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某水库上坝址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重庆市某水库上坝址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某水库上坝址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 言XX水库电站工程位于重庆市XX县,长江左岸支流XX河上游段一级支流XX河上,XX河发源于大巴山南麓渝鄂交界的XX县XX坪,于徐家镇下游5km处与XX河汇合,始称XX河。上坝址(七姊妹峡)以上XX河主河道长16km,河道平均比降32.8。坝址区属重庆市XX县XX乡,有上、下二个比较坝址,上、下坝址相距1.0km,引水至燕子坝处建厂发电,下坝址位于XX乡XX村凉风垭。下坝址方案已由福建省XX市XX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于2004年进行了勘察设计工作,并于同年10月提交了重庆市XX县XX水库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区交通较为方便,距XX乡场镇约3.5Km,徐家镇33.0Km,XX县城73
2、.0Km。水库控制流域面积72km2,上坝址水库正常蓄水位758.00m(黄海高程,下同),水库回水长7.0km,相应库容2805万m3;电站采用引水式发电,引水线路长4188m(上坝)、3185m(下坝),装机20.25万KW。2005年10月,受重庆市XX县XX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甲方)委托,重庆XX水电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乙方)承担XX电站水库上坝址的可行性研究工作。重庆三峡水电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于10月上旬对水库的成库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表调查工作,于10月下旬拟定勘察方案,11月上旬进场,目前完成了平硐勘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测绘、坝址区的钻探、物探等工作。勘察工作完成
3、工作量详见表0-1。表0-1 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主要勘测工作量汇总表序号项目工作内容比例尺单位工作量1测量地形图测量1:2000km23.04地形图测量1:200km20.5152地质水库区域地质测绘1:25000km290库区岩溶水文地质测绘1:10000km238.5引水隧洞工程地质测绘1:5000km25.0天然石料场工程地质测绘1:2000km2地质剖面测绘上坝址1:500km/条0.4/3下坝址条4下坝址、厂房工程地质测绘1:500km20.15上坝区工程地质测绘1:200km20.5153勘探钻孔上坝址m/孔332.93/7下坝址m/孔212.85/5平硐m/硐80.3/2钻孔声波
4、测试m/孔194/3平硐地震波测试m/硐80.3/24试验钻孔压水试验上坝址段/孔44/5下坝址段23注水试验次9室内岩石物理力学试验组5岩石薄片鉴定组22岩石化学成分分析组9水质简分析上坝址组3下坝址组2地下水示踪连通试验组2砂、砾料质量检测组21 区域地质概况1.1 地形地貌XX电站工程区位于大巴山东段南麓。地形受构造控制,山脉顺构造线呈东西向延伸,背斜呈山,向斜呈谷,山顶高程多在12002300m间,区域最高峰为工程区北西向,XX县与陕西省交界处的XX坪,高程为2495.4m;区域内河流发育受岩性、构造控制,除XX河下游干流及XX河为横切构造线呈由北向南发育外,其余河流发育方向与山脉延伸
5、向一致,由西向东呈羽状发育,以纵向谷为主,谷底高程最低点为徐家坝处,XX河由西向东转折为由南向北横切构造线部位,高程410m,属中深切割中山地形。水系则垂直或平行山脉走向呈羽状分布。XX河大部分地段两岸岸坡陡峻,山体雄厚,山峦叠障,河流横断面多为深切“”型或窄“V”型峡谷,相对高差300m以上。根据本区地貌特点,可细分为河流地貌、侵蚀构造地貌、构造溶蚀侵蚀地貌及构造溶蚀地貌四种类型。(1) 河流地貌呈带状分布于河谷区,由于岩性的差异,并受构造的影响,各河谷段地貌有一定的差异;XX河在高竹乡场镇以上部分出露Zan凝灰质砂、页岩类,河谷较为开阔,两岸分布阶地、高漫滩,两岸坡坡度为2045,河谷断面
