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硕大工贸有限公司琼州海峡东部西南浅滩海砂开采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海南硕大工贸有限公司琼州海峡东部西南浅滩海砂开采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硕大工贸有限公司琼州海峡东部西南浅滩海砂开采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南硕大工贸有限公司琼州海峡东部西南浅滩海砂开采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 广州2013年3月1建设项目概况1.1项目由来海南硕大工贸有限公司拟为白沙浅滩西侧的人工岛如意岛填海项目提供填海用砂,拟在琼州海峡西南浅滩进行海砂开采。1.2项目申请用海情况拟申请用海面积19.3600hm2,宗海界址点见表1.2-1,宗海位置图见图1.2-1。表 1.21 项目用海界址点一览表(WGS84坐标系)界址点北纬东经1201110.881103529.982201110.841103514.833201056.531103514.874201056.571103530.021
2、.3海砂品位及储量根据海南琼州海峡西南浅滩海砂项目砂储量勘探地质报告,砂储量勘探共布设了16个钻孔,钻探控制深度50.00m。勘探结果显示:揭露地层有第四纪全新世北尖组海相沉积中砂、沙砾,划分为2层。中砂厚度35m46m,平均层厚40.63m。矿体呈巨厚层状分布,厚度稳定,连续性好,计算得该区域资源储量约为787万m3,且海砂不具备金属矿开采价值,所有的中、粗砂均主要适宜用作填海工程用砂。本项目拟采用采砂船的吸砂管长度约为35m,以70的角度插入海床,计算得出吸砂管的最大有效插入深度约为32 m,西南浅滩采砂区平均水深约8m,则吸砂管插入海床的最大有效深度为24m。因此,本项目评估的最大可开采
3、砂源储量约为486万m3。图1.2-1 项目宗海位置图1.4工程量和施工计划项目拟采用2条采砂船进行开采,每船每次可采砂约816 m3,约需1小时50分可以采满一船,日采砂时间20小时,每天可采10船砂。项目的计划开采控制指标见表1.4-1。表1.4-1 本项目海砂开采控制指标表控制指标控制量日最大开采量8160 m3日平均开采量4720 m3月最大开采量2月-4月10.2万m35月-1月20.4万m3月平均开采量11.8万m3年控制开采量142万m3开采年限2总控制开采量284万m31.5采砂过程中的污染环境影响分析采砂期间主要环境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采砂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随潮流扩
4、散对海水水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2)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废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3)施工船舶维修时产生的含油废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采砂施工期间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源强、产生量及处理方式见表1.5-1。表1.5-1 采砂施工的污染物源强、产生量及处理方式污染物源强产生量处理方式悬浮泥沙4.97kg/s99.4 kg/d直接排海生活污水-1.8 m3/d由相关资质单位进行回收并送到陆域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含油污水-25 kg/d固体废弃物-12 kg/d由相关资质单位进行回收和处置1.6采砂过程中的非污染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工程的特点,工程非污染环境影响主要是:(1)采砂区海床塌陷对海底地形地貌和海床
5、边坡稳定的影响;(2)采砂结束后海床地形地貌改变对水动力条件的影响;(3)潮流场改变对附近海域冲淤环境的影响;(4)采砂结束后对海洋生态的影响;(5)采砂期间对周边航道和通航环境的影响;(6)采砂作业对周边环境敏感区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1.7环境风险事故采砂作业环境风险事故主要来自繁忙船舶来往中忽略安全行驶,导致船舶碰撞而发生溢油事故。溢油事故对海洋环境影响极大,而且污染物难以清除,因此必须充分重视。2建设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状况概述2.1水文动力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010年12月分别进行了大、小潮期的海流观测调查。海流观测期间,工程区域附近各站海流的往复流特征明显,流态分明。从表层到底层,
6、各站各层海流形态较为相似,流向基本与岸线平行,主要为NESW流。流速流向过程曲线图显示,大、小潮观测期间,各站实测海流转向一次,为典型的全日潮流。观测期间,大潮期海流流速比小潮期大,且各站东向流速普遍大于西向流速。观测期间最大流速为159.9cm/s,其次为154cm/s。潮流运动形式以往复流为主。余流最大值达到22.9cm/s左右。调查海区海水悬沙含量较小,大、小潮观测期间各站表、中、底层最大悬沙含量分别为0.0309kg/m3。各站周日单宽净输沙量均为大潮期小潮期。最大周日单宽净输沙量为2417 kg/(md),输沙方向为1。2.2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海峡东口是一个向南海开敞的
