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论“第三代”诗人的持续性写作.doc
《现当代文学论文论“第三代”诗人的持续性写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当代文学论文论“第三代”诗人的持续性写作.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第三代”诗人的持续性写作 摘要世纪年代末期,“第三代”诗歌运动结束之后,基于个人和社会等各种原因,有的诗人选择了放弃诗歌,还有的诗人则选择留守在现场,继续自己的诗歌创作之路。经过了年代这十年的积累和沉淀,不少诗人在新世纪又返归诗坛,重新创作。他们在新世纪的持续性写作,既可能是对年代诗歌传统的一种精神延续,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新世纪以来诗歌格局的形成和诗歌生态的变化。 关键词“第三代”诗人;持续性写作;“新归来派”;诗歌格局;诗歌生态 在经历了世纪年代初的人生困惑与艰难抉择之后,一些“第三代”诗人要么选择下海经商,要么选择去国离乡,一起远离诗歌。然而,还有一些诗人,则选择留守在诗歌这块理想主义
2、的阵地上,以自己的持续性写作,来完成年代盛大的诗歌景观所留下的使命,并奏响了契合年代个人化写作时代文学潮流的乐章。与此同时,他们在持续写作的过程中,也不断产生新的困惑和难题,这正是其在写作上走向成熟的表现。 “第三代”诗人们在走向成熟之时,其诗歌创作与思想探索之路,也在逐渐地向着更高的境界迈进。 尤其是在世纪之交,先锋诗歌一度因各种论争而引起了关注,并在稍后网络兴盛的大背景下,又一次有了复兴的迹象。这些变化与革新,对于在坚守中的一些“第三代”诗人来说,是成就,也是挑战。 一、运动的终结与成熟写作的转型在年,徐敬亚组织策划了那场具有革命意义的“第三代诗人群体大展”之后,“第三代”诗人的使命意义似
3、乎完成了,他们的写作也终于告一段落。 如今返观年代的“第三代”诗人们的创作,我们会发现,尽管论争存在,分歧不断,但诗人们的写作都是在不断地走向成熟,这或许才是“第三代”诗人们在持续性写作中所恪守的经典立场。因此,事隔二十年之后,我们再来看“第三代”诗人的诗歌,就会发现很多关于经典之外的启蒙意义。当然,我们也有必要回过头来返观“第三代”诗歌的经典价值,这或许对今后中国先锋诗歌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和参照价值。 年,一般都被视为是“第三代”诗歌运动结束的年份,也被认为是“文化转型时期关键的一年”,就是从这一年起,中国先锋诗歌基本上终结了年代那种理想主义狂热的氛围,而向着更为理性、也更具个人化的格局演变
4、。这一方面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社会改革开始真正进入商业时代和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原因所致。社会进入了商业化时代,年代那种物质贫乏但精神丰富的现状,在年代遭遇社会环境和诗歌价值观的冲击,诗人们在“一切向钱看”的潮流裹挟之下,处于一种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中。在这一背景之下,一些诗人抛弃诗笔,而那些选择继续留守在诗歌现场的“第三代”诗人,也面临着一个创作上的转型阵痛。 的确,“第三代”诗人在年代的创作,虽然是开创了中国先锋诗歌新浪潮的风气之先,但诗人们在青春期激情支配下的创作,不免带有浓烈的实验和即兴色彩,而对于真正的生活之诗,理解还不够。 到了年代,诗人身份不再是一个耀眼的光环,他们不再
5、受公众的青睐与追捧,诗人真正回到了沉寂与孤独的状态,这或许是诗人所应有的创作状态。 经过几年的调整,那些留守下来的诗人都纷纷写出了不同于年代的作品。“第三代诗在年代的发展壮大,尽管伴随着运动式的种种激情与宣战式的姿态,他们还远远没有成熟。直至世纪年代末年代初,新生代才在时代气氛与文化转型的种种因素冲击下脱离了青春期的写作:实验式的写作暴露了自身的弱点,一批有影响的诗人脱颖而出,诗坛的分化瓦解过滤了虚假脆弱的非诗写作。”年代的“第三代”诗歌运动只是一个实验阶段,诗人们的创作一直不成熟,而到了年代之后,一批诗人才开始走向真正成熟的诗歌写作。 或许,这样的评价也不无道理。但是,真正走向成熟的诗歌写作
