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硕士论文自然·自我·自由——艺术的三个象征维度.doc
《文艺学硕士论文自然·自我·自由——艺术的三个象征维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学硕士论文自然·自我·自由——艺术的三个象征维度.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导言:艺术与象征1I . 艺术是人类生活的投影1II. 象征是通往存在的途径4一、艺术与自然9I . 艺术是自然秩序的象征9II. 自然通过艺术得到发现13二、艺术与自我17I . 艺术是自我情感的象征17II. 自我通过艺术得到确认20三、艺术与自由24I . 艺术是自由理想的象征24II. 自由通过艺术得到呼吁28结语:艺术与文明33I . 文明史也是一部象征史33II. 艺术体现了文明的本质38参考文献42后记43导言:艺术与象征I . 艺术是人类生活的投影艺术是什么?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决非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认真地追问一个对象“是”什么,这本身就是件很可疑的事情,因为语言是一
2、张隐喻的大网,总是将人们带入循环解释的迷宫。但是,语言虽然不能穷尽事物的真相,却能为灵魂更深处的追问照亮道路。千百年来,无数诗人与智者都在苦苦探求艺术的奥秘。可以说,有多少种探询世界的目光,就有多少个理解艺术的角度。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观点可以大致归结为三类:一是反映论,认为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再现;二是表现论,认为艺术是内心情感的表达;三是形式论,认为艺术根本就是一个自足的幻想世界。三者都深刻地看到了艺术的一个重要侧面。本文无意于另立新说,而是试图寻求三者的内在契合之处,将之纳入一个彼此交通的坐标系。象征正是我为这个坐标系找到的原点。从象征的观点看问题,以自然、自我和自由作为三个基本的投影维度,
3、那么所谓再现、表现和幻想,就可以归结为人类生活在这三个不同方向上的象征投影,而对于古代艺术、近代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历史演进,也可以通过不同时代投影重心的迁移得到阐释。把艺术归结为一种象征活动,这并不算什么新发现,前人早已多有论述。 参见鲍桑葵美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445页。 但是将艺术与生活的象征关系归结为自然、自我和自由三个投影维度,这却是本文的一个尝试。当然这并不是要将多姿多彩的艺术活动框入一个僵死的模型,而是为考察艺术提供一种更灵活的视角。透过这个视角我们将看到,艺术并不是生活中可有可无的点缀,它体现了人类文明最深层的本质。其实同人类文明的其他领域一样,艺术从来就不是一种独
4、立的活动,其内容与形式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不断发生着改变。艺术“是”什么,这取决于它对不同时期的人类生活具有怎样的意义。根据人类学家弗雷泽的看法,每个民族的文明发展史都经历了巫术宗教科学等渐进的精神发展阶段。 说到底,巫术、宗教和科学都不过是思想的论说。科学取代了在它之前的巫术与宗教,今后它本身也可能被更加圆满的假说所更替。(弗雷泽金枝,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997页) 而巫术作为早期文化活动的主要形态,曾经涵盖了今天被称为哲学、艺术、宗教、科学与技术的绝大多数领域。艺术曾经是劳动与巫术的一部分,早期艺术家除了为神制像的手艺人之外,还有那些能与幽灵对话、能转达神意的巫师。 屈原在九歌中
5、描绘了大量人神交会的场面,可以看出古代诗歌与巫术的密切关系。 科林伍德也将早期艺术的功能归结为巫术,以与“纯粹的艺术”即娱乐艺术相区别。大量考古人类学的证据表明,艺术正是从一种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浑然一体的文化活动中离析出来,并逐渐与宗教、科学、技术发生了分野。 参见朱狄、钱碧湘祭礼神话艺术,载外国美学第十三辑。 当然,这个过程至今尚未结束甚至永远不可能彻底结束,因为只要人类的理性尚未真正得到足够的完善(也许这个“足够”只是一条遥远的地平线),艺术就难免要负载一些认识与道德上的功能。因此,如果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片面地追求艺术的娱乐效果或形式游戏,不仅不是艺术的进步,反而可能是艺术的病态。艺术
6、首先是扎根于每个时代的生活需要,然后才谈得上超越性。艺术来自于生活这已是老生常谈,又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然而同样不应当忘记的是,艺术同时也是我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一面镜子怎么可能同时反映其自身?一盏灯能怎么可能同时照亮那只持灯的手?梦幻者怎么可能同时知道自己在不在现实?所以,摹仿说、表现说和形式说都无法给艺术一个全面的解说,它们应当在一个更高的层次象征的层次上取得统一。艺术关照着生活,但并不直接描述客观事实,也不直接发布道德律令。相反,它以自己特有的体现方式象征的方式,投影着人类的整体生活。正是象征的品质奠定了艺术在整个文化史中的独特地位,并且对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产生着强烈而深刻的影响。象征构
