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身份认同的焦虑——凡一平中篇小说《扑克》解读.doc
《【word】 身份认同的焦虑——凡一平中篇小说《扑克》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 身份认同的焦虑——凡一平中篇小说《扑克》解读.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身份认同的焦虑凡一平中篇小说扑克解读2011年第2期(总第112期)广西教育学院GUANGXlJIAOYUXUEYUANXUEBAON0.2,20l1(SerialNO.1l2)身份认同的焦虑凡一平中篇小说扑克解读韩颖琦(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邮编:530004)摘要:凡一平的中篇小说扑克视角独特,故事曲折离奇,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扑克牌在小说中是一个功能性极强的重要道具,它不仅引出了一段严肃而沉重的,颇具戏剧性的寻亲故事,并在故事的讲述中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身世故事;更为重要的是,扑克牌的两面隐喻着主人公截然不同的双重身份,在寻亲故事的背后隐匿的是现代人在物质社会中身份认同的焦虑.除了整体结构
2、设置巧妙,意蕴深刻发人深思外,细节的精雕细琢也是小说的一个亮点.关键词:广西作家凡一平扑克文本解读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410(2011)020013041.一张扑克牌引发的寻亲故事凡一平的中篇小说扑克首发于三月三杂志,在2008年第1期的花城上发表后,被2008年第3期小说选刊,2008年第6期作品与争鸣转载,入选2008年第8期中华文学选刊.小说原型取自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栏目十年寻子路,片中家长潘连泰讲述了一个因写作文而引发的寻子故事.扑克同样讲述了一个由一张扑克牌引发的,颇具戏剧性的寻亲故事,原本是为轻松休闲而进行的扑克游戏,却意外地串联起一个严肃而沉重的
3、身世故事,在身世故事背后隐匿的是现代人在物质社会中身份认同的焦虑.故事是这样开始的:王新云在与情人和朋友打扑克时无意间从一张扑克牌黑桃K上发现了一则让他惊愕不已的寻子信息:韦三虎,1986年7月19日在广西都安县菁盛乡街上被人拐走,被拐时五岁.有知情者请致信:530007广西都安县菁盛乡内曹村乜鸡屯韦元恩收.或致电138xxx30515,有酬谢.这则信息带给王新云的震动正如小说所描述的:”王新云的吃惊一定是从内脏开始的,甚至是从心的最深处开始的,因为在他仔细看了扑克牌的人像和文字说明之后,脸上许久都没有表情.或者说在他仔细看牌之前和看牌时,脸上还有表情,但是在他仔细看完一张牌之后,脸上的表情就
4、收敛了,紧缩了,甚至僵硬了”,”王新云的右手举着一张牌,一动也不动,其余的牌在另一只手上耷拉着,露出牌面.他看上去已经像个痴呆.”何以至此?原来黑桃K所揭开的正是王新云昔Et的真实身份.十九年前,在王新云只有五岁,还叫韦三虎的时候,跟着父亲去卖猪,父亲承诺卖了猪后给韦三虎买一根他从未吃过的冰棍,在父亲的描述中,冰棍是一种冷得不能再冷的又很甜的,不能带回家吃的东西,在神奇冰棍的诱惑下,韦三虎跟着一个也承诺给他吃冰棍的陌生人走了,陌生人是人一】3一贩子,韦三虎这一走就再也没能找回家.这中间韦三虎先是被卖到了田旺村的陈家,被唤作陈昌斌,两年后逃走,最终被浙江一位身家过亿的富翁王华高收养,变成了如今的
5、王新云,广西农村的韦三虎变成了浙江的富二代王新云后,从此过上了好日子,他的身份也和黑桃K的内容截然不同了:王新云,男,汉族,生于1981年9月1日,籍贯浙江温州,2004年7月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学院,现任浙东电视台文艺部助理编导,记者.几乎在看到黑桃K的同一时间,和情人,朋友没有做任何交代,王新云便不告而别,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寻亲之路,故事由此展开.那个让王新云归心似箭的曾经的”家”在曹村乜鸡屯,这是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被世界忽略或遗忘的小村落,但对于王新云来说却意义重大,”天大地大,不如内曹村大,不如乜鸡屯大”,因为这是王新云的“根”之所在.但是在王新云寻”根”的过程中,当他一步步迈向那个早
6、已破败不堪的家时,他听到了足以让他惊骇的消息:为了找他,生父犯了罪,生母疯了,大哥傻了!这消息阻止了他认亲的脚步,旋即出现的三个问题让他像一棵被雷劈过的树,一下子变木了:我的生母是个疯子,我的大哥又是个傻子,能认么?我的亲生父亲是个释放的劳改犯,敢认么?我认了有罪的亲生父亲,我是不是就成了疯子和傻子?再让我们来看一看王新云作别了十九年的家如今已经破败不堪到怎样的程度:墙壁大开裂缝,东歪西斜,屋瓦漏洞百出,堂屋空空如也.他的失散的亲人们如今是怎样一副模样:一根绳索连接着他的生母和大哥,白发如雪的生母腰上拴着绳索,她眼眶凹陷,眼球凸出,眼神呆滞,像个女魔;绳索的另一头拴在大哥的腰上,一个劲儿傻笑的
