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将通感引入图形设计过程的思考.doc
《文学论文将通感引入图形设计过程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将通感引入图形设计过程的思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将通感引入图形设计过程的思考 将通感引入图形设计过程的思考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将通感引入图形设计过程的思考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将通感引入图形设计过程的思考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 通感最初作为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为文学作品的丰富多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与渗透,通感已突破了单一文学修辞手法作用的限制,转而成为一种有创造
2、性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创新活动,如将之引入到平面设计中图形的整个创作过程中来,不仅可以为图形的创意打开思路,还可为图形的艺术表现提供更为广阔的道路和方法。【关键词】通感 感觉互通 平面设计 图形 创意通感,究其产生的初始作用,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修辞技巧和描写手法,为文学作品的丰富多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后来学者对此研究的不断深入,通感逐渐突破了作为文学修辞格的束缚,朝深处拓展,并被不断引入到艺术、心理学、美学等学科和范畴。一、将通感引入图形创意的可行性分析钱钟书先生在通感一文中,将通感解释为: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身等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
3、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在文中,老先生将其概念加以扩展,赋予了这个术语以新的含义。人的五官虽各自独立,但在特定的情景、条件下,五种感觉即视、味、触、嗅、听可以互相沟通,共同发生作用,而正是通感的这种独特特性,成为将通感引入到图形创意过程的基础条件。1、思维模式的一致性从钱钟书先生对通感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通感主要是五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之间感觉的相互连通,相互映照。这种相互连通与照应,是建立在通感思维的创造性品质之上的。通感在思维模式上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及表现技巧、手段等方面上都与其它修辞格大不相同,有很大的突破。它不因袭前
4、人,思维方法不受‘平面’的束缚,突破了单一感觉时空界限体现了立体思维的特征:通感不受思维定向性的束缚,以多路思考代替单路思考,使人们的思路更加开阔,体现了转换思维和换位思维的基本特征。而图形的创意也不是对生活事物的简单复制和再现,它是建立在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下,充分运用五官之间的交流与连通,并通过创造性思维将日常生活人们所熟悉的各物质转化为非日常化的视觉元素,形成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独特图形元素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图形进行创意的过程中运用通感的思维模式,就是运用创造性思维,求新创异,大胆突破,从而构思出独特新颖的视觉艺术形象。2、心理机制的一致性通
5、感,从其生理和心理上来说,是外物通过并作用于感官而引起了各种不同感觉之间的互动。产生这种作用的正是联想和想象。在特定的情境下,联想和想象可以使视觉、听觉等五官相互联系、沟通和转换,因而,钱钟书先生也认为这是本联想而生通感的正常心理现象。由此可见,联想和想象就是通感得以实现的心理机制。可以说,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通感。而联想与想象恰恰也是平面设计创意的心理机制。科罗齐有句名言:艺术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创造引起读者审美再造的刺激物。平面设计就是在创造这种刺激物,在创造刺激物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创意的心理机制联想和想象,并挖掘生活中的点来进行设计创作。在设计中,一方面借助于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运
6、用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相关联想等创造与人们记忆中接近但又新奇可感的形象,从而引起人们丰富的感受:另一方面运用想象,使设计思维不受事物形态、结构和性质的种种限制,天马行空,最大限度的发挥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有利于创作出独特的艺术形象。同时我们在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过程中,由于各事物都有自己具体的物质形态,而这些物质形态所给予人们的感受往往被局限于特定的感觉器官上,那么要将由不同感官感受到的物质转化为视觉器官感受的视觉形象,就要发挥想象的作用,打通单一的视觉感受,沟通各感觉器官,来创造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在平面设计中,很多好创意的实例都说明了设计师们在创意的过程中有意运用通感中的
7、联想和想象来突破生活中的原有客观形象的束缚,大胆突破,以新鲜、具有强烈原创性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受众。二、引入通感对图形创意及表现的作用在平面设计的作品中,图形是最核心的视觉元素之一,它能迅速抓住观者眼球,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使观者获得美得体验。图形创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整体效果,从而影响设计信息的有效传递。图形的种类有很多,如具象图形、抽象图形、装饰图形、几何图形等,这些图形几乎都是由点、线、面这些设计元素所构成的,它们不受客观形象的约束,并且点、线、面本身就不是死的,他们都是活的生命,都有其独立表现价值和内在声音(康定斯基语)。如将通感有意识的引入到由这些有生命的点、线、面所构成的图形的创意
