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流体技术正文.doc
《超临界流体技术正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临界流体技术正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章 引言1.1、超临界SCCO2流体历史1822年Cagniard 首次报道物质的临界现象1869年Andrew测定CO2的临界参数1879年Hannay Hogarth超临界流体对固体有溶解力1970年Zosel采用SCCO2萃取技术提取咖啡因1992年DesimoneSCCO2为溶剂,超临界聚合反应Michel Perrut 国际超临界流体发展委员会的奠基人80年代是超临界萃取发展的10年,90年代已经集中在超临界条件下进行材料合成了,21世纪之初将致力于超临界反应的进展.1.2、超临界CO2流体技术应用现状超临界SCCO2流体技术应用日渐普遍,已广泛地应用于分离、提纯、分析化学、材料
2、制造以及化学反应等各个方面。超临界SC-CO2技术在目前用于以下领域:电子电器:印刷线路板、硅晶片、微电子器件等精密机械:精密轴承、微细传动组件、燃油喷嘴等国防工业:仪表轴承、航空电子、航空组建等光学工业:激光镜片、隐形眼镜、光纤组件等医疗器械:心律调整器、血液透析管、外科用具等1.3、超临界SC-CO2趋势展望虽然超临界SC-CO2在许多方面已得到应用,但还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对超临界流体性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随着认识的深入,超临界SC-CO2势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目前发展趋势看,超临界技术将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超临界萃取方面,虽然其发展历史较长,但仍保持其强
3、劲的发展势头,在食品, 医药等工业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化学反应工程方面,环境友好的超临界流体将取代一些有害的有机溶剂,并且使 反应效率更高,甚至有可能得到通常条件下难以得到的产品. 材料科学方面,超临界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其中包括聚合物材料加工,不同 微粒的制备,药物的包封,多孔材料的制备,喷涂,印染等等. 环境科学方面,超临界水为有害物质和有害材料的处理提供了特殊的介质.随着 腐蚀等问题的解决,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污水,超临界水中销毁毒性及危险性物质 等可能很快实现商业化.另外,超临界SC-CO2在土壤中污染物的清除与分析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生物技术方面,超临界技术在蛋白质
4、的提取和加工,细胞破碎中的应用等已引起重视. 洗涤工业中,超临界流体清洗纺织品,金属零部件等具有许多优点,目前已引起 重视.第2章 超临界流体的含义及其原理超临界流体(SC-F)是指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而接近临界点的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气液两相性质非常接近,以至于无法分辨,故称之为SC-F。因此超临界流体具有传统溶剂所无法比拟的溶解能力、流动性能和传递性能,可以利用它对特定物质成分进行分离、测定、提纯和精制,并可创造出新工艺性新材料1。超临界流体,通常溶剂有二氧化碳(CO2 )、氮气 (N2 )、氧化二氮 (N2 O)、乙烯 (C2 H4)、
5、三氟甲烷 (CHF3 )等。这里主要介绍SC-CO2流体。虽然超临界流体溶剂有二氧化碳(CO2 )、氮气 (N2 )、氧化二氮 (N2 O)、乙烯 (C2 H4)、三氟甲烷 (CHF3 )等,但由于受到溶剂价格、安全性等因素的制约,真正具有应用价值的超临界流体介质并不是很多,其中CO2:以其温和的临界条件(其中Tc为311,Yc为738 MPa)、无毒、无味、阻燃、便宜易得等特点而倍受青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萃取分离、精细化工、材料制备、生物工程等诸多领域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SCCO2将会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超临界流体SCCO2的溶解强度类似于甲苯和己烷,由于它具有一个大的四极矩
6、,所以其溶解强度与苯接近但聚合物与CO2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目前仅有高含氟非晶聚合物和聚有机硅氧烷可以很好地溶解于SCCO2中而且,SCCO2由于没有偶极矩,内聚能密度低,即使压力达到20 MPa以上,大多数聚合物也不能溶于其中,但它几乎能溶胀所有的聚合物,包括通常被认为是抗溶剂的高分子材料,且能在不改变单体和渗透剂等小分子性质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其他气体或小分子在聚合物中的扩散速度和溶饵吸附程度因此,可以利用聚合物与CO2的相互作用来溶胀聚合,渗透小分子,进而合成制备高聚物以及对其进行改性加工、改进等用途第3章 SC-CO2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应用3.1 SCC02流体技术用于高聚物的改性加工(