7、口门,来自海峡的涨潮和落潮东流,在口门附近海域水流扩散,流速减缓,同时与来自雷州湾扩散南下的沿岸水流交汇,水流能量减弱。因此,由这两股潮流携带的泥沙在东口外的东北侧水域沉积,并在波浪的作用下,在水深小于20m的水域内形成了一系列NE-SW向延伸的浅滩和分汊槽。这些浅滩除罗斗沙出露水面以外,碰浪沙、西方浅滩、北方浅滩、南方浅滩等以及口门内侧的西南浅滩均淹没在海面下的不同深度,最浅的水深不足1m。这些浅滩的长度一般都有十几千米,宽度分别在1 km3km。在繁多的分汊水道中,罗斗水道、北水道、中水道和南水道水深较大,是东口门分流和汇流的主要水道,其中中水道水深除局部地段以外,大多大于20m。利用琼州
8、海峡东半部1965年与2005年两份海图进行西南浅滩的冲淤动态分析可以发现,西南浅滩5m、10m、20m等深线在40年间,东西向均出现不同程度萎缩、变短,南北向萎缩、变窄,且5m、10m、20m等深线均往西南方向偏移,而30m等深线整体变化较小,上述变化与西南浅滩的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琼州海峡东口是波浪较强的海域,强浪向、常浪向为ENE和NE向,ENE和NE向较强的波浪是导致5m、10m、20m等深线南北向萎缩、变窄,且等深线均往西南方向偏移的主要原因,而东西向均出现不同程度萎缩、变短的主要原因为受西南浅滩处东西向较强的潮流影响。30m等深线整体变化较小,说明即使受热带风暴浪和台风浪侵袭,西南
9、浅滩30m等深线处也不易受波浪、潮流的扰动而保持相对地稳定同样利用琼州海峡东半部1965年与2005年两份海图进行项目申请海域的断面对比分析,采砂区域整体呈冲刷趋势,平均冲淤强度小于10cm/a。2.3水质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水质环境质量共采用了3季调查现状,包括2010年7、2010年12月和2011年2月。2010年7月的调查结果显示,本区石油类和铅普遍出现超标,石油类大小潮超标率分别为85%、100%;铅大小潮超标率分别为48%、53%,其余因子均满足第一类海水水质要求。2010年12月的调查结果显示,项目附近海域海水水质受一定程度的石油类及重金属的污染。2011年2月的调查结果显示,
10、涨潮时海水中pH、DO、COD、无机氮、硫化物、总铬、砷、锌、镉和铜的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没有超标样品,只有部分测站海水的活性磷酸盐、汞、铅和石油类出现超出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情况。落潮时只有石油类、DO、活性磷酸盐、铅超标,其余均满足一类水质标准。三次水环境质量调查的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石油类和铅等重金属出现超过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情况,2012年12月的调查期间,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出现了超第四类海水水质的情况。说明调查海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较大,大量的船舶航行是石油类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沿岸及近海的渔业养殖、海南省的南渡江和珠溪河、广东省湛江市的地表径流入海后沿雷州半岛下泄
11、,都是造成调查海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较高的原因。2.4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沉积物环境质量采用了2季的调查现状,包括2010年7月和2010年12月。2010年7月沉积物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沉积物中所有评价因子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要求,未见超标现象,项目附近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很好。2010年12月沉积物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沉积物中除铅外的所有评价因子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要求,未见超标现象,评价结果表明项目附近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较好。2.5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生态环境质量采用了冬季(2010年12)和春季(2011年3月)的生态环境、渔业资源以及夏季渔业资源的
12、现状。冬季调查海域叶绿素a的变化范围为0.31mg/m32.13mg/m3;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范围为60.74mgC/(m2d)454.82mgC/(m2d);浮游植物种类共27属52种,平均生物量为2456.4104cells/m3;浮游动物有10个生物类群,共52个种,生物量变化幅度为3.8mg/m3538.33mg/m3,平均生物量为161.50mg/m3;底栖生物生物量的变化幅度为0 g/m22.55g/m2,平均生物量为0.65g/m2,栖息密度的幅度为0 ind/m220ind/m2,平均密度8ind/m2;鱼卵的平均密度为6粒/1000m3,仔稚鱼平均密度为4尾/1000m3;贝类
13、生物体中铅、锌、镉和汞含较高,超过第一类生物质量标准。春季期调查海域的叶绿素a变化范围为1.02 mg/m31.50mg/m3;初级生产力分别变化于22.61mg.c/(m2.d)75.59 mg.c/(m2.d);浮游植物种类共47属91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3.77,均匀度平均值为0.77;浮游动物有35属39种,多样性指数平均为3.15,均匀度平均为0.82;底栖生物生物量平均生物量为8.54g/m2,平均密度为39.58 ind/m2;鱼卵与仔鱼垂直网平均密度分别为7.35 个/m3、2.03 尾/m3,水平网平均密度分别为1.58 尾/ m3、0.15 尾/m3。夏季渔业资源调查,捕