7、成了艺术的真正灵魂。通过象征,艺术透射出世界的深层秘密,表现了生命的内在韵律,也召唤着人生的更高境界。也就是说,艺术的外在根基是生活,而其内在生命则是象征。象征有许多层次:它可以体现为局部的表现手段,也是可以体现为整体的思维方法;一个词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象征,一件艺术品也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象征。诗人布莱克说过:“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能够从极为平凡的事物中看到无限的奥秘,能够在生命的瞬间里把握宇宙的永恒,这种象征主义的态度,正是艺术家对待世界与人生的基本态度。那么象征“是什么”?又是一个追问。强而言之,象征就是“立象而征意”,即通
8、过可见的事物(象)去体现(征)某些更深层的东西(意)。这种深层的“东西”可能是事物,可能是观念,也可能是情感;而这种“体现”可能是替代,可能是暗示,也可能是咏叹。一朵迎风摇曳的花,不论是用来指代风姿绰约的女孩,还是暗示她们的美丽与脆弱,或者用来表达青春易逝的感慨,都可以在诗歌中构成富有意味的象征。所以宽泛地说,任何形象或者语汇都可以构成一个象征,象征作为一种根本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段,担当着艺术与世界、与心灵、与人生相互联结的纽带。然而,艺术中的象征与其他领域的象征(更确切地应当称之为“符号”或“信号”)不同,它并不追求意义的确切指示,而是强调宇宙、对生命的整体性感悟。正如朱光潜所言:凡是艺术的
9、表现(连诗在内)都是“象征”(Symbolism),凡是艺术的象征都不是代替或翻译而是暗示(Suggestion),凡是艺术的暗示都是以有限寓无限。 朱光潜诗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91页。 在中国的抒情诗中,在西方的宗教画中,在古代的建筑与雕塑中,在现代的音乐与舞蹈中,艺术形象都不仅仅是一个形象它是一个更完整、更幽深的世界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这个世界的投影与化身。所以,艺术形象不可能完整地“再现”纷繁的外部世界,也不可能全面地“表现”内心丰富的情感意味,它只有承认自身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有限性,并且以这种有限去投射无限,而不是试图去占有无限。艺术与人类生活的象征关系,可以再分成三方面来表述:一
10、,艺术中投射着人类对(已有)外部世界的理解;二,艺术中投射着人类对(当前)内心世界的体验;三,艺术中投射着人类对(未来)理想世界的期待。本文将三者归结为自然世界的象征、自我心灵的象征与自由生命的象征,其对应的哲学范畴分别是必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对此后面将详细讨论)。正如本文开头所叙,为了避免意义的无限反复,我们需要事先设定一些自明的概念,所以这里不打算继续解释“人类生活”是什么。人们可以把艺术理解为一种对生活真相的揭示,或一种对生命意味的表达,或一种对理想境界的憧憬,或者甚至,只是一份无以言传的情调、一份甜蜜酸楚的伤感、一份半醉半醒的梦境。而实际上,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场合,艺术可以在人类的
11、生活中扮演完全不同的角色。在古代的巫术仪式中,在现代的工艺制作中,在群体的节日狂欢中,在个体的吟风弄月中,艺术女神都会不时地显露一下她神秘的身影。但是在任何一个场合下,作为人类文明生活的一部分,艺术都体现着对某种更深刻的东西的领悟,这种“东西”也许是某种超越时空的伟大力量,也许是宇宙自然的根本秩序,也许是人类命运的无限荒谬,也许是个体心灵的自由本质总之,艺术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投影,总是“象征”着什么。因此,为了更深入地揭示艺术与生活的象征关系,就有必要“象征”的基本原理进行一番考察。II. 象征是通往存在的途径确信自己所生活的宇宙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这是每一个文明得以发生与成长的共同前提。否则,
12、人类的感知对象只是一些互不相关的琐碎表象,永远无法走出原始的混沌无知。象征,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意义的映射,这种映射正是以世界的内在统一性为前提,在不同对象之间寻找相似性与关联性,以获得对世界万物之普遍联系的整体把握。用系统论的术语来说,就是建立一种“异质同构”的映射关系。正是这种对内在同构性的直觉把握,把女孩与鲜花,而不是与牛粪联系在一起。历史学家维柯认为,在每个文明的初期即“神的时代”,人们是用诗交谈的,许多在现代人看来富有艺术意味的象征,在当时只是“诗性思维”的自然体现,而并非刻意制造的结果。 那种替换和转喻的结合只显露出原始村野时代表现方式的贫乏而语法家们竟假定这里面有过渡的艺术哩。(维柯
