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县内东乡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理县内东乡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一、项目概况1二、编制依据2三、研究内容2四、结论3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第二章 项目背景5一、 国家宏观政策5二、会理县卫生工作现状6三、会理县发展农村医疗服务体系规划7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一、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稳定农村医疗队伍的需要8二、是推动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的需要8三、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需要9四、乡镇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9第四章 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11一、项目建设选址11二、项目区域概况11三、基础设施条件17四、建设条件评价19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20第六章 工程方案21一、建筑方案21二、给排水设计22三、供电设计23四、消防24第七章
2、节能分析28一、编制依据28二、 项目消耗的能源种类及供给28三、节能措施和效果分析28第八章 环境保护31一、执行标准31二、设计原则31三、项目施工期和运行过程中产生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32四、环境保护措施33五、环境影响评价36第九章 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37一、组织机构37二、工作制度37三、劳动定员37四、人员来源与培训37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及项目管理39一、工程实施进度计划39二、项目管理41三、项目过程控制42第十一章 工程招标方案45一、招标范围45二、招标组织形式45三、招标方式45四、招投标程序45五、招标备案46六、项目招标事项核准表46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7
3、第十三章 社会效益评价50一、社会效益分析50二、社会评价50第十四章 结论及建议53一、结论53二、建议53一、附件:附件1:事业单位法人证书附件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附件3:人员编制批复文件附件4:土地使用证(或相关用地文件)附件5:地方投资8万元落实承诺相关文件二、附图:附图1:卫生院总平面示意图附图2:周转宿舍平面布置图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凉山州会理县内东乡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项目(二)项目业主:凉山州会理县内东乡卫生院会理县内东乡卫生院始建于1962年,位于会理县城东面,承担着全乡10100余人口(5个行政村、49个村名小组)的预防保健、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工作
4、,是一所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公立医院,是会理县新农合定点医院,医院现有医师4名,医院开设有内科、外科、儿科、检验科等科室,全院职工团结务实、开拓进取、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改变服务观念,转变服务方式,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开展各项工作。(三)建设地址:凉山州会理县内东乡卫生院内(四)项目性质:新建(五)建设规模及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在凉山州会理县内东乡卫生院建设职工周转宿舍4套,共140平方米,购置生活设施4套。(六)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1、项目总投资:该项目总投资2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8万元。(1)工程费用24.2万元,占建设投资86.5%;(2)前期工
5、作费用及其他2.5万元,占建设投资8.9%;(3)基本预备费1.3万元,占建设投资4.6%。2、资金筹措:该项目总投资28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资金20万元,地方配套8万元。(七)建设周期:本项目建设周期为12个月(2013年5月2014年4月)。二、编制依据会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2008年版(国家发改委、建设部批准发布);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颁发的有关建筑、电气、消防、给排水等各专业设计规程、规范和设计标准;业主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对项目建设的主要意见;国家和四川省、凉山州其它相关规定和
6、要求。三、研究内容1、项目建设的背景;2、建设条件;3、建设规模及方案设计;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社会效益评价。四、结论1、本项目的建立,能基本医院在编人员的住房困难凉山州会理县内东乡卫生院医护编制人员数为9人,由于没有周转宿舍,生活上有诸多不便。适度建设周转宿舍,可极大改善医护人员基本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安心工作,扎根基层。2、本项目的建立,能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在乡镇卫生院建立适度规模的周转宿舍,为优质服务下乡创造条件,是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3、加强乡镇卫生院周转房建设,改善医务人员住宿条件,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现有服务功能,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
7、。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建设规模1.1新建周转宿舍平方米1404套,每套35平方米1.2购置必要生活设施套42建设工期月123总投资万元283.1工程费用万元24.2占总投资86.57%3.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5占总投资8.9%3.3不可预见费万元1.3占总投资4.6%4资金筹措万元284.1申请卫生项目中央投资万元20占总投资71.43%4.2申请卫生项目地方投资万元8占总投资28.57%第二章 项目背景一、 国家宏观政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坚持卫生工作方针,努力探索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发展道路。国务院关于印发卫生事业发展
