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4523453通信工程毕业设计(论文)RFID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oc
《694523453通信工程毕业设计(论文)RFID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94523453通信工程毕业设计(论文)RFID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oc(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南 阳 理 工 学 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学院(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 业: 通信工程 学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2 年 4 月 南 阳 理 工 学 院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文)RFID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设计学 院(系):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通信工程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职称): 评 阅 教 师: 完 成 日 期: 2012年4月 南阳理工学院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RFID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设计【摘要】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目前正快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进行非接触式的双向数
2、据通信,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的目的。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如何实现同时与多个目标之间的正确的数据交换,即解决RFID系统中多个读写器和应答器之间的数据碰撞,成为了限制RFID技术发展的难题,采用合理的算法来有效的解决该问题,称为RFID系统的防碰撞算法。在各种算法当中,二进制树算法因为它识别应答器的确定性,成为了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多个国际标准均对其进行了规定,这推动了防碰撞算法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解决思路不统一的矛盾。在传统思路中,一般是通过单片机来进行算法处理,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做为一种现场可编程的专用集成电路,FPGA拥有高速度,可编程等多
3、个适应于算法处理的优点,从而为RFID防碰撞算法问题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根据上述分析,全文针对RFID系统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二进制树算法的理论研究,将现有的二进制树算法进行了归纳,汇总为基本算法,动态算法,退避式算法三类,阐述了各个算法的思路,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其次,在现有的三类防碰撞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型二进制树算法,该算法识别速度快,执行效率高,极大的改进了识别效果。【关键词】:射频识别;防碰撞算法;读写器;应答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AbstractRFID is anewly developedtechnologywhich
4、 communicates through thecontact RF signal,so asto achieve objective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FID technology,how to realize Data Exchange accurately amongMultiple Targets at the same time becomes the key problem of RFID technologyRFID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is the sol
5、ution to the above mentioned problemsIn all the algorithms,binary algorithm is most widely used as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fbr its exactness ofidentincationInternational standards have put forward manyregulations on binary algorithmIt not only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anticoUision algorithm,but
6、also b“ngs the conflict to a unilFied solutionTraditionalideas in general are handled byMCU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RFID technology,an impona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is the field programmable gates arrayFPGAAs kindof integrated circuitsthatcanbe programmed in the field,FPGA is fast and program
7、mableAll these adVantagesopenup anewef active way ofRFIDanticollisionarithmeticIn viewof the above problems,this paperprobes into the RFID systembinary prevent collisionfrom the perspectives ofboth theory and practiceIt canbe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6rstly,theoretical researchon binary algorithmIt
