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煜后期词中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
《论李煜后期词中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李煜后期词中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李煜后期词中的悲剧意识摘要: 李煜作为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本是一个才子却误成君王,“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他,注定人生最终走向了悲剧。然而,恰恰是他悲剧的命运,生成了他的悲剧情感,从而升华出一部部充满悲剧意识的作品。本文围绕李煜后期词中所体现的文人才士之悲、千古帝王之悲展开,进一步展现李煜后期词中的悲剧艺术突破。探析李煜后期词的悲剧意识对当代人欣赏借鉴和感悟生命悲剧,均具有比较深刻的启示意义。关键词: 李煜;后期词;悲剧意识;人间词话On the Tragedy Consciousness in Li Yu Later Poetry Abstract: Li Yu as a tragi
2、c figure, this is a genius but mistakenly into king, was born in the palace, longer than the woman s hands. he, condemned to a life of final to tragedy. However, it is his tragic fate, generating the tragedy of his emotion, and sublimation of a department is full of tragic consciousness. The article
3、 around Li Yus later poetry embodied in the literati was in sad, eternal emperor when unfolded, to further demonstrate the tragic art in Li Yu later word breakthrough. Analysis of Li Yu s tragedy consciousness of the contemporary late word people appreciate reference and awareness of life tragedy, h
4、as more profound significance. Keywords:Li Yu; later poetry; tragedy consciousness; human words论李煜后期词中的悲剧意识一、引言李煜(公元937978),字重光,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他工书善画、通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其中词最富盛名。他的词作无论是亡国前写深闺闲情,还是亡国后写怀念故国的悲愁、哀怨,其感情都真切感人,尤其是亡国之后的词作,其哀伤、真挚、凄婉、悲怆、深沉的感情,犹如字字滴血、句句含泪。由于他特殊的人生体验和悲剧式命运,他的词作意境宽宏优美,加上他善于思悟、信仰佛教、所
5、以他的部分词作留给人们的还有一种含蓄、深远、意味深长的哲思。李煜词的创作成就很高,在词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学术界对李煜词的研究成果及其丰富,包括对李煜词的悲剧性探究也是相当客观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打算继续从李煜词的悲剧意识入手,来阐述我对李煜词的看法,尤其是他的后期词。本文共分20世纪以来李煜词研究概述、李煜后期词中的悲剧体现、李煜后期词的悲剧意识突破和结语等四个部分。全文旨在通过对李煜后期词的解读,探究李煜词的悲剧意识。本文在吸取前人研究的经验基础上,有了自己的创新,即透过美学中悲剧美的角度,结合李煜的具体词作,来研究李煜词的悲剧意识。李煜曾写过这样的两句词:“人生愁恨何能免?
6、销魂独我情何限!”1(子夜歌)读着他的这两句词,我的心不禁会激起一阵感情的震颤。李后主的这两句词,真可谓是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的警句,它以极其沉痛的语势道出了这样一种悲剧性的生命体验:“人生永远伴随着愁恨,这是任谁都无法避免的;而对那些特别多情敏感的人来说,则愁恨似乎是有点和他们作对,更会袭击的他们黯然销魂。”2可以说,李煜对人生的总结和反思已经达到了精妙的地步。他以其自身独特的经历在词作中形成了别具一格而又极为深刻的悲剧性生命体验。他的词,尤其是在亡国后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血泪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了千古词坛上的一朵奇葩。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1,这些后期词作以作者真实的
