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水涪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圣水涪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圣水涪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圣水涪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绵阳市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评价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环评证书:国环评证乙字第3232号一、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名称、性质、地点项目名称:圣水涪江大桥工程项目性质:新建(注:圣水涪江大桥主桥为新建,接线道路为改建工程,圣水涪江大桥终点处小岛西路改造以现状线位不变,主要以接顺圣水涪江大桥为目的,为改建道路,包含于此项目之中。)建设地点: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 建设单位:绵阳市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1.2 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内容:拟建项目起于滨江西路段桥头(起点桩号K0+332.5),上跨涪江后,与小岛西路平交,终点接科学城2#隧道。圣水涪江大桥主桥
2、全长466米,为新建桥梁,设计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为40km/h,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度23m。改建桥梁连接线道路长度为156.302米,设计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为40 km/h,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20m。拟改扩建小岛西路全长为500米,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22m,设计速度40km/h。全线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建设内容为道路、桥梁、综合管网、绿化景观和路灯亮化等。投资规模:10471.58万元建设规模: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表1-1-1 圣水涪江大桥工程主要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名称圣水涪江大桥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2设计年限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15年,
3、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3设计速度40km/h4标准路幅(m)23m5道路长度(m)466m6最大纵坡(%)46(规范最大纵坡一般值)7最小圆曲线半径(m)3000300(规范要求不设超高最小值)8最小竖曲线半径(m)1000(凸)700(规范要求一般最小半径)9停车视距40m10最小净空4.5m11路面结构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车12桥涵荷载等级城-A级13防洪水位百年一遇14抗震设防烈度7度表1-1-2小岛西路改造段主要技术指标序号技术指标名称指标值1起止桩号K0+000K0+5002路线总长500米3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4设计速度40km/h5路基宽度22m6行车道宽度27m7平
4、曲线最小半径1500/1 (m/处)8最大纵坡3()9停车视距40m10设计车辆荷载等级城-A级表1-1-3圣水涪江大桥接线道路主要技术指标序号技术指标名称指标值1起止桩号 K0+798.5K0+954.8022路线总长156.302米3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4设计速度40km/h5路基宽度20m6行车道宽度27.5m7平曲线最小半径3000/1 (m/处)8最大纵坡4()9停车视距40m10设计车辆荷载等级城-A级1.3 投资预算该项目总投资为10471.58万元。1.4 工程进度安排于2013年10月开工建设,2014年6月竣工。1.5 工程项目组成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项目组成表及主要环境问题
5、见表1-2。表1-2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项 目组 成工程内容及规模主要环境影响施工期营运期主体工程路 线工 程全线包括圣水涪江大桥及其接线道路,以及改扩建的小岛西路(长500m),其中圣水涪江大桥主桥长466m,为新建,圣水涪江大桥接线道路(长156.302m)为改建。本项目建设占用土地面积共计2.28hm2,其中永久占地1.91 hm2,临时占地0.37hm2。占用土地、植被破坏、移民拆迁施工扬尘交通噪声、汽车尾气路 基工 程新建圣水涪江大桥为路基宽度23m的双向四车道;拟改建的接线道路为标准路幅宽度为20m的双向四车道;拟改扩建的小岛西路为标准路幅为22m的双向四车道。本工程挖方总量为
6、0.47万m3,回填方总量为2.35万m3,外借2.08万m3,土石方平衡后共产生弃渣1.2万m3(桥梁钻渣0.2万m3、施工便道现场清理1万m3)。占用土地、水土流失、施工扬尘、噪声影响较小路 面工 程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4cmAC-13、6cm中粒式沥青砼、0.6cm厚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用土地、水土流失、施工扬尘、噪声、施工废气影响较小排 水工 程路基排水沟400m桥梁两侧排水管道950m水土流失、对河床和水保设施的破坏和施工扬尘/桥 梁工 程圣水涪江大桥:主桥长466m,桥梁标准路幅宽23m,设计速度40 km/h,新建。水土流失、对河床和水保设施的破坏和施工扬尘、噪声影响较小路线
7、交叉工程本项目与公路平面交叉1处,菱形立交1处暂时的交通阻碍及运行安全运行安全环境保护工程沿线路进行绿化;加强环保交通管理水土流失对破坏的植被予以补偿,改善环境临 时工 程本项目共布置1处施工临时设施,施工临时设施供需临时占用土地面积0.37hm2。本工程在桥梁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新增了0.5km的施工便道。本工程所产生的弃渣,多余的土石方统一运往绵阳市金家林村弃渣场,该弃渣场为本工程业主近期工程东银大桥接线工程建设统一设置的弃渣场,该弃渣场占地面积约1.6hm2,弃渣场设计容量为8万m3,可以满足本工程需要。 本项目不单独设置沥青砼拌合站。占用土地、水土流失、施工扬尘生活污水、噪声/辅助工程照