8、 sums up all thebinary algorithms in being and gather to three categorys suchas Basic algorithm, Dynamic algorithm and Backoff algorithmMoreoVer,it Expounds the idea of the various algorithms and evalues their perf6rmance; secondary,it introduces an improved version of algorithm onthe basis of speci
9、nc standardThis algorithm has fast recognition, high efnciency and greatly improved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Key Words:RFID;Anticollision;ReadWrite DeVices;Transponders;FPGA目 录1 引言611 RFID技术简介612 RFID系统6121 RFID系统组成6122 RFID系统分类7123 RFID系统工作原理813 RFID技术现状及其发展8131 RFID技术应用8132 RFID标准统一化9133 RFID防碰撞算法
10、914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915本文的主要工作102 现有RFID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1121 RFID防碰撞算法概述1122 RFID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概述11221基本概念11222性能指标12223算法分类1323基本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14231算法思路14232实例演示15233性能评价1724动态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19241算法思路19242实例演示21243性能评价2225退避式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22251算法思路22252实例演示24253性能评价2526本章小结253 改进型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2531涉及二进制树算法的国际标准25311 IS0 1569325312 IS014
11、4432632 IS014443标准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27321基本概念27322算法思路2833改进型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32331改进方向32332基本概念32334实例演示3734本章小结394 FPGA实现改进型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4041 FPGA技术40411 FPGA简介40412 FPGA设计流程40413 FPGA设计工具42414 FPGA设计语言45415 TestBench验证平台4542 RFID系统中的防碰撞模块4643 FPGA实现算法流程4644曼彻斯特解码模块4745命令处理模块50451请求命令处理50452防碰撞命令处理51453选择命令处理53454去选择命
12、令处理5346命令选择模块5347数据存储模块5548密勒编码模块5649模块连接57410 本章小结58结论58致谢621 引言11 RFID技术简介自动设备识别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发展很快的一项新技术,英文名称为Automatic Equipment Identif ication,简称AEI,它通过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们对各种设备在不同状态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ll】。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大致可以分为光学技术和无线电技术两种,其中光学技术普遍应用于条形码和摄像两大类,而无线电技术在自动识别领域的应用更具体的名称为射频识别,英文名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
13、cation,简写为RFIDI21。RFID技术通过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的双向通信,达到自动识别的目的,它源起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最初是基于雷达与微波理论的发展,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RFID技术快速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进入新世纪后,各个国家,组织还有企业都加大了对RFID技术的投入,生产了大批相应的产品,在多个领域有了成功的应用案例。RFID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十大战略性产业之一,可以预想,未来RFID技术的发展空间是无限广阔的。12 RFID系统121 RFID系统组成根据实际应用环境,RFID系统结构有多种不同分法,一般来说,一个典型RFID系统包括三个部分:前端信息载体,数据交换环节
14、,后端应用环境【3】。在具体应用中,前端信息载体有多个名称,如标签(Tag),智能标签(Smart Labels),射频卡(RF Card)等,本文建议采用应答器(Transponder)这种更具普遍意义的说法。在RFID系统中,应答器放置在待识别的物体上,它内部存储的信息表征着该物品的独一性。通常来说,应答器由耦合元件和微电子芯片组成,主要电气性能为工作频率,读写能力,数据传输率,信息数据存储量,防碰撞能力,信息安全性能等,应答器的分类也是以这些性能为依据的,例如根据存储器可将应答器分为EEPROM,FROM(铁电存储器),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根据信息注入方式可分为集成电路固化,现场
15、线改写,现场无线改写,根据电源供给方式分为无源,半无源,有源。一般来说,应用最广泛的是无源+集成电路固化+静态随机存储的应答器。由于在RFID系统中,应答器是大规模生产的。应答器的典型产品有TI公司的6000系列,Philips公司的ICODE等。数据交换环节即RFID系统中的读出写入设备,它是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后端应用环境和前端信息载体的数据通道,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被称为查询器,扫描器,阅读器,编程器等,本文建议采用读写器(ReadWrite Device)这种更具普遍意义的说法,这样既包括了从应答器中读出信息,同时也包括了向应答器中写入信息。根据天线与读写器模块的分离与否,读写器可以分为分