7、大哥嘴还流着口水.家里唯一的粮食就是小半筐的红薯!面对这样的家和亲人,反复盘旋在他脑海中的三个问题像三条绳索一样,将王新云紧紧绑住了,他压抑住了认亲的冲动,因为隐藏在这三个问题之后的是一个更要紧的问题:一l4一我认了我的亲生父亲或至亲,那么,养父家的亿万财产,将来是不是就没有我的份呢?两个家庭,两种身份的强烈对比和反差,使王新云放弃了认亲,他以一个记者的身份,留下了身上几乎所有的钱便仓皇地逃离了.对于”家”,这是他第二次离开,与十九年前被迫离家不同,这一次离家是他理智思考后的主动选择,第一次是被拐卖,这一次则是逃离和背弃.王新云放弃了韦三虎的真实身份,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在富有与贫穷之间,他选择
8、了前者.这一选择实际上在他上中学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王新云在高二时曾写了一篇作文我的亲人我的家,这篇作文正是亲生父亲用来寻他的一种办法,他在作文中表达了内心的矛盾:”我现在很幸福.虽然我知道,我幸福的背面,是亲人的痛苦.我要幸福,但是我又不想要亲人痛苦.”只是在如何保全自己幸福又不想让亲人遭受痛苦之间,他始终找不到两全其美的办法,这是一个两难的非此即彼的选择,黑桃K的正反两面正如王新云的两种身份,选择了扑克牌的这一面就意味着扑克牌的另一面将永远地被遮蔽掉了.颇具戏剧性和让人感叹的是,当王新云在作文中袒露了真实身份,并已经过上了美好新生活的时候,他的生父韦元恩却因为在寻子途中失手杀了人而被关进监
9、狱,与亲生儿子失之交臂了.试想一下,如果当年韦元恩看了这篇作文找到亲生儿子,那两人就真的能毫无障碍地相认吗?恐怕也很难说.2.意昧深长的细节描写对于王新云来说,在他放弃了认亲的同时,他也割断了现在与历史的关联,成了一个没有过去的人,当然这只是在别人眼里,在王新云内心深处,被他抛弃的”家”还在,但只能封存在内心深处一个最隐秘的角落,不再去触碰,人间最宝贵的亲情就这样失去了.良知和真情并未泯灭的王新云以醉酒和更加疯狂甚至是虐待式的性爱来逃避和排解压力,对于这一情节设置,有论者批评说,”只可惜凡一平似乎找不到描写王新云内心挣扎的有效方式,只好把大量的笔墨都浪费在王新云与同事的婚外恋情上.也许只有改编
10、成影视剧之后,这些俗套的激情戏才能找到用武之地.”1当然不排除作者在写扑克时就有将其改编成影视剧的想法,因为凡一平本来就是一个游刃有余地行走于小说和影视之间的人,但在我看来,偷情情节的设置绝不仅仅为了迎合读者和影视,应该看到,偷情是王新云的身份和地位带来的副产品,或者说是他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做回韦三虎,将失去这一切.疯狂发泄正是他变态地利用身份和地位的表现,是他对险些失去的优势的变相补偿.然而无论怎样放肆,王新云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挣扎,忏悔感和负罪感时刻缠绕着他,在一次醉酒后的赌牌中,他手里抓着的又是那张揭示他历史的黑桃K!在那一刻王新云被惊醒了,他突然跑出酒楼,去寻找那个他既不敢接近又无时
11、不记挂的人,他拨通了生父的手机,然而就在接通的一瞬间,他又果断地挂断了电话,担心和疑虑又一次让他远离了亲情.如果故事到此画上句号倒也未尝不可,但小说中父子俩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情绪激动的王新云在生父住处附近晕倒了,及时赶到的生父将好心的”王记者”送往医院,因为没钱,生父采取了非常手段胁迫医生施救,虽然他并不知道被救治的”王记者”就是他苦苦找寻了十九年的亲生儿子”韦三虎”,他这样做完全是出自善良的本性.出院后王新云将生父带回自己的豪宅,让生父美美地洗了一个久违的澡,就是这小小的举动让韦元恩手足无措,仿佛欠下天大的人情债不知如何偿还,可见韦元恩虽历经沧桑却依然保持着一颗善良感恩的心.而与此形成鲜明
12、对比的是,亲生父亲就在眼前,但王新云连相认都不肯,更谈不上如何报答亲生父母的生养之情了,他所能做的就只是让父亲暂时享受一下他的好生活,领父亲在浙东最贵的饭店里大吃了一顿,这就是王新云所能给予的补偿了.如果韦元恩知道”大恩人”王记者就是多年前失散的,如今同处一室却不肯与他相认的儿子,可以想象他内心会是怎样一种悲凉的况味.显然,扑克在小说中是一个重要的道具,扑克作为一个道具,曾出现在1994年的春节晚会上,当时有一个让人难忘的小品叫打扑克,在小品中,扑克不仅发挥着它自身娱乐大众的功能,更在游戏与娱乐间针砭现实,引人思考.凡一平小说扑克中的扑克作为一个功能性极强的道具,所发挥的作用更为重要,扑克不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word 扑克 【word】 身份认同的焦虑凡一平中篇小说扑克解读 身份 认同 焦虑 凡一平 中篇小说 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7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