13、新科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82页) 诗性思维体现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主要文化形态巫术与宗教中,包含着两个极为重要的功能因子:一是对宇宙的结构模型的寻找,二是对生命的内在意义的吁求。前者通过理性的试错而导致了科学,后者通过感性的体验而产生了艺术。兆器、咒符、偶像,这些都是神秘力量的象征物,同时也是开启人类艺术之门的钥匙。正是通过这种想象中的同构影射(哪怕是“错误”的影射),通过这种寻找,事物得到了最初的分类与命名,而人类也迈出了自我塑造的第一步。宇宙隐去了它的混沌而拥有了秩序,属于人的世界才真正诞生。象征无所不在。巫术中有咒符,象征着神灵的威力;宗教中有偶像,象征着上帝的美德;科学中
14、有模型,象征着事物的结构;语言中有隐喻,象征着精妙的含意;政治中有口号,象征着斗争的动向;球赛中有比分,象征着团队的实力;经济中有股票,象征着财富的份额;商业中有包装,象征着产品的质量。在古代中国,宗庙的毁坏是国家危机的象征;在现代西方,钟表的滴答是时间流逝的象征。总之,我们生活在一个象征的世界里,甚至根本无法分清哪些是真实的事物,哪些是它们的幻影。从宏观上看,“火”是什么?从微观上看,“电”是什么?从物质上看,“力”是什么?从精神上看,“爱”是什么?这些问题不可能在纯概念水平上得到彻底的解说,却能在经验的大网中得到类比。山脚、洞口,以及更具有抽象意义的道路、门户等等,这些由身体隐喻与拟人化而
15、发展起来的语词,凝聚着古老的象征智慧。 根据艺术史家贡布里希的看法,拟人、寓言、徽章、比喻等都是象征的特定形态,属于比较低级的或者已经僵化的形态。参见象征的图像,上海书画出版社1990年版,第213页。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我们对世界的把握最终不是通过概念,而是通过社会生活实践来实现的。这个实践的过程也是每个民族在现实斗争中不断试错的文明史,是以已知世界为起点去把握未知世界的过程。从认识的角度来说,象征正是这样一种试图为未知事物建立类比模型的活动,它使不可理解的成为可理解的,使无限的宇宙在每一个部分上都拥有了其全息的缩影。然而象征不仅仅为了使我们获得认识上的真理,更应当使我们获得生存的诗意。当雄
16、鹰变成了基因,勇敢变成了激素,鲜花变成了光谱,甜蜜变成了分子的时候,面对一个无限膨胀的概念世界,人们不仅难以掩饰心中深深的沮丧,更将陷入比我们蒙昧的祖先所面临的更为巨大的恐惧之中。随着文明自身的异化,科学中的象征正在演变为严格的符号运算,失去了诗意的暗示性。只有在艺术中,象征才具有维护生命尊严的创造性冲动。因为为艺术本身就是对事物特征的敏锐感受,也是对心灵与世界关系的完整把握,所以它并不需要从科学中乞求一个阐释生存的起点。因此,在我们的心灵受到工具主义严重戕害的时候,艺术铺就了拯救人们走出迷乱、通向温暖家园的自由之路。拜伦曾经激情地唱道:“难道群山、波涛、和诸天,不是我的一部分,不是我心灵的一
17、部分,正如我是它们的一部分吗?” 引自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63页。 能够在自己身上发现大自然的力量,又能够在大自然的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艺术象征的内在秘密,是诗意的、因而是更为人性的真理。对世界的诗意的理解,是生活赐给人们的最大财富。艺术的象征(符号)既然在功能上不同于科学的象征(符号),那么其结构上的根据是什么呢?如前所述,象征是一种意义的同构映射,但属于一种特殊的映射。英美新批评的代表人物瑞恰兹在意义的意义中认为,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包含三个要素:符号(形式)、概念(思想)与事物(客体),这就是所谓语义三角。 参见语言与现代逻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
18、6年版,第9页。 如果我们把科学的象征(符号) “象征”与“符号”的关系非常密切,西语中经常作为一个词而不加区分。关于艺术象征与一般符号在美学意义的差别,详见本文结语部分对象征概念史的追述。 与艺术的象征(符号)进行比较,会发现它们在语义三角中拥有不同的重心。科学注重的是概念的严密性,通过概念的严密性来保证符号与客观世界的一一对应;在艺术中活动,符号形式成了最重要的方面,而概念(思想)内容只是以非常松散的方式与所指事物结合为意象,构成了对生活的开放性理解。这种理解以情感的形态映射在艺术符号中,使艺术品变成了总体生活(包括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象征。因此,在艺术的意义映射中,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
19、符号概念事物的指称关系,只存在符号意义的暗示关系。用心理学家荣格的话说,象征中包蕴了意识与无意识的统一。 参见诺伊曼大母神原型分析,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16页。 由于这种统一,艺术符号也就不再是单纯的意义标记,它本身已经构成了一个连通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邃世界。对这种深邃性(即艺术通过其象征力量向整个世界发出的呼唤)的发现与创造,构成了人类以诗意的方式把握世界与解放心灵的艺术史。因此海德格尔将诗意的投射看作由“此在”通往“存在”的途径:“投射的言说是这样一种言说,它准备了可说的,同时将不可言说带进世界。真正的诗意的投射是敞开或者显示,那是历史性的人之存在已经投射其中的敞开。” 海德格尔
