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742321毕业设计(论文)机床设计.doc
《583742321毕业设计(论文)机床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83742321毕业设计(论文)机床设计.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制造技术的发展,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要求配置效率更高和成本更低的加工设备,而传统机床在未来的加工业中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例如在高速加工(轨迹速度达到50mmin)和高效空间曲面加工及机床的通用性方面将无法满足现代加工技术的要求。因此探索和研究一种现代化机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联机构具有运动质量小的显著特点,因此应用并联机构的虚拟轴机床能提高加速能力,显著改善加工表面质量,而且机床由于能采用许多相同的零部件而降低了生产成本。除此之外,并联机构允许实现模块化设计。关键字: 并联机构.虚拟轴机床.运动学.研抛机床.Abtract:With the prog
2、ress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enterprises require more efficient and lower cost machine tools by reason of enhancing their competitive ability. But conventional machine tools will encounter many difficulities which are hard to overcome
3、 in the future, for instance of high-speed machining (path speeds exceeding 50 m/min ) and high-efficient space curved surfaces machining as well as flexibility of machines.Key word:PMT. Virtual Axis Machine Tool. Movement subject. Abrade Machine.目 录绪论4第一章 机床整体方案设计8第一节 机床总体方案设计方法简述8第二节 机床主要部件确定9第二章
4、动平台的设计13第一节 伺服电机13第二节 谐波减速器14第三节 轴承21第三章 研磨头的设计25第一节 气缸的选择25第二节 弹簧的设计26第四章 经济技术分析和环境保护29第五章 参考文献30第六章 设计小结31附录 程序32绪论并联机床(Parallel Machine Tool,简称PMT),也被称为虚(拟)轴机床(Virtual Axis Machine Tool)或并联运动学机器(Parallel Kinematic Machine),是并联机器人技术和现代数控机床技术结合的产物,它同时兼顾了机床和机器人的诸多特性,既可以看作是机器人化的机床(可以完成机床的切削任务),又可以看作是
5、机床化的机器人(可以完成许多精密的机器人作业)。它能够提供机器人的灵活与柔性,又具有机床的刚度和精度,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机电设备。国际学术界和工程界非常重视对并联机床的研究与开发, 自1994年美国Giddings & Lewis公司在芝加哥国际机床展览会上首次展出名为VARIAX(变异型)加工中心的这种机床以来,倍受各国重视,比如欧盟就设立了PKM科研专项,在历届著名的国际机床展览会上都相继展出了一些经过改进的新产品,中国的高等院校与机床制造商也合作推出了几种形式的并联机床。总之,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现在都在大力推进并联机床的实用化,并联机床已成为机床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亮点。 并
6、联机床从问世以来经过了几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快速发展到稳步研究的发展过程,随着人们对并联机床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并联机床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的步伐正逐渐趋于平稳。研究人员认识到并联机床与传统机床相比所表现出的鲜明的特有优势,这鼓舞着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和机床厂商坚持不懈地积极从事并联机床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另一方面,经过几年的研究,研究人员也发现并联机床存在一些缺陷,同时并联机床在较多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尚不够成熟,还有很多难题要突破。世界各国的研究机构和机床厂商在这一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共识,认为并联机床这种新型的加工装备与传统机床相比,在一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然而在现阶段,并联机床
7、尚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市场化,并联机床技术也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传统的金属切削机床,本质上是“串联”机构。而图1所示的基于Stewart平台的典型纯并联六自由度机床,相对传统机床来说,具有如下优点:硬件结构简单,刚度/重量比大,制造成本相对较低;运动部件轻,惯性小,响应速度快,易於实现高的速度和加速度;配置灵活,在动平台上可以选配不同的工作头(旋转刀具头、高能束加工头、测量头等)来进行不同的作业;理论上运动和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很高,这是由于六根变长杆长度变化的误差对动平台空间位置精度的影响,不是像传统机床那样累计迭加而是具有均化倾向。目前,并联机床的发展趋势呈现如下两个特点: (1)并联机床构型
