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高原游牧文化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doc
《蒙古高原游牧文化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古高原游牧文化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蒙古高原游牧文化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易 津1 陈继群2 乌仁其木格11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010019, E-mail: yijin2曾经草原网站(( ); 北京;100053; E-mail: jiqunchen_cn 目 录 1. 蒙古民族的游牧文化; 2. 蒙古高原游牧文化的发展趋势 3. 蒙古高原生态环境问题; 4. 中国与蒙古的国际合作。摘要:蒙古民族的游牧文化是一种成功的草地生态畜牧业的管理方式,它也是重要的世界民族文化遗产。几千年来,游牧文化对蒙古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起了至关重要作用,但是在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关于如何看待游牧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如何发展和改造游牧文化?对这些
2、问题在世界上是存在不同意见的, 对待传统游牧文化,蒙古和内蒙古分别采取不完全相同的理念和方式。中国方面基本是根据“游牧文化落后论”的理论来进行内蒙古牧区改造, 他们主要采用定居模式,改变过去传统的游牧. 而蒙古基本是保持传统游牧的模式, 哪种方式是最先进和科学的?是否还有其它的发展模式?研究蒙古游牧文化发展趋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比较蒙古高原不同地区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发展模式和生态和经济效果,这个研究将对保护蒙古高原生态环境和发展蒙古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Comparison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Nomadic Civilizations in
3、Mongolia PlateauYI JIN 1 CHEN JIQUN 2 WURENQIMUGE 11.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e University; HUHEHOT CHINA; 010019;2.Echoing Steppe Web Set ( ); BEI JING; CHINA 100053; Contents 1. Mongolia races Nomadic Civilizations 2.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Nomadic Civilizations in Mongolia plateau 3. The proble
4、m of ecosystem environment in Mongolia plateau 4. Cooperative between China and MongoliaSummary: Mongolia races Nomadic Civilizations is a successful the lawn ecosystem livestock husbandrys management method in the Mongolia plateau steppe. It is also important inheritance of race culture in the worl
5、d. Last several thousand years, nomadic civilizations play important part in Mongolia plateau ecosystem environment. But with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how to treat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the Nomadic Civilizations?How to develop with and reform the Nomadic Civilizations? About th
6、ese problems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in the world. Treat the traditional Nomadic Civilizations, Mongolia similar to Inner Mongolia adopt respectively incompletely of principle and mode. Chinese aspect is 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that Nomadic Civilizations is backward way to come proceeding Inn
7、er Mongolia Nomadic Civilizations. They mainly adopt to settle down modes, and change old traditional Nomadic Civilizations. But Mongolia basic keep the traditional Nomadic Civilizations mode. Which mode is the first and the most scientific? Whether are there the others development modes? To researc
8、h the relation of Mongolia Nomadic Civilizations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ecosyste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different region of Mongolia plateau, comparison Mongolia Nomadic Civilizationss development mode and the ecosystem economic result.This research will have importance meaning in Mong
9、olia plateau ecosystem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ngolia Nomadic Civilizations.1蒙古民族的游牧文化 1.1蒙古民族的游牧文化的生态作用蒙古民族的游牧文化是一种成功的草地生态畜牧业的管理方式,它也是重要的世界民族文化遗产。几千年来,游牧文化对蒙古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起了至关重要作用;但是在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关于如何看待游牧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如何发展和改造游牧文化?对这些问题在世界上是存在不同意见的。 1.2蒙古游牧文化发展趋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千百年以来,北部草原生态与