6、呈宽缓“V”形;高竹乡场镇以下部分为T1j碳酸盐类岩层,河谷往往较为狭窄,两岸岩层陡立,谷底阶地不发育,河谷断面呈 “U”形。(2) 侵蚀构造地貌受构造控制,分布于高竹乡场镇以北及XX河中下游左岸峰顶的康家坪铜罐沟冲断(F1)以北,峰顶高程多在10001500m间,相对高差大都在500m以上,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统南沱组(Zan)凝灰质砂、页岩类非可溶岩地层,地貌特征为侵蚀构造中切割中低山地貌。(3) 构造溶蚀侵蚀地貌高竹乡场镇以下,康家坪铜罐沟冲断(F1)以南与XX河河谷间区域出露三叠系下统(T1j)碳酸盐岩类地层,构造上表现为单斜地层,且有数条次级小断裂发育,岩性主要为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
7、灰岩与角砾灰岩、含泥质条带状灰岩、白云岩,强可溶、中等可溶岩及部分弱可溶岩类呈互层状产出,岩层倾角较大,受断层的阻隔作用,连续性岩溶不发育,在地貌上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峰顶高程多在1000m以下,主要以侵蚀地貌为主,冲沟密布,溶蚀地貌不明显,仅分布有少量溶峰、小型溶槽地貌,而漏斗、洼地、落水洞及溶洞等不发育。相对高差在500m以下,属构造溶蚀侵蚀浅切割低山地貌。(4) 构造溶蚀地貌高竹乡场镇以下XX河与XX河间地块大面积出露二叠系上统、三叠系下统碳酸盐岩类可溶岩地层,在溶蚀作用下,地表见有岩溶峰、石芽、漏斗、洼地、落水洞发育,构成了工程区广阔的岩溶侵蚀地貌。受地壳间歇性的强烈上升的影响,测区地
8、貌在总体上表现为强烈切割特性,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成层性,如在两岸山顶一带可见明显的台阶状剥蚀-溶蚀地貌景观。峰顶高程多在1500m以上,相对高差在500m以上,属构造溶蚀中切割中山地貌。1.2 地层岩性区内分布地层为震旦系至三叠系(缺失奥陶泥系、泥盆系、石炭系)一套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第四系冲洪积、坡残积及崩积松散堆积层在河谷底部、沟谷及斜坡中下部等部位零星分布;其中碳酸盐岩分布面积约占65%。总体上地层为北老南新,但由于受构造影响,造成志留系至三叠系地层重复出露。现将出露地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1)震旦系(Z) 下统南沱组(Zan),下部为灰绿色凝灰质板岩夹凝灰质砂岩,底部未出露;中部为灰绿
9、色块状含凝灰质砾岩;上部为紫红色凝灰质砂岩夹页岩。厚度大于400m。区内下部与三叠系(T)地层呈断层接触。 上统分为陡山沱组(Zbd)和灯影组(Zbdn)。陡山沱组(Zbd)为炭质页岩夹泥质粉砂岩,顶部为白云岩。厚度26 m50m。灯影组(Zbdn)为灰至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岩,顶部常为硅质岩。厚度180 m800m。 (2)寒武系() 测区仅出露下统水井沱组(1s)地层。 水井沱组(1s):下部炭质页岩、钙质页岩夹泥灰岩;中部石英砂岩、钙质砂岩夹砂质页岩;上部深灰、灰白色薄层灰岩,具鲕状结构和斜层理。厚度145m1342m。 (3)志留系(S) 下统双河场组(S1sh):下部为薄层硅质岩、硅质
10、页岩及炭质页岩;上部以黄绿色页岩为主夹泥质粉砂岩。厚度341m443m。 中统徐家坝群(S2xj):下部黄绿色页岩夹泥质粉砂岩及灰岩透镜体;中部为黄绿色粉砂质页岩与薄层扁豆状石英砂岩互层;上部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夹二层紫红色粉砂质泥岩;顶部为粉砂质页岩、粉砂质灰岩夹竹叶状灰岩。厚度320m339m。 (4)二叠系(P)二叠系下统(P1),分为铜矿溪组(P1t)、栖霞组(P1q)和茅口组(P1m),与下伏志留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假整合)。 铜矿溪组(P1t):铝土岩夹赤铁矿、菱铁矿,炭质页岩夹劣质煤,厚度1.6m15m。栖霞组(P1q)与茅口组(P1m):深灰、灰黑色厚层沥青质灰岩含燧石结核夹粉