7、血泪倾诉写尽了生命的忧患,故国的悲思,命运的无奈,震颤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煜,走进李煜那泣尽血泪的词作,去具体的感受一下作者那深切的悲剧性生命体验吧!1. 胡忆尚选注赵翼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162.二、20世纪以来李煜词研究概述具有现代学术意义的李煜词学研究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二十年代,学界对于李后主及其词的研究虽然简略,然而已初具规模。三四十年代,学界对李煜及其词的研究也更为深入,生平研究方面出现一些考订细入的年谱和分析精到的评传,如唐圭璋的李后主评传,在书中他对李煜的评价精辟而又中肯。 五六十年代,在分析和评价词人词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时,在全国范
8、围内开展过一次关于李煜评价问题的大讨论:“论争环绕李煜词为什么有众多的爱好者这个中心命题展开,其中讨论了李煜后期作品反映的是不是爱国主义。”3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观点,但他们都把对问题的认识落在了“李煜是不是好皇帝”上,而忽略了“李煜为什么是优秀的词人”这一关键点。紧接着,毛星发表了评关于李煜的讨论,他表态道:“李煜后期的词不是什么爱国主义的问题,要紧的是回答:近千年来李煜词为什么受到这么多人的爱好?”4这样问题便又回到了词人评价核心的美感形式、艺术手法、创作特色等文学理论的基本范畴上,以后的讨论便围绕这个问题作解答。而最权威的解答是何其芳的“典型共鸣”说。他解释道:“典型共鸣不仅在他的典型性(尽
9、管李煜生活面很狭窄)而且在他的真实性(尽管多的是帝王的“愁”与“恨”),而他们是与现实主义优秀传统相联通的”。5李煜的词的讨论在何其芳做了总结后争论各方基本上都获得了共识,从而使李煜词的研究处在一个健康的轨道里。“文革”之中,学术荒芜,李煜词学研究也是一片空白。从70年代末开始,才从复苏走向全面繁荣。从80年代开始,学界对李煜及其词的探讨又进入了一个新境界,人们不再局限于笼统地分析李煜词的艺术特点,而是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对李煜词的意境,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新的研究。 在20世纪李煜词研究成果中,新加坡学者谢世涯的南唐后主词研究可以说是研究得最为全面、细致的一部著作。在对李煜研究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
10、成果。而近几年来,学术界关于李煜词的研究著作和论文更是层出不穷,一批学者分别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李煜词进行全面的研究。其中邹华的试析李煜词的社会文化根源从时代文化与审美习尚的规范、南唐的地缘因素和社会风俗的影响、南唐特殊的历史和词人的人生经历三方面入手来具体分析了李煜词的发生、发展的深刻社会文化根源。在他看来,正是这种“社会环境和时代文化提供了李煜词发生、发展的肥沃土壤,独特的人生经历塑造了他不同常人的情感心理,传统文化的陶冶练就了他深厚的艺术修养,所有这一切孕育培养了李煜这个词史上的璀璨巨星”。6 而綦维阔大境界中的阴柔特色:论李煜对词的贡献及其局限和陈立芳李煜后期词的成就与影响这两篇论文
11、则主要从李煜的贡献影响入手来具体分析了李煜词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诸多李煜词的研究论著中,大多学者都从李煜词的悲剧性情感意蕴入手,来分析李煜词所体现的生命感悟。比如:杨海明的人生长恨:李煜的悲剧性生命体验、刘志毅的梦幻与现实的悲歌论李煜词作中的悲剧意识、赵志英谈李煜词的缠绵悱恻情绪、岑玲的李煜词情感个性与共性交融的审美特征等。其中杨海明通过李煜一生的悲剧性人生遭遇分析了李煜词所体现的深切悲剧意识:它的词以言情为主旨,感情悲切,意念执着,意境凄清优美,缺点则是过于悲观。刘志毅则从李煜后期的几阙著名的词入手来分析其词作中的凄美意象,他认为李煜的词无论写风月、落花、梦魂,还是抒写亡国之恨、思念之情无不透
12、着一股浓浓的悲剧意识,感情凄婉。而赵志英则从李煜词所体现的缠绵悱恻的爱、缠绵悱恻得恨、缠绵悱恻的孤独惆怅三方面来分析李煜词。在他看来,李煜“写出了人类心灵深处共同的情感涟漪,历经岁月沧桑也不会褪色的爱、恨、情仇与孤独、寂寞。”7可以说,在对李煜词的悲剧性情感意蕴方面的研究中,许多著作都突出了李煜词的一个典型特点:悲。悲剧意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意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一种文化把握,它既有反映现实的一面,又有主动地认识现实、建构现实的一面。悲剧意识源于人类对困厄的感受与省察,体现人的生存终极关怀,再现了人类更高程度上的生命自觉意识。其终极指向是对悲剧性困境的积极超越,意识到生命意识和人生价值从而力求摆
