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厢记》的语言魅力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西厢记》的语言魅力毕业论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浅析西厢记的语言魅力 姓 名: 学 号: 学习中心: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二一二年 三 月毕业论文承诺书提示:根据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写作的规定,如发现论文有抄袭、网上下载、请人代写等情况,毕业论文一律不及格。同时取消学士学位申请资格。毕业论文不及格者,可申请重写一次,并按重修缴纳费用。本人承诺:本人已经了解北京语言大学的毕业论文写作的有关规定;本人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整篇论文除了文中已注明出处或引用的内容外,绝没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签 名:_ _日
2、 期:_2012年3月1日_目 录引 言2一、西厢记语言艺术的丰富精湛性(一)西厢记语言艺术的丰富性和精湛性.3(二)西厢记语言艺术的丰富性略见一斑.2二、西厢记语言艺术的文采性(一)西厢记语言特色朴素无华,自然流畅.3(二)西厢记十分注意修饰词语,有很好的修辞技巧.2结论2主要参考文献.3摘 要元代戏剧大师王实甫的西厢记,重点在于宣扬“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主题,运用各种艺术手段,使作品形成了所谓“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它那秀丽华美的语言艺术,真可谓“妙趣横生,美轮美奂”。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西厢记是我国元代的一部巨作,堪称文学史和
3、戏曲史上一流杰作,它诞生于元代,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为这部作品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作品里描写的崔张爱情故事简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而作品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它那璀璨优美的语言艺术,更令历代各阶层人土。正是由于这部作品的出现,作者王实甫自然而然地成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这位来自社会平民阶层的人士与当时另一位戏曲大师关汉卿齐名他们的作品不仅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华美秀丽的语言艺术,而且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俗语,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浑然天成,一气呵成.创造了文采精湛的元曲词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所谓“文采派”的最杰出的代表。关键词:艺术语言 丰富精湛性
4、 文采性 浅析西厢记的语言魅力引 言本文拟就西厢记里所体现出来的这种语言艺术,浅述二三,管窥之见,弊陋在所难免.一、西厢记语言艺术的丰富精湛性所有读过西厢记的人都觉得这部剧作的语言文字很美,让人有一种感觉,就好像走进一座神奇的语言艺术殿塔,异彩纷呈,目不暇接,如金似银,叹为观止。这部剧作包涵着多种不同风格的艺术语言,而又不留雕琢痕迹地融合为一体,浑然天成。所以,研究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我们首先应当注意到它语言艺术的丰富性和精湛性。(一)西厢记语言艺术的丰富性和精湛性剧作中有雄浑豪放的曲辞: “九曲风涛何处显?这河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
5、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弯箭乍离弦。” (第一本第一折)这里把九曲黄河写得何等有气魄,磅礴袭人,一泻千里。剧作中也有秀美华丽的小词:“中吕粉蝶儿风静帘闲,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扉摇响双环。亦台高,金荷小,银镇犹灿。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揭起这梅红罗软帘偷看。”(第三本第二折)这里洋溢着美好流畅的诗一般的气氛。剧本中也不乏风趣幽默的话辞,请看拷红一折(第四本第二折)中一段唱 鬼三台夜坐时停了针绣,共姐姐闲穷究,说张生哥哥病久,咱两个背着夫人向书房问候。(夫人云)问候呵,他说甚么?(红云)他说来,道老夫人事已休,将恩变为仇,着小生半途喜变作忧。他道红娘你且先行,教小姐权时落后。(夫人云)他是个女
6、孩儿家,着他落后怎么?(红唱) 秃厮儿我则道神针法灸,谁承望燕侣莺俦。他两个经今月余则是一处宿,何须你一一问缘由?这是一段是十分精彩的曲白,尤其是红娘十分可爱的“供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红娘的聪慧可人和老夫人的无可奈何,喜剧效果很突出。(二)西厢记语言艺术的丰富性略见一斑西厢记在对环境气氛的描写和对人物性格性情的刻画方面则使我们对其语言艺术的精湛性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剧作对环境气氛的描写是为衬托人物活动服务的,剧本为一部崔张爱情诗剧,剧作者描摹环境,突出诗情画意,结合人物活动,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堪称笔下生花。剧中展开情节冲突的环境为僧舍普救寺,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将普救寺理想化地写成一个“幽雅