8、“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就明确提出要“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支持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也提出了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继续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95%以上”。要“继续加强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但与公众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适应的矛盾还比
9、较突出。特别是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原有医疗保障体系发生很大变化,如何使广大公众享有更好、更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在2003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取得重大胜利后加快推进。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全面启动新一轮医改。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为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二、会理县卫生工作现状会理县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快乡镇卫生院建设,形成了城乡广覆盖发展的格局,一定程度
10、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乡镇卫生院担负着农村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两大职能,并开设多种优惠项目,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咨询等服务。由于历史原因,会理县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现有医疗场所都存在布局不合理、病房不适用、设施陈旧、医疗隐患较大等问题。部分卫生院现有医疗条件及康复设施也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一定程度上给当地群众带来就医困难等问题。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卫生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目前来看,会理县县多数乡镇卫生院规模都偏小,原有建筑破旧,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就医需求。特别是无周转宿舍,无法解决医务人员住宿问题,直接影响了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三、会理县发展
11、农村医疗服务体系规划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推进基层卫生服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会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启动实施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初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全城乡医疗系统。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及基本设备配置,实现农村乡镇卫生院房屋改造和设备更新全部达到国家提出的“一无三配套”的目标;全县乡村卫生管理一体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到2015年,全县城镇医疗机构、床位、卫生技术人员的占有数
12、,达到同类区县先进水平。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加强重大疾病防治,积极防治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慢性病和精神疾病。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同等区县的较低水平;报告发病率控制、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达到同类区县先进水平。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稳定农村医疗队伍的需要乡镇卫生院不仅肩负着农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还担负着农村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和计划生育等大量社会公益性卫生工作。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对于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增强农民健康素质具有重大意义。本项目的建立,能基本医院在编人员的住房困难。凉山州会理县内东乡卫生
13、院医护编制人员数为9人,由于没有周转宿舍,生活上有诸多不便。适度建设周转宿舍,可极大改善医护人员基本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安心工作,扎根基层。该项目的建设,将改善会理县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务人员住宿问题等问题。二、是推动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的需要本项目的建立,能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医疗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广大农村居民具有均等的享用权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医疗技术在大中城市的集中度不断提高,在乡镇卫生院建立适度规模的周转宿舍,为优质服务下乡创造条件,是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三、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需要随着城乡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与医疗服务质量的
14、矛盾日益突出,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问题未根本解决,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我国人口总量仍在持续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群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引发的人口流动、环境污染、职业卫生和意外伤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使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加强乡镇卫生院周转房建设,改善医务人员住宿条件,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现有服务功能,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四、乡镇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卫生改革
