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地方性方言类电视节目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oc
《3200.地方性方言类电视节目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00.地方性方言类电视节目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温州人 温州话”地方性方言类电视节目的现状与发展研究2008-10-30大学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温州人 温州话” 地方性方言类电视节目的现状与发展研究【内容摘要】以温州地区方言类电视节目为例,了解方言类电视节目产生的原因、当今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情况,总结方言类电视节目独特的传播内容、关注视角、制作形式和采集方法等,从而研究方言类电视节目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和今后正确的发展道路,在提倡广泛使用普通话的同时,使方言文化得以顺利传承。【关键词】 方言 电视节目 发展 温州 调查【正文】我国土地宽广,而且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的语言加各地的方言真是千奇百态,各有特色,非常繁杂。而当方言电视节
2、目纷纷在各地电视台上演,它就成为了中国电视节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色组成部分。方言节目指各地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以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达形式推出的一些节目。而温州方言作为众多方言中极具特色的方言之一,一些当地民俗风情,包含着智慧、哲理的谚语、俚语很受当地读者的欢迎,且方言类电视节目往往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色。第一部分 温州地区方言类电视节目以温州电视台的3个方言类电视节目为例:1、新闻综合频道闲事婆和事佬 “闲事婆和事佬,你有困难我帮你道”没错,不用怀疑是不是打错字了,在温州方言里,这句话就是很有特色的一句。而其特色就在于最后一个字的语气
3、词,至于到底该用什么样的字似乎没有人关心过,因为,也很少人会把这样的话翻译成普通话。既然电视台这么用了,那么大家也就这么接受了。创办于2006年1月1日的闲事婆和事佬栏目就是以“帮忙”的独特定位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经过几次扩版之后,现栏目分设帮忙、新闻、故事、当家人等多个板块,帮忙更贴心,内容更丰富,服务更周到,时效性更强。每日晚18:25首播,次日10:27重播。2、经济科教频道百晓讲新闻温州人,温州话,讲温州事,温视经济科教频道推出一档用温州话主持播报的本地新闻栏目百晓讲新闻。这档栏目以百姓关注的社会新闻为主, 以“有趣、有用”的原则制作贴近百姓的“民生新闻” 。主持人金城濠、金方翔,用
4、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你关心的身边大小事情,并对新闻事件做个人化的评点。这种角色化的方言新闻播报方式在温州本地电视媒体中尚属首创,相信这档语言贴近、内容贴近、形式贴近的特色新闻栏目能够为温州百姓所喜闻乐见,创造温州电视节目新亮点。栏目从 2006 年 1 月 1 日起改版,节目每天一期,片长31分钟。百晓讲新闻A档播出时间:每日18:00首播,次日07:32重播。百晓讲新闻B档播出时间:每日21:10首播,次日11:41重播。栏目主持人: 3、公共频道天天讲闲谈天天讲闲谈是温州广播电视总台公共频道全新重磅推出的一档新闻方言脱口秀栏目。“民本视角,本色表达”,栏目立足温州的地域特色,对国事、家事、
5、天下事进行温州百姓的解读。代表着老年群体的董阿姨,性格豪爽、开朗,保守而又不失时髦,特别关心社区的大小事,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代表着中青年群体的阿豪思维活跃,语言犀利但不失诚恳;而80后的胡丹个性十足,乐于接受新事物,并且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他们三位不同年龄段的主持人,从各自不同的角色角度和观众分享他们眼中的世界,他们诙谐幽默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向观众述说新近发生的新鲜事,他们用普通百姓的视角观察身边的世界,进行着本色大胆的评论。栏目热线88913939,拨拨就要散讲散讲,天天讲闲谈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你的故事我来讲,你有困难我来帮。4、三档节目概述 其实闲事婆和事佬、百晓讲新闻和天天讲
6、闲谈三档栏目是以新闻节目为依的。而闲事婆和事佬更像是杭州范大姐帮忙此类节目,重视的是以“帮忙”为主的中心思想。百晓讲新闻则是典型的民生新闻,偶尔穿插一些要闻的新闻节目。而主持人经常身着唐装则十分具有民族特色。天天讲闲谈则以聊天的形式像大家讲述发生在百姓身边有趣的、重要的事件。三者各有各的特色,但归结起来,共同点有三:1、用温州话来作为节目的语言。方言类电视节目的语言是最明显的特点。节目所选用的主持人一般都是温州本地人,而且年龄一般不会太小(这与方言与普通话的教育有关,再此不作说明),所说的温州话都是十分地道的。2、实质都是新闻节目。虽然从表面上看由于形式不同给人以错觉,但光从线索来源看,与新闻
