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ye 论文.doc
《biye 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iye 论文.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继续教育学院本(专)科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 养老保险问题及对策分析 院 系 晋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专 业 经济学 姓 名 雒志锋 学 号 # 学习年限 20#年#月至20#年#月 指导教师 # 20#年 # 月 # 日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及对策分析摘 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我国保险法律制度从无到有,日趋完善。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中也肯定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在保险法中占重要地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也日渐成熟。近年来,我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为城镇老年人确保基本生活
2、提供了保证。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大部分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几乎都是主要针对城镇居民的。“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心的大事,通过实施各种优惠政策,如农业补贴,农村税废除等,农民切身利益得到满足,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些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农民观念的改变使得农村老龄化特别严重,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解决将是一场任重而道远的工程,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关键词:保险发展 保险制度 保险必要 完善措施目 录一、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及其养老问题的产生1二、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1(一)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保障功能提高 2(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各种问题 2(三)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
3、险制度是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5三、现阶段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现状及问题6(一)老龄化加快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更加凸显 6(二)社会经济结构和家庭结构的重大变化,使得传统以家庭养老方式发生微妙变化6(三)现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覆盖范围狭窄,覆盖对象不全面7(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集和基金管理方面的不足7四、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路构建8(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制度构建上应考虑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特殊性8(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要考虑保险层次与形式的多样性9(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要考虑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性.9(四)国家在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过程
4、中,做到低统一、低约束、不设限,不强制和不平调10五、改革与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途径和措施10(一)从社会实际出发、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1(二)多渠道筹措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11(三)正确确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交纳方式和缴费标准12(四)努力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值和增值工作13(五)加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13(六)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制建设14(七)在考虑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特殊性的同时,考虑好日后城镇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接轨问题 14六、结语 15参考文献 16致 谢 17农民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传统的做法是将拥有使用权的土地交由子女经营,其经营
5、所得基本能满足老人的生存需求,可见,土地又承载着养老保障的功能。失去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传统的、稳定的养老保障。因此,探讨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养老保险思路,不仅是保障失地农民养老无忧的迫切要求,也是赢得失地农民对城市化的支持,促进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一、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及其养老问题的产生纵观工业化,国家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即在工业化过程中,部分农民的农业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问题在于农民失去土地后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即所谓的失地农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对农民来说,不仅是农民所占有的生产资料,而且是许多农民生存发展和保障的重要
6、基础。因此,在此进程中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步骤,也是社会经济规律的要求。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失地过程却部分偏离了此规律。失地农民不及没有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福利,反而失去了原本依靠的土地。据农业部国土资源方面的有关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各级政府通过低价征用农民土地,使农民至少蒙受2万亿元的损失,远远超过了以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被转移的68千亿元的水平,严重剥夺了农民的利益。失地农民成为城市化和工业化最大的受损者,许多农民失去土地之后,生活水平明显下降,成为新的弱势群体,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利益因为全社会福利或者经济发展而受到损失,但却没有得