20、诗语言思,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69-70页。 “艺术是什么”与“什么是艺术”,这是两个稍有不同的问题。后者可以机智地转换为“什么样的东西才算艺术”,于是挣脱了解释的困境而进入了具体的历史实践领域。因此,我们如果无法从概念上为艺术下一个明确的定义,那么至少可以沿着第二个问题的方向,从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找出一些“是”艺术的东西。一个不幸的发现是:古代艺术所“是”的与近代艺术所“是”的根本不是一样的东西,而现代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看来则可能丑陋得惨不忍睹。艺术的观念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迁,难怪人们无法用给它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用“象征”来界定艺术同样不可能是万全之策,虽然
21、它可能显得比“摹仿”、“表现”更具有解释力。然而,象征的视角毕竟可以为考察艺术提供一种诱人的前景。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着眼,我们可以发现,在古代艺术近代艺术现代艺术 古代、近代、现代的历史分期是相对的,并没有严格的年代界限。一般称前资本主义的文明期为古代,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之后为现代(参见辞海1989年版)。结合艺术史上主题与风格的重大变迁,本文将文艺复兴以来古典主义的兴盛视作古代艺术的余波,把启蒙运动时期浪漫主义的崛起作为近代艺术的巅峰,而把十九世纪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颓废艺术)的出现看成现代艺术的开端。因此本文讨论的古代艺术实际上包括了所谓原始艺术、古代艺术与古典艺术,而现代艺术则又包含
22、了所谓后现代艺术。至于原始艺术与古代艺术在宗教观念上的不同,以及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在反叛方式上的差别,对于象征投影方式的区分只具有次要的意义,因此并不是本文所强调的。 的历史推进中,象征的意义中心发生了不止一次的重大偏移,因为艺术面向的生活内容发生了变化。粗略地说,古代艺术注重自然(外部秩序),近代艺术注重自我(内心情感),而现代艺术注重自由(形式游戏)。如果仍旧把象征比作一条连结艺术与生活联结的纽带,那么这纽带实际上是三条不同的线索交织而成的,它们的另一端分别联结着外部世界的生活、心灵世界的生活和理想世界的生活。下面将分别讨论,艺术通过这三个维度上的意义投射,如何谱写着人类发现自然、完善自
23、我与追求自由的伟大历程。一、艺术与自然我们还不知道:我们其实是生活在洞穴之中。苏格拉底I . 艺术是自然秩序的象征我们不妨从艺术与仪式的共同点入手,看一下它如何构成了对外部世界的象征。艺术活动与仪式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而古代艺术甚至根本就是巫术仪式或宗教仪式的一部分。 巫术与宗教严格说来是有很大区别的。一般而言,巫术是对神的操纵,而宗教是对神的献媚,后者拥有比前者更复杂的精神形态。然而在从其各自与艺术的关系上来说,二者又扮演了相似的历史角色,艺术实际上长期担任着巫术仪式和宗教仪式的附庸。参见弗雷泽金枝第83-84页。 仪式不仅是对特定事件(或意念中的对象)的“摹仿”,而且根本上就严肃地“代表”着
24、这个事件,并且其中每个动作都被认为会对整个事件产生神秘的影响。 那些原始狩猎者认为,只要他们画个猎物图大概再用他们的长矛或石斧痛打一番,真正的野兽也就俯首就擒了。(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天津美术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 原始巫术仪式的实质就是愿望的符号化,即由神秘内容到清晰形式的映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将对其所生存的混乱世界所引起的焦虑转移到符号活动中来,在浓重的场面气氛中得到某种安慰感与秩序感,并在以收买或恐吓的手段获得鬼神的支持之后,增添了继续与险恶环境作战的勇气。而艺术本属于原始符号(象征)活动的一部分,只是在从巫术仪式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中,艺术对现实的象征关系不再具有强烈的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艺学 硕士论文 自然 自我 自由 艺术 三个 象征 维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7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