7、清爽”,饶有诗意的胜境,请看:“琉璃殿相近青霄,舍利塔直侵云汉”。“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在这里,经常佛殿上阴森肃穆的气氛,罗列森严的罗汉菩萨、烧香的婆子俗客,以及念经的和尚,一概略而不写,而只写了相近青霄的琉璃殿、幽静的僧房以及青色的苔、红色的落花,使男女主人公在这样充满诗意的环境中展开一段千古称颂的风流佳话。下面再看第三本第二折写莺莺的闺房是“风静帘闲,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 扉摇响双环。绛台高,金荷小,银钉犹灿”。这里通过描绘莺莺的闺房,创造了一种幽深闲静,香气弥漫的美好氛围,这与茸茸举止娴静、深沉含蓄而又感情丰富的性格是相吻合的。即使在剧中个别情节有悲苦性质的场面里,作者的描
8、写依然笼罩着诗般的气氛。比如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在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感情方面的精致描写上,作者在语言运用上和语言艺术上更突出了的他的卓越才华得到了各阶层人士的首肯。如果我们仔细读一读剧中有关描写人物的语言,便会感到人物的至情至性(或典型性格)无不一一凸现,令人有呼之欲出的感觉。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戏剧和小说或其他文艺形式是截然不同的,后者常常采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但戏剧则必须通过剧中各种人物不同的声口说话,以性格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西厢记在这方面堪称一绝。在第二本第一折中,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掳获莺莺做压寨夫人,众人惊慌失措
9、无计可施。莺莺就一口提出“五便三计”:第一计献身于贼,第二计献尸于贼,老夫人皆认为此二计不可,于是第三计浮出:“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退贼军,扫荡妖氛,例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老夫人认为此计较可,虽然不是门当户对,也强陷于贼中。此时,好一个张生,在众目注视下出场了:“何不问我! (鼓掌上云)我有退兵之策,”这一句“何不问我!”深刻有力地表现了张秀才的英雄气概和才智胆识,使人更进一步体会到这位痴情的书生并不是懦夫和蠢才,而是顶天立地的英雄。由此,张生刻画了一个英勇的智士,并在众僧人和莺莺、红娘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也给广大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厢记语言的精湛性还表现在作品对民间
10、俗语的吸收运用上,不同的人物运用不同的语言。那么对于文化修养高的人物多用文雅的语言,比如说张生和莺莺,而对于文化修养较低,性格粗豪或爽朗泼辣的人物,则多用口语俗语,如惠明和尚、红娘。请看第二本楔子惠明和尚一出场便唱:滚绣球非是我贪,不是我敢,知他怎生唤做打参,大踏步直杀出虎窟龙潭。耍孩儿我从来驳驳劣劣,世不曾忑忑忐忐,打熬成不厌天生敢。我从来斩钉截铁常居一,不似怎惹草拈花没掂三。上述曲子中有口语: “打参”、 “驳驳劣劣”、 “忑忑忐忐”、 “天生敢”、“没拈三”,成语则有“虎窟龙潭”、“斩钉截铁”、“惹草拈花”等,这些词语和成语则形象深刻的表达了惠名和尚粗鲁豪爽的性格特征.又请看剧作第四本第
11、二折拷红有些曲子:“越调斗鹌鹑则着你夜去明来,倒有个天长地久;不争你握雨携云,常使我提心在口。你则合带月披星,谁着你停眠整宿?老夫人心数多,性情馅,使不着我巧语花言,将没做有。”上述曲子也出现好些成语和民间俗语,如:“天长地久”、“提心在口”、“带月披星”、“巧语花言”和 “心数多”、“性情 ”、“将没做有”等。这些语言将红娘热情泼辣,聪明机敏的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俗语在曲辞中的穿插运用的成语和口语,既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又使曲子通俗易懂并且琅琅上口,使全剧达到华美与通俗的和谐统一。西厢记作者善于学习并成功地运用民间俗谚口语,是使这部剧作语言丰富多彩脍炙人口的其中一个因素。二、西厢记语言
12、艺术的文采性唐诗宋词元曲,世人皆知,在各个朝代都很鼎盛,那么古典戏曲发展到元代,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元杂剧分为本色派、文采派两派。朴素无华,自然流畅为语言特色是本色派的一大特点;文采派则以词句华丽、文采璀璨为特点,并十分注意修饰词语,有很好的修辞技巧。本色派的语言大师关汉卿,为文采派的杰出代表,其文辞之华丽、代表作西厢记堪称文采派的典范。这部作品几乎是十全十美的,其故事之曲折、文笔之细腻、人物之传神均属一流。“文辞华丽”是西厢记语言艺术的特色, “临去秋波那一转”乃曲中之眼,美而传神。(一)西厢记语言特色朴素无华,自然流畅第三本第二折,又通过红娘之口正面写了驾营 醉春风则见他钗蝉
