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捕集技术研究现状毕业设计综述.doc
《CO2捕集技术研究现状毕业设计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O2捕集技术研究现状毕业设计综述.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O2捕集技术研究现状1.引言近些年来,由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逐渐成为各国科学家关注的热点之一,而CO2又是造成这一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随着全球范围内环境事件的频发,环保意识在人们心中更是日益提高,也迫使各国政府把环境保护提到到各国的未来发展战略规划之中。 2005年2月16日,旨在限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在日本京都举行了协议生效仪式。目前,已有141个国家批准了该项协议,其中就包括我国。这些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55。2000年,中国火力发电行业CO2排放量已经占到全国碳排放量的40左右,因此电厂烟气是CO2长期稳定集中的排放源1如何把有效降低CO2
2、的排放量甚至如何能利用这些CO2已然成为摆放在我国政府面前而且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它不但涉及到了我国对于签署的国际协议表现出来的执行的诚意和政府在民众前的公信力,更重要的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走向何方如何发展的重要回答。2离子液体简介自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绿色化学概念的提出,室温离子液体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热潮所谓室温离子液体,又称室温熔融盐,简称离子液体2-4,是在室温及相邻温度下完全由离子组成的有机液体物质。目前,根据阴、阳离子的化学结构,可用作CO2吸附剂的离子液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离子液体可分为传统离子液体和功能型离子液体,前者包括咪唑盐、吡咯烷盐、铵盐、磷盐、胍盐、磺酸
3、盐等。离子液体的特征优点之一是其物理化学性质可以随着对阴、阳离子类型及取代基的调变而进行变化。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的绿色介质, 为创建全新的工艺提供了机遇,大量研究发现,能与离子液体发生强相互作用,在其中具有很高的溶解度。因而,近年来用离子液体吸收分离CO2的研究备受关注,也获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5-15。2.1离子液体的物理吸附离子液体的物理吸附就是传统的离子液体溶解吸附,然而一般的物理吸附的气体固定量都有限,物理吸附根据一般的传统离子液体的种类的不同而吸附量不同。其中,咪唑型离子液体用CO2吸收的研究较多。咪唑的碱性较强,易成盐,在碱性环境中易烷基化,因此,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咪唑基阳离子。咪
4、唑基离子液体吸收CO2的研究以具有BF4(四氟硼酸根)、PF6(六氟磷酸根)和Tf2N(双三氟甲磺酰亚胺根)等阴离子的为主,如bmimBF4、bmimPF6、hmimTf2N、C8mimPF6和C8mimBF4等。在293-413K温度范围内,压力不高于10MPa的条件下,CO2在离子液体hmimlTf2N中的溶度可达约4.7molkg-1,在bmimCH3SO4中的溶解度为3.3molkg-1。在含有相同阳离子的emimTf2N和emimPF6中,CO2具有相近的溶解度。氨基酸、氨基酸衍生物或类似氨基酸结构的离子可以作为离子液体的阴阳离子,这样的离子液体往往对CO2等酸性气体具有吸收作用。C
5、O2与传统离子液体间以物理吸附作用为主,比CO2与醇胺类吸收剂间的化学吸附作用要弱得多,因此,传统离子液体达不到替代醇胺类吸收剂的要求。 A n t h o n y14 等研究CO2在吡咯烷盐类离子液体中的溶度,发现 CO2在吡咯烷盐类中的溶解度要高于铵盐类离子液体,且气体在C1C4pyrrTf:N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没有随温度的变化明显变化,而在咪唑类离子液体C1C4ImTf2N 中有显著的变化。张锁江16课题组研究了磺酸盐类离子液体, 此类离子液体相对于咪唑类、季铵盐类离子液体更稳定,且价格便宜, 其吸收CO2能力一般低于咪唑类离子液体,且远低于功能化离子液体和聚合物类离子液体。 通过具有相
6、同阴离子、不同阳离子的几种离子液体的比较发现,阳离子与CO2之间的作用较弱,对其溶解度影响不大,而阴离子与CO2发生强的相互作用,是其溶解度控制的主要因素。CO2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受水含量、阴阳离子、压力、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各国都在致力于减少燃烧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捕捉技术成为研究的重点。在过去几年中,美国离子液体专家阿米泰什梅蒂17一直致力于找到新的二氧化碳吸收剂。他测试了几种可有效溶解二氧化碳的离子液体,获得大量有用数据。与典型的有机溶剂不一样,离子液体一般不会成为蒸汽,所以不易产生有害气体,使用方便。梅蒂发现,使用离子液体作为二氧化碳吸收剂,可克服单乙
