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交叉互动.doc
《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交叉互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交叉互动.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交叉互动 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交叉互动女性人类学是女性学与人类学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它既是女性学为了完善自己的学科体系,借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发展女性学的研究,又是在女性主义影响下人类学自身的反思,同时也是人类学对以往民族志中忽视女性现象和用男权思想误读女性现象的一种反省和纠正。1P57 ——潘杰于1999年一 女性主义人类学:女性主义与人类学交叉互动的产物人类学作为一门全面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其研究领域覆盖面极广,尤其是后现代主义带来的多元化思潮,使各学科在对自身进行反思的同时,纷纷走向跨学科的研究。人类学在这一大的背景之下,也开始了一种跨文化的
2、研究视角,在与各学科的交叉互动中开拓出很多新的研究领域。从广义上讲,人类学后期各个跨学科的分支领域是在其两大传统类型(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之下发展而来。而真正在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文化人类学。在学科交叉整合的研究大潮中,文化人类学的泛文化研究视野、理论与方法带来了文化相对主义原则,彰显了文化自觉的演变历程。前者对本学科和其他领域中的各种中心主义带来了一次变革性的冲击;后者诠释出各理论与实践领域中自觉意识由沉睡到觉醒的普遍规律。作为一种泛文化的人类学研究。其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文化,研究文化怎样通过各种方式塑造人类群体的行为、思维、感情、语言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性别关系是
3、女性主义研究的核心要素,而性别关系是文化研究的组成部分,是其表现之一,了解性别关系是为了完整的了解文化。这后半句倒过来说也可以。尽管世界各国的女性境况各不相同,但大多数的女性却面临着一个共同的任务,即把女性从不合理的男权体制中解放出来,建立一个和谐、公正的性别关系秩序。因而,不管是何种流派的女性主义,也不管其解构的途径如何,提出的建构方案如何,其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走的是一条殊途同归的路。正是在这样的碰撞中,人类学与女性主义之间有了一种交叉互动的关系,女性主义从挖掘包括人类学在内的各学科领域中对女性的忽视开始。而研究文化体系中的男性偏见意识,也成为人类学的任务之一。自然,女性主义人类学就成为学
4、科交叉整合中的一部分,幷且日益形成一门新兴学科。女性主义人类学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出现,主要从西方女性主义人类学的借鉴开始,目前正处于由借鉴走向本土化的发展阶段。而在西方,女性主义人类学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源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女性主义高潮。自诞生之日起,社会性别就成为其研究的核心要素,幷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和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不断向纵深处开掘。在这一历史演变过程中,社会性别观念的内涵也不断被修正。其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把妇女研究补充到民族志研究中(18501920);(二)把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分离(19201980);(三)分析社会文化因素是怎样构成社会性别的(19
5、80)。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都对西方的女性主义、女权主义人类学和人类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翻译介绍。像乐梅,李霞、周泓,丁宏,张宛丽、潘杰、白志红等都是其积极参与者。她们大都在人类学研究领域有所成就,后来又把西方的女性主义人类学知识介绍到中国来,幷力图把这些知识跟自己掌握的人类学知识以及中国的女性生存现状结合起来,以实现女性主义人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二 性别关系研究视角的补充与完善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这一领域的研究视角都还需要补充与完善。社会性别关系是女性主义人类学研究的核心要素。笔者认为完整的性别关系应包括三个方面:男性之间的关系,女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关系。三个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女性主义 人类学 交叉 互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7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