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湘楚文化视域中的彭学明散文.doc
《硕士论文湘楚文化视域中的彭学明散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论文湘楚文化视域中的彭学明散文.doc(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类号_ 密级_UDC _ 编号_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 湘楚文化视域中的彭学明散文 学科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生姓名 导师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中文论文题目 湘楚文化视域中的彭学明散文英文论文题目 pengxuemings prose in xiangChu culture 作者姓名:学科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学院(系、所):文学院指导教师:论文答辩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中 南 大 学年 月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2、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摘
3、要在彭学明的散文中,湘西是一个既现实又虚拟的存在。其作品当中的两性关系、风土人情、小镇古城都是现实场景的再现;但现实生活是一个驳杂的多维度景观,它一方面展示出民间生活的气象万千,另一方面也有民间自身所与生俱来的藏污纳垢,但在选取写作素材时,彭学明抽离了其中藏污纳垢的一面,抽去了其中和自己的文学理想不相吻合的内容,把能够体现自己文化理想和审美情趣的内容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处理,使其散文风格呈现出一种诗性和唯美的气息。他的散文刻意隐匿了现代场景,描写对象在去除了现代因子之后,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意味。“某种永恒文化理念”就是文学意义上的共有的精神田园,这正是彭学明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他无意于去再现生活中的
4、原生态,也无意于把自己的散文往某种哲学理念的思维上去靠。根本原因就在于彭学明构建的湘西世界本来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这里的虚拟并不是说他的散文是完全虚构的童话王国。两性关系是彭学明散文表现的重点,显而易见,彭学明散文中的两性关系和主流文化的差异非常大,这也是湘西风情的特点所在。而实际上在湘西生活过的人并不认为湘西的实际生活是如此情景,现实生活总是充满了艰辛、无奈和痛苦,难道由此就认为文学背离了现实?如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岂不是精神病患者的呓语?真实的生活在经过部分内容的抽离之后,必然变得离奇,这并不是作者对原始文明的偏爱和迷恋。文学的本质就是虚构,本文不再去详述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之间的联系。但
5、是彭学明对湘西生活的唯美化处理不是虚构的异域文化,也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情感而构制的情感载体。关键词 彭学明,湘楚文化,散文,湘西ABSTRACTIn Peng Xuemings prose, the Western is a realistic and virtual existence. Gender relations among his works, customs, ancient town are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scene. But in real life is a heterogeneous multi-dimensional l
6、andscape, on the one hand it demonstrated spectacular private life,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people born with their own filth. When writing materials in selected, Peng Xueming pulled out of one side of filth, to be able to reflect the aesthetic taste of their own cultural ideals and the art of th
7、e contents of the re-processing, which take away the writers and their literature does not correspond to the ideal the content, so since Pengxue Mings prose takes on a poetic and beautiful atmosphere. His prose is deliberately hiding the modern scene, describing the object after the last addition to
8、 the modern factor, with a mean beyond time and space. Some eternal cultural ideas is a literary sense of the spirit of the garden there. This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Peng Xueming prose, he has no intention to reproduce the life of the original ecosystem, and has no intention to go his own prose
