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课件.ppt
《第5章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课件.ppt(1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掌握活断层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掌握活断层的类型及特征、错动速率和活动周期,活断层活动的时空不均一性,震源机制及震源机制断层面解;了解活断层区内规划设计建筑物的基本原则;掌握活断层的判别标志,活断层的调查、监测与研究方法。,本章学习内容及要求,4.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活断层(active fault)一般理解为目前还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活动过、极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后一种情况也可称为潜在活断层(potentially active fault)。,4.1.1 基本概念,断层在目前持续活动,是判定活断层的无可争议的证据。人类历史时期有
2、过活动记录的是潜在活断层。,对“近期地质历史时期”却有不同的理解与限定。将之限于全新世(即最近10000a以内);将之限于最近35000a(以14C确定绝对年龄的可靠上限)之内;将之限于晚更新世(最近100,000 a 或500,000a)之内,或者根据近期地质历史时期(例如第四纪期间)有重复活动来判定。,从工程上的时间尺度一般理解为重要建筑物如大坝、原子能电站等的使用年限之内,约为100a一200a。活动断层有不同的活动特性:蠕滑:持续不断缓慢蠕动的称为蠕滑(creep slip)或稳滑(stable slip);粘滑:间断地、周期性突然错断的为粘滑(stick slip),粘滑常伴有地震,
3、是活断层的主要活动方式。一条长大活断层的不同区段可以有不同的活动方式。活断层的活动强度主要以其错动速率来判定(详见4.4节)。,San Andreas Fault(美国圣安德列斯断层),汇聚型大陆边缘与地震分布,4.1.1 活断层研究意义(1)断层的地面错动及其附近伴生的地面变形,往往会直接损害跨断层修建或建于其邻近的建筑物。,唐山地震:长达8km的、呈N30E方向通过市区地表错断。最大水平错距3m,垂直断距0.7一l m,错开了道路、围墙、房屋、水泥地面等一切地面建筑物。,1976年唐山地震使铁路扭曲,走向滑动活断层引起的心墙拉开,台湾集集地震被错断的石冈坝,2008.5.12 汶川大地震将
4、压力钢管错断,2010.9.4新西兰地震使路边右旋错动,靠近旧金山第六街的布鲁克桑姆街路面出现了深深的地裂缝并有明显的垂直位错,断层突然错动使公路毁坏,(2)活断层多伴有地震,而强烈地震又会使建于活断层附近的较大范围内的建筑物受到损害(高烈度)。,台湾集集地震使彰化县员林镇邦富贵名门大楼座落在中山路惠明街口一栋L型大楼上倾倒。,(3)地震诱发大量次生灾害,(1)滑坡、崩塌:汶川地震(2)沙土液化(3)海啸在地震一章详细介绍,本章重点:(1)我国活断层带分布及划分;(2)震源机制概念,断层活动的震源机制断层面解;(3)活断层的活动特性及判别标志。本章难点:活断层的判别标志,分三方面判别标志:即地
5、质地貌判别标志;文献记录判别标志和大地测量判别标志。,本章重点及难点,本章思考题,(1)活断层的活动特性及判别标志(2)断层活动的时空差异(3)我国主要活断层的展布特征,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掌握活断层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掌握活断层的类型及特征、错动速率和活动周期,活断层活动的时空不均一性,震源机制及震源机制断层面解;了解活断层区内规划设计建筑物的基本原则;掌握活断层的判别标志,活断层的调查、监测与研究方法。,本章学习内容及要求,4.2 活断层的类型和活动方式,4.2.1活断层的类型按构造应力状态及两盘相对位移的性质,活断层分为:(1)走滑断层;(2)逆断层;(3)正断层。其中中国大陆以走向