15、与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也肩负着繁重的任务。但是农村卫生发展仍然滞后,心脑血管病、结核病、肝炎、肠道病和地方病患者,大部分在农村。农村公共卫生面临传染病、慢性病和意外伤害并存的局面。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强,基础条件差,人员素质不高。部分中西部农村卫生机构房屋破旧,缺乏基本医疗设备,专业人才匮乏。全国乡镇卫生院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18.5%,无专业学历者高达21.6%。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缺乏经费保障,预防保健工作存在隐患。因此,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倡导大众化、适用化的发展路线,把增加公共卫生资源和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是当前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综上所述,该项
16、目的建设是解决项目所在区域改善医务人员住宿需求的需要,最终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是推动乡镇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由此看来,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第四章 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一、项目建设选址项目选址要求:1、应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当地乡镇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和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2、应具备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3、应方便群众,交通便利。4、周边宜有便利的水、电、路等公用基础设施。5、应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并与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有一定距离。6、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高压线路及其设施。7、周转宿舍应建在卫生院内(与医疗区分离)或
17、临近卫生院,原则上不得与卫生院家属住宅混建。根据以上要求,该项目选址位于凉山州会理县内东乡卫生院内。二、项目区域概况1、地理位置会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角、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地处东经1015210238,北纬26052712,南北长140公里,东西宽55公里。周边与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米易县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宁南县、会东县相毗邻,与云南省禄劝县、武定县、元谋县、永仁县隔江相望。全县辖6区50个乡镇,304个行政村,幅员4522平方公里,现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总人口43.3 万人,以彝族为主
18、的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16.6%。内东乡位于会理县境东部,距县城13公里。面积99平方公里,人口0.9万。辖龙河、潭溪河、红岩、团山、崩崩山5个村委会。会(理)太(平)公路过境。2、会理县社会经济现状2011年,全县实现GDP156.95亿元,比2006年增加103.38亿元,年均增长16.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2亿元,比2006年增加44.7亿元,年均增长4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7亿元,比2006年增加18.57亿元,年均增长22.5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15亿元,比2006年增加8.52亿元,年均增长33.5%;农民人均纯收入7183元,比2006年增加3419元
19、,年均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29元,比2006年增加8746元,年均增长16.4%。我县已连续6届进入中国西部百强县、连续8年荣获全省少数民族类区先进县,排名由西部百强县第91位升至第54位。内东乡是会理县烟叶生产第一大乡,也是会理县烟叶生产的一面旗帜,2006年全乡种植烤烟13000亩,烟叶产量405万斤,均价10.35元/公斤,上等烟叶比例达46%,烟农总收入2589万元,全乡户平烤烟收入11330元,人平烤烟收入2683元,占人均纯收入的70%。取得了产量、质量、效益的三丰收,走出了一条纯农业乡以支柱产业为抓手,一乡一业促发展的富民兴乡路子。3、自然条件(1)气候会
20、理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侧横断山脉峡谷地带,属中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冬暖无严寒,夏短无酷暑,四季如春。会理地区气候总体特点是干、湿季节分明:雨季(5月10月)雨量充沛,雨量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85%);旱季(10月翌年4月)多风少雨,气候干燥,蒸发量较大。气温年差较小,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15.1;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5%;平均无霜期240天。由于地形北高南低,气候垂直差异变化突出,境内地方性气候特征较为明显:县城一带中部地区气候温和、冬暖无严寒;北部山区为高寒区,冷凉湿润,长冬无夏;南部河谷为干热区,炎热干燥,长夏无冬。县境内以南、北风为主,年均风速较小,年平均风速仅1.8米/秒,春
21、季多西南大风,最大78级。(2)地质与地貌全县地形轮廓是一个狭长的山间盆地,以中山为主的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80%以上。县境内山脉均为南北走向,分属螺髻山和牦牛山的余脉。在这两列山系之间,有许多汇水盆地、河谷盆地、河流阶地和山麓冲击、洪积扇。盆地中遍布低矮的垄岗和浑圆的山丘,把盆地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坝子,其中以县城所在地的会理坝子为最大。山脉、河流、丘陵交错,宽谷平坝、沟谷相间,形成了狭长形的山间岭谷中山地与丘陵平坝相间的地貌。山地、丘陵、平坝之比大体上为4:5:1。境内海拔最高点为东北部3919.8m的贝母山,最低为芭蕉乡839m的濛沽村,县城城区海拔为1780m。全境相对高差800m1000m