16、离式和集成式,但无论哪种读写器,其基本结构都是类似的,从硬件部分来说,典型的读写器由三块组成:射频通道模块,控制处理模块,天线。后端应用环境主要完成数据信息的存储及处理,它实质上就是一个数据管理系统,也是一个全局控制系统,一般由PC机或者工作站组成,同时也包括了应用软件在内,整个后端应用环境负责接收来自读写器的数据,并进行存储以及相应的处理,协同调节多个读写器的工作,该部分在应用中常称为中间件(Savant),它扩展了RFID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应用能力,是未来RFID系统智能化,大型化发展的有力技术支撑,是RFID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式。微软公司近年来也介入了RFID技术领域,所瞄准的就是RFID系
17、统后端应用的相关软件和服务。综上所述,一个典型的RFID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图1.1 RFID 系统组成122 RFID系统分类RFID系统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类别,各个不同的RFID系统,在工作方式和应用范围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应用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几种典型的分类方式如下所示:根据作用距离的远近,RFID系统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1)密耦合:典型的作用范围为0lcm。(2)遥耦合:典型的作用范围为lcm1m。(3)远距离系统:典型的作用范围为l10m。根据工作频率的大小,RFID系统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方面:(1)低频:30300KHz,典型应用为134KHz。(2)高频:
18、330MHz,典型应用为1356MHz(3)超高频:300MHz58GHz,典型应用为24G。(4)混频:多个频率的混合使用,典型应用为134KHz+430MHz。根据应答器供电方式,RFID系统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无源系统:由读写器负责给应答器供电。(2)半无源系统:应答器内的电池仅做辅助作用。(3)有源系统:应答器内置电池负责供给工作电压。123 RFID系统工作原理RFID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技术,涉及到电磁场理论,数字电路,模拟电路,无线电广播,通信原理等多方面知识RFlD系统中,读写器将要发送的信号调制到载波上,经由射频通道,通过天线发送出去,应答器上的电压根据载波的变化而变化,将该
19、电压信号进行整流和滤波后,得到解调后的数据,这是下行链路的过程,应答器传输的数据的变化控制应答器天线上负载电阻的通断,从而促使读写器天线上电压的变化,从而实现了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在数据的双向传输过程中,是通过电磁场的相互感应来实现的,该过程也可以用变压器的模型来予以参考。同时,根据RFID系统的不同,在供电方式上有无源或者有源,调制方式上有幅度调制或者相位调制,数据读取上有电感耦合或者反向散射等区别【5】。13 RFID技术现状及其发展131 RFID技术应用做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近年来发展很快,在国内国外都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领域【6】。(1)物流管理 物流管
20、理是RFID技术最具应用前景的领域,近年来提出了一个物联网的概念,意在将全球所有的物品信息都用唯一的电子代码来表示,从而将这些物品都联系在一起,可以随时随地的识别,追踪,管理这些物品,最终在产品,用户,企业和政府之间建立但是该应用涉及到的方面太广,技术难度很大,目前还在研究当中。(2)身份识别利用RFID技术,将应答器嵌入到身份证,护照等各种证件当中,甚至植入动物皮毛,用来跟踪和识别目标。这方面应用的典型例子是我国目前实行的二代身份证,它基于ISOIEC14443标准定义的TYPE B类型卡。RFID在身份识别方面的主要问题是频段的局限性,一般使用的是l35KHz和1356MHz的工作频率,这
21、是因为过高的频段容易带来对人体有害的电磁辐射。(3)防伪应用应答器在防伪应用中有识别快速,伪造难,成本低等优点,再加上安全认证和加密功能,就可以大大提高伪造的难度和成本,同时,在识别的时刻,可以通过读写器的快速阅读功能,在瞬间得出所有物品的信息,并加以记录和处理。目前在日本和欧洲已经有了类似的应用。(4)交通管理交通管理是RFID最先应用的领域,目前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技术,它利用了应答器便捷快速识别,可靠性高,安全性强的特点,目前主要应用范围是电子车票,高速公路收费等方面,在我国深圳,基于RFID技术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应用。RFID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以上提及的四个方面,它在诸如生产
22、线自动化管理,门禁系统,新生婴儿防错管理,地理信息标识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RFID技术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它孕育的经济效益将是超乎想像的。132 RFID标准统一化RFID最初是各个厂家在各自的独立标准下开发出来的,缺乏统一的规范,因此制约了该项技术在大规模系统中的应用,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参与到其中的国家,组织,企业也越来越多,目前形成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泛在ID中心UID,全球电子产品代码管理中心EPC三大标准体系,这些标准涉及到RFID系统的物理结构,通信协议,防碰撞算法,应用系统接口协议等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们针对不同的频率,基于不同的工作原理,甚至在同
23、样的应用背景下也有着巨大的协议上的区别。而要建立一个全球互联的RFID产品网络,实现RFID技术的飞跃发展,就必须解决标准不统一的难题,近年来,随着RFID技术的应用越发广泛,有识之士都意识到并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生产出适应于不同标准,多制式兼容的RFID产品,二是制定一个统一的RFID硕十学位论技术标准。但是RFID本身的技术难度,以及标准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冲突,使得该目标实施起来非常困难。由此可见,标准统一化问题的重要性与困难性是并存的,这将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133 RFID防碰撞算法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多目标识别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应用方向,特别在目标跟踪,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94523453 通信工程 毕业设计 论文 RFID 二进制 碰撞 算法 研究 实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31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