7、节目没有实质的差别,也都是通过记者的采访报道,通讯员的线索和民众的电话线索等。3、新闻线索来源主要是百姓身边的事,也是民生新闻的最大特点。所以,这样的新闻节目贴近百姓生活,给人以很强的亲切感,加之方言的渲染,其效果不言而喻。第二部分 方言电视节目兴起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的娱乐类电视节目中或多或少有了方言的参与。当时代的脚步迈入21世纪之后,方言类电视节目有了勃兴之势。比较典型的就是泉州电视台第四频道闽南语频道的开办,它是首个经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开办的方言频道,是以泉州方言节目为主、以闽南人文为特色、以“传承闽南文化,服务两岸乡亲”为宗旨的、中国大陆第一个全部采用闽南方言播出
8、的综合频道和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构建中发挥独特作用的重要载体。事实上,在这之前,也就是2004年8月,在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的主持下,对“全国百佳栏目”进行评选,结果广受关注的阿六头说新闻(杭州西湖明珠电视台)、生活麻辣烫(重庆电视台)、雾都夜话(重庆电视台)和越策越开心(湖南经济电视台)在意料之中入选了。这说明了方言电视节目在很短的时间内满足了人们的收视需求,呈现勃兴之势,一度成为地市级电视台收视率的增长点。 1、受众需求是方言电视节目兴起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在方言电视节目和普通电视节目同质的情况下,有方言背景的受众更倾向于收看本方言的电视节目(前提是那些节目质量比较高)。一些研究者分析了
9、方言节目存在的社会环境,认为方言节目活跃的地区大都具备几个特点:经济发达,文化厚重而活跃,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生活悠闲而富足。而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市民,无不对自己的家园产生自信甚至自恋。因而像阿六头说新闻的节目给杭州人的不是新闻本身,而是杭州人对自我的一种认同,一种对本地文化与方言的呼应。在现代快节奏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他们需要这种认同和呼应。另一方面,媒体在运作方式的改革上必然会由以传者为中心走向以受者为中心,受众的需求直接决定了媒介传播效果的好坏。目前我国正处于由现代文化向后现代文化变迁的背景下,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受众的需求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他们需要的是那些能使他们从中获
10、取乐趣、减轻来自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得到情感交流和认同以及得到互动的节目。而方言电视节目正是满足了受众的这些要求才得以发展的。2、方言的独特魅力和方言电视节目的优势是方言电视节目兴起的依托。关注和呼吁方言复兴的方言风暴的发源地是广州,而粤语节目的繁荣,在全国引发了一系列的方言节目的纷纷出笼。从现实情况来看,粤语、闽南语、东北话几乎所有的方言都上了国内的广播电视。方言具有简洁、形象、生动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方言独具的AI(Audio Identity) 听觉识别,它是根据人们对视听觉记忆比较后,通过听觉刺激传达理念、形象和元素,能更好地实现传播记忆的识别系统,自始至终为节目贴上了一个
11、无形的听觉标签,有利于提高节目的品牌知名度。方言是在特定区域、特定环境中形成的文化,它承载和记录着这方土地上的历史和居民的情感,充分体现了民间语言的独特魅力。相比较而言,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生动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述等方面会更具体、形象,因此,方言也就更生动幽默、有趣传神。而方言电视节目视角平民化、内容生活化、表现形式多样化,在接近性和亲和力上有着其他节目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2005年台风“云娜”侵袭浙江时,阿六头说新闻的主持人阿六头就在节目中拿了一支衣裳杈子,边做动作边告诉观众:台风来了,收衣裳了,效果非常好,但这种举动在其它的新闻节目中是不可能出现的。3、
12、竞争是方言电视节目兴起的外部因素。这里的竞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电视频道之间以及本频道各栏目之间的竞争,二是指电视台与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之间的竞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激烈的竞争。中国大陆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各电视台就变成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所以为了在这优胜劣汰的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们之间的竞争就更加激烈了。而方言电视节目的开办是电视应对竞争的一种有利方式。另外,方言电视节目更能体现 “三贴近”,而且大受本方言受众的欢迎、投资相对较少。因此,许多电视台纷纷开办方言电视节目以提高收入来源的多样性。而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为了在这
