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奥斯丁与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相似性毕业论文.doc
《论奥斯丁与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相似性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奥斯丁与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相似性毕业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理智与情感 妥协与挣扎论奥斯丁与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相似性摘要: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作家简.奥斯丁与中国20世纪40年代的作家张爱玲虽然所处的时代及社会环境有巨大的差异,作品风格也相去甚远,但二者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却有一些本质上的相似性:对现实环境的清醒认识,性格的主要方面是理智,面对情感与理智、个人与秩序冲突时的努力和挣扎。造成这种相似性的原因是社会环境和作家个性心理主客观双方面的,其中,主观方面的原因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关键词:奥斯丁;张爱玲;女性形象;相似性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作家简.奥斯丁(1775-1817)与中国20世纪40年代的作家张爱玲(1921-1996)都是其所
2、处时代令人瞩目的女作家,身前身后也受到了很高的评价。作为女性作家,奥斯丁与张爱玲都在作品中塑造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虽然所处的时代及社会环境有巨大的差异,作品风格也相去甚远,但二者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却有一些本质上的相似之处。这些女性都对现实情况、自身处境有较为清醒的认识;理智现实性是她们性格的基础,表现在外则是对现实秩序整体上的遵从与妥协;但同时,她们又有着对情感理想的坚持,因而她们经常要面对理智与情感的较量,努力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即在妥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挣扎出一方相对自由的空间。这些相似性在深层次上体现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奥斯丁与张爱玲都有着比较稳定的生活圈子,她们笔下的女主人
3、公就是她们最熟悉的一类人。奥斯丁小说中的女主角永远是生活在英国田园乡村中的中产阶级淑女,张爱玲作品里的女性相对驳杂一些,但也跳不出没落大家中的太太小姐、平凡人家的姑娘、混血的华侨女子这几色人。这些女主人公,虽背负着或喜或悲的故事,有着不同的命运,但她们都对现实、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都不是做白日梦的女子(奥斯丁诺桑觉寺中的凯瑟琳起初沉溺于哥特式小说的幻想中,后来也逐渐被“教育”过来,认清了现实生活)。对这些女性来说,最基本的现实就是她们生存的社会是一个地道的男权社会,这个社会的秩序、规则以及每个人的地位、角色都是以男性的利益为标准确立的,具体到女性身上,就是女人必须要借助婚姻才能
4、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而且,对大多数女性而言,婚姻还具有提供经济保障的重要作用。18世纪的英国女子,获取财富的主要途径是继承遗产,这完全是被动的、自身无法掌握的。妇女们可以主动出去挣钱的职业就是做家庭教师,可这个职业的地位几乎等同于仆役,稍有些身份、生活过得去的女性都不愿去做。所以,对许多家产不丰、又有一定地位的乡绅家的小姐们而言,完成一桩能让自己衣食无忧、风光体面的婚姻就是人生的“正道”,是她们的最好归宿。一百多年后,在20世纪初的中国,情况仍是大同小异。职业女性看似是时代先锋,且确实可以做到经济上的独立,但若没有婚姻的支撑,女人便永远是无根的浮萍,不会觉得踏实安定。关于职业女性,苏青说过这样
5、的话:“我自己看看,房间里的每一样东西,连一粒钉,也是我自己买的。可是这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呢?”这是至理名言,多回味几遍,方才觉得其中的苍凉。“苍凉”的根源在于社会还是以男性为中心,女性只有成为男性的附庸而非成为她们自己才能获得社会真正的认可,自己的心灵也才有一种社会归属感。奥斯丁与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对自身处境认识得很清楚,她们知道“她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占有和控制的社会里,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政治和经济见解,没有权势但是通过灵活运用求婚和结婚,他们可能得到这些东西”清醒的认识只是第一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才是行动的关键。对此,奥斯丁与张爱玲又不约而同的给她们塑造出的诸位女子打上了同样的底色她们性格的
6、基调是理智、冷静的,对现存秩序首先是遵从。她们大多不轻易动情,常常要仔细考察对方的人品、家世,因为她们不但明白婚姻的重要性,更了解经济因素、门第等级在婚姻中的地位。她们大都会审慎的投入感情,尽可能把感情给予一个实际可能的对象,而非对一个没有结婚可能的男子一往情深。伊丽莎白.贝内特(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伊丽莎白和英俊的军官韦克姆互有好感,她的舅母认为发展这种关系是不慎重的,劝说她:“我提醒你不可大意马虎。千万不要让自己坠入情网,也别勾引他坠入情网。跟没有财产的人谈情说爱是一种冒失的行为。”伊丽莎白的回答是:“眼下我还没有爱上韦克姆先生,是的,肯定还没爱上我所能保证你
7、的就是不草率行事,我也不急于认为,我就是他最中意的人,当我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也不存在这样的念头”伊丽莎白对恋爱采取的理智态度使她很快尝到了“甜头”事实证明,韦克姆虚伪卑劣,她没有上当。白流苏(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女主人公)要变本加厉得多,这当然也是因为她确实处于绝境,她要孤注一掷的争取到一个能“出净胸中恶气”的婚姻,这是她唯一的出路,因此她与范柳原的较量简直近于惨烈,“两方面都是精刮的人”,感情也是有一点,“她承认范柳原是可爱的,他给她美妙的刺激,但是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这一点她知道她可以放心。”由于“这一点”的放心,流苏愿意暂处下风,做他的情人而非太太。一场战争成全了流苏,完全是偶
8、然性的胜利,但不管怎样,流苏总算得以安身立命。伊丽莎白的理智和白流苏的算计不同,前者是谨慎从事,后者则显得唯利是图。其实,伊丽莎白(或者说是奥斯丁自己)也感到迷惑,“在婚姻问题上,唯利是图和谨慎从事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才叫谨慎?超出了什么程度才叫贪心呢?”事实上,流苏也算不得贪心,她求的其实只是活命。总之,她们的理智本质上对男权社会现存秩序认识上的清醒和行动上的妥协。妥协并不是由于她们软弱,而是因为社会力量的过于强大,她们要想生存下去就只有先顺应环境的法则。当然,这些受过教育、摆脱了蒙昧的聪敏精明的女性绝不会只是低头认命,她们在努力的为心灵真正的情感找一方生长的田园,在尽可能多的寻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奥斯丁 张爱玲 笔下 女性 形象 相似性 毕业论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8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