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论文:就地取材成就精彩探究.doc
《小学科学论文:就地取材成就精彩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论文:就地取材成就精彩探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就地取材促进科学探究的探索 美国学者兰本达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领会都是经历、卷入与参与的结果,而其中材料就是激发、引起探索“经历”的有效手段。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教材、儿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而有结构的活动材料在科学探究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从不同角度设计多种探究方案提供必要条件。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一般通过对活动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才能形成完整印象,进而获取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形成科学概念,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技能。在新修订的科学教材中增加了一些趣味性较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2、的科学实验,很多探究材料需要师生用发现的眼光通过多种途径从生活中收集,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 一、就地取材促进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就地取材就是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这样可以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而且成本低的“就地取材”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做到智慧不低、教育价值不低,在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 弥补现有材料不足,满足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当实验室(或工具箱)内的实验设备、仪器不能满足科学教学的需要时,学生探究活动受到制约。就地取材能补充仪器不足,开发新的教学仪器,填补空白,使教学仪
3、器适应科学教学的需要,减轻学校经费开支。我们应主动用发现的眼光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做实验器材,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科学实验。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主动探究的需要。有效的教学应创设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集中到主动探求知识的境界中去。“就地取材”的科学探究活动就能达到这个目的,首先活动所演示的现象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容易吻合,能够消除学生对科学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中,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其次在课堂上利用身边的自己经常接触的熟悉物品进行实验,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学生所注意的不是装置本身,而是注意老师如何演示以及演示的现象。这样使学
4、生更关注实验现象的观察,使得学生由暂时兴趣转化为持久兴趣,集中精神主动探求科学知识。3. 理解掌握科学知识,满足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就地取材是取材于学生身边的生活用品和材料,生活中的一切材料、物品都是开展科学实验丰富和便利的素材。常见的如直尺、笔、矿泉水瓶、纸杯、硬币、鸡蛋、篮球、沙子等等,在科学教学中应用极为广泛。而此类材料的获取容易而便利,在探究活动中能很好的突破材料和时空等因素的限制,用它们来呈现科学现象,探究相关规律,会使学生富有亲切感、新奇感、熟知感,易于突出科学原理,突出科学现象本质,会让科学实验更贴近于生活,拉近科学实验和实际生活的距离。同时消除部分学生,特别是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
5、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获得直接经历,加深感受,体验实验成功的愉悦,增强自信心,对今后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满足提升科学素养的需要。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没有现成的器材,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找性能相似的代用品,无疑会让学生动手动脑,这必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实验中出现问题必须加以解决,这必然增强学生实践和探究能力,提高解决开放性实验问题的能力。倡导利用日常器具做实验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不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利用日常器具做实验,不但具有简便、直观等优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动手
6、,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倡导用日常器具做实验,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利途径。二、就地取材促进科学探究的实施策略既然高教育价值的“就地取材”对促进科学探究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利用身边价廉可用的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能,甚至改变材料的属性,就地取材,为我所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就地取材呈现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完全外塑的结果,而是一个在认识实践中主动建构的过程。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搭建沟通学生新旧科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桥梁,建构当前所要探究的问题,顺利进行科学探究
7、学习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如果根据教学内容就地取材创设情境,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时,教师引入喷水的小娃娃这一玩具,当学生看到玩具娃娃喷水时,欢笑声不绝于耳。但欢笑之后,“娃娃为什么会喷水?”“喷水为什么时断时续?”这样一系列疑问促使学生去进一步探究玩具娃娃喷水的秘密。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中,教师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靠近碎纸屑和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这两个活动,让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怎样解释这两种现象?由此引领学生走进探究静电的世界。除了这两课可以就地取材创设情境,阅览三至六年级教材,这样的例子有许多,教师运用就地手取材
8、呈现问题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为以后的学习做了铺垫,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2. 就地取材创设生活原型,培养学生思维的抽象性。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想方设法安排实验,使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通过操作体验建立科学概念。有的科学概念是很抽象的,学生比较难理解。这时运用适当的学生实验,对突破思维的难点,有特殊的作用。如在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时,根据以往教学时学生总是无法确定开瓶器、镊子和筷子的支点、阻力点和用力点,从而无法判断杠杆是否省力,教师的演示和纯粹的传授不能加深学生印象。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事先布置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生活中
9、的一些杠杆模型。结果学生拿来了筷子、钳子、不同用途的剪刀、镊子、指甲刀、开瓶器、钓鱼杆、铁锹等。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动手中较好地掌握了这三类杠杆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的概念(见下图),同时运用学到的科学概念,分析自己带来的一些杠杆模型,学生能较快找出各类杠杆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区分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还是等力杠杆。学生还能体会杠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观察分析它们的造型不同中体会杠杆知识的科学内涵。开瓶器 镊子 筷子 科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而学生思考的问题也倾向于依赖直观具体的事物和生活现象的支撑。因此使问题生活化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责任感,调动学
10、生学习的自主性。3. 就地取材创设随堂实验,培养学生思维的直觉性。科学教学中的很多随堂实验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如我们的小缆车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明白重力的概念,教师单纯的讲解和学生的举例是很难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就地取材创设随堂实验,让学生背一背书包,感觉书包对肩部的向下压力;用教室里的水桶让学生去提一桶水,感觉水桶对手向下的压力等等,还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向上抛橡皮,解释向上抛的橡皮最终要落回地上的原因便于学生的理解。用橡皮筋作动力中,在建立弹力的概念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玩票夹、拉拉力器、衣裤松紧带等,在动手中认识弹力,远胜于教师的照本宣科。测量力的大小中,用弹簧称测量一些物
11、体的重力大小,教师不必在课前准备测量的物体,可以让学生测量身边的物体重力,取材方便,学生兴趣又高。就地取材创设随堂实验,实验取材容易,操作过程也很简便,实验过程现象明显,形象直观,还能引发思考,使实验朝纵向拓展。它不必拘于一定的形式,有时可能只是教师和学生的一个很小的动作,却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学生应充分利用手边的资源设计一些简便易行的、效果又显著的实验来促进和提高教学。4. 就地取材创设发散性实验设计,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1)根据限定的实验的器材,要求学生进行发散性实验设计,看看最多能做多少种不同的实验。发散性实验设计是指在思考过程中,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新
12、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实验设计。教师可以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用塑料圆珠笔,尽可能多地设计科学小实验,并指出它所属的现象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学生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方法一:用力扳圆珠笔的笔芯或弹簧,可使它们弯曲。说明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方法二: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手握圆珠笔,笔不下落,笔与手之间存在着摩擦,如果手松开一点,圆珠笔下滑,此时的摩擦为滑动摩擦。说明了摩擦的种类。方法三:用一只手指尖托住圆珠笔,稍稍调整指尖在笔上的位置,使得圆珠笔水平静止。说明了杠杆平衡状态。方法四:将圆珠笔直立
13、在阳光下,产生了影子。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方法五:将圆珠笔在干燥头发上摩擦,可以吸引碎纸屑。说明了摩擦起电。方法六:将圆珠笔放在耳朵旁,用笔敲打圆珠笔,会听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在科学教材中也不乏限定实验器材要求学生发散性实验设计的活动,如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中,如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让学生想办法。学生可能会想到捏成碗状、捏成盆形、做成船形等;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中,学生思考各种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T”、“U”、“L”、“W”、“工”、“口”等形状哪个抗弯曲能力强;电磁铁的磁力中,如何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是线圈圈数,是电流强度,还是铁芯大小等。学生有根据实验材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论文 就地取材 成就 精彩 探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8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