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与女儿的隐喻——张爱玲的阴性书写.doc
《母亲与女儿的隐喻——张爱玲的阴性书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亲与女儿的隐喻——张爱玲的阴性书写.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母亲与女儿的隐喻张爱玲的阴性书写Metaphors about Mother and Daughterthe Feminist Image in Eileen Changs Novels摘 要:母亲黄素琼在张爱玲生命历程中的重要地位毋庸质疑。本文试图通过对张爱玲第一部小说集传奇的分析,运用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和女性关怀伦理学等相关理论,重新梳理张爱玲与母亲的复杂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所造成张爱玲个性心理和创作上的独特性。关键词:张爱玲;母女关系;共生;分离;竞争Abstract: Eileen Changs mother Huang Suqiong plays an undoubtedly rol
2、e in Eileen Changs whole life. This paper tries to re-organize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 between Eileen Chang and her mother by analyzing her first novel Legend. Combined with the relative theories such as Object Relations and Self Psychology,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Eileen Changs individualit
3、y as well as her unique elements in her works.Key words: Eileen Chang ; Relation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 Coexistence Dividend; Competitions引言 “传奇”是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的关键词之一。除了因为她最重要的一部小说集名曰传奇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她绚烂之极而后归于平淡的一生,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想象。人们津津乐道于她的特立独行、大隐于世,又折服于她的才华横溢、锦心绣口。还有人对她显赫的家世恋恋不忘,更着迷于她两次出人意料的婚姻。总之,她是谜一
4、样的女子,但是却可以轻易地领读者进入她的世界。要解决所有的疑惑,深入探讨她和母亲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母女关系是女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关系。诚如当代美国畅销书作家南希弗莱迪所言:“当一个女人生下一个女孩(即另一个女人)的时候,母女俩的命运就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了。虽然男孩和女孩最初爱上的都是母亲,但相同的性别仍是母女之间特殊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人像母亲和女儿那样相互认同和相互依靠,也没有人像母亲和女儿那样相互限制。”1“任何改变生活和掌握自身命运的努力都离不开重新审视我们心目中的母亲的形象以及这一形象对我们的生活所造成的影响。”2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除了她运用地道的女性主义
5、视角,揭开了女性神圣的面纱,终结了女性神话之外,她的个案本身就极具有文化价值。熟知她生平的人都知道,张爱玲的整个人生轨迹相对来说是比较单一的,真正对她的生命产生影响的人和事,脉络清晰,并不庞杂。家庭生活,或者说是家庭关系,在她的成长历程中占据极大的分量。尤其是和母亲黄素琼之间的关系,从她出生到黄素琼去世的1957年,一直充满了微妙的纠葛。在被称为张爱玲最鼎盛时期的40年代,她曾经回忆她与母亲的生活,称“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的毁了我的爱”3,而在逝世前撰写的最后一部作品对照记的时候,母亲的照片和文字占据的分量最大,她借母亲之口,感慨“湖南人最勇敢”。4又说:“遗传就是这样神秘飘忽我就是这些不相
6、干的地方像她,她的长处一点都没有,气死人。”5其深厚之情溢于言表。确实如此,黄素琼在张爱玲四岁时就出洋留学去了,其后虽然只是几次来来回回,但多少都决定了张爱玲的命运。谈张爱玲的一生,谈她的作品,都绕不开谈她与母亲黄素琼相互认同又相互限制的纠葛关系。 研究者们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专门撰文阐述观点的论文不在少数。例如王亚平在论童年母爱缺失性体验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中认为,“这位母亲在女儿童年成长中渴求母爱的每一时刻中都是事实缺席的张爱玲没有感受过母爱的温暖与慈祥,以至于她固执地将对母亲的看法扩大为对所有母亲的看法”。6李皙在张爱玲创作中的孤女情结中也认为:“张爱玲的孤女情结,首先来自于她的孤零身