7、到充分的关注和有效制度的保障,这从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失地农民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农民失去土地后只能获得比较低的土地补偿费,甚至有时不能足额拿到,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保障,也就给社会的稳定埋下了隐患。而且补偿费用于养老支出太低,甚至没有,致使失地农民尤其是大龄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会频繁出现,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二、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农民失去土地,在社会的养老保障体系尚未建立时,即等于失去了生活及养老保障。如果他们的养老问题不解决好,不仅会成为城市化的障碍,还会变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所以,建立有效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很具必要性。
8、(一)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保障功能提高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故土地的供给可以看作是恒定不变的。如图1所示,SS为土地供给曲线,DD2为土地需求曲线。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对土地的需求会逐渐增加导致对土地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到DD1。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土地的价格升高,土地实现了自身的增值。在土地的增值过程中对农民的保障性也在逐渐提高。H表示土地对农民的保障水平,H的水平随着土地价格的上升而上升,如果地价高到一定程度或者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土地就具备了对农民进行保障的物质基础。这个时候出让土地就可以保障失地农民的合理利益。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土地的增值能力和保障能力越来越
9、强。但是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土地的大量增值收益被政府取得,农民却没有得到合理的补偿,缺少土地保障的替代物,他们成为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牺牲品。因此政府有必要为失地农民建立并完善养老保险以替代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 图1 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对土地增值的影响(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各种问题。1.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价值理念发生偏移社会学研究探讨的问题很多,但社会公平一直是核心问题。因此在社会学视野中,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社会政策,应该是以追求社会公平为价值目标,旨在保障公民个人及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建设是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指导。一切
10、社会政策都是为经济政策服务,社会保障制度是为了配套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此背景下社会公平的基本价值理念只能让位于或偏移于效率优先的理念。因此,面对我国城乡收入的逐渐扩大和当前我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农民的边缘化和弱势化的进一步加深,我国政府将更多的社会保障资源投向了城镇居民。在这种价值理念支配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出现了偏差。例如,该制度“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仅予以政策扶持”的原则。国家的政策扶持是“对乡镇企业支付的养老保险资金予以税前列支”,集体补助也主要是来自于乡镇企业的资金。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拥有较多乡镇企业的地区的农民比只有很少甚至没有乡镇企业的地
11、区的农民要富裕。在这种情况下,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无力缴纳保险费的同时也只能得到很少甚至得不到集体补助和国家财政支持,而富裕地区的农民自身有能力缴纳保费的同时又能得到集体补助和国家财政支持。显然,这条原则与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养老需求形成悖论,未来养老面临困难的欠发达地区和没有能力投保的贫困农民有着较强的养老需求却不能享受到这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造成了“保富不保贫”的不公平现象。2. 农业人口在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积中所占比例窄2007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为44.9%,根据分年龄的人口统计数据并考虑城市中的流动人口后可知,城市劳动者总量在4.5亿人左右,而2007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人数在
12、2亿人左右。即使在城市,劳动者的实际参保率不到50%,而在广大农村生活的3.4亿劳动者,他们与养老保险制度的距离更为遥远。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积,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本届政府就提出了要从制度上实现“全民皆老有所养”的伟大目标,但是从制度上覆盖到全面实际覆盖仍有相当长的距离。由中国人民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共同主持的“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全国调研估计全国农民工总数在2.1亿左右,其中63%为男性,47%为女性。农民工大部分跨省流动以寻求更好的就业岗位,且农民工的年龄结构非常“年轻化”,25岁以下的农民工占总数的46%,26岁35岁的农民工占34
13、%,平均年龄为28.6岁。如此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他们的养老保险建设却非常匮乏,少数地区进行了试点工作,调查显示只有22.5%的调查对象参加了养老保险制度。随着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将会有更多的劳动者从农业生产中转向工业部门。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提高到60%,届时城镇劳动者总数将增加到5.8亿。所以,在未来的十几年中,我们必须加紧完善针对农业人口的养老保险制度,以便社会的稳定与和谐。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社会变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变迁过程中: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家庭规模和结构发生变化;农村人口出现分化等。这一系列变迁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农民养
