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角度评析林语堂的翻译观毕业论文.doc
《从审美角度评析林语堂的翻译观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审美角度评析林语堂的翻译观毕业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论文题目: 从审美角度评析林语堂的翻译观 以林译小窗幽记为例 课程名称: 文学与翻译 学生姓名: 学号: 院 系: 外 国 语 学 院 英 语 系 班 级: 英本 班 序号: 任课教师: 职称: 提交时间: 2012 年 月 日 成 绩: 从审美角度评析林语堂的翻译观 以林语堂英译小窗幽记为例 摘 要 :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他的国学根底与翻译水准堪称双绝。他一生致力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用通俗化的策略把深奥难懂的中国经典文化传播到西方。林语堂在其论翻译中系统讲述了他的翻译观。本文以林语堂的英译小窗幽记为例着重从审美角度评析他的翻译观,包括“忠实,通顺,美”的翻译标准和他的通俗抒情哲
2、学等翻译美学思想。关键字 :林语堂;审美欣赏;小窗幽记;翻译引言林语堂一生“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其翻译观体现于他的论翻译中。除了确立翻译标准和作品选择的体裁,他提炼中西方文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通俗抒情哲学和“性灵,闲适,幽默”的翻译审美观。本文以林语堂的英译作品小窗幽记为例,从审美欣赏角度具体评析他的翻译观。一林语堂的翻译观笔者认为,林语堂的翻译观可概括为两部分。其一是包括翻译标准,通俗抒情哲学等在内的审美观,这也是他翻译观的核心部分。其二是对作品体裁和翻译即创作的探讨。(一)翻译标准在论翻译中,林语堂提出了“忠实,通顺,美”(成昭伟,2010:13)的翻译标准。在“忠实”问题上
3、,林语堂反对“字字对译”,也反对“胡译”,提倡“忠实须求传神”。所谓忠实是指“原文之神气与言外之意”。(林语堂,1995:319-320)译者不仅要达意,还要传情,并在翻译时引起读者身临其境的审美冲动。(陆洋,2005:19-20)但是,林语堂又认为绝对的忠实是不可能的,因为“凡文字有声音之美,有意义之美,有传神之美,有文气文体形式之美,绝不可能将这些同时译出,译者所能求的只是比较的非绝对的成功”。(林语堂,1995:319-320)在“通顺”问题上,林语堂提出句译,即翻译必须以句为本位,而不是逐字翻译。译者必须考虑到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应“忠实”于译语文化的阅读习惯,应以译语的“行文心理”为
4、标准。(陆洋,2005:19-20)“美”译是林语堂翻译观的内核。他认为艺术之“美”在于“风格与内容并重”。“美”是在“忠实”和“通顺”的基础上,尽力趋至“音美”,“意美”,“神美”,“气美”和“体美”的佳境。林语堂的翻译标准实质上就是“美”的标准。(陆洋,2005:19-20)只有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和谐统一,才能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即“传神”求“美”。(二) 通俗抒情哲学“性灵说”是林语堂通俗抒情哲学的核心与本质。所谓“性灵”,是作品展现的自然个性风格,即表现真我,以自我为中心。林语堂将“性灵”视为艺术的根本,认为创作主体要向读者显露自己的真面目,袒露心胸,流露真实情感。笔者认为,林语堂的译文
5、重意轻法,充满个性,不为格式和章法所拘束,也是由“性灵说”引发。林语堂的文学体系是以闲适为格调的,注重内容上的闲情雅趣和形式上的闲谈文体。他用娓娓道来的方式与读者情感互动,文风上崇尚自然清新,选材上小到品茶烧饭,大致儒道美学,贴近生活,注重日常生活的艺术化。(杨柳,2004:43)笔者认为,闲适格调表达了林语堂淡然平和的心态,对超然古朴之风的向往。林语堂的通俗抒情哲学就是他提炼中国袁中郎的“性灵”内核和西方表现主义形成的独树一帜的美学观。林语堂坚持“一切的表现都是艺术”,艺术即抒情即表现。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为了抒发感情,表现个性。笔者认为,林语堂的通俗抒情美学就是独特的性灵说与闲适格调和幽默的结
6、合,强调主观个性,真实情感,自由不拘。二林语堂的翻译观在其英译小窗幽记中的体现 小窗幽记作者为明人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糜公,是晚明山人墨客的领袖人物,他工诗善文,尤长小品清言,盛名于天下。小窗幽记分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是一部纂辑式的清言小品集,(陈眉公,2008:5-6)字字珠玑,充满浓郁的佛道庄禅色彩和灵性四射的意趣,渲染出作者高远而超脱的生命观。(张婷,2007,59)林语堂由“性灵”引发,在选材上注重作品的个性和闲适情趣,这与小窗幽记的闲雅艺术相契合,笔者认为林语堂和陈继儒是情感互通的。同时,“翻译即创造”是林语堂极为重要的观点,翻译不是完全拘泥于原
7、文的复写或临摹,而是在忠实原文主旨和神韵基础上的二次创作。译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跳“带着镣铐的舞蹈”。(李晓红,2007:84)(一) 译文准确传神以求“忠实”1. “赏花须结豪友,登山须结逸友,泛舟须结旷友,对月须结冷友,捉酒须结韵友”(林语堂,2002:36) 译本中,“豪”译为“nonchalant”,即“behaving in a calm and relaxed way;giving the impression that you are not feeling any anxiety”(霍恩比,2005:1169),这与“豪”所表达的豪迈豁达很一致。“逸”被译成“roman
8、tic”,“逸”为“隐逸”(王力等,2005:459),中国文化中,陶渊明等隐士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和神秘色彩,而陈继儒也是隐士,林语堂此处的翻译可以说是充分把握了中国文化的内韵,准确把握了原文的典雅和思想之美。“旷”译为“expansive nature”,“nature”是人的本质,本性,与“expansive”搭配,传达出旷达心胸和高洁性情,如此表达不仅符合西方人的阅读和思维习惯,而且完整表达出古文的超然古朴之风。“冷”译为“cool philosophy”,在中国文化中,赏月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如宇宙,永恒,生命的消亡与延续等,这样翻译,“忠实”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哲思,有浓郁的东方
