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吸附制氧机吸附器结构研究进展.doc
《变压吸附制氧机吸附器结构研究进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压吸附制氧机吸附器结构研究进展.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变压吸附制氧机吸附器结构研究进展化工进展CHEMICALINDUSTRYANDENGINEERINGPROGRESS2007年第26卷第11期变压吸附制氧机吸附器结构研究进展张辉,刘应书,刘文海,张德鑫,翟晖(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摘要:介绍了变压吸附制氧机中吸附器的内部结构,分流板,分子筛布局与装填方式,压料部件与装配等内容,对影响制氧机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剖析和论述,探讨了变压吸附制氧机设计中关键影响因素和技巧.关键词:变压吸附;制氧机;吸附器;分流板;分子筛中图分类号:TQ11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613(2007)11160208Prospecto
2、fthestructureofoxygengeneratingadsorberbypressureswingadsorptionZHANGHui,LIUYingshu,LIUWenhai,ZHANGDexin,ZHAIHui(SchoolofMechanicalEngineer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Beijng100083,China)Abstract:Theinnerstructureofadsorber,flowdistributor,arrangementandpackingstyleofmolecularsieve,im
3、pactingcomponentsofpackingbedareintroduced.Thefactorsthathaveeffectsontheperformanceofoxygengeneratingsystembypressureswingadsorptionareanalyzedanddiscussed,andsomekeyskillsandlessonsaresharedinthedesignoftheoxygengeneratingequipment.Keywords:pressureswingadsorption;oxygenconcentrator;adsorber;flowd
4、istributionplate;molecularsieve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子筛吸附性能的提高促进了变压吸附制氧的迅猛发展,使其在医疗保健,隧道施工,高原作业,航天航海,钢铁冶炼,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变压吸附过程具有灵活,方便,自动化操作,投资少,能耗低等诸多优点,国际各大气体公司,如美国普莱克斯(Praxair)公司,美国空气制品与化学品公司(APCI),美国联碳公司(UCC),德国林德(Linde)公司,德国梅塞尔(Messer)公司,法液空(AirLiquide),日本酸素株式会社(NipponSansoCorporation),日本三
5、菱重工(MitsubishiHeavyIndustries),中国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相继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对变压吸附制氧工艺进行开发研究.变压吸附制氧技术正逐步向大规模化进军,在中小规模制氧领域有取代深冷法制氧的趋势.但是,随着制氧规模的不断扩大,分子筛性能的发挥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制氧机的能耗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吸附器的结构.结构设计不合理,容易造成分子筛进水,气流分布不均,死空间,边流效应,吸附层提前穿透,分子筛粉化等现象,使得分离效果下降,产氧浓度降低.因此,如何优化吸附器的结构,充分发挥分子筛的吸附分离性能已成为制氧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作者将对变压吸附制氧机吸附器内部结构