8、的多样性 构型的多样性是并联机床的显著特点之一,每一种构型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都有其各自适合的应用领域。关于并联机构构型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设计开发出多种适用于不同应用条件的并联机构也一直是机构学家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几年,众多学者提出了多种新机构构型,并对机构的类型和构建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讨论。目前,基于串并混联、内外副混合驱动或纯并联的少自由度机构的并联机床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最有代表性的基于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并联机床是瑞典Neos Robotics公司开发研制的Tricept系列,其他典型的有意大利Comau公司的HPI型四杆三自由度机床、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机床与制造设备控制技
9、术研究所的LINAPOD三杆机床、德国汉诺威大学生产工程和机床研究所研制出用于钢板激光加工的三杆机床、美国Sheldon/Van Someron公司的Triax三杆机床、清华大学与江东机床厂联合开发的三自由度混联机床等。然而,由于并联机床出现不久,并没有专用的设计开发环境,目前开发一种新型并联机床的设计周期仍很长,因此迫切需要一个快速的设计开发平台以满足结构日趋多样的新型并联机床的设计开发需求。(2)并联机床设计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不断深入 虽然已开发出一些并联机床商业化样机,且有产品投入实际应用,但由于设计理论和工程技术的研究不够成熟,目前并联机床在作业能力、作业性能等方面表现差强人意,与传统
10、数控机床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有关并联机构运动学设计、并联机床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精度保证、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Raghavan得出的Stewart平台运动学正解结论,Innocenti 和Cheok等人提出的运动学数值解法;Gosselin、Merlet和Ji的工作空间几何解析法,黄田和汪劲松等人提出的工作空间边界的变心球面族包络面求交法;基于各向同性条件(局部灵活度)、动平台姿态能力、总体灵活度指标的多种尺度综合方法;Nguyen、Lee、Liu关于动力学建模及动态性能指标的构造的理论结果,以及熊有伦提出的动力学优化设计策略;用不同方法建立的驱动
11、部件误差与终端误差之间的关系;多种运动学标定、提高机床加工精度的方法等。总之,并联机床的各项关键技术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在应用技术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有关并联机床设计和应用的理论成果和应用技术虽然很多,然而这些理论成果和技术覆盖了并联机床设计开发的多个环节,相对独立分散,很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能系统有效地应用到并联机床的设计开发中。此外,由于并联机床结构的特点,其运动学设计、动力学优化、精度保证等设计环节均涉及非常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很多设计环节间存在模型演化困难、数据难以集成等技术障碍。因此,迫切需要一个集成化一体化的并联机床设计开发环境,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当前并联机床的
12、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可以看出,集成化、一体化、数字化的并联机床快速开发平台能够大大缩短并联机床的设计开发周期、实现最新设计理论和应用技术的集成和应用、保证设计过程的一体化,从而推动并联机床在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在实际应用方面走向产业化的进程。总体上讲,目前并联机床的研究存在如下问题: -国外关于集成设计方法的研究主要提出并联机床设计中需要的组成部分,如各种商业软件或者自行开发的软件等,并没有深入探讨各设计环节间的集成,更没有提出一个集成的一体化的设计环境; -国内外进行的研究都仅针对特定的设计环节进行仿真或分析,不能支持并联机床设计的各个环节(例如Leonesio的虚拟原型环境仅支持机构原型
13、的仿真与设计); -国内进行的研究都是针对具体机构,进行机构的仿真与分析,因此所开发的软件缺乏通用性。-其其动平台在工作空间的运动,要通过从虚轴空间(并不存在的运动座标轴)到实轴(变长杆长度)空间的非线性映射来实现,而且实轴空间存在深度耦合,因此其控制软件要比传统机床复杂; -在相同的外观尺寸下,其有效工作空间要比传统机床小得多且不直观,特别是动平台主轴头能实现的最大姿态角一般小于30; -虽然并联机床的空间定位精度理论上可以达到很高,但实际上受一些因素的制约,比如其关键元件高精度铰关节的设计制造仍较困难等原因,迄今其动平台的空间位置精度基本上还处于10微米级的水平。 综上所述,国外已开始关注
14、支持并联机床设计的通用环境,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并联机床虚拟原型环境等),而国内尚停留在针对具体机构的具体设计环节进行仿真与分析的阶段。本文提出的并联机床数字化快速开发平台能够解决国内外并联机床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并联机床的设计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开发环境,并且在该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了解决并联机床工作空间小、特别是主轴头姿态角严重不足影响5轴联动加工能力的问题,世界上相继推出了各种不同串并联组合的所谓混联机床,其中最常见的是由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实现平动和由传统串联机构实现转动的混联机床,从而使平动和转动解耦。与纯并联六自由度机床相比,这种机床不仅工作空间较大和能进行大倾角多座标数控加
