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帧内预测算法研究.doc
《H.264帧内预测算法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264帧内预测算法研究.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运行速度、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显著提高,多媒体视频压缩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视频压缩编码的标准,包括MPEGX系列,H.26X系列。这些标准已经应用到了DVD,个人视频电话,商务视频会议,卫星,广播,数字电视等很多方面。其中,H.264/AVC中包含了众多先进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和思想,并将它们很好的结合起来,相比过去的视频编码标准,它在编码效率和网络友好性方面有了很明显的提高,成为新一代的国际视频压缩编码标准。 H.264 标准是由 ITU-T 的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和 ISO/I
2、EC 的活动图像专家组共同成立的联合视频小组(JVT)于 2003 年 3 月公布的。H.264 是当下最新的国际视频编码标准,也称 MPEG4 的第 10 部分,即高级视频编码(AVC)。但是,该编码标准也存在不足,主要是由于H.264的高压缩编码效率却使得编码器的计算复杂度急剧增加,其编码复杂度更是比MPEG-4标准增加了10倍之多。所以必须对H.264压缩编码算法进行优化以提高其编码效率,尤其是在视频传输的实际应用中。 本论文首先回顾了视频压缩技术的背景知识,简要介绍了当前视频压缩国际标准,国内外研究现状。接着,围绕H.264标准,简要介绍了H264编码标准的概念,视频编码特点,关键技术
3、和主要性能。尤其是对H264的主要技术做了较详细的描述,包括帧内预测,帧间预测,整数变换及量化,熵编码等。然后又详细分析了H264帧内预测算法的复杂度和性能。最后,本文所采用的是基于全搜索算法的帧内预测模式选择,分别对亮度块和色度块进行模式预测和选择,扫描每一种模式。包括4种16*16亮度块模式和9种4*4亮度块模式,4种8*8色度块模式,计算每一种模式的代价值,取最小代价值为最佳模式,实现完整的帧内预测模式选择。在算法性能分析上,主要考虑的是算法程序的可编译性和算法的峰值信噪比(PSNR)值,对该算法的复杂度进行整体概况分析。关键词:视频压缩;H.264;帧内预测;算法优化Significa
4、ntly increased computer operating speed in recent years , large -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 , multimedia video compression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 In the past 12 years ,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 ISO ) , 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
5、 ITU ) have formulated a series of international video coding standard , including MPEGX series H.26x series . These standards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DVD, personal video telephony , business video conferencing , satellite , radio , digital TV , and many other aspects . Among them , H.264/AVC conta
6、ins many advanced video compression coding technology and ideas , and they combine well , compared to the past video coding standard, the coding efficiency and network friendliness obvious the improvement of a new gen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video coding standard .The H.264 standard is jointly estab
7、lished by the ITU-T Video Coding Experts Group ( VCEG ) and the ISO / IEC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Joint Video Team ( JVT ) was published in March 2003 . H.264 is the moment of the latest international video coding standard , also known as MPEG4 Part 10 Advanced Video Coding ( AVC ) . However, t
8、he coding standard deficiencies , mainly due to the sharp increase H.264 high compression coding efficiency but makes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of the encoder and its coding complexity Gengshi Bi MPEG-4 standard was increased 10 times as much . H.264 compression coding algorithm must be optimized
9、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ding efficiency , especially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video transmission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background of the video compression technology , a brief introduction video compression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 research status . Then, around the H.264
10、 standard ,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H. 264 coding standard concept of video encoding features , the key technology and performance. H. 264 main technologies do a more detailed description, including the intra prediction, inter prediction , integer transform and quantization , entropy coding . Then a
11、 detailed analysis of H. 264 intra prediction algorithm complexity and performance . Finally, as used herein , is selected based on the intra prediction mode of the full search algorithm , respectively, for the luminance blocks and chrominance block mode prediction and selection, scanning each mode
12、. 4 16 * 16 luma block mode and 9 4 * 4 luma block mode , 4 of 8 * 8 chroma block mode to calculate each mode on behalf of the value to take minimum cost value of the best mode , to achieve a complete The intra- prediction mode selection .In the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lgorithm , the mai