9、神秘色彩,也保留了意境和想象之美。“韵”译为“flavour and charm”,完整传达“韵”“风雅,风度”(王力等,2005:482)之义。古文中高度概括的单音节词“韵”译为外在有魅力,吸引人的“charm”和有高深品味的“flavor”的结合,传神表达了“韵”所指的内外兼修的“君子”高境界。“法饮宜舒,放饮宜雅”(林语堂,2002:36)译文中,表“安详舒畅”(王力等,2005:353)的“舒”译为“slow and leisurely”,“leisurely”为“done without hurring”,也有不慌不忙,悠闲从容的意味,又巧妙传神地表保留古文的情趣之美。同样地,放译为
10、“unrestricted drinking”,“雅”译为“elegant and romantic”,“忠实”再现了中国的审美哲思,也带有林语堂个人的理解和创造。2. “古铜三弄”;“须前栽碧梧”;“编槿为篱”(林语堂,2002:40-42)译文中,指古琴的“古铜”保留为“chin”,“碧梧”则为“green wutung”,“槿”,“木槿,一种落木灌木”也保留为“chin-tree”。笔者认为,林语堂在这里之所以采用音译法,是为了最大程度上保持原作的风格个性和文化内涵。比如,作为典型中国文学意象的古琴和梧桐,前者传达修身“正心”、中正平和的人格修养境界,后者则常在文学中以“梧桐夜雨”,“寂
11、寞梧桐”寄托作者的孤独忧愁又享受孤寂的人格。(俞香顺,2005:97)原文中用“碧”即“翠绿”来修饰“梧”,赋予梧桐另一番生气,加之作者陈继儒为隐士,可以说流露出一种怡然自得的隐逸幽趣。因此林语堂选择保留其本来面貌,既能保留原作的意趣,也能唤起西方读者对东方文化的兴趣。(二) “句译”以求“通顺”1. “观妓须结淡友”(林语堂,2002:36)译文为“For going to sing-song houses to have a look at the girls,one must secure quiet or mild-tempered friends”。(林语堂,2002:37)“欣赏歌
12、妓听曲”,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观舞吟诗的高雅活动,但若翻译不当,会让西方读者产生误解。因此,林语堂在准确和整体意义和意境的基础上,强调对整句话的理解而不拘泥于个别词的字译,采用“句译”,简译为“sing-song house”,突出活动的功能和形式,以符合西方文化的阅读习惯和读者的理解能力。虽然失去了中国文化的独有意蕴,但达到了传达句子意义及“通顺”的目的。2. “病饮宜小,愁饮宜醉”(林语堂,2002:36)译文为“A sick person should drink a very small quantity,while a sad person should drink so much as
13、 to get drunk”(林语堂,2002:37)。“单音节性”是中国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的审美规范,而西方人崇尚连贯性很强的段落阅读,于是林语堂运用“句化”,这是指原句中单个的词在译语中被转化为句子(含小句)的现象,这与他所提倡的“句译”观密切相关。(陆洋,2005:51)对于原文高度凝练的抽象单音节词“病”、“愁”,林语堂化抽象为具体,变简为详,译为“a sick person”、“a sad person”,简单清晰,满足了西方读者的审美期待。同理,原文“清茶好酒,以适幽趣”(林语堂,2002:40)的译文中把“幽”句法化为“the atmosphere of delightful s
14、eclusion”,具体详细地表述“幽”的内涵,以求西方人体会原作的意境,即“通顺”。3. “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林语堂,2002;40)译文为“In our leisure we will discuss the ancients and the moderns;and in our quiet,we will enjoy the sceneries of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林语堂,2002:41)这句翻译是“句化美”的典型,原文的四字短句被译为完整的长句,且原文中的“闲”和“静”被译为状语,变抽象为具体,别有一番闲雅的意境。另外,“discuss”和“
15、enjoy”的对仗也很工整,准确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4.“醉文人宜谨节奏,畏其侮也”(林语堂,2002:38)译文为“A drunk scholar should be careful in his conduct,so that humiliations can be avoided”。(林语堂,2002:39)西方人重视和强调客观,常用物化主语,而中国人主体意识较强,习惯以人称代词作主语。林语堂深谙中西思维的差异,将“侮”变为主语,译为“humiliations”,并用被动句表达,更符合西方读者思维。(三) 综合手法以求“美”1. 运用修辞以求音乐美和节奏美(1) 头韵头韵即在一组词的开头
16、或重读音节中对相同辅音或不同元音的重复,英语的头韵占其音韵美之半壁江山。(潘卫民、毛荣贵,2006:116) “醉得意唱,宣其和也;醉将离宜击钵,壮其也”(林语堂,2002:38)译文为“A man getting drunk when happy at success should sing, in order to harmonize his spirit; and a man getting drunk at a farewell party should strike an earthen po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his spirit”。(林语堂,200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审美角度评析林语堂的翻译观 毕业论文 审美 角度 评析 林语堂 翻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7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