11、砂质炭质页岩。厚度200m352m。 二叠系上统(P2)分为吴家坪组(P2w)、长兴组(P2c)和大隆组(P2d)。 吴家坪组(P2w)与长兴组(P2c)为深灰色、灰色厚层燧石状灰岩,厚度43m111m。大隆组(P3d):黑色炭质页岩夹粉砂质页岩及灰岩透镜体。厚度10m28m。 (5)三叠系(T) 下统大冶组(T1d)和嘉陵江组(T1j);中统为巴东组(T2b)。 大冶组(T1d):底部泥岩、页岩夹灰岩;中下部为褐色、深灰色页状泥质条带状灰岩与中层灰岩互层,局部有角砾状灰岩;上部是浅灰、肉红色厚层灰岩、鲕状灰岩。厚度251m554m。 嘉陵江组(T1j):灰色为主夹紫灰、黄灰色,中厚层状灰岩、
12、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及角砾灰岩,薄中层状泥质灰岩、黄绿色页岩。厚度402m996m。 (6)第四系(Q) 河流及岸坡冲洪积物,由卵砾石、砂、砂质粘土构成;坡崩积、残积物,粘土及碎块石、孤石等构成。厚度025m。1.3 区域地质构造测区在大地构造区域上属于杨子准地台北缘拗陷带之南大巴山帚状构造东段南缘,帚状构造由一系列弧形挤压面组成,向北西方向撒开,逐渐向南东方向收敛。随着弧形的收敛,构造线也由北西折转南东东近东西向。本区受旋扭作用,构造形迹表现为一系列近东西向的弧形褶皱与向南逆冲的断裂(图1.3-1)。弧形构造带中的褶皱,北部主要由下古生界组成。其特点是紧密线状不对称褶皱和一系列与之伴生的逆
13、冲断层组成褶断带;背斜北翼岩层倾角稍缓(4060),南翼陡(6580),不对称,甚至倒转。()褶皱梆梆梁猫儿背复向斜(9):轴部位于龙头嘴至西家岩一线。轴向280295,东端在穿心店附近发生偏转,为倒转向斜。核部出露嘉陵江组地层,两翼为大冶组和中二叠统地层。向斜核部挤压十分紧密。南翼为倒转翼,倾角6585;北翼属正常翼,倾角4570。位于右岸至XX河间分水岭山脉线一带。康家坪铜罐沟冲断背斜(6):走向为近东西向,东起铜罐沟,西至XX康家坪,再西被断层破坏。轴部出露Zan地层,褶皱轴面向北倾,倾角6070,上盘逆覆于T1j地层之上,为一向南倒转的背斜。轴部基本顺XX河河谷左岸发育;在水库区段受核
14、部逆冲断层(F1)切割影响,褶皱不明显,冲断层出露于库区段河谷左岸,在库尾(高竹乡场镇)处横穿河谷,向右岸延伸。图1.3-1 区域构造图猫子庙西沟背斜(4):轴部位于XX河北侧陕西省境内的大河-西沟一线,延伸约60Km。轴线近东西向略向南弧形凸出,高子河以东常有倒转。核部由Zb1s地层组成,两翼发育次级褶皱。(2)断裂、高观寺钟宝断裂(F6),距XX河25km以上,走向EW,倾向N,倾角4070,延伸长达500余km。北盘向南逆冲,最大断距在2000m以上,有多期活动性,为区域性构造分区界线。、金子山高家台冲断(5):东端大致在黑水河以东消失于Zb地层,向西往金子山、木魁河垭口,到石溪河的高家
15、台以西消失,全长45Km。断面倾向NNE,倾角6080。、康家坪铜罐沟冲断(F1):发育于康家坪铜罐沟冲断背斜(6)核部,在XX以西,褶皱不明显,主要表现断层特征;走向为近东西向,断层面向北倾,倾角4060,上盘出露Zan地层,逆覆于T1j地层之上,为压扭性逆断层;在水库区段褶皱不明显,冲断层在库区出露于左岸坡顶以北,在库尾(高竹乡场镇)处横穿河谷,向右岸延伸。断层破碎带宽度为50m左右,破碎带由大、小混杂的凝灰质砂岩、凝灰质页岩岩块、少量T1j的碳酸盐岩岩块充填紫灰色断层泥、角砾构成,未成岩,但较为密实。断层两侧影响带较宽,达100m左右,影响带内劈理、揉皱发育,岩层层理零乱。1.4 区域稳
16、定性评价及地震工程区在大地构造区域上属于杨子准地台北缘拗陷带之南大巴山帚状构造东段南缘,自印支运动褶皱隆起后,形成一系列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形迹主要定型于燕山运动,喜山运动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抬升为主,差异运动不强烈。区域断裂主要有北部的高观寺钟宝断裂,南部断裂不发育,这些断裂均属弱活动或活动不明显。第四系以来,地壳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具有较好的区域构造稳定性。据XX县县志记载,自18572002年百余年间,县境内共发生15次地震,一般2级左右,大于3级的有5次,最高达3.8级。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工程区及附近区域未发生过破坏性的中强地震。外围地区300Km内自有记载以来共发生Ms4级中强震10次,其