13、一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有些媒体也或多或少有了方言的参与,如一些都市类报纸。收视率是方言电视节目参与竞争制胜的一个法宝,观众的好恶和收视率的高低成了评判节目质量的重要标准,成了节目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在方言地区中,本方言电视节目的收视率相对比较高。根据AC尼尔森的数据显示,阿六头说新闻开播第一周,栏目的收视率为1.9%,两个月内窜到榜首,如今收视率基本稳定在10%12%。4、媒介传播的分众化、窄播化是方言电视节目兴起的内在动力。方言电视节目的出现打破了原有普通话电视节目一统电视天下的局面,成为主流节目的有益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让受众在同一时间不同频道、不同时间同一频道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从“大众
14、”到“分众”,从单向传播到互动传播,被称为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五次革命”(前四次依次是语言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分众化是根据某一特定的区域、职业、年龄、阶层等集中锁定某一“小众”目标,并在节目的个性化、特色化上下功夫。电视节目的小众化有利于制作单位因地制宜,集合地域、文化等特殊优势,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个性化,突出节目的优势。窄播化则着重强调电视的市场取向和服务功能,突出电视节目的地域特色和专业特点,注重播出内容的对象性和针对性,旨在通过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三贴近)的定向性的分众传播,兼顾不同受众视听习惯上的偏好和差异,满足广大受众对电视传媒服务多样化的“个性
15、”需求,从而增强电视的适应性、渗透力和亲和感,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影响力和传播效果。方言电视节目对以本方言为母语的人而言,在心理上会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对于非本方言使用者来说,则可以增进他们对此方言文化的了解,使他们融入此方言环境中来。第三部分 方言电视节目兴起的特点方言电视的成功在于,它不仅延续了民生新闻“新闻的主角是平民、新闻的视点是平民”的成功精髓,更胜在精确的受众分析和定位。用方言这种古老的地域文化,消解电视媒体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将节目观众定位在本土化、小众化、平民化。1、自觉树立品牌意识品牌是提高和扩大电视节目传播效能的重要途径,也是电视节目在市场取胜的法宝。这些节目的名称基本
16、上都和当地的文化息息相关,“阿六头”在杭州方言中是一个富有正义感, 喜欢评说时事, 又消息灵通的杭州普通市民形象;“阿福”是无锡当地的一种民间艺术泥人的形象。节目的片头或片尾基本上都有根据主持人形象塑造的卡通形象,极富现代感的flash宣传片,配以用方言演唱的童谣和音乐,这些因素都极大地提升了节目的品牌价值,让观众在轻松愉悦中记住了这些形象标志。而节目中的主持人相貌平平,完全是本色主持, 阿六头说新闻的主持人安峰原是西湖之声电台的主持人,周志华则是杭州滑稽剧团资深演员;师爷说新闻邀请了绍兴著名艺术家郑关富和倪齐全,而百姓故事会则完全起用了群众演员。无论是电台节目主持人还是民间艺人或是普通百姓,
17、他们都谙熟地方文化的精髓,有着极强的驾驭地方语言的能力,正是这种亲近感让观众感到是“邻家阿叔”在和我们拉家常、讲故事。同时,这些主持人不再正襟危坐,基本上都是站着说新闻,是新闻播报形式的一次全新演绎,较之我们熟悉的坐着播新闻更显得自然、随和。2、视听结合的亲民策略方言电视节目开办之初必须对当地人文景观、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社会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考察本地居民特有的语言构成、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将这些因素融入到节目制播中,使节目吻合本地受众的口味和要求,形成独特的乡土、区域风格,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平民化、低视角, 反映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 密切与受众的关系, 才能培育更
18、多的观众, 提高节目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内容上, 方言电视节目和“民生新闻”有着接近性, 主要是将老百姓柴米油盐之事变成电视荧屏关注的重点, 观众沉浸于自己熟悉的现实, 窥视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人生群像, 在别人的悲欢离合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得到启发和引导。3、独特的观众定位激烈的市场竞争, 使传媒开始从“大众传播”向“人际传播”转变, 大众开始分众。方言节目基本上都出现在地方电视台, 这些电视台频道的覆盖区域有限, 容易分析、了解目标受众。方言节目的目标受众很明确: 主要是当地的中年和老年观众, 尤其是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民众。正是由于地方电视台覆盖所在地区的城市以及下面的乡镇, 绝大部分观众的生活
