LSPR.Specific work of this paper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1) Summar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nanoparticles 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LSPR; By reading
10、 a large number of referenc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methods of producing gold nanoparticles, and gives an analysis of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2) We produce the solution of spherical gold nanoparticles, using sodium citrate reduction method and assemble it on glass. UV-visible spectr
11、ophotometer, measurements of TEM and AFM are used to compare its performances 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nanoparticles(3) Through the protein modific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we study the spectral properties of multilayer films on their surfaces, as well as the sensitivity of p
12、roteins modified gold nanoparticles to the refractive index changes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s In this paper we can control the size of gold nanoparticles and produce a variety of sizes of gold nanoparticles by adjusting the molar ratio of Sodium citrate and chloroauric acid. Basing on our exti
13、nction spectrum analysis of gold nanoparticles and the Spectral changes according to refractive index changes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we find that when the gold particle size is about 33nm, it has the highest sensitivity to the changes of the refractive index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14、At the same time we realize the protein modific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and obtained from the measurement that its sensitivity to changes of the refractive index to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s 103nm. These results offer references for advanced research on LSPR biosensor.Key words: Gold nanoparticl
15、es,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Citrate reduction, Extinction spectra, Protein modification目 录第一章 绪论1第一节 金纳米材料11.1.1 金纳米材料的历史11.1.2 金纳米的定义31.1.3 金纳米颗粒的特性4第二节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71.2.1 LSPR的原理81.2.2 LSPR理论模型91.2.3 LSPR与SPR的比较10第三节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及内容11第二章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12第一节 物理方法122.1.1 真空蒸镀法122.1.2 软着陆法122
16、.1.3 激光消融法132.1.4 光刻技术142.1.4.1 电子束刻饰技术142.1.4.2 纳米球光刻技术142.1.4.3 纳米压印光刻技术152.1.4.4 胶体光刻技术16第二节 化学方法172.2.1 柠檬酸钠还原法172.2.2 晶种法172.2.3 相转移法182.2.4 胶束与反胶束法20第三节 物理辅助方法20第三章 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金纳米颗粒22第一节 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金纳米颗粒223.1.1 试剂和仪器223.1.2 制备过程23第二节 对金纳米颗粒溶液的研究243.2.1 对金纳米颗粒溶液的TEM图的研究253.2.2 对金纳米颗粒溶液消光光谱的研究27第三节
