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贾平凹小说看中国农村的改革之路毕业论文.doc
《从贾平凹小说看中国农村的改革之路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贾平凹小说看中国农村的改革之路毕业论文.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湖 北 民 族 学 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本科毕业学位论文从贾平凹小说看中国农村的改革之路姓名 学号 010940403 专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职称 教授 2013 年 5月25日湖北民族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 绩 评 定 表所在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时间:姓名 学号010940403论文(设计)题目从贾平凹小说看中国农村的改革之路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设计)的评语:成绩(百分制):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答辩小组评审意见:成绩(百分制):答辩小组组长签名:年 月 日总评等次: 学院公章: 年 月 日 论文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2、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2013 年5月25日摘要: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最具活力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带有较强的时代烙印。从创作小月前本始旗帜鲜明的反映中国的农村改革起,到现在为止已在多部文学作品中或多或少的对中国的改革之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既有对改革所取得成就的欢欣也有对改革所出现的问题的反思和批判,表现出作者极强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关键词 : 贾平凹的小说;中国农村;改革Abstract
3、: Jia pingwa is one of the writers of Chinas contemporary the most dynamic, his works reflect the broad social life with a strong brand of The Times. From creating the abortion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distinctively reflects Chinas rural reform, so far has been in a number of literary works more or l
4、ess to Chinas reform path is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thinking. Has both the joy of the achievements of reform and the reform of the problems of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the author showed strong times feeling and sense of mission. Keywords: Jia ping-was novel;Chinas rural;Reformation目录学术声明内容摘要与关键词Ab
5、stract & Key words引言1一、对农村改革的欣喜和赞颂11、农村改革书写的前奏12、以爱情婚姻为本表达改革的欣喜和赞颂2二、对浮躁心灵和生命前景的忧虑31、浮躁里对心灵的忧虑42、高老庄里对生命前景的担忧5三、对乡村文化没落和农民身份尴尬的反思 61、秦腔对乡村文化没落的反思62、高兴对进城农民身份尴尬的反思8结语9参考文献11致谢12引言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进行以土地责任承包制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以来,中国的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因为这次改革使中国的农村生活和文化观念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几乎和这次改革同步,许多作家对他进行了丰富的表现并创作了一大
6、批优秀的文学作品。贾平凹便是以中国改革时代为社会背景,以他深切体察的商州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所发生的人事、物事为基本素材,深入的关照中国改革几十年来农村所的社会历史变迁,创作出了一系列的影响深远的优秀作品。诸如浮躁、秦腔等。贾平凹以商州这块土地来体验研究,分析和解剖中国农村在改革中的发展和变迁。商州对于贾平凹就像沈从文对于湘西,福克纳对于约克那帕塔法世系一样,为贾平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乡村写作素材,从小月前本到最近的新作带灯一直都是在写商州地界上的故事。当然商州农村的发现也是出于一定机缘巧合,因为在满月儿后贾平凹的一些创作如二月杏被批评家指出了“生活底子不厚”等问题,贾平凹的写作必须要转向。“