6、滑动型最为常见。,A:走滑断层(strike slip fault)走滑断层是位移方向与断层走向相同或相近的大型平移断层,是走向滑动断层的简称,,走滑断层:最大、最小主应力近于水平,中间主应力垂直,最大剪应力面断层面近于直立,走滑断层的应力应变场,断陷盆地,隆起,地表出露线平直,断层倾角较陡。断层面两侧相对的水平运动,相对的垂直升降很小。河流最易于沿这种断层发育,水工建筑物也就最易于受到这种活断层的威胁。(图44)。,世界上有名的走向滑动型活断层有:(1)美国加州的圣安德列斯断层系(右图);,圣安德烈斯断层,(2)土耳其安纳托利亚断层系,安纳托利亚断层系1.走滑断层;2.正断层;3.碰撞带;4
7、.俯冲带;5.运动方向,(3)新西兰的阿尔卑斯断层系等(右图)。,我国的活断层也以走滑型居多:例如阿尔金山断裂,鲜水河断裂,红河断裂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运动速度矢量图(据张培震 王琪等),河道被右旋走滑断层活动错断图解,东大滩地震鼓包沿走滑断裂线性分布,东大滩地震鼓包与走滑拉分盆地,B:逆断层(thrust fault),逆断层(1)最大主应力近于水平,最小主应力近于垂直,走向垂直于最大主应力的断层面与水平面夹角一般小于45,往往为2040。,(2)断层面两侧的点之间的距离总是由于位移而缩短。上盘除上升外还往往伴以多个分支或次级断层的错动,3,1,2,汶川地震龙门山山前断裂逆
8、冲使震前平坦的公路变成高差近3m,坡度达20的陡坡,新加坡,逆断层的断层线往往是波状弯曲的,断层带较宽,由于上升盘形成了断层崖易产生滑坡或崩塌,逆断层的确切位置最难确定。逆断层有时地表变形范围很大。在我国逆冲型活断层主要发育于西部地区。自南而北有喜马拉雅山南麓逆冲推覆断层,天山南侧,天山北侧逆冲推覆断层等几个长达数百公里走向近东西的逆冲型活断层。,图b为探槽Tc10剖面素描图。G5-G1 表示晚更新世晚期暗灰色砂砾石层,S0-全新世暗棕色含砾砂土层,S1-暗棕色重力堆积含砾粉砂土;G7-为地震崩积楔。BDT1-1BDT1-4 为测年样品编号,7.0ka与8.7ka表示光释光年龄,揭示较早一期古
9、地震发生时代为7.0ka。图例说明:1-土壤层;2-黄褐色粉砂质粘土;3-细砾石层;4-粗砾石层;5-地震楔;6-地震断层。,研究第四系活断层古地震剖面可以揭示断层的新近活动历史,在错动过程中,垂直断面走向的水平方向有所伸长。伴随这类断层活动的变形(下沉)和分支断层错动,主要集中于下降盘(左图)。与河谷平行断面倾斜的正断层,可以使拦河坝产生比其它形式断层运动更宽的初抬裂缝(图48)。,C:正断层(normal fault),石岗大坝全长700m,台湾1999.9.21地震中被断层正断切错,正断层断层带断层角砾无序排列,地壳上承受水平张应力的地带主要沿大洋中脊分布。,大陆上以现代活动正断层为主的
10、地带有东非断裂谷,美国的盆地与山脉区(内华达、犹他及其附近地带),欧洲莱茵地堑系,苏联贝加尔湖地堑等。,上述三种活断层的位移矢量都分别是单纯走滑或倾滑,其产生的应力场是三个主应力方向中的两个是水平的而另一个是垂直的。实际应力场往往是复杂的,三个主应力方向既不完全水平也不完全垂直,而是由不同的水平和垂直分量所合成。,按断裂的主次关系又可将活断层分为主断层(main fault),分支断层(branch,fault)和次级断层(secondary fault)。断层类型不同,主断层中线到分支和次级断层带外缘的宽度也各不相同。走向错动断层为最窄,逆断层为最宽。,按断裂的切割深度可以区分为盖层断裂、基
11、底断裂、地壳断裂、岩石圈断裂和超岩石圈断裂.盖层断裂:切穿盖层,到达盖层与基地界面;基底断裂:切穿硅铝层,到达康拉德面;地壳断裂:切穿硅鎂层,到达莫霍面;岩石圈断裂:切穿岩石圈,到达软流圈顶面;超岩石圈断裂:切穿岩石圈,深入软流圈;,4.2.2 各类活断层在我国的分布,中国活动构造区及主要活断层图(根据Wang&Ma 1995),1、逆冲或逆掩断层;2、走滑断层;3、正断层;4、埋藏活断层;5、推断活断层;6、块体运动方向;7、块体旋转方式;8、下伏洋壳的盆地;9、活动构造区边界;10、活动构造区及其编号;11、活断层及其编号;12活断层错动速率(mm/a)。活动构造区:、青藏高原区;、中国西
12、北区;、台湾岛区;、南中国海区;、华南区;、华北区;、东北区;活断层:1、阿尔金断层;2、祁连山断层;3、海原断层;4、西秦岭断层;5、东昆仑断层;6、鲜水河断层;7、金沙江断层;8、怒江断层(或班公错嘉黎断层);9、雅鲁藏布江断层;10、龙门山断层;11、小江断层;12、红河断层;13、喀喇昆仑断层;14、南天山山麓断层;15、北天山断层;16、克克托海二台断层;17、鄂尔多斯台缘断层系;18、河北平原断层系;19、郯城庐江断层;20、秦岭断层;21、常乐邵东断层;22、右江断层;23、纵谷断层。,中国活动断裂图,我国最主要的各类活断层具有如下的空间分布特征。1分布于我国西部的多个NWWNW