13、n consideration is that the algorithm can be compiled and algorithms of the peak signal - to - noise ratio ( PSNR ) value ,The overall profile analysis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algorithm .Keywords: video compression ; H.264 ; intra prediction ; algorithm optimization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视频压缩技术的
14、发展也逐渐成熟。本文在综述视频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常用视频压缩的编码方法及这些压缩方法综合运用形成的主要国际压缩标准。尤其着重介绍了H.264帧内预测的相关原理,并对视频压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2 视频压缩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视频信息虽然具有直观性、确定性等优越特点, 但要传大量的视频信号则需要增加通信干线的传输率,扩大存储器容量,较高的网络带宽,这显然难以实现的,不利于视频技术的快速发展。所以,视频压缩技术就是现今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数据压缩,以压缩形式存储、传输,即能把数据信息量压缩下来,节约了存储空间, 又提高了通信干线的传输效率, 同时也可
15、使计算机进行实时的音频、视频信息处理, 以确保能够流畅的播放出高质量的视频节目。因此,视频信号在传输之前要进行视频编码压缩。 对于帧的大小、帧速率、视频质量、位速率以及所采用的压缩标准等,视频编码在不同的应用场合有不同的需求。目前,基于内容的编码和基于波形的编码是最经常采用的模式。基于内容的编码首先把视频帧分成对应于不同物体的区域, 然后分别对其进行编码。即对不同物体的形状、纹理和运动进行编码。例如,利用二维轮廓描述物体的形状,纹理则用颜色的波形进行描述,利用运动矢量描述其运动状态;基于波形的编码采用了把预测编码和变换编码组合起来的基于块的混合编码方法,采用混合编码方法时, 首先把一幅图像分成
16、固定大小块, 然后对块进行压缩编码处理,减少了编码的复杂性。总之,我们采用不同的视频编码方式就能够把大量的信息源数据压缩制作成各种不同格式的视频文件,方便我们的传输应用。1.3 常用的视频编码标准1.3.1 MPEG标准1998年,MPEG是由活动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orts Group)编写。由于MPEG2的出色性能表现,已能适用于HDTV,使得原打算为HDTV设计的MPEG3,还没出世就被抛弃了。所以现存只有三个版本:MPEG1,MPEG2,MPEG4。而MPEG-7和MPEG-21都在研究中。如果说,MPEG1“文件小,但质量差”;而MPEG2则“质量好,但更
17、占空间”的话,那么MPEG4则很好的结合了前两者的优点。 MPEG编码压缩主要基于两方面因素:一是人眼的视觉特性,二是图像数据本身的冗余度。MPEG-1是MPEG组织制定的第一个视频和音频有损压缩标准。视频压缩算法于1990年定义完成。1992年底,MPEG-1正式被批准成为国际标准。MPEG-1是为CD光碟介质定制的的视频和音频压缩格式。 MPEG1为速率1.5Mbps的数字声像信息的存储而制定的。常用于能够提供录像质量的视频节目的光盘存储系统,图像采用 SIF格式,图像分辨率为 352288 像素。MPEG1图像压缩率极高,但压缩图像质量差。MPEG1由于技术成熟,是目前DVR市场的主流技
18、术,但两者的致命弱点就是硬盘耗费量大,且不能同时满足保安与实时录像场合的需要 MPEG2是MPEG1的升级版本,于1994年发布。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MPEG-1增加了低采样频率,有16KHZ,22.05KHZ,以及24KHZ。第二阶段是对MPEG-1实施了向后兼容的多声道扩展,将其称为MPEG-2 BC。支持单声道,双声道,多声道等编码。并附加“低频加重”扩展声道,从而达到五声道编码。第三阶段是向后不兼容,将其称为MPEG-2 AAC先进音频编码。采样频率可以低至8KHZ;而高至96KHZ范围内的1-48个通道可选的高音质音频编码。它克服并解决了 MPEG1 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多
19、媒体技术、数字电视技术、多媒体分辨率和传输率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上的缺陷,即能在很宽范围内对不同分辨率和不同输出比特率的图像信号有效地进行编码,支持的带宽范围从2Mbps 到超过20Mbps。MPEG2 标准广泛应用于多媒体、视频会议/可视电话、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HDTV)、广播、通信和网络等领域。 MPEG4简称MP4,于1998年推出。MPEG4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支持传统的视频应用并且满足新型多媒体应用的需求,其应用目标是针对窄带宽传输、高画质压缩、交互性操作。其主要优势在于针对低通信带宽设计, 使低码率的视频传输成为可能。MPEG4的图像清晰度高,接近于DVD的图像质量,远优于之前的MP
20、EG1,MPEG2,所以该标准广泛应用于数字电视、实时多媒体监控、低比特率下的移动多媒体通信、网络视频流与可视游戏、网络会议、交互多媒体应用、演播电视等。MPEG7于1998年推出,MPEG-7标准被称为“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为各类多媒体信息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描述。MPEG-7的目标是支持多种音频和视觉的描述,包括自由文本、N维时空结构、统计信息、客观属性、主观属性、生产属性和组合信息。对于视觉信息,描述将包括颜色、视觉对象、纹理、草图、形状、体积、空间关系、运动及变形等 。他的主要应用领域为胶片电影,录音的剪切,多媒体编辑等等。 对于不同网络之间用户的互通问题,至今仍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为了
21、解决以上问题,MPEG-21致力于为多媒体传输和使用定义一个标准化的、可互操作的和高度自动化的开放框架,其目的就是将不同的协议、标准和技术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制定新的标准,将这些不同的标准集成在一起。MPEG-21标准其实就是一些关键技术的集成,通过这种集成环境对全球数字媒体资源进行增强,实习内容描述、创建、发布、使用、识别、收费管理、版权保护、用户隐私权保护、终端和网络资源撷取及事件报告等功能。1.3.2MPEG标准应用概况MPEG-1MPEG-2MPEG-4MPEG-7MPEG-21适用码率1.5Mb/s4.9Mb/s64KMb/s/应用领域VCD,低清晰度数字电视DVD,广播电视,高清晰
22、度数字电视英特网,可视电话,视频会议多媒体索引,多媒体编辑电子交易图像清晰度352*288720*576720*576/1.3.3 H.261和H.263编码标准 H.261标准是ITU于1990年制定的针对活动图像的编码协议。其设计的目的是能够在带宽为64kbps的倍数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for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上传输质量可接受的视频信号 。它能够对CIF和QCIF分辨率的视频进行编码,即亮度分辨率分别是352x288和176x144,色度采用4:2:0采样,分辨率分别是176x144和88x72。 它同MPEG1的区别在于H.
23、 261是传送屏幕区域的更新信息, 大幅度地降低了数据流的瞬时变化, 在带宽有障碍的信道上传输是一种理想的方案。H. 261可使数据速率压缩至P64Kbps( P=120) , 一般在32384Kbps时图像可达CIF、QCIF15帧每秒( F/ S) , 总体上图像质量略逊于MPEG1。 H.263标准是 ITU-T 于 1995 年制定的视频会议用的低码率视频编码标准 ,其传输码率可以低于64kbps。H.263视频编码器的基本结构与H.261基本类似。H.261 编码器由于仅使用了 I 帧和 P 帧,所以一定要采用较高的量化阈值和低的频率,才能输出相对较低的码率。 H.263支持以下几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64 预测 算法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31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