8、过程中来,在打通不同感觉之间壁垒的同时,更容易激发创作者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形成新鲜刺激和震撼的独特视觉形象。点有引导人们的注意力,发挥视觉中心的作用。它的张力总是向心的一即便在它呈现出离心运动倾向的情况下仍是如此,而这种向心与离心则以一种单调的声音传播开去。但如果一旦多个点的重复排列、点的规则运动等则可以打破这种单调的声音而形成具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的乐调,并产生线的感觉。线是点运动的轨迹,并在这个最简洁的形式中表现出无限感情的可能性。线条是经过审美情感净化了的,虽静犹动,富于节奏感、韵律感,与音乐无形的、声音的流水线有着心理动力学上的相似性。图形中的线条有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且因方向、形态的不
9、同而具有不同的感情,在论点、线、面一书中,康定斯基将直线分成三种形式:一是水平线,表现出运动无限的、冷峻的可能性。二是垂直线,表现出运动无限的、温暖的可能性第三则是对角线,表现出冷与暖程度相等的结合。在他看来,线不仅有运动的感觉,还有颜色,且带给人们冷暖、硬软的不同感觉。在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书中也提到:线虽单纯,也可以分出美丑……同是一样线形,粗细、长短、曲直不同,所生的情感也就因之而异。面是线运动的轨迹,因此面因线的表情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情感:直线形面给人光亮、简洁之感:曲线形面有柔软、温和、富有弹性的感觉:折线形面普遍有紧张和痛苦的意味:等腰三角形有稳定感:锐角有尖
10、锐感:一些不规则的多边形有笨拙、紧张的性格。同时面还因其形态和放置位置的不同,给人的感觉也各不相同,以上所描述的点、线、面带给人的不同的感受,均是建立在通感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通感,这种由视觉形式所产生的感受则无法与其它器官产生的感觉相交流和沟通,具有简单形式的点、线、面也就不能带给人们如此丰富的感受。由此说,由点、线、面所组成的图形中也就有了通感的存在,在图形设计的过程中,很多设计师就运用了通感联觉的方式将其它感觉如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情感性导入视觉领域使视觉图形具有了一定的情感知觉,从而丰富了视觉图形的作用和功能。在作品中,点、线、面以及图形不再呈现凝固、孤立和静止的状态,通过它可以刺
11、激人的各种感官知觉,拨动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情感。1、利用通感,拓展创造性思维日常生活中,由于每天都面对着千篇一律的程式化形象,人们的视觉感官逐渐变得麻木,常常对这些形象采取视而不见的漠然态度。因此要唤醒人们的麻木视觉,吸引眼球,就必须要创造新颖、独特的图形,而创造新颖、独特图形的唯一途径就是充分运用创造性 将通感引入图形设计过程的思考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将通感引入图形设计过程的思考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将通感引入图形设计过程的思考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
12、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图性创意的基石,只有具有创造性思维,一幅图形设计作品才具有了生命力。而目前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对创造性思维的开发都不是很重视。李砚祖先生在其设计理论的文史哲一文中指出:我以为关键是我们过多地注重设计的技能教育,而忽视了包括创意、理论等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因此在设计中,有必要专门对设计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培养创新的意识而要具有这种创造性思维,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是必不可少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可以说,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
13、造,也不会有创造性思维。而联想和想象作为通感的心理机制,始终贯穿了通感产生的整个过程。在平面设计图形创意思维的拓展训练中,利用通感可以打破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程式化形象的单一状态,将人们视若无睹的客观事物和各种现象,转化为独特的视觉元素,呈现在观者眼前,唤醒观者已经麻木的视觉神经,带给人们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并为设计思维朝广处、深处发展铺设一条康庄大道。在图性创意思维拓展训练中,利用通感,可以产生更加丰富的联想,增强设计者发散想象的能力。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通常有生理感受和心理感知两种,生理感受是源于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五官而对外界事物直接做出的反应。心理感知则是生理感受的延续,是
14、人脑通过联想与想象对刺激感官的客观事物做出的间接反应,它是人们根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对通过感官获取的信号做出的整体上的理解与判断。从生理感受向心理感知的发展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必然途径,而设计师的任务也就在于将对客观事物的生理感受由转为心理,使五官感受交流,以创造有利于沟通和传播的视觉形态。因此在从生理感受到心理感知发展的这个过程中,通过通感的作用,将形态、性质上差异性极大的客观事物以及对客观事物完全不同的感觉之间建立起联系。由一事物联想到它事物甚至更多事物,由一种感官的单一生理感受联想到其它感官甚至多种感官交融的复合心理感受,这就使得创意感官立体化,不再局限在二维空间中,进而转向多维的思考角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 论文 将通感 引入 图形 设计 过程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