14、获到56属68种,有相当部分品种是优质品种,赤魟、倒棘鲬、海鲇、斑头条鳎、短吻鰏、截尾白姑鱼等品种在相关站点中,都占有本站点渔获的较大比例。春季渔业资源调查,共获取渔获品种47种,赤魟、海鲇、截尾白姑鱼、黑鲷等品种在相关站点中,都占有本站点渔获的较大比例,是优势种群。春季渔业资源调查,捕获到17目13亚目45科8亚科56属68种,说明区域渔业资源的种类较丰富。调查区域内渔业资源中,有相当部分品种是优质品种,如鱼类中的斑头条鳎、多鳞鱚、海鳗、黑鲷、少鳞鱚、蛾眉条鳎、青石斑鱼、四指马鲅等;虾类的日本对虾、线背螳螂虾等;蟹类的远海梭子蟹等;贝类的密鳞牡蛎、栉江珧等。区域渔业资源中,有些品种在一些站点
15、区域中的种群很发达,形成了优势品种。如赤魟、海鲇、截尾白姑鱼、黑鲷等品种在相关站点中,都占有本站点渔获的较大比例。但大多数品种的渔获比例都很小,是小种群品种,甚至只是痕迹品种。2.6海洋生物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2011年3-4月的春季调查中,鸭嘴蛤的石油烃、铅含量超过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中的第一类标准,污染物标准指数分别为1.01、4.60,但达到第二类标准。2010年7月的夏季调查中,长肋日月贝的样品出现了锌和铅的含量超过第一类标准的情况,但达到第二类标准。两次调查的其余各类生物,总汞、砷、铜、铅、镉、锌、铬和石油烃等的含量均符合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中的第一
16、类标准以及全国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技术规程(第二分册)中相应的评价标准。2010年12月的冬季调查中,由于作业时拖网破裂,分析样本是在调查海域的渔船上向渔民购买,有受到渔船机油等物质污染的可能性,另外由于渔民打捞地点的不确定性,此次调查结果仅供参考。本次调查的长肋日月贝体内的铅、锌、镉的含量超出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的第一类标准,达第二类标准,其余样品均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3建设项目对环境、资源、海域功能和其他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概述3.1对水文动力环境的影响预测与评价报告书采用采砂深度分别为10m和24m的工况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采砂区
17、域的流速工程后大幅度减小,原因在于取砂后水深大幅度增加,由原来的10m左右水深增加到35m水深左右,过流截面增加,水流趋于迟缓,在二维垂向平均流速上就表现出较小的流速。应当指出的是,工程前后采砂区的表层流速应当变化不大。从采砂区及周边海域的流速变化情况来看,东向流时在矿区西侧、西向流时在矿区东侧小范围内流速略有增加,幅度小于20cm/s,流速增加的范围远小于流速减小的范围。从工程前后采砂区中心点流速变化图、工程前后采砂区中心点流速变化表、流速减小5cm/s的最大影响距离表可以看出,采砂面积越小、采砂深度越浅,采砂区中心点流速变化及流速减小影响距离越小,反之则越大,符合我们认识的一般规律。当采砂
18、面积19.36hm2,采砂深度24m,其流速减小5cm/s的最大影响距离东向达2520m,西向达1820m。3.2对波浪场的影响预测与评价平均波高时,工程前项目处的波高约为1.0m(NE),0.6m(N),0.5m(NW)。最大波高时,波高约为4.5m(NE),3.2m(N),2.1 m(NW)。采砂质后,在平均波高情况下,采砂挖深10m,对于波浪场的影响范围基本在四周2km以内。当白沙门站波向为NE时,采砂坑内、采砂坑西北和东南向波高增大,最大增值为0.079m;西南向波高减小,最大减小值为0.159m。当白沙门站波向为N时,采砂坑内、采砂坑东西侧波高增大,最大增值为0.0577m;南向波高
19、减小,最大减小值为0.04m。当白沙门站波向为NW时,采砂坑内、采砂坑东北和西南向波高增大,最大增值为0.03m;西南向波高减小,最大减小值为0.05m。采砂挖深24m,对于波浪场的影响范围基本在四周2km以内:当白沙门站波向为NE时,最大增值为0.088m;最大减小值为0.158m。当白沙门站波向为N时,最大增值为0.05m;最大减小值为0.05m。当白沙门站波向为NW时,最大增值为0.03m;最大减小值为0.05m。采砂挖砂40.34m时,波浪场的变化与采砂挖深10m、24m时基本类似。最大波高的情况下,波高的变化趋势与平均波高的情况下类似,但是影响范围和程度增加。影响范围增大到4km以内
20、。波高的最大增值为0.66(挖深10m)、0.7m(挖深24m);最大减小值为0.78(挖深10m)、0.85(挖深24m)。随着开挖深度从10m24m,对于波浪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差别不大。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同样对于波浪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增大幅度并不是很大。对NE向浪的影响大于NW向浪。3.3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在采砂24m、边坡达到1:5稳定时,其塌陷的最远影响距离为150m,塌方的范围不会超过申请用海的区域,不会对文昌近岸岸滩造成影响。由于采砂区附近水域的悬浮泥沙含量很小,故不考虑由悬浮泥沙引起的淤积量,在此仅计算推移质回淤量。据预测,采砂后,采砂坑内的淤积量平均值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南 硕大 工贸有限公司 琼州海峡 东部 西南 浅滩 开采 项目 海洋环境 影响 报告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9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