15、工,而且由于位置和速度正逆解均存在解析解答,为数控编程和误差补偿创造了有利条件。瑞典NEOS ROBOTICS公司的三杆并联机床Tricept,是目前实际生产中应用最多的并联机床。在此并联机构基础上开发的Tricept 845加工中心,X、Y、Z三个自由度由三杆并联机构来完成,两个转动自由度则由传统的复合转台来实现。由三杆并联机构驱动的主轴头,最大进给速度可达90m/min,加速度2g,电主轴最高转速24,000或30,000r/min,功率30/45kW。该机床为模块化结构,除可选配复合转台外,也可选配普通工作台、单座标转台或交换工作台,主轴也有立式、卧式和45安装三种形式。其空间定位精度不
16、高(据说已由原来的50m提高至25m),但已具有实用价值。 这种类型的串并联组合还有另一种布局结构,即三个移动轴仍由三杆并联机构来实现,而两个转动轴由动平台下串联的主轴头来完成。德国着名的机床制造商Deckel Maho公司在获得使用Tricept结构的许可後,依靠自身在机床领域积累的经验,重新设计了床身、万能主轴头、驱动杆和球铰等重要部件,开发出Tricenter (DMT 100)铣削中心(图3)。这台机床工作台固定不动,由三杆并联机构实现X/Y/Z轴移动,行程达1500/800/700mm,相应的最大进给速度100/50/50m/min,加速度2g,进给力5kN。串联的主轴头A轴转角0-
17、120,C轴转角180。所使用的电主轴最高转速24000r/min,功率27kW,力矩90Nm,刀柄HSK63A。 该机床不仅工作空间大和主轴头能实现大的姿态角,而且由於使用了激光标定,主轴头空间的位置精度可达412m。所谓激光标定,是利用高精度激光测量仪对主轴头在整个加工区域的空间位置进行测量(一般要测量200个点),再借助专门开发的标定算法,按实测信息修整CNC控制器中的逆解模型参数,以进行精度补偿。Tricenter不仅适于高速加工复杂曲面的铝材零件,而且可以对钢和铸铁工件进行高效率加工。Deckel Maho公司计划在2002年把这台机床交世界知名的Airbus公司实际使用。中国大连机
18、床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5轴联动并联机床DCB510,也是三个移动轴由并联机构实现、两个转动轴由动平台下串联机构实现的混联结构(图4)。其X/Y/Z轴行程为630/630/500mm,A轴最大转角140,C轴最大转角380。不过它是用滑板和定长杆来代替可伸缩杆,每付定长杆由双杆组成(也可用三杆组成),而且定长杆一端的铰支固定在滑板上,这样虽然结构稍微复杂一点,但有利於提高机床的刚度和精度。此外,这种结构形式滑板的驱动不仅可以用滚珠丝杠,也可用直线电机直接驱动。串、并联组合的混联机床还有其它结构形式,比如美国Cincinnati公司针对航空工业开发的龙门移动式高速数控铣床Hyper Mach,
19、其X轴行程最长46m,Y轴行程2m,由直线电机驱动,但仍为传统的串联机构,其独特之处在於采用了德国DST公司开发的Z3主轴头。这种主轴头由三轴并联机构和主轴部件组成,除了主轴可以高速转动外,主轴头自身由并联机构驱动实现Z轴进给和绕A轴与B轴转动(40)。 并联机床的应用领域还在扩大,最近又把开发目标向车床扩展。比如德国Index公司开发的V100倒置式立车,其主轴平台在上,由三杆并联机构驱动不仅可以实现X、Z轴的移动,而且多出的一个自由度还可用於车床的自动上下料。其转塔刀架在主轴平台下方,只转动不移动。在目前的研究现状下研究开发并联机床数字化快速开发平台,需要解决以下关键技术问题:-以并联机构
20、型谱库为核心的并联机床虚拟概念设计技术 由于并联机床概念设计中构型综合的复杂性,完全从头进行构型综合的概念设计方式可能导致普通设计者难以完成设计任务。设想用专门软件进行辅助型数综合或由机构学家独立研究得出实用构型,按并联构型族类存入并联机构型谱库并不断积累。设计者在进行概念设计时只需直接从型谱库中选取满足机床运动性能要求的并联构型,大大简化了概念设计。此外,系统可提供并联机构常见组件库,采用组件组合设计提高构型综合和建模效率。 -以并联机构组件库为基础的并联构型组合式设计及智能设计技术 由于并联机构的构型多样,为快速建立新并联构型,建立并联机构组件库,该组件库以零件库为基础,实现并联构型的快速
21、、自动组合并且实现并联机构的智能设计是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并联机构运动学尺度综合知识集为基础的并联机构尺度综合专家系统技术 由于并联机构构型种类繁多,不同机构有不同的运动学方程和尺度综合目标函数,采用各自独有算法进行尺度综合将会导致系统过分庞大。在机构型谱库中的并联机构运动学尺度综合集提供各种机构的运动学方程和尺度综合目标函数及其它有关信息,由具有一定通用性的核心算法针对具体构型完成尺度综合,将使系统更加简洁且易于实现。 -以并联机床常用零件库和子装配体库为基础的整机设计专家系统技术 并联机床整机设计采取计算机辅助组合设计方式。建立并不断扩充并联机床详细设计所需的子装配体模型库,系统
22、提供辅助组合设计环境,根据机构设计平台提供的并联机构模型,以设计人员的整机结构构思为指导,以动力学分析结果为依据,并行化分布式完成各机床结构件和辅助件的选择和组合,形成可制造的机床整机数字化模型。-数字化产品样机模型演化技术及作业运动仿真技术 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数字化样机作业过程,进行作业性能分析,向用户展现虚拟产品全面具体的作业特性。切削类机床的作业仿真包括机床作业过程仿真和工件切削成型仿真,性能分析包括运动误差预估、切削颤振效应分析、热态效应分析、切削效果分析等。-并联机床动力学优化、精度综合等关键技术的实用化集成化研究 根据不同构型进行并联机床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寻求最佳的动力学设计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583742321 毕业设计 论文 机床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30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