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电主轴有限元分析.doc
《毕业设计(论文)电主轴有限元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电主轴有限元分析.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目录11 绪论21.1 高速加工与电主轴技术21.1.1 加工概述21.1.2 高速电主轴31.2 主轴静态特性的研究现状5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62 高速电主轴单元的静态特性分析72.1 主轴的静态特性概述72.2 电主轴结构的静态特性分析72.2.1 主轴的整体结构分析82.2.2 主轴组件的支承刚度分析82.2.3 主轴轴承分析82.2.5 主轴的跨距分析92.2.6 电主轴的转子103 轴承刚度的分析103.1 轴承刚度概述103. 2 角接触球轴承静刚度的计算11321 角接触球轴承受力分析123.2.2 轴承的轴向预紧与位移133.2.3 轴承的径向刚度133.2.4 本课
2、题主轴轴承静刚度的计算144 高速电主轴静态特性的有限元分析164.1 ANSYS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164.1.1 ANSYS中的结构线性静力分析164.2 高速电主轴静态特性有限元分析模型174.2.1 构建有限元模型174.2.3 确定实常数264.2.4 设置材料属性314.2.5 划分网格314.2.6 施加载荷和边界条件324.2.7 求解及后处理查看电主轴单元的静态变形335 基于电主轴支撑跨距的优化设计355.1 概述355.2 ANSYS的优化设计原理365.3 基于ANSYS的电主轴结构优化365.3.1 数化有限元模型的建立365.3.2 生成优化文件38结论42致谢431
3、 绪论1.1 高速加工与电主轴技术1.1.1 加工概述 用提高加工速度的方法来提高生产率一直是制造技术领域十分关注并为之不懈奋斗的重要目标。高速加工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集高效、优质和低耗于一身的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高速加工技术是指采用超硬材料刀具磨具和能可靠的实现高速运动的高精度、高自动化、高柔性的制造设备,以大幅度地提高切削速度来达到提高材料切除率、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的现代制造加工技术。它是提高切削效率、加工质量、加工精度和降低加工成本的重要手段。其显著标志是使被加工塑性金属材料在切除过程中的剪切滑移速度达到或超过某一域限值,开始趋向最佳切除条件,使得被加工材料切除所消耗的能量、切削力、
4、工件表面温度、刀具磨具磨损、加工表面质量等明显优于传统切削速度下的指标,而加工效率则大大高于传统切削速度下的加工效率。 实现高速加工技术的核心关键技术主要有:高速切削机理,高速机床技术,高速加工用刀具技术,高速加工工艺技术,以及高速加工测试技术等。其中高速机床则是实现高速加工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一个国家高速加工的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高速机床的设计制造技术上。在现代制造技术中,机床的高速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1。现在,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都把生产高速机床作为其重要的发展目标,高速机床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高速机床技术主要包括高速单元技术和机床
5、整机技术。单元技术包括高速主轴、高速进给系统、高速CNC控制系统等。1.1.2 高速电主轴1、电主轴概述 高速主轴单元包括动力源、主轴、轴承和机架四个主要部分,是高速机床的核心部件。这四个部分构成一个动力学性能及稳定性良好的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床所能达到的切削速度、加工精度和应用范围。高速主轴单元的性能取决于主轴的设计方法、材料、结构、轴承、润滑冷却、动平衡、噪声等多项相关技术,其中一些技术又是相互制约的,包括高速和高刚度的矛盾、高速和大转矩的矛盾等。 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主轴单元形成独立的单元而成为功能部件以方便地配置到多种加工中心及高速机床上,而且越来越多地采用电主轴类型。电主轴的关