17、金纳米颗粒在玻璃片上的组装29第四节 对组装在玻璃片上的金纳米颗粒的研究303.4.1 对同一尺寸、不同浓度的金纳米颗粒进行组装的研究303.4.2 对不同尺寸的金纳米颗粒进行组装的研究323.4.3 金纳米颗粒组装后在不同溶液中的研究34第五节 本章小结40第四章 金纳米颗粒表面进行蛋白修饰41第一节 金纳米颗粒与巯基丙酸的结合414.1.1 实验过程414.1.2 测试与结果434.1.3 硼氢化钠还原法47第二节 金纳米颗粒的蛋白修饰484.2.1 金纳米颗粒蛋白修饰的实验过程484.2.2 实验检测与结论50第三节 本章小结53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4第一节 总结54第二节 展望55参考
18、文献56致谢59个人简历60第一章 绪论近年来,纳米材料1-3因为它们所具有的独特的光学、电磁学以及力学特性而被广泛关注。而在纳米材料中,贵金属纳米颗粒在紫外-可见光区域产生一个很强的吸收带,这在绝大多数的金属纳米材料中是不会发生的。科学研究表明,贵金属纳米颗粒的这些特有性质取决于光的强烈程度,而对纳米颗粒光学领域的研究又使得我们对于材料的成分、尺寸、形状以及周围环境等等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贵金属纳米颗粒的特有性质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讲,它对于系统研究纳米量级结构和引起光学性质变化的局部环境因素,以及预测结构的变化等等方面都十分重要;从实践上讲,纳米结
19、构的光学性质如果可调试,则可以应用于表面增强光谱、光学滤波器、等离子体设备和传感器等领域。目前作为贵金属纳米颗粒的研究对象我们主要采用两种材料,那就是金和银。这两种贵金属纳米颗粒材料的光学特性在各方面都对我们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知道贵金属纳米颗粒,譬如说金和银,在可见光区域内都有很强的消光效果,通常被认定为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现象。这种LSPR现象发生时,入射光子的频率与贵金属纳米颗粒或者传导电子的整体振动频率是基本上一致的。纳米量级的金和银颗粒在紫外可见光区域也同样表现出独特的光学响应,同时它们的消光效率也会随着光子能量的减少而呈指数衰减。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因为金纳米颗
20、粒是最稳定的贵金属溶胶之一,具有很多独特的与形貌尺寸特性相关的性质。近年来关于通过对金纳米颗粒进行功能团修饰来进行生物检测标记物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人们对金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的研究非常关注。因此在我们这篇论文中,我们选择贵金属金作为纳米材料研究对象来进行一系列的研究。第一节 金纳米材料1.1.1 金纳米材料的历史金的提取开始于公元前五千年的时候4,在大约公元前1200-1300年,当时埃及人在建造Touthankamon雕像时,提取量就已经达到了10吨每年,而且 “可溶性”金的出现是在埃及和中国。在古代,金被赋予了审美以及医疗目的这样的社会生态意义。胶体金曾经被用于制造红宝石玻璃
21、以及用于陶瓷着色,这些应用到现在也仍在继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建造的Lycurgus杯,它在传输光时颜色是宝石红,而在放射光时颜色则是绿色,这些都是因为金溶胶的缘故。直到中世纪,由于对各种疾病,如心脏病、性病、痢疾、癫痫、肿瘤以及对梅毒的诊断等都有着惊人的药效,可溶性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变得名声大振。这是在一本由哲学家和医学博士Francisci Antonii于1618年发行的著作里有详细描述,该书被认为是关于胶体金的第一著作。这本书在关于胶体金溶液的形成及其在医学上应用方面包括了可观的信息量,其中还包括成功的实例。1676年德国化学家Johann Kunckels出版
22、了另一本书,这本书的第七章是关于“含有金属金的中性、淡紫色溶液中的可服用金对几种疾病有惊人的医疗效果”。他总结“金必须以肉眼看不到的形式存在” ,这在Michael Faraday前就已经描述的很充分了。在十七世纪流行的一种叫“Purple of Cassius”的玻璃着色剂就是由金颗粒和二氧化锡混杂凝聚制备的胶体。而关于胶体金的完整论述的著作则是在1718年由Hans Heinrich Helcher出版。在这篇论述中,这位哲学家和博士表明在可服用金的制备过程中加入煮过的淀粉会明显增加金颗粒的稳定性,此观点在18世纪已经形成共识,这在1769年的法国词典中就有指出。在“或者可饮用”的前面标明
23、了“可服用金必须是以元素形式存在的,而不是以极端亚分离的形式悬浮在溶剂中”。1794年,Fuhlame女士在一本书中报道她用胶体金给丝绸染色。1818年,Jeremias Benjamin Richters给出了一个为什么在可服用金的制备过程中会有不同颜色的解释:粉色或紫红溶液所含的金是分散的、不团聚的最好尺寸,而黄色溶液则是颗粒已经聚集了的结果。在1857年,Farada报道了用磷在二硫化碳(CS2)中还原一种氯金酸盐的水成溶液得到深红色的胶体金溶液,这个实验非常的著名。他通过干燥胶体金溶液制备金薄膜并研究其光学特性,而且研究观察它的颜色变化。尽管在中世纪胶体金在医学上的主要应用是来诊断梅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LSPR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与测试 硕士论文 LSPR 生物 传感器 制备 测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31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