17、中4Ms6.0级地震9次,Ms6.0级地震1次。在空间分布上,有7次中强地震发生于高观寺钟宝断裂断裂以北的秦岭褶皱系内,其余3次发生于杨子准地台的八面山褶皱带中,距坝区均在80Km以远,Ms6.0级最大地震为公元788年发生于湖北房县,距坝区100Km以外。而这些中强地震活动波及到本区其影响烈度均未超过度,显示库、坝区属地震弱活动区。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小于6度。根据对国内、外有关水库诱发地震的原因分析,诱发地震的产生主要与工程区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水
18、库规模及可溶岩类岩溶构造发育程度三个方面有关。工程区所处区域断裂晚近期以来活动微弱,区域稳定性好,康家坪铜罐沟冲断(F1) 在库尾(高竹乡场镇)处于横穿河谷,该区域库水抬升仅510m,对F1断层破碎带的影响有限,且该断层破碎带较为密实,透水性差,因此由断裂构造导致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极小;根据坝址区勘察钻孔揭示,坝址区及近坝段河床以下无较大岩溶溶洞、管道等岩溶构造存在,出现岩溶地震的可能性较小;据统计研究分析:坝高大于100米及库容大于10亿立方的高坝大库诱发地震概率较高。该工程坝高相对较低,库容较小,诱发地震的概率较低;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本工程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较小。2 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2.1
19、地质概况2.1.1地形地貌库区地处大巴山东段南麓,山脉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为近东西向。XX水库位于长江左岸XX支流XX河中上游,XX河在高竹乡处自北西西向南东东流经库区、坝址区,正常蓄水位758m时,回水长度为3.3Km(上坝址),河床纵坡比降约为15。库区河谷切割较深,两岸山顶高程多在950m以上,右岸地表分水岭最高峰在莲花池、杏子头,高程为2236.40m左右;左岸与低邻谷下游支沟XX溪间分水岭走向为NNW向,由北至南分水岭高程降低,至坝区左岸坡顶山峰高程为954.60m;库内河床高程为710758m,相对高差在250m以上,为高中山中低山地形。除库区尾部右岸双河口处有响水沱沟注
20、入,上坝下游右岸有杏子沟,左岩有XX溪沟注入外,无其它常年有水支沟注入库区。河谷总体发育方向与构造线一致,但由于河谷发育蜿蜒曲折,因此顺向谷、斜向谷相间出现,顺向谷段稍多;右岸顺向坡发育,局部为层面坡,坡度一般2545;左岸主要为逆向坡,双河口下游约100m以上岸坡较缓,以下岸坡陡崖发育,大部分地段坡度达60以上,局部出现直立岸坡。双河口下游约100m以上,河谷断面呈不对称宽缓“”型,河谷较宽80150m,河床蜿蜒曲折,两岸相间出现高漫滩及一级堆积阶地;双河口下游约100m以下,河床宽仅2040m,谷底狭窄,河谷断面呈不对称“”型,左岸岸坡陡立,形成高低不等的陡崖,右岸为斜坡,坡度一般为304
21、5,谷底河床两岸断续发育高于河床24m的高漫滩,阶地不发育。2.1.2地层岩性库盆两岸分布地层主要以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地层为主,震旦系下统南沱组(Zan)地层仅分布于库盆尾部近高竹乡场镇一带,第四系地层分布于河谷底部及部分陡崖坡脚。南沱组(Zan),下部为灰绿色凝灰质板岩夹凝灰质砂岩,底部未出露;中部为灰绿色块状含凝灰质砾岩;上部为紫红色凝灰质砂岩夹页岩。厚度大于400m。嘉陵江组(T1j):按区域地质资料由下至上划分为五段,库区受断层切割影响,顶部地层出露不完整,第五段地层缺失,因此将嘉陵江组地层划分为四段,库区大部分地段出露第四段(T1j4)地层,上坝址库首右岸及坝址区为第三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水库 坝址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9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