13、玉横斜,髻偏云乱挽。日高犹自不明眸,畅好是懒,懒。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普天乐晚妆残,乌云彩掸,轻匀了粉脸,乱挽起云鬟。将简贴儿拈,把妆盒儿按,开折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这折唱词以秀美的艺术语言刻出莺莺外表懒散娴静,内心却对张生病情消息的焦虑和等待以及见到简帖后的喜悦心情。可见剧本写人与状物一样,其语言同样不乏华美秀丽的特色,保持着“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这在写剧中其他人物,如张生、红娘、老夫人、惠明和尚等时也随处可见。倘若没有语言上这种五彩缤纷的娟丽姿采,“花间美人”就要黯然失色。下面再请看西厢记中的几组名句(诗),我们对“花间美人”的灿然文采就更能领略了。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
14、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第二本第一折)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第四本第三折)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第三本第二折)以上这些优美曲辞,在西厢记里面举不胜举,真是美不胜收。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正是这些“词句警人,余香满口”的艺术化语言,使西厢记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成为一部百代称誉的诗剧。(二)西厢记十分注意修饰词语,有很好的修辞技巧西厢记的文采性主要在语词优美、娟丽动人方面堪称一绝。另一方面,这部剧作的文采性,也表现在其包含有丰富的修辞方法,因而剧作的语言修饰达到美轮美奂的境界。据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主编)统计,全剧运用的修辞手法达34种
15、之多。这里只举出一种修辞格“复迭格”中迭字词的运用,如剧中第四本第四折“雁儿落绿依依墙高柳半遮,静悄悄门掩清秋夜,疏刺刺林梢落叶风,昏惨惨云际穿窗月。”这里“绿依依”、“静悄悄”、“疏刺刺”、“昏惨惨”等迭字词的运用对加强语言的表现力、增强环境的渲染起了很大的作用。再看剧中第一本第三折,作者是如何传神地运用迭字词来表现张生的动作与心情的 越调 斗鹌鹑侧着耳朵儿听,蹑着脚步儿行;悄悄其其,潜潜等等。紫花儿序等待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姐姐莺莺。“悄悄冥冥”等迭字词,形象生动,恰到好处地写出张生对莺莺的爱慕及主人公初恋时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剧中类似这种精妙的迭字词还有许多,这类迭字词的巧妙运用使作品
16、写影写情述事皆臻妙境。其他的还有三十余种的修辞技巧就不一一例举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这些有丰富修辞技巧的曲词,才使人感到西厢记这部剧作语言的精美。从这一角度来看,西厢记语言的文采性是作者精雕细刻的结果。必须指出的是,西厢记文采璀璨的语言特色,绝不是形式主义的堆砌词藻,雕琢造作,使人晦涩费解。全剧语言华美秀丽而流畅自然,达到“清水出英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这是同时代以及其他著名戏曲作者所不能企及的。还要说明的是西厢记这部戏曲作品有着严格韵律限制,环境戏情合乎韵律,精美曲辞精彩绝伦,能办到这一点绝非易事,比如第一本第三折中张生唱:“么篇我忽听、一声、猛惊,元来是扑刺刺宿鸟飞
17、腾,颠巍巍花梢弄影,乱纷纷落红满径。”第二本第四折中莺唱: “本宫、始终、不同。又不是清夜闻钟,又不是黄鹤醉翁,又不是泣麟、悲凤”。六字中三押韵,极不易制作,剧作者填写得既合韵律,又拟声写情,美轮美奂,确非大手笔不可。明朝何良俊所写的四友斋丛说认为“王实甫才情富丽,真词之雄”,然哉斯言。结论西厢记是中国历代皆知的一步巨作,家喻户晓.在整个古典戏曲和古典文学创作领域中都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堪属杰作,思想内容深邃,艺术风格精妙,使这部作品七百年来一直雄踞“群龙之首”的宝座。艺术风格独特,语言艺术突出,可以这样说,运用什么样的语言,作品就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是美妙绝伦的,它取之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吸取精华,又吸收了当时(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和俗语,经过多加修笔,博取众长,使之语言艺术特色秀美华丽。所以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既丰富多彩,精湛华美又极有文采风华,两者合二为一,达到了自然和成的意境,而且通俗、合律、自然流畅,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主要参考文献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灾培良宰诗句,全唐诗170卷,第1752页。宋朱烹观书有感诗句,见(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17页。见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的西厢记第78页,王实甫撰,张燕瑾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下文引西厢记均见此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7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