7、世。”7“她由于缺乏与母亲共同生活的经验,所以排斥这类话题的深入其实是由于她缺乏谈资。另一方面,当她客观地讨论这个事实时,母亲屡次离家出走,从而造成了她形同被遗弃的现实,她充满了委屈和愤恨。反过来说,她贬低母爱的潜台词,是她无限渴望而不能得,而以另一种强硬的态度去掩盖自己内心的复杂和虚弱母亲为何屡次地回来了又走了,终至与父亲离婚,内里详情,张爱玲一定敏感地感觉到了,并且在心里有着自己的判断和评价,所以她更加不评价母亲,不批评母亲,只与母亲保持相当的距离”。8秦弓的张爱玲对母亲形象的阴性书写一文也强调,“张爱玲领略过父亲的残忍,品味过母亲的冷漠,这种经历使她的敏感心灵遭受了深深的创伤,她对亲子之
8、情充满了怀疑、忧惧甚至绝望的悲观,对人性阴毒、心理变态有着透彻骨髓的认识”。9总的来说,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张爱玲缺乏与母亲之间的正常互动;而这种缺乏,造成了她冷漠、孤僻、内倾的性格,使她无法感受到亲子之情的温馨美好,转而执着于表现亲子关系的脆弱与残酷。这样的结论,看起来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但仔细推敲起来又不尽然。张爱玲与母亲之间是如何互动的,她又缺少何种互动?这种互动模式以何种形式影响着她个性心理的发展?我们并不能从中找到满意的答案。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母亲与女儿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并不是单纯的影响与被影响。正像生命的自然变化一样,母女关系也经历着动态的变化。大部分研究者显然忽略了张爱玲与母亲
9、关系的这种纠葛,往往得出笼统而模糊的结论。而本文则试图通过对张爱玲作品,尤其是传奇的分析,运用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以及女性关怀伦理学等相关理论,重新梳理张爱玲和母亲黄素琼的关系,以期对她的个性心理和作品有新的认识。一张爱玲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中始终以自己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为人称道。她的作品,解构了新文学以来以冰心淑女型和丁玲叛女型为代表的两种女性神化模式。她对女性处境的清醒认识,使她的作品不仅表现出对女性传统意识中的盲从与自贱的深刻反省,还勇于揭开“母性”神圣纯洁的面纱,展现伪装下的人性真相。面对社会主流话语制造的母亲虚像,张爱玲在谈跳舞一文中鲜明地表达了她的观点:“母爱这大题目,像一切大
10、题目一样,上面做了太多的滥调文章。普通一般提倡母爱的都是做儿子而不做母亲的男人, 而女人, 如果也标榜母爱的话, 那是她自己明白本身是不足重的, 男人只尊敬她这一点, 所以不得不加以夸张, 混身是母亲了。其实有些感情是, 如果时时把它戏剧化, 就光剩下戏剧了;母爱尤其是。”10她认为男性主流意识形态和情感的夸张, 掩盖了女性生存的真相, 使母爱不再真实, 而被戏剧化了。因而她塑造了一群和传统文学中母亲形象迥异的形象。她们个个现实、精明,成天盘算的不过是自己。不论是全力帮衬丈夫挑选金龟婿的姚太太(琉璃瓦) 、任由女儿自生自灭的白老太太(倾城之恋),还是为了避免暴露私房钱而不肯给女儿治病的郑夫人(
11、花凋),“家教甚严”的蜜秋儿太太(沉香屑 第二炉香)和拉儿女为自己殉葬的曹七巧(金锁记),这些母亲形象, 已剥离了爱, 剥离了母性的本质, 呈现出女性文化心理结构的负面。这是张爱玲对同时代作家的超越之一。 这种超越,在传奇初版中表现得最为集中。1942年,张爱玲从香港返回上海。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她创作并出版了传奇。这是她三年不谙中文写作的成果,也是第一次集中向过往生活回首后的阶段性总结。在传奇初版的十篇小说里,家庭关系仍然是主人公的生活重心之一,而且它们都具有某种内在的相似性。从传奇初版到传奇增订本,到张爱玲50年代的写作,再到她远赴美国后的写作,读者明显感受到了她写作风格的变化。概括说来,是
12、从“绚烂归于平淡”,逐渐减少了青春的恣肆。题材表现上,她将视野扩展到家庭生活之外的社会,表达了她更广泛的关注。对于之前她执着的家庭关系,她表现了极大程度的释怀。所以,就母女关系的研究而言,传奇初版更接近于青春张爱玲内心真实的感受。这一年,她22岁,正值青春,甚至还没有完全走出青春期“过度自夸与自鄙”11的心理牢笼。她对母亲的观察和想象,我们在小说中完全可以找到蛛丝马迹。通过对传奇初版的分析,来探讨张爱玲和母亲的关系显然更接近事实本身。在探讨这种关系之前,我们有必要明确介定“母亲”的定义。“按照传统的理解,母亲的一般含义是生儿育女的人,例如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母被解释为牧也,从女,象杯子形,一曰