19、环境是在农村, 他们的日常语言是本地方言, 草根文化的根深蒂固使他们对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有着潜在的依恋和认同。而另一部分生活在城市, 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观众, 由于他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 压力使他们变得焦虑和浮躁, 精神家园处于缺失的状态。而方言节目的出现, 与他们的观赏习惯产生“间离”, 乡土气息返璞归真, 仿佛一下子为人们找到了他们苦苦追寻的家园。4、深厚文化底蕴的依托在媒介历史学家詹姆斯凯瑞看来, 一些传播形式“不是在空间上扩展讯息, 而是在时间上维系社会; 不是传递信息, 而是表现共有信仰。”这种传播“作为一种象征性的过程, 借此, 现实得以产生、维持、修补和转换。”一方
20、水土养一方人, 方言是在特定地域环境中形成的文化, 它承载和记录着这方一方水土地上的历史和原住民的情感;方言是很容易被这个环境中的人群接受并产生共鸣的文化。乡音情感是最朴实最亲切的, 同一地域的人们用方言交流是彼此在语言上的认可, 这种语言上的认可和乡音情感产生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 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身份、地位、经历的人紧密相联,达到心理同归。同时,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在学界也引起众多争议, 反对者则认为方言节目损害了普通话的推广,同时方言新闻节目也将节目受众限制在狭小的区域, 追求的是一种狭隘的认同感。第四部分 对于方言电视节目的反思【背景】方言类电视节目不能随便播了。省政府日前发布的浙
21、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规定,广播电视播音确需使用方言的,应当报经国家或者省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并且电视播放时,必须配规范汉字字幕。这一规定,是从2007年4月1日开始实行。 我省说吴语的人口占总人口的98%以上,“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语”,方言不仅在语音上,而且在词汇、语法方面与普通话存在很大差异。我省持续多年的普通话推广工作,使语言交际沟通的障碍逐渐缩小。但是近年来,电视方言节目纷纷出现,如“阿六头说新闻”、“师爷说新闻”等。这些节目虽然贴近市民,但影响了非方言人群的收听收看。 为此,我省专门作出规定,今后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和各类出版物的用语用字违反规定的
22、,由县级以上政府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通报批评;拒不改正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对其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或者纪律处分。 省语委办主任徐伟标说,推广普通话并非要消灭方言,而是要求在一些面向公众的领域和工作场合使用普通话。据了解,根据省政府发布的实施办法,国家机关和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事业组织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地方戏剧、曲艺、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还可以使用方言。1、方言电视节目始终处于支流。在民族语言里,方言的作用逐渐缩小,随着共同语影响的扩大而趋向消失。笔者认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会对方言起到振
23、兴的作用,使其具有持久的发展能力,而且以方言播报来代替普通话播报,这本身就是对本地地域文化这一弱势文化的扶持。据四川新闻网2004年2月12日的一则消息报道,该省两位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提案中建议增设四川方言电视广播频道或增加四川方言电视广播节目,目的是保护和发展四川方言文化。随着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方言的发展会出现一个拐点,即从作用逐渐缩小到逐渐扩大的转折点,但当然不是无限度地扩大,而是有一个“度”。如果这个“度”的标准能用一个百分比来表示的话,那就应该是49%。2、方言电视节目与接近性。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方言电视节目的“本地化”等同于“本地话”,如果这样就会远离接近性的本质,本地化的核心应当是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200. 地方性 方言 电视节目 现状 发展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7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