7、醇胺的诸多缺点,比现今所用之法更清洁、更易于使用。其化学稳定性好、腐蚀性低,蒸汽压几乎为零,可制成膜使用。离子液体种类繁多,有许多种具有潜在的高二氧化碳溶解度的离子可供选择。梅蒂设计出一种基于量子化学热力学方法的计算工具,可计算出任何溶剂在任意浓度下的二氧化碳化学溶解能力,以测定包括离子液体在内的溶剂的碳捕捉效率。过去几年积累的实验数据证明,这种算法十分准确。报道称,梅蒂使用这种方法预测出一种新型溶剂,其二氧化碳溶解度是目前实验证实的最有效溶剂的两倍。“离子液体种类繁多,目前所见仅是九牛一毛。”梅蒂希望他的这种精准算法能够帮助科学家发现更好的实用型溶剂,以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碳捕获效率。离子液体吸
8、收CO2主要存在的问题还有吸附/脱附平衡时间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Tang等测定了几种PILs中CO2的吸附等温线,并研究了阴阳离子、取代基以及PILs的主体结构对吸附的影晌。结果表明,含有BF4阴离子以及聚苯乙烯骨架结构的ILs更有利于CO2的吸收。 2.2离子液体的化学吸收在离子液体中,CO2具有较高的物理吸附量,并能够通过调整阴阳离子结构,或者在离子液体的基本结构上引入功能化基团, 可形成具有特定功能任务专一的功能型离子液体, 进行化学吸附,离子液体对CO2的吸附量会高于1:1(摩尔比)。因而,碳捕捉技术主要采用化学吸附法,此类离子液体吸收酸性气体能力很强, 尤其是从烟气、 天然气中分
9、离其他酸性气体。功能型离子液体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阳离子侧链引入功能基团,如NHPbim , 但这类离子液体通常不如磷酸盐类离子液体稳定; 另一类是在离子液体的阴离子上引入功能基团。Bates18小组在研究乙醇溶液中,用咪唑和溴丙胺为原料,合成了含有氨基的离子液体NH2P-bimBF4。图一 功能型离子液体与CO2之间的反应化学式。CO2在该离子液体中溶解的摩尔分率接近0.5mol CO2/molIL(CO2的质量分数为7.4%),吸收量可与一乙醇胺等传统吸收剂相媲美。吸收CO2后的离子液体于80下真空干燥数小时后,可将CO2全部释放后循环使用,而离子液体本身无质量损失。陈卓等通过量子化学
10、密度泛函理论证实了该离子液体自偶解离的NHp-bim可与CO2键合,生成比较稳定的加合O2C-NHp-bim,从而起到吸收CO2的作用。但是,粘度较大是影响该种离子液体应用的最大问题。图一 功能型离子液体与CO2之间的反应 2007年,吴有庭19等设计合成了一种含 NH2p-mimBr(氨基的离子液体-1-(1-氨基丙基)-3-甲基咪唑溴盐)。该离子液体能够有效地吸收CO2,在40、106kPa下,质量分数为45%的离子液体水溶液吸收CO2至饱和时(吸收7min内达平衡),溶液中CO2的摩尔分数可达0.444mol CO2/molIL(CO2的质量分数为9.1%),接近理论吸收量0.5mol
11、CO2/molIL;在90的真空状态下,吸收的CO2能够完全解吸,重复实验表明,该离子液体吸收CO2的能力无明显下降。2009年,张锁江16等报道了一系列双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在阴阳离子上都引入了氨基,在这些离子液体中,CO2吸收的摩尔分数可达1.0mo CO2l /mol,在减压或高于60的情况下,CO2可以从离子液体币脱附出来。研究表明,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对CO2的溶解度远高于传统离子液体。常压下,氨基功能化的离子液体Am-Im+BF4-中CO2的溶解度约是功能化前离子液体的6倍。含有羟基的烷基链替换了咪唑中氮原子上的氢后,离子液体就具有一定的碱性,对CO2的吸收能力有所增强,但远不及氨基
12、功能化的离子液体。这可能与氨基和羟基吸收CO2的作用机理不同有关。以构效关系为指导,研究人员可以设计并合成各种合适的离子液体,尽管实验室试验效果不错,但在真正大规模工程放大设计时,还会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离子液体体系的反应及传递规律和工程放大效应,系统的放大试验数据和理论有待深入研究。实践证明,离子液体的低成本功能化的设计与制备是其大规模工业应用的前提。目前,国内已建立了离子液体规模化制备技术,但功能化的离子液体的设计方法与合成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与提高。3.其他吸附的方法简介目前,工业捕集CO2的手段有化学吸收法和物理吸附法。化学吸收法包括胺化合物吸收法、钙基吸收剂法、金属氧化物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O2 技术研究 现状 毕业设计 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31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