7、怎么去写?去写什么?我认真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针对自己生活阅历不足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不强之短处,我只能去商州去丰富自己,用当时的话说:再去投胎!”1正是这种批评促成了贾平凹发现了商州农村,并且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农村改革写作。一、对农村改革的欣喜和赞颂1、农村改革书写的前奏在经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贫困和浩劫后,诸多涉及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里,许多是在倾述农村的历史或现实的苦难,在或明或暗里期待着农村发生变化。例如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作品,将笔触伸向刚过去的历史,表现了农村的极度贫穷和生活的悲剧,表达农村亟需变革的愿望。贾平凹先生曾说:“关怀与忧
8、患时下的中国是我的天职”作为这样一个时刻关注国计民生的作家对中国农村改革的期待和关注几乎是必然的了。众所周知,贾平凹是以获得1978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满月儿从而正式走上文坛的。当时流行的文学思潮是“伤痕文学”而满月儿正如当时评论家所说的是“反伤痕”的。但我们却能从中看出改革文学的一些端倪,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小说以主人公满月儿的“英语”作结尾。但是,满月儿毕竟不是反应当时农村改革的作品,真正以反映农村改革为主题的作品是在以后的商州系列作品中。 贾平凹首先选择了家乡“商州”作为自己改革书写的第一“根据地”:“1983年一过完春节他就回商洛去了,两年来她的足迹偏及这个地区的每一个县,有些县已经
9、去过三四次。他在这人熟,可以找到很好的向导。这些向导大都是对下边很熟悉的干部,他们可以一下子把贾平凹带到那些起过剧烈变化的乡镇去,带到曾经发生过悲欢离合的传奇故事的三家村去,坐在那些当事人家里的热炕上、火坑旁,和他们一起生活几天,观察、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性格。”2这次深入生活的采风活动的直接成果就是发表了小月前本,并由此开始陆续写了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按贾平凹的自我期许,这些作品“欲以商州这块地方来体验,研究、分析、解剖中国农村的历史发展、社会变革、生活变化”。3换句话说就是他思考的问题就是在形式、新政策的颁发下新生活的复杂而迷离,以及由此而投射在农村每个阶层的人心中的变化。诚如,当时的研究者指
10、出的那样:“通过新生活新人物,通过新的人物的改革业绩和改革所引起的道德观念的变化来反应和赞颂中国农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所发生的历史性转折。”42、以爱情婚姻为本表达改革的欣喜和赞颂小月前本很鲜明的表现出来了这种转折。小说主要的讲述的是一个山沟里的爱情故事:主人公小月在老实巴交的未婚夫才才和一个爱倒腾的门门之间犹豫不决。故事的原型来自于贾平凹在白浪街的见闻,当然小说呈现出的很显然有艺术的加工。才才勤劳善良、老实本分而保守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农民形象。门门思想想对具有现代化意识,他精明,办副业能说会道还定了全村唯一的人民日报通过这两个人物突出了先进与落后、改革和保守的矛盾对立,由这些矛盾对立作者徐
11、徐道来,小月在才才与门门之间挣扎难断,按照她父亲王和尚的意思才才强似门门百倍,“农民就是土命,不务庄稼的话,去当二流子?”但是这种传统的观念却难以说服小月,在小月眼中邋邋遢遢的才才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收拾的干干净净的门门的。小说正是通过才才和门门这对典型人物的塑造,并通过描写具有现代意识的门门的胜出来说明和赞颂改革。换言之,小月前本事关爱情的纷争只是改革的换喻。在小月前本之后贾平凹的鸡窝洼人家对改革的叙述就显得更戏剧性一些了,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关于“换老婆的故事”。这依旧是一个商州乡村的故事,和麦绒离婚后的禾禾,寄居在灰灰与烟峰家中在经历了一些列的变故和误会后,灰灰与烟峰离婚后而娶了麦绒,禾
12、禾和烟峰生活在了一起。“这部作品写了在农村生活变革中,两个家庭的巨大变迁和重新组合”5。在小说中这种换老婆的标准是,是否具有时代精神也就是改革意识。和小月前本类似都是通过婚姻爱情来反应改革,但是很明显的是鸡窝洼人家更为激进了。在改革者中禾禾相比门门就更进一步了,而对于灰灰这类保守者作者的态度也更为刻毒了,才才多少能得到传统社会的一些肯定,而灰灰却象征性的缺乏生育能力。在这一点上甚至当时的一些批评家也认为有一些过头了。 “鸡窝洼人家在作品结尾,描写烟峰要生孩子了而真正不能生育的是灰灰。这个戏剧性的情节固然有趣。但对灰灰这个形象却是一个伤害,作者有意无意的嘲弄了他。结果是贬低了农民传统美德在新时期