8、明工程桥面照明采用双侧布设灯方式。沿桥每间隔28m设立半截光型灯具。影响较小/交 通工 程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信号设施、隔离设施1.6工艺流程简述工程从施工至交付使用的基本工艺流程如下图1-1所示。道路施工期工艺流程为征地拆迁机械作业、材料运输路基施工(开挖土石、填方碾压、弃土石等)桥涵施工(防护工程)沿线绿化路面工程施工;图 1-1 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二、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2.1工程外环境关系经现场勘踏,本项目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受影响的敏感点共有3个,其中居民点3处,沿线无学校、医院以及敬老院等敏感点。2.2 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1。表2-1 道路沿线200m范围
9、内的环境空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类型序号敏感点名称桩号与路线的方位关系(m)距道路红线/中心线最近距离(m)高差范围(m)纵坡(%)环境概况保护级别环境空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1星河湾小区K0+200 K0+280第一排房屋路左侧,正对20/ 31.5,距匝道中心线距离65m+1.723+0.3楼层高6层,约有30户105人居住4a第二排房屋36/47.5楼层高6层,约有30户105人居住2第三排及以外房屋50/61.5楼层高6层,约有36户126人居住22阳光水岸小区K0+200K0+280第一排房屋路右侧,正对20/31.5,距匝道中心线距离70m+1.723+0.3楼层高6层,约有30户105人
10、居住4a第二排房屋42/53.5楼层高6层,约有36户125人居住2第三排及以外房屋65/76.5楼层高6层,约有36户126人居住23九院居民点K0+580和K0+480K0+560九院集中居民点小岛西路右侧正对150/161.5+1.169-0.3楼层高12层,约有64户224人居住2九院分散居民点小岛西路右侧正对165/176.5楼高约2层,约有16户48人居住2九院分散居民点小岛西路右侧正对165/176.5楼层高3层,约有24户100人居住22.3 评价范围根据评价主要内容,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如下:(1)社会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确定的直接影响区为绵阳市涪城区。(2)生态环境评价范围本
11、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范围。对拟定的临时施工场地、弃土(渣)场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其评价范围为场地界外200m的区域。(3)噪声评价范围噪声评价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4)水环境评价范围地表水:本项目对水环境的评价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的范围;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为涪江与本桥梁的交汇处上游500m至其下游1000m;地下水:地下水评价范围由于拟建项目场地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一般,含水层渗透性能较弱,调查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确定为项目场地外扩半径1.5km的圆形区域。(5)空气环境评价范围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重点地段可扩大到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范
12、围内。2.4评价标准2.4.1 环境质量标准2.4.1.1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2.4.1.2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类水域水质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2.4.1.3声学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4a类。2.4.2 污染物排放标准2.4.2.1废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2.4.2.3水污染物排放: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2.4.
13、2.4噪声排放: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中的相关标准。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3.1环境影响分析3.1.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3.1.1.1 施工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一、粉尘的污染分析桥梁和改建道路施工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扬尘,即TSP污染,其产生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运输车辆道路扬尘运输车辆行驶引起的道路扬尘是影响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施工区内车辆运输引起的道路扬尘占场地扬尘总量的50%以上。道路扬尘起尘量与运输车辆的车速、载重量、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路面积尘量、相对湿度等因素有关,其影响范围一般在运输线路两侧5080m内。(2)施工
14、作业扬尘施工作业扬尘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干燥地表的开挖和钻孔产生的扬尘,粒径100m大颗粒在大气中很快沉降到地面或附着在建筑物表面;粒径100m的颗粒,在风力作用下悬浮在半空中,难于沉降。开挖的泥土在未运走前被晒干和受风力作用,形成风吹扬尘。开挖出来的泥土在装卸过程中造成部分扬尘扬起和洒落。在施工期间,地表裸露,水分蒸发,形成干松颗粒,使地表松散,在风力较大时或回填土方时,均会产生扬尘。根据实地调查,本项目桥梁及其引施工施工场地湿度和土石方含水率大,可产生的扬尘不大,而且最近敏感点距离本项目也25m,因此只要做好相应粉尘防治措施,如及时洒水,对粉料进行覆盖等,可有效减少粉尘的产生量,只会在局
15、部施工场地内造成轻微的扬尘污染,产生的扬尘不会对距离较远的商住楼居民产生影响。二、沥青烟的影响分析本工程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阶段对空气的污染物除扬尘外,沥青烟气是另一主要污染源。本项目不设沥青拌和站,项目所需的沥青均在当地购买商品沥青,用无热源或高温容器将沥青运至铺筑工地,在道路铺设过程中将产生少量的沥青烟尘,其排放浓度较低,可以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沥青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根据有关资料,沥青铺筑路面时排放的烟气污染物影响距离约为下风向100m左右。综上所述,施工期的主要污染是TSP,建议在易扬尘的作业时段、作业环节采用洒水的方法