6、,导流器,分流板,分子筛装填方式,压料部件,装配等进行详尽的论述.1吸附器结构目前,化工企业和钢铁企业的中大规模制氧已趋向采用变压吸附流程,在吸附器结构方面,主要包括立式,卧式,径流式3种.而微型制氧吸附器结构形式较为灵活,立式和卧式结构对制氧效果影响不大,主要从体积和重量方面考虑改进吸附器内部结构.合理的吸附器结构能够保证气流的均匀分布,最大限度地发挥分子筛的吸附性能;防止分子收稿日期2007一O53O:修改稿日期2007一O7一O6.第一作者简介张辉(1976一),男,博士,讲师.电话01062332751Emailzhanghui56meustb.edu.Cll.第l1期张辉等:变压吸附
7、制氧机吸附器结构研究进展?1603?筛在周期性的气流波动下发生磨损粉化;同时,防止分子筛受到水分,气态酸,油气等的侵蚀.对于中大规模制氧机,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节约分子筛的用量,降低能耗,提高产品氧气浓度,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吸附器内部结构的设计主要包括床层的确定和各种辅助结构,如导流器,分流板,床层布置,压料部件等.1.1立式轴向流结构立式轴向流结构是目前大部分中小型制氧机采用的气体分离方式,如图1所示.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床层中吸附剂机械磨损小,可在高温高压下操作.混合气由底部进入吸附器,经吸附剂分离后,高浓度的氧气由项部流出.它的主要优点在于能较好地使气体均匀流过吸附层,能够最大程
8、度地利用吸附剂.分子筛活性氧化铝图1立式轴向流吸附床结构示意图立式吸附器结构主要受到两个制约因素的限制:气流速度;气流穿过整个吸附剂床层的压降.在设计立式变压吸附制氧机时,首先要确定床层允许的气流速度,然后才能确定吸附床的直径和高度.当床层中的气体流速低时,气体只是穿过静止的分子筛颗粒之间的空隙流动;当气速增大至一定程度时,颗粒又开始成流化状态,此流化气速决定了最小床层直径.即使气流速度低于流化速度的极限值,也会使吸附剂颗粒产生移动和磨损.因此实际设计中,气速取极限速度的70%左右【.压降是制约立式吸附器结构的另一重要因素,如果床层过厚,或者气流速度过快,会造成床层阻力增大,能耗增加.为了降低
9、鼓风机和真空泵能量消耗,在吸附和解吸期间要求总压降最小,这就要求吸附器中分子筛的装填高度一般在23m.1.2卧式轴向流结构当空气处理量增大时,采用卧式结构能较好地解决床层高度问题,许多大型VSA设备,如宝钢,鞍钢,天津铁厂都采用这种吸附器.其结构如图2所示,卧式结构的床层截面过于庞大,气流分配和保持床层的平整是主要问题.分子筛易出现混层,边壁效应显着,气流很容易沿容器壁向上爬升,造成气流短路.某钢厂制氧车间采用卧式水平床吸附器,出现进塔空气压力和流量波动大,通过采用床层探位法,发现中央分子筛出现吸附饱和造成穿透,将分子筛床层整成一形,使分子筛床层的厚度保持一致,问题得到解决J.氧图2卧式轴向流
10、吸附器筛1.3立式双层径向流结构随着制氧机的大型化,分子筛吸附净化量增大,卧式吸附器占地面积大,气流难以均匀分配的缺点暴露无遗.针对这些缺点,世界各国气体行业开始致力于立式双层径向流结构的研究.径向流吸附器由于有较大的横截面积,从而可以大大降低气体的流动阻力.立式径向流吸附器由一个外壳,3个带有特殊开孔的中间圆柱体和中心筒组成,结构见图3.中间圆柱体和中心筒都包有专用的不锈钢丝网.外筒壳与第一中间圆柱体构成的环形空间是空气的入口腔和解吸气的排出腔.在第一和第二中间圆柱体之间的环形空间是活性氧化铝吸附区,在第二和第三中间圆柱体之间的环形区是分子筛吸附区.中心筒逸(b)(C)兀型向心流(d)兀型离
11、心流图3立式双层径向流吸附器及气体流动方式圃丽_一f1一垩.,L一tf一一/竭一一一鲴翌篓一一一?1604?化工进展2007年第26卷不仅起着过滤器的作用,其中心特殊的结构能保证正向流空气或再生返流气在各截面都有相同的气速.外壳的上封头均匀地分布着若干个活性氧化铝和分子筛的加料口.中心筒流速分配器的设计对径向流吸附器至关重要.流速分配器使吸附层上,下压差保持一致,使吸附床沿轴向各部分的吸附速度和吸附量均匀一致,其吸附饱和时间也相同.空气从吸附器的底部进入,通过分配器均匀地进入最外层环形空间,然后均匀地通过活性氧化铝吸附层,空气中的水分被吸附后,进入分子筛吸附层,空气中的氮气被吸附后,氧气通过中