13、的意义。”6通过对以上两个中篇小说的分析我们看到了贾平凹对中国改革之初的认识、理解并且持一种积极赞颂的态度。贾平凹曾写道“中国正处于振兴年代,改造和扬弃了保护落后的经济,求其均衡的政策,着眼于扶助先进的经济,发展商业和金融,应该说,党是英明的,政策是正确的”7。贾平凹之所以这么说那是有切身体会的,贾平凹在后来写道“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九年的十年里,故乡的消息总是让我振奋,土地承包了,风调雨顺了,粮食够吃了,来人总是给我带新碾出的米,各种煮锅的豆子,甚至是半扇子猪肉” 8。农村的改革让农民物质生活富足了,作者感到无比的欣喜,不仅如此,改革更让广大的农民在精神上开始觉醒变得越来越自信,“新的生活的到
14、来,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地区,向一切人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子,尤其是年轻人” 9。小月对爱情的自主决定就是明显的例证。在这种情况下,贾平凹对农村改革进行讴歌那就是在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二、对浮躁心灵和生命前景的忧虑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的全面深入整个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虽然他的进程不再像改革初期那样显著,但政治、经济的变化越显剧烈。市场经济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商业文化成为了社会的主流,并且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每个角落。贾平凹敏锐的意识到,改革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变化,而是一场包括政治、经济道德等在内的全面性的变化,是乡村文明想现代文明的转型。“这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开始也是文化冲突的开
15、始。从那以后我关注着这种社会变化,人的变化,一直到今天,这种变化成了我写作的主要内容。”10因为这种转型必然伴随着各种的冲突和对立,正是基于此贾平凹对这种转型时期广大农村出现的各种现象表现出的态度是对改革忧虑和怀疑。1、浮躁里对心灵的忧虑 贾平凹对改革的怀疑和忧患最早表现出来是在浮躁这部长篇小说里。在农村的改革进行了十几年后充分展露了改革的复杂性,以浮躁为题也表现出了作者的困惑。“我想怎样才能把握目前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到底是个啥,你可以说是生气勃勃的,也可以说是很混乱的,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你可以有多种说法,如果你站在历史这个长河中,你如果往后站,你再回过头来看这段时间,我觉得只能用浮躁两个字
16、概括。”11贾平凹集中笔力描写了浮躁不安的州河所流经的两岔镇仙游川村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变迁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冲突和碰撞。小说以金狗和雷大空在改革时期的个人奋斗为主线,集中展示了改革时期出现的许多不良社会现象。即便是作为正面改革者出现的金狗,在其身上依然有许多的毛病,例如,在州城和石华的不正当关系和颓废生活等。就更不用说通过各种违法手段冒险发财的雷大空了。可以说躁动不安的那条州河是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失去了价值的支撑后浮躁不安心灵的象征。贾平凹正是对其的叙写来具体的表达其对改革的怀疑和忧患。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人们,一方面是我们固有的传统道德思想和价值观念遭到了强烈的冲击,传统的思想中一些腐朽落
17、后的东西还在他们的思想中起着支配作用;另一个方面则是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现代文明所带来的一些腐朽的东西在引诱着人们,不健康的思想不断腐蚀人们的思想。于是,传统中那些落后的东西如宗法制度、家族势力、派系斗争、封建迷信和随改革而来副产品如拜金主义、专门利己毫不利人、投机倒把混合在一起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强烈的冲击。在传统文化熏陶浸润下的人们必然的有着对传统道德观念的留恋恪守,但却又禁不起眼前利益的引诱而欲跃跃欲试,从而形成了州河两岸人们躁动不安的灵魂。这也是改革必然经历的痛苦抉择。作家敏锐的察觉到了这点,于是他笔下的人们也就有了浮躁不安的心灵,不甘于现状,金狗、雷大空便是其中的代表。无论是代表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贾平凹小说看中国农村的改革之路 毕业论文 贾平凹 小说 中国农村 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7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