22、之间,最大垂直相对高差3080.8m。(3)自然资源会理地处攀西资源开发腹心,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水能资源、光热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富集,素有“聚宝盆”、“攀西明珠”美誉。水系与水资源:境内水系呈南北展布,县城以北油菜地至东北部大雪山一线为分水岭。北部岔河、摩挲河及西部油房沟河流向由南向北,属安宁河水系;南部城河、太平河(下游称鲹鱼河)、竹鲊河等河流流向由北向南汇入金沙江。安宁河于县境北端甸沙关过境。金沙江由县境西部绕经南部攀枝花市和云南省的分界处,全长110km,过境江段全在岸壁陡峭的峡谷之中,平均3841m3/s。全县集水面积20km2以上河流有12条,总集水面积42
23、44km2,出境总流量多年平均值为74.86m3/s。土地资源:会理县辖区国土面积4527.73km2,约占凉山州的7.57%。全县有耕地62.68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土38.2万亩,另有可供开发宜农非耕地30万亩。粮食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洋芋;经济作物以烤烟、石榴、蚕茧、甘蔗、早市蔬菜等为主。动物资源:除人工饲养的家禽、家畜外,主要有兽类、鸟类、蛇类、鱼类等。畜产品中的黑山羊、乌骨鸡、瘦肉型猪、黄牛等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光热资源:全县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光照强(年均日照2388小时),热量丰富,年温差小,无霜期长(241天),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植物资源:除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和经济林外,现存自然植
24、被有四个垂直带森林类型:高山栎类灌丛草甸带,云南松-针、阔叶林带,云南松-常绿阔叶林带,稀树灌木草丛带,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有森林面积257.7万亩,森林覆盖率37.4%。境内木本、草本、藤本和栽培植物105科,450余种,其中木本81科,372种。矿产资源:全县矿产资源富集,品种多,储量大,埋藏浅,易开采。已探明的矿藏60多种、300多处。这些矿主要以铁铜铅锌为主,铁矿石保有储量3.5亿吨;其中钒钛磁矿2.8亿吨;铜金属量117万吨;铅锌金属量112万吨;锡金属量6万吨;镍金属量3万吨;黄金金属量6560公斤。此外,煤、高磷土、石英岩等非金属矿的储量也十分丰富。旅游资源:会理县位于西南横断山脉
25、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境内崇山峻岭,层峦叠障,不仅有风光秀美的自然风景名胜,而且既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要津,又是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渡泸之地,同时还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征战之处。1992年会理被确定为四川省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龙肘山-仙人湖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会理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独具川滇文化特色的历史遗存、古城风貌、人文习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亦有待开发和建设。(4)地震据记载,会理县历史上曾发生过1955年鱼鲊6级地震、2008年8月30日下午16:30分与攀枝花市仁和区交界处的里氏6.1级地震。据专家推测,2008年地震发生在川滇块体内部的昔格达-元谋断
26、裂带上,这也是一条全新世活动的断裂构造,但活动强度相对块体边界(龙门山断裂带、甘孜玉树、鲜水河、安宁河和则木河断裂)要弱一些,微观震中位置相对1955年强震要靠南一些,对云南省元谋县也应有一定的影响。三、基础设施条件1、城市建设会理县通过规划先行、项目支撑、管理提升和产业互动,2011年城镇人口14.0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2.36%,城镇化水平比全州水平高4.2个百分点,居全州第二位。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达100%,乡镇达75%;城镇自来水供水普及率100%;城镇绿化面积达人均8.5平方米,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鹿厂、黎溪、通安、太平、益门、云甸、绿水、新发、鱼鲊9个集镇为重点的“一城九镇”
27、城镇体系。规划到2015年,城镇面积达26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19.07万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到2020年,城镇面积达39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29.48万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2、交通运输会理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川西南与滇西及南亚商贸往来周转重地,处于攀西资源开发区腹心,扼川滇要冲,为古丝绸路必经要塞,素有“川滇锁钥”之称。县城北距西昌185km,成都749km,南距攀枝花市102km,距昆明310km,成昆铁路从西面擦县境而过。国道公路108线横贯全境,通车里程856公里,其中,国、省道2
28、31公里。历经50年的建设,县内初步形成了公路交通运输网络。目前会理县城道路总长达18公里,城市道路铺装率达97%,乡、镇及绝大部分自然村(全县304个行政村,通公路行政村292个,占96%)均已通公路,到达主要乡(镇)的公路都建成了柏油路面,通车里程达4363公里。3、供水、供电等城市配套能力全县自来水普及率95%,城区自来水日供应能力6.8万吨,拥有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全县拥有装机容量21750千瓦的小型电站58个,全年发电量8035万度。农村电网改造已基本结束,全县已实现了村村通电,通电率达到99.5%。供水、供电、通信、消防等设施齐备配套。4、 施工条件(1)拟建场地周围无特殊障碍物,施
29、工场地满足需要。(2)城区内水泥、砂石、砖、钢筋等建筑材料供应充足。(3)拟建地道路平整,施工运输便利。(4)拟建场地施工用电、用水可以满足施工需要。四、建设条件评价综合以上基础条件我们可以看出,项目区气候条件优越,水资源、光热资源发达,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完善,项目选址现凉山州会理县内东乡卫生院内所在地内,可充分利用现有卫生院的各项资源接入即可,项目选址可行。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当地地震发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设计、施工,确保达到抗震要求,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第五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依据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及国家发改委关于请抓紧编报2013年卫生项目中央投资计划草案的紧急通