13、象乳子也。牧,在古汉语中原本是放饲牲畜之意,如牧马、牧牛。左传昭公七年:马有圈,牛有牧。牧也泛指牧人,古时把官吏治民比做牧人牧养牲畜。管子牧民: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因此, 母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引申开来便是生育、哺育和教育孩子的人,尤其是孩子的牧人。在这种理解中,母亲的生育作用被摆在了第一位。”12而女性关怀伦理学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在关怀伦理学领域,萨拉拉迪克以母性思考独树一帜。“母亲”是拉迪克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她认为“母亲是那些把孩子看成要求保护、教育和培育的人们,他们试图以关怀和尊重,而不是以漠不关心或暴力来对孩子的要求作出反应。”13“我们可以从这个定义中分析出三层含义:(
14、1)母亲的概念是相对的,它依赖于孩子的概念,只有在把孩子看成是有价值的并需要保护的生物时,才有满足这种需要的母亲存在。(2)定义中的他们指的并不仅仅是她们,而是包含了男性在内,因为母亲说到底是一个对孩子的生命负责的人,尽管历史上的许多母亲一直是妇女,但母亲的工作却潜在的是男女两性的工作。(3)这个定义也明确了母亲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即对孩子的保护、教养和培育。”14依这样的定义比照传奇初订本,我们可以发现,十篇小说无一例外都涉及到了母女关系的话题。即使沉香屑 第一炉香的主人公是姑侄关系,茉莉香片、年青的时候是以男性身份出场,我们依旧可以把它们视为母女关系的某种变形。抛开单纯地分析母亲或女儿的形象
15、,我们将母女置于一种关系中考察,则会得到新的启示。我们发现,这样一些关键词,对于描述张爱玲作品中的母女关系是很合适的。(一)竞争传统的偏见认为,只有男人才可以有竞争的欲望,女人是不能有的。一提到竞争性强的女人,人们的脑海里就会出现一些可怕的泼妇形象。人们更不愿意承认母亲和女儿之间存在任何竞争。母亲们自己也相信她们的生气、担心和发火是因为她们真心地希望女儿幸福。强烈的竞争欲之所以让人感到后怕,是因为它和性欲以及独立的欲望密切相关。弗洛伊德把俄狄浦斯情结解释为四到六岁男孩的恋母仇父情结,或四到六岁女孩的恋父仇母情结。而事实上,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冲突不仅仅是为了赢得父亲的爱,更在于如何处理她们之间的关
16、系:如何控制妒忌、掩盖愤怒和负罪感。因为女孩的恋父仇母情结远比男孩的恋母仇父情结要复杂得多。虽然在婴儿时期,男孩和女孩一样需要和母亲保持共生关系,但他们的竞争对象是父亲,即一个和他们没有共生关系的男人。所以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如何摆脱母亲,如何在和其他男人的竞争中确立自己的独立身份。公开表现竞争欲在男孩的世界里被看成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而女孩则不同,她要经历把自己依恋的对象从女性转向男性的过程。这将使女孩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她们渴望和男性接近,另一方面,又害怕得罪母亲。于是 ,她们选择掩盖或无视这种事实上存在的竞争。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都和俄狄浦斯情结有关,但都是从孩子的角度来
17、描述这种心理冲突。张爱玲的深刻就在于她冷静地揭开了这层包裹在母女关系温情外表下的面纱,用她的观察来展现母女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竞争,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强调母亲对女儿的竞争。她通过性欲的绳索,来揭示这股内驱力之强大。于是,我们看到了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葛薇龙和姑妈间赤裸裸的竞争,沉香屑 第二炉香中蜜秋儿太太“家教甚严”背后所隐藏的渴望以及金锁记中不带血迹的“劈杀”。 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原本是一个纯洁而有个性的女学生,但一次姑母家之行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她开始成天扮演着“替梁太太弄人”的角色。对于这个“弄”字,张爱玲有非常精准的描述。她通过梁家女仆睨儿之口揭开了姑妈的“良苦用心”:“她不能让
18、你在外面单独交朋友;就连教堂里大家一齐唱唱歌也不行。那是这里的规矩。要见你的人,必得上门来拜访,人进了门,就好办了。”15这里的“好办了”无非是指梁太太“横截里杀将出来,大施交际手腕,把那人收罗了去”。16葛薇龙心知肚明,以致在发现自己的改变后,曾一度有回家的打算。但是梁太太如何能放她走?她规劝道:“你打算回去,这个时候却不是回去的时候。我并不是阻拦你回家。依我意思,恨不得双手把你交还了你爸爸,好卸了我的责任,也少担一份心。可是你知道世上的嘴多么坏,指不定你还没到家,风里言,风里语,倒已经吹到你爸爸耳朵里去了。他那暴躁脾气,你是晓得的。你这一回去,正证实了外边的谣言。你这一向身体就不大好,哪里