10、游牧文化和谐共生. 蒙古族的集体游牧的生活方式,它使草原在四季能够得到恢复和休息。这种和谐一直延续到19世纪。蒙古高原的草原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但是近20年来草原沙漠化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世界的关注。探讨蒙古高原草原沙漠化的原因,比较蒙古高原不同寻找恢复生态环境的对策和技术,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任务。研究蒙古游牧文化发展趋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比较蒙古高原不同地区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发展模式和生态、经济效果,这个研究将对保护蒙古高原生态环境和发展蒙古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哪种方式是最先进和科学的?是否还有其它的发展模式?在中国和蒙古, 开展蒙古高原典型草原荒漠化原
11、因及恢复的对比研究,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2. 蒙古高原游牧文化的发展趋势对待传统游牧文化,蒙古和内蒙古分别采取不完全相同的理念和方式,中国方面基本是根据“游牧文化落后论”的理论来进行内蒙古牧区改造, 主要采用定居模式改变过去传统的游牧模式;而蒙古基本是保持传统游牧的模式。 2.1蒙古国的游牧文化 蒙古游牧方式是蒙古游牧文化的承载,主要存在蒙古国的大部分地区。蒙古国境内多山,地形较内蒙古地区复杂,气候也更为寒冷、干旱,但是那里的天然草地保护尚完好,草原植被和草甸植被仍然处于顶极阶段,草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草地的生态型多样性也远远高于内蒙古地区。蒙古基本是保持传统游牧的模式进行畜牧
12、业,这种生产方式对草原和生态环境的压力较低。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2.2内蒙古的游牧文化近20年来,内蒙古地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草地生态环境在逐渐恶化,不少地区的草地植被在负向演替,植物群落组成发生了一定变化,优良牧草的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地第一性生产力大幅度降低,严重影响了内蒙古地区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1984年,草原平分给各牧户经营,因此集体游牧生产方式消失了。草原到处是铁丝网围栏; 草原得不到休息,大面积退化。牲畜大部分在棚圈饲养。 2002年以来内蒙古许多实行“围封草原,转移牧民”和“禁止放牧”的政策在内蒙古许多地区被推广。原住民也要被迁移出草原。我们可以看到悲观的前景
13、:原生植物品种大量灭绝,草原生物多样性迅速消失,水资源过度消耗,干旱趋势日益严重。一位草原生态学家-刘书润说:“内蒙古草原天然生态系统是大自然经过千万年演化形成的,它记载着这里的过去、现在、预示着未来,它是不可改造,不可搬迁,不能进口,用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游牧是对草原生态环境的最佳适应。因为游牧不会给草原施加太大压力。”没有游牧的草原是否恢复健康了?一些牧民的草场被开垦成为农田,草皮破坏后,风沙日益严重。 一些河流被拦截成为水库,草原的湿地大量消失,地下水资源短缺,草原变的越来越干旱。一些牧民的草场被矿山侵占了,环境被污染了。厂矿建设不规范, 产生了工业污染。草原得不到休息
14、,大面积退化。我们目睹40年前后草原的变化,以及游牧文化在中国逐渐消亡。3.蒙古高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关于蒙古高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恶化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草原农业化-草地被开垦成为农田; 2)草原工业化- 产生大量的工业污染; 3)草原城市化-地下水资源短缺,草原干旱; 4)草原沙漠化-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综合以上原因,结果草原沙漠化迅速发生。 在以上4个方面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为主,自然为辅,从内蒙古的情况可以充分说明这个问题。 3.1,草原农业化-草地被开垦成为农田 内蒙古地区草原在100年以来,尤其是近40年来被大量开垦成为农田,开垦的草原基本成为目前旱地农业的来
15、源,在这些地区由于春季地表裸露,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土尘暴)的主要来源。 图1 内蒙古地区有大面积的草原被开垦成为农田 32草原工业化- 产生大量的工业污染 目前草原地区不规范盲目发展工业,产生许多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内蒙古地区,工业造成的环境问题十分严重。 321工业造成的环境其原因:(1)中国东部和大城市现代化对能源的过度需求,增加了工业发展成本,西部地区内蒙古廉价能源开发成本,刺激了企业家的开发内蒙古地下资源欲望,结果利润来源不支付环境成本。(2)内蒙古地区的落后现状与内地经济反差,使内蒙古地区政府产生极大的心理反差,导致以生态破坏为代价,获取经济改善。(3)各级政府存在GTP
16、政绩评估的压力,不顾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政府牧区环境保护意识薄弱。(4)中国农业税收的取消,使以农牧业税收为主要财政来源的地方政府出现严重困难,迫使地方政府寻求农业以外财政来源。(5)内蒙古牧区少数民族地区环境和法律意识薄弱,属于普法弱势群体,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牺牲品,大量的政府人员和内地公司非法占有牧民土地,破坏了原生草原植被。(6)内蒙古地区土地,资源开发等法律不健全,或者有法不依。 322牧区发展发展工业化理论依据之批判 牧区发展发展工业化理论有许多,主要是工业替代理论,主要观点如下: (1) 工业发展可以解决就业人口,转移牧区多余劳动力, 认为工业发展可以解决就业人口,转移牧区多余劳动力
17、,减少牧地人口压力。 这是目前许多地区的基本理论,但是牧区不是农业地区,牧区劳动力不是多余,而是不足,工业实际解决的就业人口主要是内地的流入的外来人口和城市待业人员,但是占用和破坏的是牧区牧民的草地。这其实还是变相的侵犯牧民的利益。 (2) 工业发展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可以用于牧区现代化建设和环境治理, 第二种观点认为工业发展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可以用于牧区现代化建设和环境治理,替代农牧业低收如和无收入的局面,这是在国家取消农业税后,许多以牧业税作为主要财政收入的地区普遍存在财政收入短缺的问题,期望以工业的高税收来补救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这是一种政府危机的转嫁,本来政府应当承担的问题转嫁给地方和
18、牧民。其实牧民牧区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利用,没有给草原牧民带来利益,许多企业破坏后又转移到其他地区。 (3) 工业发展可以带动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种观点认为工业发展可以带动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经济连动效应;第三产业在牧区包括旅游业,在内蒙古地区旅游业主要的文化基础就是游牧文化,但是农业、工业化的结果其实是以游牧文化产业消亡为代价的,没有游牧文化的发展就没有内蒙古旅游也的前途。 以上是内蒙古大力发展工业的理论基础-工业替代理论,其结果是以牺牲草原生态和消灭原生态游牧文化为代价。我们的观点不是不能够发展工业,而是不能够发展以破坏草原生态环境和游牧文化为代价的工业化模式。. 33草原城市化-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蒙古高原 游牧 文化 发展趋势 比较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8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