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言文化背景下习语译法的几点探索.doc
《浅谈汉语言文化背景下习语译法的几点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汉语言文化背景下习语译法的几点探索.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汉语言文化背景下习语译法的几点探索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文化的产物,且两者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中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其习语更是巧妙地承载了此语言的文化精髓。本文通过语言文化差异对习语产生的影响来探讨中文习语的基本翻译方法。关键词: 语言文化差异 习语 翻译中华五千年的渊源历史成就了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更是孕育了大量的习语。习语是人民长期沿袭使用的定型词组和短句,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在反映文化差异上,习语比其他语言成分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更能够生动形象地显示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正因如此,习语的翻译也比较复杂。但只要我们按照严复先生
2、“信、达、雅”的翻译原则,注意忠于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上下文和语言结构的整体性,避免死译硬译,在习语翻译中遇到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以下是我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汉语习语翻译译法的几点探索。一、直译法直译法就是在译文中既保持原习语的内容,又保持原习语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其比喻形象、民族和地方色彩和语言风格等。各民族的人能够交流是因为在思维表达方式、联想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对许多事物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英汉互译时可采用直译法。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直译必须以不引起读者误解和不违背译文表达习惯为前提。例如:在翻译文学作品中,往往作者都会借用习语,使文章生动形象。例:出自清&mi
3、ddot;邗上蒙人风月梦的习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用直译法译为:Like Chiang Tai Kung fishing,they have case the line for the fish who want to be caught.又如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中提道:“他一家子在这儿,他的房子、地在这儿,他跑?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在翻译时把中文的习语“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译成:The monk may ran away,but the temple can’t run with him.
4、意思是指纵然一时躲掉,但由于其他无法摆脱的牵累,最后还是无法脱身。这一类俗语的翻译基本上都采用直译法,既保留了原习语的形象,又准确地传达了原意。二、意异法意译主要是指翻译时抓住内容和喻义这一重要方面,结合上下文比较灵活地传达原意。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习俗不同,不同的事物所引发的联想也不同。若照字面直译不仅不能达意,而且可能会使人费解或产生误解。中国的习语有不少源于史实或寓言故事,也有源于生活习俗。因此,对于这种习语的翻译,应着重传达原习语的意义,可更换形象译出其原意,或舍弃其字面意义、形象意义译出其隐含意义。例如:“一五一十”、“三长
5、两短”这类习语。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一五一十”那就翻译成fifteen and ten,“三长两短”翻译成three long and two short,西方读者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因此我们应舍弃按字面意思翻译,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一五一十”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这里的“一五一十”比喻叙述从头到尾,原原本本,没有遗漏,也形容查点数目。所以根据上下文含义可译成systematically and in full detail or to tell somethin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汉语言 文化背景 习语 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8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