6、,如果就那些留守下来的诗人而言,似乎只有韩东、于坚等少数几人。而在年代“第三代”诗歌运动期间没有形成影响力的一批诗人,如王家新、孙文波、肖开愚等,他们大都在年代写出了自己最重要的作品。也有评论家曾总结说:“年代末诗人们普遍经历了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一次大裂变,这种思想信仰上的深刻转变也促使他们对于诗歌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首先表现在他们对于诗歌的内在功能、本质特性有了全新的理解。他们主动而自觉地抛弃了自我表现论的传统诗歌观念,把以海子为典型代表的充满激情、耗费心血的写作方式归之为青春写型写作,并视之为不成熟的诗歌写作。”在经过了那场青春期写作的激情与阵痛之后,诗人们渐次走向了成熟,这种转型也意味着
7、“第三代”诗人坚守信念、持续书写的延续。 年代的“第三代”诗歌运动中,有很多青春冲动者,也有高不可攀的炫技者,他们的写作生命都非常短暂,年之后,诗坛逐渐沉寂,这一批人也真正的销声匿迹,隐而不现了。而真正留下来的,都是对诗歌有着自己独到看法的坚守者,他们或许也有过炫技的阶段,但并没有囿于炫技,而是以理想主义的姿态越过了短期的激情写作阶段,走上了一条富有专业精神的创造之路。比如说,于坚、韩东、小海等几个诗人就是“第三代”诗歌运动之后硕果仅存的典范,他们虽然经历过年代所谓的诗歌“黄金时代”,但最后还是进入了年代诗歌的“黑铁时代”,对于诗歌潮流来说,这似乎是一种倒退,但对于他们这些忠实的诗歌守护者来说
8、,则是最佳的成长期,因为他们在这个时段里让自己的写作变得更加成熟和精进,从而让经典的持续性写作成为可能。 诗人王寅在一首诗中写道:“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冬天还热爱一个诗人。”(朗诵)这是诗人在年代温情的喟叹。诗人的地位在年代是辉煌的,但到了年代之后,随着汪国真等格言体诗人的出现,真正富有艺术创新精神的先锋诗歌,则不再为大众读者所关注。这种状况直到现在也没能恢复,相反却越来越趋于边缘化。对此,诗人西川曾言:“诗人的尊严表现为激荡不息的创造力。”的确,诗人只有在持续的创作中,才能真正显出创造的活力,继尔提供优秀诗作的美感和力量,然而,并非每一个诗人都能做到保持几十年如一日的创作力不衰退。持续性写作,
9、需要的是活力和厚积薄发的喷涌态势,但这对于很多已过青春期的“第三代”诗人来说,是有难度的。他们的持续,不仅需要耐性,更需要一种执着的祛功利化心态和理想主义精神。 二、坚守者持续性书写的实践在“第三代”诗人转向生意场与其它文化行当之后,只有极少数人留下来坚守诗歌的阵地,在这方面有所建树且形成影响力的,当属于偏居云南昆明的于坚和一直居于南京的韩东。 对于自己的创作历程,于坚有着清晰的梳理。 他认为自己早期的写作与云南的人文地理关系较大,为此,他写过很多有关云南和自然的诗,大都抒发个人感情。而到了年代中期,写人生经验比较普遍,他说那时的写作主要是靠“冲动和才气”,一气呵成之作居多。年以后,他更加重视
10、“语言本身的还原”,使一个词能在它本来的意义上使用。对于此,他提出了著名的“拒绝隐喻”理论。相对于较传统的象征诗歌,他喜欢更直接的写作:让语言退回到它原本的状态。一方面,他在实践“解构性的写作”,即用解构汉语的意义系统的方式来写作;另一方面,他又热衷于“对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深入的描述”,像“事件”系列等。这是于坚自述的创作转变,符合他作为一位诗人逐渐成熟的体现。从你的心、云南汉子到作品号、横渡怒江从尚义街六号、避雨的鸟,从一枚穿过天空的钉子、对一只乌鸦的命名到成都行、声音,从纯棉的母亲、长安行到只有大海苍茫如暮,从飞碟到零档案,从哀滇池到飞行,于坚在近三十年的诗歌写作中经历了中国当代新诗的崛起、
11、发展、兴盛与平稳的全部过程。从反叛朦胧诗的意识形态化与宏大英雄主题,到反文化、反崇高,再到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与借鉴,于坚的写作有了一次次转变,不论是语言修辞上的,还是精神气势上的,最后都可能归于一种“大气”之中。整个年代长时间的中断,曾耽误了很多诗人才情的发挥,让他们无法接续上诗歌传统,最后局限于自我设定的语言迷宫中无法找到进出的通道。在这方面,于坚显得很清醒,他以踏实的心态驾驭了疯狂时代的诗歌之舟,并且将其引领到自己为它设定的轨道上来,自由而从容地前行。 而另一位诗人3 韩东,年代之后,他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小说创作上,并自成一格。同时,他没有完全放弃诗歌,只是写作要求和标准提高了,他希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代文学 论文 第三代 诗人 持续性 写作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7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