9、to the philosophy of thinking up some kind of contact.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at Peng Xueming Western world has always built a virtual world, where the virtual is not to say his prose is completely fictional fairy tale kingdom. Performance of gender relations is the focus of Peng Xueming prose, it
10、is obvious, Peng Xueming prose and mainstream culture, gender relations are very different, and this is where Western-style features. In fact lived in the Western people do not think that real life is so Western scenes, real life is full of hardship, frustration and pain, do not deviate from this li
11、terature to that reality? If so, does it mean that Tao paradise described by raving mental patients? After living in the real part of the detachment, the inevitable became bizarre, this is not the preference of the original culture and obsession. The essence of literature is fiction, this is no long
12、er true to detail and artistic links between the real life. But Peng Xueming aesthetic of Western life is not a fictional treatment of exotic culture, nor to show his emotions and feelings structure system carrier. KEY WORDS Peng xue Ming,Xiang Chu culture,essays,Western parts of hunan目 录导 论111课题来源1
13、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21. 3 研究意义514研究的目的5141研究内容5142研究方法6第一章 彭学明散文的构成元素711彭学明:民族文化的精神推手712彭学明散文的构成元素7121女人:湘西世界精神内涵的具体人格化7122水:湘西世界中的多重象征与意蕴之源12133小镇:永远的“边城”17144湘西民俗:文化命脉与诗性寄托的日常化表达20第二章 源自湘西少数民族世界的精神原点2321现状: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与传播者2322误读:作为少数民族文学的单一镜像24221土家族:少数民族作家身份的单向拟定24222虚拟的湘西与共有的精神田园25第三章 湘楚文化地图中的彭学明2731与沈从文
14、湘西书写的对比27311相似的湘西元素,不同的审美向度28312隐现的女性崇拜倾向3032与韩少功寻根文学的对比33321巫楚文化下的诗意与湘西文化中的纯美33322悖论:现代性的追寻与对现代文明的疏离35323民俗:从审美到审丑38324理性的底色与激情的感性喧哗4033与叶梦的对比41331益阳巫风与湘西风情41332城乡皆美的叶梦与城乡对抗的彭学明41333女性崇拜与女性视角43第四章 彭学明散文的地位4441彭学明散文在湖湘文学中的地位4442彭学明在当代文坛的独异存在4543彭学明对民族文学的贡献47参考文献48致 谢52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53导 论11课题来源在书写湘西的当
15、代作家中,彭学明是比较独特的一位,而且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其以湘西为主题的一系列散文给中国文坛吹来了一股久违的清新空气。新华文摘、散文选刊、中国文学、散文海外版等权威刊物,先后转载了三十余篇,多种精品选集收入了彭学明散文二十多篇。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文学报、中国青年报、中华读书报、理论与创作、写作、书与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之声电台等数十家报刊电台纷纷撰文,专题报道和评介了彭学明的成长事迹和文学成就,称他为“犹如沈从文再世”、“土家族的小沈从文”、“中国散文的一面旗帜”、“湘西爱情鸟”等。为此,1995年7月28日至8月2日,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散文海外版、芙蓉、九州诗文
16、5家期刊社联合为他召开了作品研讨会,人民日报等14家新闻单位报道了研讨会的消息。散文百家等4家刊物分别将他与冰心、巴金、艾青、臧克家等老一辈著名作家一道列为中国当代散文百家。在被列为国家科研课题的中国当代散文史和中国散文美学等论著中,他被列为卓有成就的著名作家进行专章论述。提及湘西,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沈从文及其边城,当然还包括边城中的美丽少女翠翠。但是,建国以后,社会面貌日新月异,旧有的民风民俗日趋淡化,社会结构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改革开放的风潮覆盖了中国的每一个城市、乡村与山寨,富于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全球化的冲击面前节节败退,世界趋于同一化和平面化,美国好莱坞拍摄的商业大