6、键技术包括高速主轴轴承、无外壳主轴电机及其控制模块、润滑冷却系统、主轴刀柄接口和刀具夹紧方式以及刀具动平衡等。 高速大功率主轴单元的基本方案是采用集成内装式电主轴,这种结构基本上取消了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等中间传动环节,其主轴由内装式电机直接驱动,从而把机床主传动链的长度缩短为零,实现了机床主轴的“零传动4。这是一种由内装式电机和机床主轴“合二为一”的传动形式,即采用无外壳电机,将其空心转子直接套装在机床的主轴上,带有冷却套的定子则安装在主轴单元的壳体内,形成内装式电机主轴(Buildin Motor Spindle),或称高速电主轴(Highspeed Motorized Spindle)。电主
7、轴典型的结构和系统组成如图1一l所示。 图1.1 高频电主轴结构图 高速电主轴的结构紧凑、重量轻、惯性小、响应特性好,并可改善主轴的动平衡,减少振动和噪声,是高速机床主轴单元的理想结构。在高速主轴单元中,由于机床既要完成粗加工,又要完成精加工,因此对主轴单元提出了较高的静刚度和工作精度的要求。2、国内外高速电主轴的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出现了用于磨削小孔的高频电主轴,当时的变频器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虽然转速高,但传递的功率小,转矩也小。随着高速切削发展的需要和功率电子器件、微电子器件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全固态元件的变频器和矢量控制驱动器;加上混合陶瓷球轴承的出现,使得在20
8、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用于铣削、钻削、加工中心及车削等加工的大功率、大转矩、高转速的电主轴。在国外,电主轴已成为一种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由一些技术水平很高的专业工厂生产。国际上著名的电主轴生产厂家主要有:瑞士的FISCHER公司,IBAG公司和STEP-TEC公司,德国的GMN公司和FAG公司,美国的PRECISE公司,意大利的GAMFIOR公司和FOEMAT公司,日本的NSK公司和KOYO公司,以及瑞典的SKF公司等。 当前,国内外专业的电主轴制造厂已可供应几百种规格的电主轴,其套筒直径从32mm至320mm、转速从10,000 r/min到150,000 r/min功率从05
9、 kW到80kW、扭矩从01 Nm到300Nm。除可满足各类高速切削的要求外,各厂家还可供应各种规格带锥柄、用于现有普通加工中心、铣床、钻床作增速用的电主轴。最近还出现了商品化的、轴承寿命更长的以水为介质的静压轴承和磁悬浮轴承电主轴以及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电主轴,使电主轴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尽管专业化的电主轴公司可供应标准系列的电主轴、承接有特殊要求的订货,但仍有少数机床公司向电机专业厂采购商品化的、专供电主轴用的无外壳主轴电机(Frameless spindle Motor)及其驱动器来自行设计制造电主轴,目的是使自己的机床在主轴结构上具有更为优异的性能。 当前国内外专业生产电主轴厂家多达
10、几十家。在国外的厂家中,以德国GMN和瑞士FISCHER名气最大、产品性能和质量也较好。 高速电主轴技术参数。国内电主轴的生产以洛阳轴承研究所最为著名,它生产磨削用电主轴已有40余年的历史,与德国GMN一样,也兼生产精密机床用主轴轴承,还有少量出口。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从德国GMN引进过生产电主轴的技术,近来,它开发的加工中心、高速铣床和车床用电主轴,已与国产高速机床和国产并联(虚拟轴)机床配套,投入了使用。国外中等规格的加工中心电主轴的转速普遍已达到10,000 rpm,甚至更高。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和Ingersall机床公司推出的HVM900卧式加工中心主轴单元采用液体动静压轴承,最高转
11、速为15,000 rpm。日本东北大学庄司研究室开发的CNC高速平面磨床,使用陶瓷球轴承,主轴转速为30,000 rpm。德国GMN公司的磁浮轴承主轴单元的转速最高达100,000 rpm。IBAG公司提供几乎任何转速、扭矩、功率、尺寸的电主轴,产品范围很宽,其电主轴最大转速可达140,000 rpm,直径范围25 -300mm,功率范围125W-80kW,扭矩范围0.02310Nm。用户可提出自己希望的功率、扭矩曲线,甚至是特殊的机械结构。国外高速切削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速机床的迅速产品化并打入中国市场,刺激了中国高速机床的研究和发展。在高速机床及其单元技术研究方面,同济大学、北京机床研究所和