13、脱羁绊、超越自我的昂扬之态。悲剧意识的载体之一是文学艺术。刘鄂老残游记自序中说:“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序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2李煜正是用词这种文学形式揭发自己的灵魂,抒写自己对悲剧性人生的独特生命体验。李煜后期词中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为文人才士悲剧以及千古帝王之悲,我还将选取三首后期著名的词来分析李煜词的悲剧艺术突破并结合词本身婉约而感伤的特性来分析。三、李煜后期词中的悲剧体现2.清.刘鄂.老残游记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0 (一)文人、才士悲剧 李煜成为帝王,可以说是一个历史
14、的误会。李煜是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按说帝位是轮不上他的,但他生得阔额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这种所谓帝王之相使得他颇遭太子弘翼的猜忌。李煜为了避祸,一心遨游在自然与艺术的天地里,无心参预政事。他天资聪颖,好读书,又喜欢佛教,他最初的人生理想,只想作一个远离尘寰,逍遥山林的隐逸之士,他曾在即位上宋太祖表中说的很明白:“臣本于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8由于倾慕隐逸生活,他为自己取了许多别字,如钟山隐士、钟峰隐者、钟峰隐居等,省称钟隐。 然而,人生无常,渴望在自然与艺术的天地纵横驰骋的李煜,却偏偏被推上了帝位。几个哥哥相继早逝,他自然地承袭了父位。但李煜
15、毕竟是一个艺术家,又过早地目睹了帝王家为了权利而产生的猜忌、争夺和勾心斗角。因此,多愁善感的艺术家的心灵与帝王的崇尚权术之间,渴望自由的纯情的艺术天才与苟延残喘的末代国君之间,就形成了极大的心理反差。 悲剧产生于其代表的时代的必然要求,而这个要求不仅不能实现反而受到社会的摧残。读李煜词,总会在脑海中浮现一个“黄昏独倚栏”3的落寞帝王形象。李煜的艺术家禀性是不可能去当一位称职的帝王的,这决定了他必然要被当时的政治环境所抛弃,他的要求无法实现,因而他对精神家园的寻觅注定了要失败,其后期词中文人、才士方面的悲剧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王国维论道:“词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16、,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9李煜独特的生活环境与经历,使他缺少社会阅历,形成了那种无心计,无堤防的性格,使他无论是在填词还是在为人处事上都显得那么坦诚而没有半点城府。在他的后期词作中,他毫无掩饰地将感情渲泄出来,了无保留,表现出一个真实的“自我”。率真、纯任性情是李煜的创作风格,也是他的创作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是他偏偏成了一位皇帝,这就是他的文人才士之悲了。叶嘉莹对李煜的纯情有透彻的诠释:“莫道风格异,真情无改是词心。李煜之所以为李煜与李煜词之所以为李煜词,在基本上却原有一点不变的特色,此即为其敢于全心全意去倾注的一份纯真深挚之感情”。4在亡国破家之后,所写痛悼哀伤之词即是如
17、此。3.詹安泰. 离骚笺疏 李璟李煜词校注 花外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534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李煜的词是李煜纯真深挚感情的一种全心倾注。它们抒发的情是真情,有很高的纯度,很大的强度,因而有很强的力度。(二)千古帝王之悲 李煜的人生经历被历史分割为对比强烈的两段:前段是富贵风流的帝王,后段是凄惨寂寞的亡国之俘。深刻的亡国体验和天才的词人禀赋使得李煜的亡国之悲达到情感深度的极致。李煜早期身居君位,尽享荣华富贵,但在他人生的中年时期发生了重大转折,李煜28时先后丧子丧偶,40岁时更痛失江山,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南唐当时形势岌岌可危,李煜家愁国难
18、日渐深重。清人谢章铤说:“余谓情之悲乐由于境之顺逆。”5李煜词中渲泄出如此深重绵邈的悲剧意识,正是因为他所处的社会和所生活的时代都属于逆境。李煜生活在大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当他被历史推上君主宝座时,南唐王朝的政权已岌岌可危,一种亡国的紧迫感不由分说沉重地压在他的心头。尽管南唐采取连年进贡的政策委曲求全,然而好景不长,赵匡胤是不允许南唐苟延残喘的,最终在公元975年灭掉了南唐。古代士大夫文人具有传统的忧生之嗟,蹙迫日甚的家国颓局,与自觉不自觉的忧生意绪碰撞交合,凝聚作巨大、严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时时陷入一种莫名的焦虑、恐惧里,沉重的生命迟暮叹喟与浓郁的感伤情调也就自然生发了,李煜就是如此。时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李煜后期词中的悲剧意识 毕业论文 论李煜 后期 中的 悲剧 意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8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