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汉语.doc
《数字化时代汉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化时代汉语.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字化时代汉语文学的艺术感觉与思维所属栏目 大会论文一 作者:彭松乔发布时间:2004-7-19 15:28:06 点击数:622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内容摘要:数字化时代,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已经由传统的单一现实世界拓展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存的新型模式。在这样的生存境况下,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自然平台与数字化平台相互作用,使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也使汉语文学的发展面临着文化转型的强劲冲击。汉语文学如要达到审美诗性对数字技术理性的超越,就必须尽快掌握数字化时代人们的艺术感觉和思维变化特征,适时地进行文学范式的调整。只有富于时代特色的良好艺术感觉和诗性思维,才可重铸汉语文学的辉煌。
2、关键词:数字化时代 汉语文学 艺术感觉 思维方式 随着电脑、互联网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虚拟空间为要素的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类正通过信息化和网络化机制进行着一场从生存方式到感觉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革命。在这个由人机对话而搭建起来的数字化平台上,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已经由单一的现实世界拓展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存的新型模式。在这样的生存境况下,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自然平台与数字化平台相互作用,使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当人们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机器的交互作用中感觉世界时,他会感觉到时而空间与在场相融合,时而空间与在场相分离,在场东西的直接作用越来越被在时间或空间意义上缺场的东西所
3、取代。数字化时代正以微电子技术主导下“真”“假”重构的特殊方式拆解着我们曾经在农耕社会和传统工业社会里可以直观把握的现实世界,同时,它又以时间上光的速度和空间上全球化的无限广阔界面,给人类提供了能够充分发挥主体认知能力和创造才能的另一个虚拟世界。 这一数字化时代深刻变革的社会现实,正在日益渗透到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改变着我们曾经习惯的各种固有文化成规,有人以这一变化的虚拟生存为着眼点,将这一转变概括为虚拟化、话语霸权、视像化、空间化、代码化和非人化1,这虽然不一定十分准确,但却基本上把住了数字化时代的脉搏。面对这一人类生存方式和把握世界方式转型的冲击,汉语文学究竟应该怎样在数字化文明造就的二重
4、生存界面中迅速找到自己的文学话语空间,并走出以读写文本为主转入以视听文本为主这一文化媒介变革时期的艺术生存困境,进而重新建构起以汉语符号特性为基础的诗性魅力?这是摆在每一位关心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前景的理论工作者面前无法回避的诗学课题。要回答这一新的时代课题,答案自然有很多,但我以为,初步了解数字化时代人们的感觉与思维变化规律,进而实现汉语文学艺术感觉和诗性思维的转型在此显得尤为重要。 一 就艺术感觉而言,众所周知,在人类审美意识形成的过程中,人的感觉曾经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与动物的感觉源于本能,被自身和对象的特性所束缚有所不同,人的感觉可以突破这些束缚,可以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这种自由的
5、感觉方式,使人得以确证和发展自己的本质力量。一如马克思在谈到人的审美感觉的历史发展时所指出的那样:“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2(P22),因而“人的感觉不但可以同对象发生功利的、伦理的、道德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诗意情感的关系,文学艺术正是人的感觉中这种诗意情感的高度发展的产物”3(P37)。正因为如此,在文学艺术中是否表现了良好的艺术感觉,就成为决定其审美魅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中国文学发展史告诉我们,漫长的农耕社会文明曾经为汉语文学培育出了非常美妙的艺术感觉。不说白居易琵琶行中那对琵琶之声穷形尽态的感觉描绘,也不提刘鹗老残游记中那以“看得见声音”的方
6、式对黑妞和白妞歌声妙绝千古的感觉渲染,这些经典段落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了。我们随便打开一篇古典文学作品,都能从中发现一些精彩的艺术感觉片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中这般对母子亲情的切肤体验;“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粒粒莺歌溜的圆。”汤显祖牡丹亭中这番对莺歌燕语的特有通感;“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中这种对时光易逝的惆怅与敏感所有这一切,都足以让我们自豪地说一声: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感觉真是太好了!进入近现代以来,虽然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文化语境变迁等许多复杂原因一度曾导致我们的文学艺术中出现过“假、大、空”盛行、艺术感觉钝化的现