12、心筒过滤网过滤后由顶部进入储气罐.解吸时,氮气通过中心过滤筒,分子筛和活性氧化铝后从底部排出,去消声器放空.立式双层径向吸附器中央下部的锥形导流器主要起到布气的作用.Boton等【4采用CFD和电阻断层成像实验方法对径向流场中流体的速度进行了模拟和验证.结果发现,流体沿径向流动的速度不等,随着流体由外径环流向中心,流体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从不同位置处流向中心的流体速度也不相同,从入口端流向中心的流体径向速度梯度变化较大,到达中心区时,这一变化更加明显,而从靠近出口端流向中心区时,流体速度明显低于入口端.这充分说明,在径向吸附器的中央位置设一锥形导流器可以起到调节吸附器上,下流体流速的作用.在径向
13、流吸附器结构设计方面,根据气流沿径向和轴向流动方向,可以分为4种类型.当气流从吸附器中心流向四周时,为离心流,反之,为向心流;当进气流与出气流沿轴向流动方向一致时,为z型流动,反之,当进气流与出气流沿轴向流动方向相反时,为兀型流动.因此,可以将上述流动组合成如图3中(a),(b),(c),(d)所示的Z型向心流,Z型离心流,兀型向心流和兀型离心流4种方式.气体在径向吸附器中的流动由于所处位置截面积不同导致流速差别较大,如在中心处流速大,在床层中流速小,进而影响到床层的压力降.Kareeri等【5研究发现,当中心管的横截面积与外圆环横截面积之比小于1时,兀型离心流方式会得到均匀的气体流动和低的压
14、力降;通过降低中心管壳和床层的孔隙度也可以增加流场的稳定性,但会增加吸附床层压力降,运行成本提高;反之,将中心管壁的开7L#n大可以降低吸附床层压力降,但会使气体流场稳定性下降.多层径向填充床是径向流吸附器的又一种新的设计方式.为了研究气流在径向床层中流动时的阻力和压降,Heggs等【oJ对径向吸附床层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根据气流在床层中流动时受到的阻力不同,将床层分为割成10小层,如图4所示.不同层填充不同的材质,如炭分子筛,固体小颗粒,填充层之间保持有一定间隔,即保持无填充状态,各同心圆板上开有不同孔隙度的小孔.该理论模型也充分考虑了气体流动的4种方式,对炭分子筛吸附层的位置进行了计
15、算.当吸附层靠近外径时,如果气流采用向心流动,则压力损失较小;但气流从内向外流动,即采用离心流动方式时,在分子筛床层的压力降较大,这主要受气流入口处尺寸的影响.由于气流由中心向外流动,中心截面积的微小变化都会影响吸附床层的压力降.通过调整中间各层孔板上孔眼的总面积,可以改变气流在床层中的压力变化,从而保证稳定的气流流场分布.图4.,.,l|.,.,_0.0.ooo=o00=0oo=0t,tvttttU/J/A/tvt立式径向流双层床的优点在于:吸附层压差小,死空间小,吸附和解吸时流动方向有利,吸附剂充填稳定.有利的流动方向是在吸附和解吸时使气体流量改变的结果:在吸附阶段,气体流量在从外向里流动
16、时减少;而在解吸阶段,气体流量在从里向外流动时增加,这是吸附和解吸氮的结果.而径向流吸附器的流动截面积正是从外到里逐步减少的,因此其流速要I:LIF式容器或者立式容器均匀得多,这就改善了吸附剂床层的利用,也降低了压力降.但径向流吸附器的优点有时也是和容器成本较高相联系的.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经过多年研究,1981年在法国MOISSY首次使用了立式双层径向流吸附器,并进行推广.1995年,由法国液化空气集团计算,设计,四川空分设备厂制造的40000m/h变压吸附空分装置在渭河化肥厂投入运行.1996年,同样由法国液化空气集团设计,由液化空气(杭州)有限公司制造的35000m/h变压吸附制氧装置在马鞍
17、山钢铁公司正式投产.目前,这种吸附器已有近150套在世界各地运行.德国林德公司已将径向流吸附器成功地用于低温空分装置中的空气干燥器.第一第l1期张辉等:变压吸附制氧机吸附器结构研究进展e1605?台利用径向流吸附器的VSA制氧装置已于1997年投入运转J.近年来,中国空分设备公司也开始致力于立式双层床径向流分子筛吸附器的开发研究.2005年7月,由中国空分设备公司自主设计,研制的立式双层床径向流分子筛吸附器首次应用于江阴兴澄特钢公司20000m/h空分设备上,并获得成功.1.4微型制氧机结构吸附器结构两端空隙对微型PSA制氧机产品气浓度的影响显着,有研究表明9J:在一定变化范围内,上板距离的改