17、片在全世界同时上演,在经济发展没有全球同步之前,文化充当了攻城略地的急先锋。于是,举目所望,一马平川,地域文化的逐渐消逝,宣布了人类非物质生存状况的差异化在逐渐消逝,在此情势之下,如何保持自我,找到自己文化的根和存在的支点就成了极其重要的课题。 文学自然旁无责贷,因为文学有审美的力量,有画面的力量,这种画面不同于绘画中的画面,文学的画面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彭学明散文中的画面从整体轮廓到细部肌理,从人物主体到风俗背景,从色彩点染到状态描摹,均生动而富有弹性的张力,当然,这只是文学审美性的一个方面,所以,文学以其自身特有的方式,固定着人们的审美理想。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成为了许多人心中永远的精神田
18、园,美丽的翠翠,美丽的湘西风情,给无数的读者留下了美丽的回忆,这种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单纯之美,逐渐凝聚,沉淀成民族集体回忆的组成部分。新时期以来,接过湘西书写接力棒的是彭学明,湘西是苗族、土家族和汉族的杂居地区,彭学明就是土家族,和身上流淌着苗族血液的沈从文一样,他们都深爱着湘西,是湘西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同沈从文所说,自己永远是一个乡下人,言下之意,即使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沈从文在天津、北京等大城市度过,但是,在心理上,自己的精神之根永远在湘西。彭学明同样如此,彭学明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诗意栖居的世界。作为一个一定影响力的散文作家,彭学明的多篇文章被目前的大学及中学教材所采用,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
19、法、俄等文字介绍到国外。其中白河、庄稼地里的老母亲、鼓舞、跳舞的手、阳光等五篇散文分别入选教育部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册、第六册和高中语文第六册教材,湘西女人、一墨乌镇、祖先歌舞和庄稼地里的老母亲等七篇散文分别入选多所大学语文教材。散文集我的湘西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散文集文艺湘军百家文库彭学明卷获第七届少数民族骏马奖。但是,对彭学明的研究和他取得的成就相比还不成比例,有待挖掘、完善和纵深。本人阅读了彭学明的绝大部分作品,在研究生期间接触了新的理论观点、思维方法和解读视角,结合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知识积累,归结彭学明散文的构成元素,对彭学明在具体接受中作为少数民族作家的单一镜像进行深入分析,把彭学明放到
20、湘楚文化的视域中进行对比,以更深入的理解彭学明散文的特点、价值和地位。目前关于彭学明散文的研究较少,缺乏深入,没有全面的规整。在导师的指导下,我选择了以湘楚文化为背景,结合接受理论和原型理论,从彭学明散文的构成元素、接受现状、精神原点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目前对彭学明散文的研究集中在四个方面(1)从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出发,分析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学价值。如包晓玲发表在南方文坛2008年第03期的论彭学明对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文章分析了彭学明作为土家族作家对湘西的歌咏和崇拜,并明确指出“他有着明确的描摹故乡、传播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主观愿望和创作动机”。论文结合大
21、量文本较为透彻、全面地分析了彭学明散文在传播湘西少数民族风俗方面的文化符号价值,但是,把这种传播归结为作家主观的刻意为之,多少有些作者的一厢情愿,牵强和生硬在所难免。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上的民族文化精神与现代人文意识的汇融依然强调彭学明的少数民族身份,但是,包晓玲的这篇文章采取了民族文化与现代人文精神的交叉视角,独到而新颖。(2)从区域文化的角度。向梅林发表于2006年6月第三期理论与创作上的彭学明和他笔下的湘西世界从区域文化出发的解读,从区域文化的角度对彭学明散文的地域性做了研究,文章从三个层面做了分析:“一、个体生命状态和民族生存状态不期然的暗合;二、荆楚文明、民族文化的奇妙传承和
22、感悟;三、灵气与才气的外在表露。三个方面的概括基本囊括了彭学明散文地域性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具体来讲,湘西的区域文化有许多具体的表现方面,如同本人在论文目录中所总结的,分为女人、水,小镇、风俗,其中苗族学者包晓玲在2000年第四期的文学自由谈上发表了湘西女人的歌者,全面分析了彭学明散文中的女性之美,劳动的美,坚毅的美,少女的天真之美等等。“困苦压不住、劳作磨不掉、活泼泼的生命气息,成为彭学明散文女性美的主要特征。”作者以此为纲,分三个方面对中女性美分别加以分析,“首先,彭学明着力表现的,是在艰辛劳动中的女性美”。“其次,作者浓墨重彩渲染的,是娱乐活动、情爱角逐中的女性美”。“此外,彭学明在散文
23、中常常将女性视为大,自然的精灵,将女性美与自然之美融合在一起”。这是迄今为止,论述关于彭学明笔下女性的概括中最全面的一篇,也是相当精细和到位的。(3)在艺术形式特征方面,这方面的成果有王锦强发表在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的湘西情节与歌谣文化关于彭学明散文的叙述分析,从细部入手分析了彭学明散文的叙述特点,一般来说,散文的叙述手段并不是解读散文的传统方法,叙述是小说的长项,但这并不意味着叙述在散文的构成元素中无关紧要。尤其是论文的后半部分,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为这方面的研究树立了一个最初的标尺。复沓回环、镜头切割分别借鉴了音乐、诗歌和电影的解读术语,母题原型则运用了小说和社会学的分析方法,表现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硕士论文 文化 视域 中的 彭学明 散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8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