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doc
《浅谈用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用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用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论文关健词:言语行为理论文化差异语用失误 论文摘要: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交际中,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实施一定的施事行为,来达到一定的言后结果。然而由于文化的差异,一方通过施事行为所表达的言外之意往往被另一方所误解,从而导致语用失误的发生甚至交际的失败。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奥斯汀通过对日常用语的分析探讨人类语言活动的本质,从而为语用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的差异,常常会出现说话
2、双方不能正确理解对方意图的现象,本文便试图根据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这类语用现象,揭示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发生原因。1言语行为理论概述 言语行为理论由英国牛津大学哲学教授奥斯汀(J.L. Austin )提出,他在1962年发表的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如何以言行事)被认为是该理论的奠基之作。他认为,说话就是做事,人类交际中的话语不仅仅是用于描述、陈述事物的句子或其他表达手段,而实际上还是类似“许诺”、“命令”、“请求”等的言语行为。语言本身就包含着行动的力量,即言
3、语行为力量,简称语力。根据不同的语力,奥斯汀从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理论中抽象出三种行为:1)说话行为(locutionary act),它的语力在于命题本身,说话者能够说出有意义和所指的句子,其主要作用在于陈述。2)施事行为(illocutionaryact),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赋予有意义的话语一种言语行为力量,在表达语义的同时完成某一意图和目的。3)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act ),指说话行为或施事行为在听者身上产生的某种效果(刘振聪,杨莉惹2006:25一26)。 美国哲学家塞尔在奥斯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中存在的缺陷又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4、(Indirect Speech Acts)的概念:当说话人出于某种原因或意图不想直接使用施为动词时,他会采取间接的言语手段来实现某一言语行为。使用间接的方式表达言语行为的话语就是间接施为句(何自然.冉永平,2006:191)。塞尔指出,要理解间接言语行为,首先要了解“字面用意”,然后从“字面用意”再推断出其间接用意,即句子表达的言外之力(郑志进,2000:75)。2文化差异下的语用失误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就有社会规范、价值取向、思维习惯等各方面的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言语 行为 理论 分析 文化 交际 中的 失误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7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