14、老问题就是其中之一。鉴于此,我国政府积极探索为农民养老建立正式制度安排。可以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对我国社会变迁的积极回应,但却又未能很好地适应并促进这一变迁过程。例如,该制度“坚持农村务农、务工、经商等各类人员一体化原则”与社会变迁事实不相符。现在,农民务工、经商不再仅仅局限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一部分农民已经进入大城市务工、经商并且站稳了脚跟,成为“准城市人”,他们不可能回到其户口所在地办理养老保险。而该养老保险却要求农村各类人员实行一体化原则,势必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也阻碍了、抑制了部分务工、经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另外,著名的功能主义者帕森斯在其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中
15、强调,文化(一个社会的共同信仰、规范和价值观)是维持社会紧密结合的“胶水”,因为它特别不易发生变化,与社会结构变迁相适应。我国农民应具备“享有社会保障是自己应有的权利”的公民权利意识。然而,“孝文化”和“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深深植根于我国农民心中,他们的社会福利价值观迄今为止仍停留在前工业化阶段。在他们看来,国家给予公民的社会保障是政府的仁慈之举而不是自己应享有的公民权利,“养儿防老”才是最为可靠的选择。因此,从“养儿防老”到“公民权利”的转变仍需要一定的过程。而且我们必须注意到在农民这个亚文化圈内,存在着对国家政策不信任的现象,这就使得农民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接受缺乏主动性。再加上基层工作
16、人员对该制度认识不足以及工作方法不得当,在某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抵制现象,有的农民有经济能力却拒不参加,有的即便参加了绝大多数农民也只投了最低档次的保费,不能满足其养老需求,从而使一项很好的满足农民养老需求的制度在基层得不到很好的实行。从以上社会学角度的分析不难看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价值理念的偏移和制度未能很好地适应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变迁,这就造成了制度设计自身的缺陷和农民对其接受缺乏主动性,从而导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陷入困境。(三)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是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1、 传统家庭结构的改变由于生育率的降低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我国家庭渐趋核心化,靠家庭成员养老的保障程度越来越低
17、。按目前的生育政策,将来一对夫妇需负担四个老人和自己的子女,使这些夫妇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重压下不堪重负。这客观地迫使人们,在年轻的时候就得为自己的年老而投资,养老保险正好能够基本满足这些需求。2 、农民的收入有所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靠各种特色种植以及农民工不断外出打工,使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农民有能力在年轻的时候为以后的养老进行打算。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比上年增加319元,增长10.8%,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6.2%。3、 老龄社会的到来根据最近的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为万人,占老年人口总
18、数的,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年。到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报告还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比较,时间跨度长达年4、 特殊农民群体的人身保险需求比如失地农民的保障需求。城镇化使得大量农民离开相依为命的土地。在农村传统体制下,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丧失了最基本的保障,也给社会增添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失去土地后的农民对养老保险提出了高质量要求:希望既能解决当前人口的养老,又能惠及后代人。也就是
19、要为有限土地补偿费用寻找一个资金经营者,它可保证资金高效运行,能实现本金的保值和增值,由团体不记名地分享经营利益。5、 为努力发展适合农民的商业养老保险提供了政策支持与鼓励商业保险进入农村有了关阔的天地。我国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与城镇相比,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几乎是空白。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口老化加快,人口迁移增多,农村家庭规模下降,家庭养老功能进一步弱化,这势必增加自己养老的比重。商业养老保险以其灵活、方便、透明度高、保险金交纳和给付简单等众多优点,非常适应广大农村的养老保障需要,农村的商业养老保险市场潜力巨大。三、现阶段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现状及问题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没有建立
20、完善统一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完善,新兴工业化道路的推进和我国独生子女人口政策的贯彻执行,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将很快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广大农村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一)老龄化加快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更加凸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目前我国已有百岁以上的老人1.78万人。在我国人口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成为增长最快的一个群体。从1990年到2000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从768万增加到了1199万,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4.56%远远高于我国老年人口和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预计到2020年,我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增加到2700万,占
21、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上升到19%。81%的高龄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在洗澡、穿衣、上厕所、吃饭等方面,16.7% 的人或多或少需要他人的帮助,5.1%完全依赖他人。并且随着城市化不化的加快和农村社会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这使得农村养老问题日趋严重。(二)社会经济结构和家庭结构的重大变化,使得传统以家庭养老方式发生微妙变化养儿防老,家庭赡养一直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方式。因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生产中,经济关系相对比较稳定,家庭自然承担着赡养老人的功能,但是随着社会分工为特色的工业化社会的到来,这一自然稳定的关系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biye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31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