19、禁得住你爸爸零零碎碎逐日给你气受!”17仿佛她一心为侄女考虑似的。其中所掩藏的无非是自己的私欲。 与张爱玲自己的真实生活相反,她笔下的“女儿”大多是“温热的”。对于母亲的竞争,她们似乎抱定了“一世的牺牲”,选择默认或者妥协退让。这种人物性格的塑造,多少也隐曲的表达了张爱玲自己对母女间的竞争的考量。(二)务实张爱玲在谈女人中写道:“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获得了信仰,大约信的就是奥涅尔大神勃朗一剧中的地母娘娘。”18传统意义上的母亲之所以给人伟大的错觉,就在于戏剧性的夸张了母亲所具有的地母般的广大的慈悲和牺牲精神。社会对母性的赞颂迫使母亲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就放弃对感情的自主权,按照社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对孩
20、子的感情。她必须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就像早期基督教绘画中那些表情单一的圣母,她的眼睛只能传达一个信息:爱。她必须舍弃自我。即使她的孩子不漂亮不聪明,她也不能表现出任何失望。然而,事实并非这样简单。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机会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尝试。张爱玲对传统母亲形象的消解正是对这种牺牲精神的否认。花凋中的郑夫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她也关心女儿的婚事,但这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她自己对情感的渴求:挑选女婿“是她死灰的生命中一星微红的炭火”19。于是,宴请女儿的男朋友就变成了她悲悲戚戚地倾心吐胆;郑夫人也为女儿的命运忧心、哭泣,但当需要拿钱为女儿治病时,她却唯恐暴露了私房钱,眼看着让女儿满怀着对
21、爱和生的渴望与眷恋离开了人世。郑夫人声称的对女儿的爱,与情欲、金钱在她生命里的份量构成了巨大的反讽,所有的“温情”都在她的利益受到威胁时轰然坍塌。张爱玲在传奇中所塑造的母亲,没有一个满足她所谓“地母”的慈悲。她们个个都有着自己的如意小算盘,即使她们有某种意义上的退让或牺牲,那也一定是有回报的条件或者出于某种权宜之计的考量。这几乎还称不上是一种自私,至少它说明了人的某种“不彻底性”。到底生活太戏剧化是不健康的。对于母亲的想象,也不能忽视现实的种种考验。(三)代际报复子女作为父母婚姻生活的结晶、生命的延续,是爱和希望的代名词。张爱玲却将这种爱和希望打碎,揭示婚姻中,子女作为父母相互报复的筹码,被装
22、上了爱护与孝顺的面具:一个不爱自己妻子的丈夫不但憎恶妻子而且会讨厌孩子,同理,一个不喜欢丈夫的妻子也不会疼爱孩子,无爱家庭的子女独吞着无爱的苦果。对一个中国家庭来说,血缘代际报复是最容易也是最直接的情感报复手段。于是,我们看到茉莉香片中的聂传庆四岁时没了母亲,因为母亲没有爱过父亲,父亲聂介臣便迁恨于孩子。聂传庆跟随父亲多年,生理上被父亲打聋了耳朵,精神上被制造成残废,“即使给了他自由,他也跑不了”。20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虚伪而绝望、孤独又凶残地逼死两个儿媳,使儿子长白变成消极懦弱、奴性十足、猥琐不堪的零余者,使女儿长安从一个活泼善良、天真可爱的小姑娘一级一级走进无光的所在。曹七巧出身寒门,在中国
23、社会铁一般的势利眼中,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上至老太太下至婢女蔑视她作践她的命运。她曾年青漂亮,为众人喜欢,但曹大年贪钱把她卖给姜家残疾的二少爷,她的情欲性欲无法满足。在家中她不是妻子,在族中她不是少奶,在人中她不是女人,几重压迫使她完全扭曲,成为疯狂的怨女。曹七巧开始了她的血缘报复,一个情感怨恨者发泄不平的方法首先是谩骂;她极尽刻毒地咒骂姜氏一家以及自家的兄嫂、侄子甚至儿女。接着是报复的实践,让儿子与女儿重蹈她悲惨一生的覆辙。(四)命运轮回张爱玲对人生的基本态度是悲观的。她没有鲁迅“呐喊”式的勇气。这也是她反五四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她的思想里,除了带有虚无的成分,还有点宿命观。这大概是港战给
24、她带来的思想上的转变。在我看苏青中,她回忆到港战的影响,感慨“注定”“被打翻”的命运,她说:“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吧?”21“想到现在,近两年来孜孜忙着,是不是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我应当有数。”22她强调人物的感官印象。她对感官快感与感性事物有一种难言的喜好,她喜欢各种色彩,喜欢不同的气味,并且总是希望将自己的印象固定下来。这都是她虚无思想的外在表现。在传奇的多篇小说里,她都采用了回环的结构。除了造成反传奇的艺术效果之外,也曲折的表达了她对人生的看法。她用险恶的环境,肮脏、复杂、不可理喻的现实背景展示人的脆弱、幻想的脆弱。她承认、接受这个现实。在她看来,现实原本如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母亲 女儿 隐喻 张爱玲 阴性 书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7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