7、象,但总体上来看,汉语文学的艺术感觉依然散发着美妙的诗性魅力。无论是鲁迅笔下对人物的漫画式感觉描绘,还是废名、沈从文笔下对自然景观的风俗美感,抑或是阿城、莫言、苏童们笔下的先锋式艺术感觉表达,他们都以独特的艺术感觉在以读写文本为媒介主体的文化背景下为汉语文学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审美血液。 必须指出的是,汉语文学这种良好的艺术感觉,毕竟是在农耕文明和传统的工业文明中可以直观把握的现实世界基础上形成的。相对于数字化时代而言,它是以真切的在场感和时空同构为基础的,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因而,无论是自然界的朝晖夕岚、断梗飘蓬、絮影陌头、雁落平沙,还是人世间的君子好逑、煮豆燃箕、赤壁鏖兵、断桥寻梦都是可以直观
8、把握的,是作家和诗人在真切的现实中去感悟自然、感悟人生、感悟社会而产生的真切感觉。它是产生于实在世界基础上的,不管这种感觉有多么复杂,它都是可以直接被感知的,也都是可以用纯洁的汉语话语来表达的。然而,在数字化社会来临后,汉语文学中这种美妙的艺术感觉正在日渐衰微,“某些文字的修辞与表意策略正在丧失往昔的魅力,一些文字固有的内涵将在多媒体技术中逐渐消逝”4(P94),数字化社会的虚拟性正在对“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古典诗性话语构成严重威胁,它以强大的新感性方式销蚀汉语文学掌握世界所特有的良好艺术感觉。这一转变主要是由数字化时代人机对话的特殊虚拟实践活动带来的。与人们在现实世界中通过劳动
9、改造客观世界的传统实践方式不同,这种虚拟实践是使用数字化符号在虚拟空间建构对象性存在的新型实践方式,其实践的对象是信息,中介手段是由电子形成的一连串的“0”与“1”数字或“数字包”,实践过程是将信息内容按一定程序加工和储存,实践的结果可以直接展现在虚拟空间里,并以电、磁、光的方式迅速传播。这种超越了物理空间的纯粹形态的虚拟实践,正在强有力地改变着当代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由虚拟实践与传统实践双重建构而产生的“虚实相生”的新型实践模式必然带来人们感觉世界方式的变化。从汉语文学活动来看,这些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切地感受到: 其一,网络写作方式造成了创作主体与现实社会生活的疏离,从而有
10、可能动摇汉语文学良好艺术感觉的根基。在传统的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的创作是从感受生活开始的,对生活独到的感受是决定其创作成败的关键,因而需要作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深入生活,感受生活,有时甚至一部作品的创作需要以毕生的精力来打磨,这使得作家容易在对生活进行审美观照时获得良好的艺术感觉。古代作家如曹雪琴写作红楼梦时漫长的人生体验过程,现代作家如赵树理和柳青扎根乡村、深入生活的独特创作方式都充分说明了:亲近生活,拥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对文学创作是多么重要!但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却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作家这种获取艺术感觉的自在方式。网络社会的写作需要作者以快速获取信息,快速传播信息为创作的支点,你写得慢,作品
11、就可能没有人购买,艺术上就可能难以为继。因而,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在许多作家那里就成为一条快捷的信息渠道,一条“催生”新型文学艺术的“捷径”。“我曾经说:我不行了,无论如何也坚持不下去了,我没有东西可写了。我快要急疯了。但终于还是以每天一篇的速度,把稿子交给编辑。只有写,硬着头皮写,这是唯一的路,而且要准时无误地将稿子投递到编辑的信箱里”5。曾获得“榕树下”网站第一期“文学大赛”小说组第一名的尚爱兰对自己窘迫写作状态的这段描述虽然不一定能代表当下全部创作状况,但却道出了网络时代的写作与传统写作的根本不同之处。如此一来,必然会导致创作主体与现实社会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疏离,进而从根基上动摇汉语文学良好
12、的艺术感觉。 其二,网络上的文字与影像、声音相链接的艺术超文本(hypertext)形式必将全面增强对人的感觉系统的刺激,从而使艺术接受主体日益弱化对汉语文学这一单面文字产品进行咀嚼的耐心,并最终导致对语言艺术良好感觉的钝化。例如,“K是一个身材高大、肌肉发达的男子,深蓝色的眼睛和迷人的微笑十分性感。除了偶尔的便秘,他有良好的健康记录。”如果这句话是一个小型的超文本,那么人们可以轻易地突破线性的文本逻辑而进入意义繁复的空间。只要使用鼠标点击诸如“肌肉”、“性感”或者“便秘”这些关键词,人们就会跃入另一新文本新的文本可能是对于上述内容的阐述,或者是图片展示。当然,人们还可以在新的文本中另外选择一
13、些关键词予以点击,于是第三层的文本又会出现4(P97)。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那些“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单面文字感觉,还有多少人会去仔细品味呢?追求视像化、声音化、行为化、空间化和动感化,青睐视觉快感,这些数字化时代人们把握艺术的特有方式无疑会弱化对传统语言艺术的良好感觉。 其三,数字化时代快餐式的艺术生产和消费模式,使汉语文学在传播过程中来不及对审美感觉的消化就直接进入文化市场,文学正逐渐蜕变为消费文化的一部分。在我们当前生活的这样一个由数字技术构筑的感觉浮躁时代里,相当一部分文学创作者和接受者的心理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古典情怀为欲望话语所代替,理想的追求为及时行乐所覆盖,“不
14、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正成为一些文学活动主体真实心理的写照。只要你想让作品进入市场,一切都会身不由己。张炜的小说能不忆蜀葵的出版就很能说明问题,尽管张炜是一位有着强烈反消费主义倾向的作家,但出版社在他的小说封面上所做的广告性质的“内容提示”还是表现出强烈的消费主义欲望诉求:“桤明的幸福家庭有多可靠/淳于与陶陶姨妈是否乱伦/一场爱情的热病到底能烧多久/一位天才艺术家的秘史与传奇/无人能比的缠绵悱恻/熔化顽石的涓涓柔情”,对此做法,张炜只好无可奈何。无论是谁,只要你不拒绝作品的发表和出版,你就必然会打上数字化时代消费文化的印记。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人们往往来不及对汉语文学良好的审美感觉有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字化 时代 汉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7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