12、上海机床厂研制出入造花岗岩床身;兰州电机厂试制成无外壳高速电机;洛阳轴承所、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和湖南大学等在高速轴承和小功率高速电主轴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应用的工作。国内的一些机床制造厂,包括沈阳、南通、柳州、济南、北京等一些知名厂商,通过与国外公司合作或部件配套技术引进的形式进行高速机床和加工中心的开发,其中沈阳机床集团公司和德国BW公司合作生产的BW一60卧式加工中心,主轴转速转速为18,000r/min;北京机床研究所推出的KTl300VB立式加工中心,主轴转速达12000 rmin;北京第一机床厂的XKSAS040型高速立铣,主轴转速达15000 rmin,沈阳机床公司
13、生产的TH6940卧式铣镗加工中心,主轴最高转速12000 rmin,功率24 kW;北京第二机床厂生产的PV4一C高速立式加工中心,主轴最高转速10000 rmin,主轴电机功率75ll kW,快速进给速度24 mmin。但和国外相比,我国高速机床的主轴转速在20000rmin内。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适宜发展转速在10000r/min以上、中等功率的由电机直接驱动的主轴单元系统,重点发展车削、铣削和磨削及加工中心的高速主轴单元,这种单元能自身形成一个动态稳定性能良好的系统,可以方便地组合到多种加工工艺过程中。1.2 主轴静态特性的研究现状主轴单元的静态特性主要考虑主轴的静变形。其对主轴的速度和
14、精度性能有极大的影响。对数控机床高速电主轴进行有限元分析,以前的科学家或学者最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动静态特性,例如:上世纪60年代以前,基本上采用经验类比法进行主轴结构及动力学特性的设计。60年代初,开始出现最佳支承跨距的计算,使主轴结构设计有了很大的改进,由于计算方法和计算手段的限制,对动力学模型进行简化后,仍只能用图解法或解析法分析,不仅方法繁琐,使用不方便,而且计算精度低。近20年来,由于计算机和计算技术的发展,主轴单元的动力学特性研究进入新的研究阶段。各种计算机分析方法相继问世,如古典结构分析法、传递矩阵法、有限差分法3、有限单元法和结构修正法等。例如在国外,1992年,Spur G等利用
15、结构修正法分析了切削机床的主轴一轴承的静态和动态性能,但只是考虑轴承径向一个自由度,并且忽略了轴向、力矩方向的自由度,更忽略了轴承刚度的非线性性5。而国内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也很多,1994年,大连理工大学的肖曙红用有限元结合迭代的分析方法,编制了主轴组件静、动特性分析软件(SAAS)6。1999年,沈阳工业学院的史安娜等对主轴部件建立了空间梁单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其静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7。2000年,北京理工大学的刘素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LGORFEAS对电主轴的动静态特性进行了分析8。同年,杨曼云等利用MSCNastran软件对TH6350卧式加工中心的主轴系统进行了静、动态特性分析9。
16、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来分析高速电主轴的静态特性。ANSYS软件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主要是利用有限元法将所探讨的工程系统转化成一个有限元系统,该有限元系统由节点及元素所组合而成,以取代原有的工程系统,有限元系统可以转化成一个数学模式,并根据该数学模式得到该有限元系统的解答,且可以通过节点、元素把结果表现出来。完整的有限元模型除了节点、元素外,还包含工程系统本身所具有的边界条件,如约束条件、外力的负载等。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高速、大功率的车削类加工中心电主轴为研究目标,以实现电主轴的高加工精度入手,对主轴的静态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电主轴的结构特点及其对静态特性的影响;分