30、知相关政策要求,结合会理县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医院具体特点等因素,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如下:凉山州会理县内东乡卫生院周转宿舍用房140平方米,建设4套,每套35平方米。项目建设地点在内东乡卫生院内。第六章 工程方案一、建筑方案1、设计依据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建标107-2008)医疗机构建设标准(卫医发(1994)第30号)农村急救体系建设方案(2011-2013年)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31、GB50011-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GB50009-2001)2、设计原则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政策、技术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操作规程,采用施工技术的先进性、针对性、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相结合,体现技术先进、组织严密、管理科学和经济合理,3、建设规划及布局按照卫生院总体规划,利用卫生院现有场地进行建设。新建周转宿舍布置在卫生院西侧,场地地形平坦,为长方形地块。见卫生院平面示意图。4、设计方案每套宿舍设计一室一厅一厨一卫,面积35平方米。立面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设计布置要求,同时应满足卫生院总体规划设计布局要求,与原有建筑格调相一致。5、装修方案地面贴60
32、0*600地板砖,卫生间部分贴300*300防滑砖;内墙面及顶面乳胶漆;卫生间设置蹲便器、洗手盆及花岗石台面;屋面为钢性屋面,面做隔热找坡层,SBS防水卷材;外墙做外墙乳胶漆;所有窗为隔热断桥节能铝合金窗;所有门为木制喷漆门与现有门保持一致。二、给排水设计1、设计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给水方案本项目供水由内东乡卫生院供水,从卫生院给水主管网接入一根PE100供水、管作为周转宿舍的生活给水主管。用水量详见6-1。表6-1用水量估算表
33、名称用水量标准用水人数使用时间时变化系数Kh时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m3/d)平均时(m3/h)最大时(m3/h)医务人员150(L人)1082.00.1870.3753管网漏失及未预见水量(按10计)0.3总计3.33、排水方案本建筑排水实行分流制,雨水和洗涤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其它污水通过专业处理后排放。排水方式:采用重力流排水排除。三、供电设计1、设计依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2-2008)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34、(GB50053-1994)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199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版))2、设计方案本工程均为三级供电负荷。本工程配电系统采用TN-S系统,住宅楼电源由附近变电所采用电缆埋地引入方式,电压为380/220伏,引入电源PE线在进线处做重复接地。在配电系统设置专用PE线,凡是正常不带电的电气设备属外壳均需同PE线可靠连接。用电标准:住宅每户按6KW容量设计。在住宅户门外设楼道照明计量总表及各层住户的户表。住宅每户户内设配电箱,配出回路采用插座回路和照明回路分开配线方式。具体为照明1路,空
35、调插座3路,厨、卫插座各1路,普通插座1路,各回路保护开关为16A,普通插座、厨、卫插座带漏电开关匀为相、零同时断开。电话及网络系统住宅每户按一部电话设计,在卧室及起居室均留电话插座。四、消防1、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10月28日修订)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T350084- 2001)建筑内部装饰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4-200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2、设计要求在总平面布置时,除满足周转宿舍的功能要求外,同时考虑道路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建
36、筑物内部消防疏散的要求。3、建筑消防设计方案本建筑依据国家现行建筑、结构、水电规范进行设计,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设置消防栓箱、消防水管、灭火器及报警器,耐火等级为一级。4、消防给水设计方案(1)消防用水量本建筑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一次灭火用水量为216m3;自动喷淋30L/S,火灾延续时间1小时,一次灭火用水量约为108m3;室外消火栓为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1小时,一次灭火用水量为108m3。(2)消火栓系统设2个消火栓箱,每个消火栓箱内设SN65消火栓,每个消火栓陪衬胶水龙带,长30米,及19mm水枪,箱体上设破玻按钮、指示灯各
37、一套。室内外消防管道均采用DN100镀锌钢管。室内消防管道在楼内形成环路,室外消防管道沿建筑物形成环路,沿线布置地下式消火栓。5、建筑灭火器的配置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本建筑应全面设置建筑灭火器。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为2A,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75 m2/A,设置手提式MF/ABC4型干粉(磷酸铵盐)灭火器。配电室采用推车式MF/ABC4型干粉(磷酸铵盐)灭火器。五、防震抗震1、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修订);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23号;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3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2、抗震标准场地所处区域为7度抗震设防区域,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根据该建筑重要性,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建筑。3、防震措施(1)建筑场地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边坡应避免深挖高填,坡高大且稳定性差的边坡应采用后仰放坡或分阶放坡。(2)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的边缘应留有足够的距离,其值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的高低确定,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震时地基基础破坏。(3)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