18、变较下板距离的改变对产品氧气浓度影响更为明显.吸附器下端空间的主要作用在于平均分配原料气体,防止产生流动死空间,同时阻止由下至上的原料气由于压力过大未经吸附直接穿透床层而降低产品气纯度.吸附器上端空间储存着具有一定压力的高浓度氧气,相当于一储氧罐,在吸附与解吸的过程中,高浓度氧在上部空间与分子筛之间反复流动,增加了能耗,同时还会影响产品气纯度.固定床近壁区比中心具有更高的孔隙率,使近壁气流通过比同一截面上中心部分大得多,造成了近壁区气体穿透大大提高的现象.以往的研究表明,床径,粒径比小于3O时壁面效应较大,受吸附器高度影响较小.但也有研究发现,当床径,粒径比大于9O时,壁面效应仍然突出,并且随
19、吸附容器高度变化显着【l川.壁面效应对床层,穿透时间有明显影响,随高径比降低,壁面效应增大,壁面穿透时间早于中心穿透时间,导致的死层高度增加,吸附容量损失加大.可见,在吸附器体积较小时,尤其是微型变压吸附制氧机,存在着较大的壁面效应,气流容易从壁面穿透.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在固定床内壁加圆环,加焊螺旋线,包裹薄层橡胶皮,涂抹强力胶等,由于气流流过壁面时受阻作曲线运动,可增强活性炭层内气流的径向混合,从而消除壁面效应.对于直径较大的床层,该方法的应用效果不显着.另外,对于常温吸附器,还可采用内壁面粘涂活性炭颗粒的方法Il卜J.专利ZL200410039514.4提出了套筒式吸附器结构的变压吸附制氧机
20、(见图5).吸附器由两个同心圆筒构成,在吸附器上端内外筒之间的部分留有供气流均匀一致的空间,其高度为,;向下是干燥剂,长度为,其余部分填充制氧分子筛.内筒壁的底部均匀分布相同直径的通气孔,供气流从内筒和外简夹层之间进入内筒.内筒里也装有分子筛,内筒上端高度为的空间起到为产品氧气流出之前缓冲气流的作用.套筒式吸附器结构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的优点,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分子筛,降低压缩机的输出功率.产品气原料气图5微型套筒式吸附器结构示意图wuYan等131采用套筒式吸附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原料气由下部进入外筒,经上部空问后又进入内筒,产品气从底部流出.模拟与实验结果表明,当入口压力为
21、0.7MPa,氧气产量为2OL/min时,氧浓度达到87%(出口压力为0.34MPa左右).刘忠宝IlJ也对该种结构的制氧机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预测了有关参数对氧纯度的影响规律.可见该种结构吸附器在微型制氧,机载制氧上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美国克里夫顿公司自1951年创立以来,在机载制氧技术方面一直保持着国际领先水平,该公司生产的机载分子筛制氧机就是采用两床套筒式结构进行制氧,缩短了吸附床高度,结构更加紧凑,产氧浓度达到95%左右,先后装配了Av.8B,F.18,TAV.8B,S-3A,B.1B,B.2,F.22等战机,充分体现了分子筛制氧机在微型结构上的优越性,大大提高了飞机的作战半径和地勤保
22、障,成为各国机载制氧的发展新趋势.英国NGL公司在引进美国克里夫顿公司机载两床分子筛制氧技术的基础上,将分子筛床的个数增至3个,大大缩短了产氧间隙.为了进一步缩小体积,减轻重量,NGL公司将3个分子筛床的剖面分别设计成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圆形又分为三圆束状,三圆扇状和三圆同心圆状,经过优化设计后得出结论:3层同心圆状分子筛方案最佳.三床分子筛除结构较为复杂外,其性能明显优于两床分子筛制氧机,产品气压力没有明显的波动,中间不会出现产氧的间隙,省去了储氧罐,产品氧纯度均匀,输出量大.该方案不仅可以抵御外力的作用,保证其内部不受损害,而且在产氧性能不变的前提下,重量减轻了30%,体积减小了40%5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压 吸附 制氧机 结构 研究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