17、析陶瓷混合球轴承的静态刚度;建立主轴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设计的主轴进行静态的有限元分析并对主轴结构及几何尺寸进行优化,改善主轴的静态特性。2 高速电主轴单元的静态特性分析2.1 主轴的静态特性概述 主轴的静刚度简称主轴刚度,是机床主轴系统重要的性能指标,它反映主轴单元抵抗静态外载荷的能力,与负荷能力密切相关。主轴单元的径向刚度K,定义为使主轴前端产生单位径向位移时,在位移方向所需施加的力F 即 (2.1)主轴单元的径向刚度;在位移方向上所施加的力;主轴前段的径向位移;主轴单元的轴向刚度,定义为使主轴轴向产生单位位移时,在轴向所需施加的力。一般情况,径向刚度远比轴向刚度重要,是衡量
18、主轴单元刚度的重要指标,通常用来代指主轴的刚度。它与主轴单元的悬伸量、跨距、几何尺寸、主轴材料的物理性能及轴承刚度有关。2.2 电主轴结构的静态特性分析对高速机床的电主轴来说,研究其静态特性,主要考虑各种因素对电主轴的径向变形的影响,其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切削力、轴承刚度、主轴支撑跨距、轴承预紧力(对轴承刚度的影响)。2.2.1 主轴的整体结构分析主轴单元的结构参数对其静刚度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包括主轴本身及安装在其上的质量与分布状况、主轴的前悬伸、主轴的支承跨距等。如下数控车床主轴结构图2.1所示: 图2.1 数控车床主轴轴承转子系统1空心主轴;2、4角接触球轴承;3转子;5双列圆柱滚子轴承;6弹
19、性衬套; 空心主轴采用中空的结构,这样可以减少其质量对主轴静变形的影响,右边的锥形孔用于连接卡盘,刀具的切削力通过被加工材料传递到卡盘,再由卡盘传递到电主轴前端引起中心轴前段的静变形。双列圆柱滚子轴承与空心主轴的锥面相配合与四个角接触球轴承一起支撑中心轴,转子通过弹性衬套安装在中心轴上,在作静态特性分析时,要考虑转子向下的重力对中心轴前端和中间位置径向变形的影响。2.2.2 主轴组件的支承刚度分析主轴组件的支承部件包括轴承、主轴箱体和其它相关零件。其刚度对主轴系统的静刚度起决定性的影响;其中,轴承的刚度又是决定电主轴中心轴静刚度的重要因素,对主轴系统的工作精度有极为显著的影响。本课题的主轴组件
20、的支撑刚度主要考虑轴承,其他组件忽略不计,如图2.1所示。2.2.3 主轴轴承分析电主轴是高速机床的“心脏部件”,是高速、精密且承受较大径向和轴向切削负荷的旋转部件。其轴承首先必须满足高速运转的要求,并具有较高的回转精度。其次,必须具有尽可能高的径向和轴向刚度。此外,还要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特别是保持精度的寿命。因此,轴承的性能、类型与支承形式都对电主轴的使用功能极为重要。当然,本课题考虑的是电主轴的静态特性,所以只考虑轴承的刚度。目前,电主轴采用的轴承主要有滚动轴承、流体静压轴承和磁悬浮轴承。磁悬浮轴承电气控制部分相当复杂,制造成本很高;流体静压轴承须根据具体机床专门设计,标准化程度低,所以
21、它们的推广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滚动轴承是高速电主轴最常用的支承元件,而且首选角接触球轴承,因为其具有较好的高速性能。为了提高主轴刚度,常用角接触球轴承多联组配的结构。背靠背组配支承点(接触线与轴线的交点)间的距离比较大,因而能产生一个较大的抗弯力矩。径向膨胀将使得轴承内的过盈加大,而轴向膨胀将使过盈减小,因此,在高速主轴单元中背靠背组配比较常见。为了满足电主轴高速、高刚度、等设计性能要求,本设计电主轴的支承采用了角接触混合陶瓷球轴承,这种轴承的内、外圈仍为钢质,滚珠为si,N。2.2.5 主轴的跨距分析先来看电主轴结构件图2.2图2.2 主轴轴承简化图1支撑1(由角接触球轴承简化而来);2支
22、撑2(由角接触球轴承简化而来);3支撑3(由双列圆柱滚子轴承简化而来);如上图2.2所示,主轴一共有三个位置的支撑,L1为支撑1(角接触球轴承)到空心主轴左端的距离,L2为支撑2(角接触球轴承)到空心主轴左端的距离,L3为支撑3(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到主轴右端的距离。双列圆柱滚子轴承的位置是不变的,这样,参数L3是常量,可以通过改变参数L1和L2来达到优化的目的,因此,可以将L1和L2作为两个设计变量,这样做的好处是L2一个参数可以反映两个位置跨距的变化,目标函数可以是主轴有端的静变形,状态变量可以是空心主轴上转子所在中间位置的静变形。主轴前支承点到主轴前端的距离称为前悬伸,前后支承点之间的距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主轴 有限元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6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