16、减轻TSP污染,只要适当增加洒水次数,可大大减轻TSP的污染。环评要求施工作业区在布置具体位置时应远离居民区和各环境敏感点,设置在敏感点下风向100m以外的区域。沥青烟的无组织排放应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允许排放限值。3.1.1.2 施工噪声的影响分析公路工程建设施工工作量大,而且机械化程度高,由此而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区域环境有一定的影响。相对营运期而言,建设期施工噪声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而且具有局部路段特性。根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噪声限值为:昼间70dB(A),夜间55dB(A)。(1)单机施工机械噪声昼间在距声源30m以外可达
17、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12523-90)要求;多种机械同时施工时,在距声源60m以外可满足标准限值要求。(2)如果夜间施工,则夜间噪声需在300m外才能达标,这会影响到引道沿线的居民的休息,因此环评要求本项目禁止夜间进行高噪声作业,如果必须作业,需向当地环境主管部门申报,并向300m内的居民张贴告示,取得夜间施工许可证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3根据敏感点距拟建施工道路的距离不同,昼夜间噪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为了保证施工期间各居民点正常工作学习不受其影响,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噪声设备,并在上述村庄的施工路段设置简易的遮挡、削减屏障,合理的安排施工时间,严禁高噪声机械在午间和夜间人们休息
18、时间施工。在采取上述措施后,能将施工期噪声对沿线各敏感点影响降至最低。如果夜间施工,则夜间噪声需在300m外才能达标,这会影响到沿线的居民休息,因此环评要求本项目禁止夜间进行高噪声作业,如果必须作业,需向当地环境主管部门申报,并向300m内的居民张贴告示,取得夜间施工许可证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3.1.1.3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一、桥梁施工对涪江水质的影响桥梁施工悬浮泥沙主要发生在基础施工阶段。本工程桥墩采用桩基础,涉水桥墩桩基均采用冲孔施工。承台、墩身均采用现浇方式,陆地承台采用基坑开挖方式施工,浅水区和深水区承台则采用围堰施工,并利用爬模和翻模方法浇注墩身。本项目涉水桥墩施工时桥墩水下基础
19、施工采用围堰防水,钻孔作业在围堰中进行,产生的废渣将用船舶运到指定地点堆放。因此桥墩施工产生的SS影响因素主要是下钢围堰以及船只运输挖出的泥沙过程中洒落水体而产生的。其中涉及涪江水体的桥墩钻孔作业全部在围堰内进行,与围堰外水体不发生关系,因此在桥墩钻孔过程对水质基本不产生不利影响。围堰内产生的钻井渣,由循环的护壁泥浆将钻渣带到设在工作平台上的倒流槽,经沉淀,将沉淀钻渣用船运至岸上,堆弃在指定的场地用于道路回填,也不存在抛弃泥砂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施工期须执行严格的环境管理措施,禁止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设置施工营地、施工机械检修场所及材料堆放场等临时设施;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施工机械
20、必须严格检查,防止油料泄漏,禁止将施工产生的废水、钻渣、垃圾等废物直接排放入涪江,需全部收集并与桥梁施工产生的废物一并清运出水源保护区外统一处置;施工期对涪江水质进行环境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应急预案,以保证下游饮用水源的安全。二、 施工工场生产废水的影响环评建议施工工场产生的生产废水全部循环回用,不外排,故对周围水体不会产生影响。目前桥梁施工中,各大型部件均在预制场中制造,然后通过吊运进行现场施工。只是桩基施工时机械油污可能随雨水冲刷或泄漏后进入水体,使水体中石油类指标值增加,在加强场地管理之后泄漏的可能性很小,且随雨水进入水体的量很
21、小,发生不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影响。三、混凝土拌合工艺产生的废水施工期设置的预制场地产生的废水砌坑沉淀后全部回用,不外排。四、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影响拟新建圣水涪江大桥位于绵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三水厂取水口下游750余米,根据绵阳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圣水涪江大桥未穿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情况的说明(绵环函2013391号),“确定圣水涪江大桥未穿越涪江东方红大桥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但穿越准保护区”,因此本项目通过了绵阳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准保护区(包括水域和陆域),圣水涪江大桥工程中包含的拟改扩建小岛西路通过了绵阳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准保护区的陆域。本项目属于非污染
22、生态类项目,不属于该规定中的严重污染水源的项目,且项目营运期桥面初期雨水经导流沟收集入桥两端的应急池,然后进入市政管网,不向水体排放污染物,因此,符合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七条。同时,绵阳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圣水涪江大桥未穿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情况的说明(绵环函2013391号),同意涪江大桥建设。因此,在完成上述饮用水源保护工程的建设后,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3.1.1.4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桥梁的新建和桥梁接线道路及小岛西路改建时产生的弃土、弃石,运至临时表土堆放场堆放,应按水土保持要求,在弃土、弃石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圣水 大桥 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8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