7、1)用于制备功能高分子材料利用超临界CO2,能溶胀大多数聚合物,又能溶解很多小分子的特性,将小分子渗透到聚合物中,可对聚合物的表面和内部性质进行修饰和裁剪,并可制备出缓释体系(如缓释香料、药物等)、负载型催化剂和具有特定结构的共混物等应用价值很高的功能材料超临界流体插嵌技术近年来,作为一种制备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新技术而引人关注其原理是首先将小分子改性剂溶于超临界CO2中,然后此二元系与聚合物接触,超临界CO2使聚合物溶胀,改性剂从而扩散到聚合物中降压后CO2迅速逃逸,而大部分改性剂则留在聚合物中,从而实现了对高分子的改性利用超临界流体插嵌技术,人们已经成功地将不同的添加剂与高分子混合,实现了高分
8、子材料的改性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广泛美国Goodrich公司的ARBerens2等系统地发表了用超临界流体插嵌技术向PVC薄膜及板材中添加邻苯二酸酯类增塑剂的研究成果Berens等对超临界CO2插嵌的机理做了详细讨论并用一系列实验加以验证,并提出插嵌过程实质是一个三组分的竞争过程近年来,我国的化学工作者对此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中科院北京化学所的李丹、韩布兴等3研究了用超临界流体插嵌技术对PET薄膜进行抗静电改性的可能性,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实验采用纯度为99。9的CO2,03 nun厚的PET薄膜和磷酸酯类的抗静电剂(AS)构成反应体系结果显示,加入抗静电剂后PET薄膜的感应电压比原始P
9、ET薄膜的感应电压低,且不易起电和积聚电荷;并且改性后,静电衰减速度远高于原始PET,即使在AS含量仅为0562时,也有很好的抗静电性能上海交通大学的杨斌等4伽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赋予高分子材料电磁屏蔽功能具体以超临界CO2为溶剂,丙酮为辅助溶剂,利用超临界流体插嵌技术来赋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电磁屏蔽性能杨斌等还对利用超临界流体插嵌技术制备功能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表面硬度和电磁屏蔽效能结果表明由于表面附近Cu微粒子分散层的形成,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的表面硬度提高了15以上考察PET中形成的Cu微粒子分散层的电磁屏蔽
10、作用表明,其屏蔽效果SE可以达到2535 dB(01 000 MHz),且可以根据超临界CO2流体渗透条件的变化而调节该法以超临界流体代替了对环境危害大的有机溶剂,安全性高且便宜易得,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新材料开发方法,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3. 2 超临界流体在萃取中的应用SC-CO2物理化学性质与在非临界状态的液体和气体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密度是溶解能力、粘度是流体阻力、扩散系数是传质速率高低的主要参数,因此超临界CO2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具有一系列的重要特点。超临界CO2的粘度是液体的百分之一,自扩散系数是液体的100倍,因而具有良好的传质特性,可大大缩短相平衡所需时间,是高效传
11、质的理想介质;具有比液体快得多的溶解溶质的速率,有比气体大得多的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和携带能力;具有不同寻常的巨大压缩性,在临界点附件,压力和温度的微小变化会引起CO2的密度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可通过简单的变化体系的温度或压力来调节CO2的溶解能力,提高萃取的选择性;通过降低体系的压力来分离CO2和所溶解的产品,省去消除溶剂的工序。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应用:化学工业,香料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生物技术开发等。. 3.2.1 医药工业在医药工业中,可用于中草药有效成份的提取,热敏性生物制品药物的精制,及脂质类混合物的分离,可防止中药有效组分的逸散和氧化,过程没有有机溶剂残留,可获得高质量的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界 流体 技术 正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6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