39、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方案。(4)混凝土楼、屋盖采用现浇混凝土板。(5)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控制截面尺寸和纵向受力钢筋与箍筋的设置,防止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服、钢筋的锚固先于构件破坏。(6)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第七章 节能分析一、编制依据1)川发改环资(2011)82号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
40、查暂行办法2)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3)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1/5027-2008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6)外墙保温工程设计技术规定(GJ144-2004)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9 年版)8)建设单位有关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文件资料。二、 项目消耗的能源种类及供给项目能源消耗主要包括水和电,项目所需水电均由会理县内东乡现有城市管网供给。该项目所需水电量小,项目区完全能满足其要求。三、节能措施和效果分析(一)建筑节能1、建筑总平面节能尽量减少硬化(混凝
41、土、石板)地面,增加绿地;建筑物的布置有利于自然通风;建筑的布置尽量采用南北向布置。2、建筑节能(1)选用合适的外窗尺寸和窗墙比,使其传热系数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规定。门窗洞口的开启位置有利于自然采光,也有利于自然痛风;(2)原则上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3)单面采光房间的进深教较小;(4)屋面、外墙表面采用浅色处理;3、墙体节能在满足基本的承重、安全维护、防水、防潮功能的同时,采用保温隔热性能较好页岩空心砖加保温层的复合墙板。4、门窗节能(1)选用隔热断桥节能铝合金型材;(2)采用密闭中空玻璃;(3)门窗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二)动力节能 加强对动力设备的定期保
42、养和维修、使用节能自动控制器可以根据电机负载情况进行适时、自动化控制,达到系统运行更安全、节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三)给排水节能节水型卫生器具、配水器具的选用:采用节水型坐便器,沐浴水嘴和洗手间的面盆龙头采用充气或瓷芯水嘴,在不减小水柱直径的情况节水率15左右。采用控制感应的光电感应式冲洗阀、感应式水嘴、感应式小便器冲洗阀达到节水功能。采用内壁光滑的新型供水管材。(四)电气节能1、供电节能选用并联节能设备对医疗设备线路实施安全保护、变压器容量及电力负荷功率因素配置电容补偿装置的选用、根据用电负荷合理确定选择导线及电缆截面、限制超负荷运行、减少迂回线路。2、用电节能(1)在公共场所、走廊
43、、楼梯口、办公室、病房灯安装节能灯具;统一安装自动时控开关或智能节电开关。(2)选用节能空调、节能冰箱、节能清洗设备等节能电器。(3)净化空调系统综合利用洁净气流,合理控制减少排气量、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和管理水平、符合规范要求的自然采光以及手术室的合理利用。第八章 环境保护一、执行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三类水域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2、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污染物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61996一级标准;(2)大气污染物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
44、标准二级;饮食业油烟污染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3)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中土石方和结构标准限值。二、设计原则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实施总量控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对本次设计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进行治理,保证达标排放。三、项目施工期和运行过程中产生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一)施工期1、施工期主要环境空气污染源分析施工期对环境空气产生影响主要有各类燃油动力机械进行场地清理平整、挖方、运输等作业是产生含有CO、NO2的废气;土石方开挖、出渣装卸、散装水泥作业、汽车运输作业等
45、产生的扬尘。2、施工期主要地表水污染源分析施工期间,由于进行各种土石方开挖、平整等工作,致使土地表面松散,下雨时,雨水夹带泥土等形成水土流失。土建施工期间,工程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大雨或暴雨天气条件下地表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堆积物流失产生的影响。工程施工期对地表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附近水沟中夹带的泥砂量增多,悬浮物浓度增大。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将会对施工场地环境及其附近的水沟产生污染,环境卫生状况下降。3、施工期主要噪声污染源分析施工期主要噪声来自施工机械挖掘机、推土机、载重汽车、混凝土搅拌机、振捣器、重型碾压机、起重及卷场设备等的使用。施工期噪声可造成施工区域局部超标。4、施工期主要固废物污染源分析施工期的固废主要有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各种建筑垃圾等。(二)运行期凉山州会理县内东乡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项目运行中的环境影响主要是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四、环境保护措施(一)建设施工期保护措施 1、交通影响的缓解措施工程建设将不可避免的对周边的一些道路造成影响,建设单位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尽可能在夜间运进建材与设备,以及运出土石方。2、减少扬尘工程施工中挖出的泥土,旱季风致扬尘和机械扬尘导致沿线尘土飞扬,影响附近居民和单位。为了减少工程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中遇到连续的晴好天气又起风的情况下,对弃土表面洒上一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8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