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论文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doc
《环境保护论文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论文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朱再昱陈美球吕添贵李风琦【摘要】建立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是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关键环节。在介绍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后,通过借鉴国内外有关生态补偿的经验,测算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依据和标准,探讨生态补偿机制主体与客体,以及生态补偿的方式和途径。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并充分调动社会补偿作用,建立相对完备的生态补偿制度.【关键词】生态补偿机制;鄱阳湖流域;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和功能区划研究”(项目编
2、号:08ZD101)、江西省科技支撑项目“基于STELLA的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的评价与适应性管理”、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国土主体功能区划的鄱阳湖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08YJ38)部分成果.【作者简介】朱再昱,江西农业大学园林学院博士生,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陈美球,江西农业大学国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吕添贵,江西农业大学国土学院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李风琦,江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投融资评估(江西南昌330045).一、引言赣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是江西的最大河流,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河
3、”,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8,在江西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赣江源头位于江西省石城县和瑞金市交界处,保护区内水系发达,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上洞河、石寮河、龙兴河、石溪河、迳口河、泮别河、张坑河、珠玑河、小姑河,年向赣江注入1000万m3的国家I类水。赣江源头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区域是鄱阳湖流域中的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核心区和重点区域,其可持续性是整个流域生态系统赖以存续的基础,是整个流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2008年江西省委、省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目标,温家宝总理指出要保护好鄱阳湖这“盆”清水,这些
4、充分说明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赣江源源头生态系统的好坏,不仅将极大地影响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目标的实现,甚至影响到长江下游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建立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和建设好赣江源头生态环境,是实施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也是构建鄱阳湖流域源头地区生态屏障、维护流域生态安全的需要。因此,研究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一)动植物资源情况保护区内现已初步查明有种子植物1079种,隶属151科,分别占江西总种数的26.23%,总科数的70.9%;其中裸子植物8科21种,被子植物
5、143科1058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第一批)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异形叶玉叶金花,国家级保护植物有福建柏、金钱松、香榧、中华结缕草等16种;列入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有观光木、白桂木等26种。初步查明有野生陆生脊211种,隶属于26目68科,其中两栖类1目5科17种;爬行类3目12科41种;鸟类16目35科115种;兽类6目16科38种。列为国家级保护的动物有蟒、云豹、豹等3种;列为国家级保护的动物有水鹿、水獭、穿山甲、草鸮、虎纹蛙等23种;列为江西省保护的动物有中华大蟾蜍、棘胸蛙、王锦蛇等57种.(二)土地资源状况保护区规划总面积16100.85hm2,其中国有山地9320.2hm2,占57
6、.89%,集体山林6780.65hm2,占42.11%。保护区有活立木蓄积量88.2万m3,毛竹总蓄积285.4万根。森林覆盖率为95.5%,其中瑞金分局辖区活立木蓄积量23.2万m3,毛竹总蓄积87.4万根,石城分局辖区活立木蓄积量65.0万m3,毛竹总蓄积198万根.土地资源现状与利用结构。据调查统计,保护区总面积中,陆地16033.85hm2,占99.58%,内地水域面积67hm2,占0.42%。在陆地面积中:林地面积15007.25hm2,占93.21%,农地1026.6hm2,占6.38%。农地中包括耕地面积1012hm2(其中水田797hm2,旱地135hm2)这部分耕地是当地居民
7、以生产粮食为主的生产基地。林地中包括林分面积14367.75hm2,占林地的95.74%,(林分中针叶林2810.4hm2,占林分的19.56%,阔叶林6799.5hm2,占47.32%,针阔叶混交林3875.25hm2,占林分的26.98%,竹林882.60hm2,占6.14%),灌木林地639.5hm2,占4.26%.(三)社会经济情况保护区的范围包括石城县境内的国有洋地林场、横江林场、罗家林场、以及石城横江镇开坑、珠玑、张坑、瑞坑、洋地、罗家、桃花、石溪、赣江源等9个行政村,人口8690人,保护区内1200人;瑞金市境内的国有日东林场及日东乡的陈野、赣源2个行政村,人口约5000人,保护
8、区内居民800人;总人口13690人,保护区内人口2000人。其中大部分乡镇地处边远山区,缺少耕地,交通条件不好,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主要以水稻、红薯、毛竹及其它林副产品为主,群众生活比较困难。2008年农民人均年收入2000元左右,基本解决温饱.三、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内涵生态补偿涉及水文与水资源学、生态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水力学、管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它的理论基础包括: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资源的有偿使用理论、外部成本内部化理论、效率与公平理论等3。很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探讨了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内涵.国际上对生态补偿的概念使用较少,比较通用的是生态或环境服务付费4,
9、5,其含义与国内所提的生态补偿概念比较接近。Cuperus等对生态补偿定义为:“对在发展中对生态功能和质量所造成损害的一种补助,这些补偿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受损地区的环境质量或者用于创建新的具有相似生态功能和环境质量的区域”6。李文华院士认为,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广义的生态补偿应该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服务功能两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不仅包括由生态系统服务受益者向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提供因保护生态环境所造成损失的补偿,还包括由生态环境破坏者向生态环境破坏受害者的赔偿7。吕忠梅认为,从狭义的角度理解,生态补偿就是指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给
10、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造成破坏及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补偿、恢复、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广义的生态补偿还包括对因环境保护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居民进行的资金、技术、实物补偿、政策实惠,以及增进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水平而进行的科研、教育费用支出48。宗建树9认为,广义的生态补偿包括污染环境的补偿和生态功能的补偿,即包括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或对保护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狭义的生态补偿仅指对生态功能的补偿,通过制度手段解决好生态投资者的合理回报,激励人们从事生态保护从而为社会提供生态效益.钱水苗5等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流域生态补偿是以实现社会公正为目的,在流域内上下游各地区间实施的以直接支付
11、生态补偿金为内容的行为。李爱年10从法律的角度定义为:为了恢复、维持和增强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国家对导致生态功能减损的自然资源开发或利用者收费,以及国家或者生态受益者对为改善、维持或增强生态服务功能为目的而做出特别牺牲者给予经济和非经济形式的补偿。王金南11从政策学定义生态补偿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系统功能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或生态保护、生态破坏以及发展机会成本,运用财政、税费、市场等手段,调节生态保护者、受益者和破坏者经济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以上概念涵盖了生态补偿的目的、范围、主客体和方式等,但不同的学科背景和角度导致它们的内涵不尽相同.笔者认为,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
12、的内涵是指从环境管理和公共政策的角度,通过经济、政策和市场等手段,以赣江源头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等为依据,向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者和建设者提供补偿,以调动其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促进赣江源头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活动,改善流域上下以及更大范围区域间的非均衡发展问题,促进区域平衡和协调发展,以保证鄱阳湖流域以及全国生态安全.四、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依据和标准测算郑海霞、张陆彪12(2006)认为流域生态补偿的依据可以用成本估算、生态服务价值增加量、支付意愿、支付能力4个标准来确定。笔者采用成法估算法来确定赣江源生态补偿的依据和标准,即通过对提供或者获得流域生态服务或生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保护 论文 赣江 源自 保护区 生态 补偿 机制 探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9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