13、向的长大弧形断裂,主要为逆走滑走滑断层,其走滑速率由南而北有所减小。除红河断裂为右旋走滑外,其它的均为左旋走滑或逆走滑,自南而北这些断裂主要有:怒江(或称班公湖嘉黎)断裂;甘孜玉树鲜水河断裂;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东昆仑断裂;阿尔金祁连海原断裂等。在我国东部NNE向河北平原断裂系和郯庐断裂现代活动也属于右旋走滑型。,2活动逆冲断裂也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其中近东西向的有喜马拉雅山南的主边界逆冲断裂,天山南麓断层和北天山断层;青藏地块区的东边界则北有近南北向的贺兰山断层,中部有NE向的龙门山断层。,3现代活动正断层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鄂尔多斯地块周边西有NNE向的银川吉兰泰断陷盆地,东有山西(汾河
14、)断陷盆地,南北侧则分别为东西走向的渭河断陷盆地和河套断陷盆地,这些断裂都以拉张剪切变形为特征。,其中汾渭断陷盆地为一条活动拉张构造带;渭河、河套断陷也以正断层分量占主导地位,银川吉兰泰则为右旋走滑。最新GPS研究表明,华北平原西边界的太行山东麓活动断裂也属于正断型。青藏高原地块最南的拉萨地块,由于受地幔物质东向挤出的底拖,上地壳也产生众多的走向近南北向的活动正断层。新华夏系构造是中生代以来中国东部和东亚濒太平洋 地区形成的巨型多字型构造体系。它由三条北北东向的巨型隆起带和沉降带所构成,自东向 西排列如下:,(1)第一隆起带 就是东亚大陆边缘的岛弧带,包括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我 国台
15、湾岛、吕宋岛、巴拉望岛等。在这条隆起带以东,为一条与之平行的深海沟,是过渡壳与 洋壳的分界线,也就是新华夏系的东界。(2)第一沉降带 在第一隆起带以西,包括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东海和南海等边缘海 盆。(3)第二隆起带 在第一沉降带以西,有朱格朱尔山、锡霍特山脉、张广才岭、老爷岭、长 白山、狼林山、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直至东南沿海诸山脉。,(4)第二沉降带 在第二隆起带之西面,由松辽、华北、江汉等平原和北部湾构成。(5)第三隆起带 在第二沉降带西侧,由大兴安岭、太行山和武陵、雪峰诸山脉组成。(6)第三沉降带 在第三隆起带以西,由呼伦贝尔巴音和硕、陕甘宁和四川盆地组成。除了上述东西向和北北东向外,
16、中国中新生代还有北西向构造发育。不同方向构造带(或线)交织使中国东部构造和裂谷盆地的发育既有明显的“东西分带”,又有“南北分块”的 特点,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网络和断块构造图案(图12)。中国东部裂谷盆地的形成、构造变形、岩浆活动都与上述构造格架、断裂体系、应力分布 有关。而这些又与中国东部深部和基底的结构、构造演化及周缘各方面块体相对运动有密切 关系。,4.2.3 活断层的活动方式两种基本方式是粘滑与稳滑,有些断层则兼具两种方式(图4-9)。,粘滑错动是间断性突然性发生的。一旦应力达到锁固段的强度极限,较大幅度的相互错动就在瞬时之内突然发生,弹性应变能也就突然释放出来而发生较强地震。错动为间断的
17、,周期性的发生。,稳(蠕)滑的错动是持续、平稳地发生的。断层两盘岩体强度低,或由于断层带内有软弱充填物或有高孔隙水压力,持续不断的相互错动而不能锁固以积蓄应变能,这种方式活动的断层仅伴有小震或无地震活动。,有些断层则兼有粘滑与蠕滑,蠕滑与粘滑相伴生实际上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既非绝对蠕滑也非绝对的粘滑,而是二者兼而有之。日本1995年阪神大地震和我国四川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发震活断裂就都是二者兼而有之。在发震粘滑错动发生之前二者都有震前蠕滑。,在冀、鲁、豫、皖等省先后出现的大面积地裂现象。上述的地裂现象不受地貌、土质和水文条件影响,与区域构造方向和区域应力场方向协调,表现出有统一的受力
18、方向。,地壳块体或断裂带蠕动,导致在地面产生一系列微型破裂构造,一般称为地裂缝。如西安地裂缝(下图),本章重点:(1)我国活断层带分布及划分;(2)震源机制概念,断层活动的震源机制断层面解;(3)活断层的活动特性及判别标志。本章难点:活断层的判别标志,分三方面判别标志:即地质地貌判别标志;文献记录判别标志和大地测量判别标志。,本章重点及难点,本章思考题,(1)活断层的活动特性及判别标志(2)断层活动的时空差异(3)我国主要活断层的展布特征,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掌握活断层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掌握活断层的类型及特征、错动速率和活动周期,活断层活动的时空不均一性,震源机制及震源机制断层面解;了解
19、活断层区内规划设计建筑物的基本原则;掌握活断层的判别标志,活断层的调查、监测与研究方法。,本章学习内容及要求,4.3 活断层的长度和断距 活断层的长度和断距是表征活断层规模的重要数据,通常用强震导致的地面破裂(地震断层或地表错断)的长度(L)和伴随地震产生的一次突然错断的最大位移值(D)表示。近年来世界各地都对地表错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我国地震部门也对全国40余条地震地表错断进行了研究(图411)。,研究表明,地震地表错断长度自1km至数百公里,最大位移自几十厘米至十余米(表4-2、表4-3)。一般说来地震震级愈大,震源深度愈浅,则地表错断就愈长。大于7.5级的浅源地震均伴有地表错断,而小于5
20、.5级的地震则除个别特例外均无地表错断。一般认为,地面上产生的最长地震地表断裂,可以代表地震震源断层的长度。而地震震源断层长度与震级大小是正相关的。所以各国学者又开展了地震震级与地表破裂长度及地表断层位移的统计关系分析,力图建立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式,以便据已知断裂估计可能地震震级。,或者据已知震级估计工程场地可能出现的位错的大小。我国已有的这类关系式 有:M=1.19lgL+5.25 L=0.56M-2.25 日本松田时彦得出的关系式为:M=(1/0.6)lgL+4.85 lgD=0.55M-3.71(D:地震一次突然错动的最大幅度)博泥拉通过统计、回归分析,获得如下关系式:Ms(L)=6.0
21、4+0.708lgL,本章重点:(1)我国活断层带分布及划分;(2)震源机制概念,断层活动的震源机制断层面解;(3)活断层的活动特性及判别标志。本章难点:活断层的判别标志,分三方面判别标志:即地质地貌判别标志;文献记录判别标志和大地测量判别标志。,本章重点及难点,本章思考题,(1)活断层的活动特性及判别标志(2)断层活动的时空差异(3)我国主要活断层的展布特征,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掌握活断层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掌握活断层的类型及特征、错动速率和活动周期,活断层活动的时空不均一性,震源机制及震源机制断层面解;了解活断层区内规划设计建筑物的基本原则;掌握活断层的判别标志,活断层的调查、监测与研
22、究方法。,本章学习内容及要求,4.4 活断层的错动速率和重复错动周期4.4.1活断层的错动速率及按错动速率分级 活断层的错动速率是反映活断层活动强弱、断层所在地区应变速率大小的重要数据。活断层以粘滑式间断性地产生突然错断,错动速率以平均错动速率表示。根据断层的错动速率,可以将活断层分为活动强烈程度不等的级别。日本分为五级,我国则分为四个级。,日本活断层分级,我国活断层分级,根据断层的错动速率,可以将活断层分为活动强烈程度不等的级别。,断层的错动速率愈大,其重复周期(地震重现周期(earthquake recurrent interval)也就愈短。错动速率和地震重现周期是长期地震预报的重要数据
23、。世界范围的活断层研究表明,活断层的错动速率很小,一般为每年不足1mm到几毫米,最强的也仅有每年几十毫米。板块边缘断层最强,一般为几cma,如美国加州圣安德烈斯断层带最大速率为5cm/a。,自上新世晚期以来我国西部活断层的位移总量为数km至20km,在东部则为数十米至数千米;东部的错动速率华北为每年不足1mm到数mm(鄂尔多斯周边),华南、东北则一般小于0.1mm。西部则达每年数mm至l0mm以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表4-4中国主要活断层错动速率,4.4.2 确定活断层错断速率的地质学方法 1以错断地貌面计算活断层错动速率:古地震事件错断地貌最为直观,如断层以走滑为主则有:(1)断错山脊、不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断层 工程地质 研究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6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