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基础油.doc
《合成基础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成基础油.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合成润滑油的制备 知识目标1. 了解合成润滑油的分类和性能特点。2. 掌握酯类合成润滑油的生产过程、性能和应用。3. 掌握聚醚类润滑油的生产过程、性能和应用。4. 掌握合成烃类润滑油的生产过程、性能和应用。5. 了解硅酸酯、磷酸酯等合成润滑油 能力目标1. 能从外观上认识合成润滑油。2. 能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和润滑油的特性分析并选用适合的合成类润滑油。3. 能识别和理解各种合成润滑油工艺流程。4. 能应用所学技能和知识工业生产和制备酯类、合成烃类以及聚醚类润滑油。第一节 概述一般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基础油主要有三类,第一类动植物油,例如菜子油、葵花子油、大豆油等,由于植物油极易
2、氧化,使用寿命很短。第二类矿物油,目前绝大部分润滑油产品都是以矿物油为基础油的。第三类为合成基础油,采用有机合成方法,由低分子经过化学合成制备成的较高分子的物质,具有一定化学结构和特殊性能。制备合成油的原料可以是动植物油脂,也可以用石油或其它化工产品。在化学组成上,合成基础油的每一个品种都是单一的纯物质或同系物的混合物。构成合成基础油的元素除碳、氢之外,还包括氧、硅、磷和卤素等。合成润滑油与矿物润滑油相比,在性能上具有一系列优点,可以解决矿物润滑油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日益得到重视,合成润滑油不但是许多军工产品的重要润滑材料,而且在民用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合成润滑油虽然比矿物润滑油价格高,但由于
3、性能优良、使用寿命长、机械磨损小,因此合成润滑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 合成润滑油的分类根据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化学结构,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特设委员会制定了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试行分类法。合成润滑油基础油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合成烃润滑油,主要包括聚-烯烃油、烷基苯、合成环烷烃、聚丁烯等;第二类有机酯,主要包括双酯、多元醇酯和聚酯;第三类其它合成油,主要有聚醚、磷酸酯、硅油、硅酸酯、卤代烃、聚苯醚等。二、 合成润滑油的性能特点矿物润滑油是目前最常用的润滑油,但矿物油产品有明显的不足:首先矿物油的低温性能差,尤其是高黏度润滑油的倾点一般都在-10以下,在寒区冬季野外操作很难启动。其次,矿物油在
4、120下就开始迅速氧化,加入各种添加剂后可以在150下长期使用,但在更高温度下使用寿命很短,且容易生成积炭。另外矿物油的黏度指数一般都在901l0,加氢油可提高到l20l30。而且矿物油遇火会燃烧,抗辐射性差,一般情况下密度都不大于1。合成润滑油与矿物油相比具有很多的优点,可以弥补矿物油的上述不足,合成润滑油具有以下特性。1. 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合成润滑油具有热安定性好、热分解温度高、闪点及自燃点高、对添加剂的感受性好等特点。合成润滑油比矿物质油具有更为优良的耐高温性能。表3-1列出了各类合成油的热分解温度和整体极限工作温度范围。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黏度相近的油品来说,合成油比矿物油的使用温
5、度要高。表3-1各类合成油的热分解温度及整体极限工作温度范围类别热分解温度/长期工作温度/短期工作温度/矿物油25034093121135149聚-烯烃油338177232316343双酯283175200220多元醇酯316177190218232聚醚279163177204218磷酸酯19442193177135232硅油388218274316343硅酸酯340450191218260288聚苯醚454316371427482全氟碳化合物288343399454聚全氟烷基醚2322602883432. 具有好的低温性能及粘温性能大多数合成润滑油比矿物油黏度指数高,黏度随温度的变化小。在高
6、温黏度相同时,大多数合成润滑油的凝点要比矿物油低、低温黏度也比矿物油小,所以合成润滑油可在较低的温度下使用。 表3-2列出了各类合成润滑油的黏度指数及凝点的范围。表3-2各类润滑油的黏度指数以及凝点的范围类别黏度指数凝点/类别黏度指数凝点/矿物油50130-45-6硅油100500 -90+10聚-烯烃油80150-60-20硅酸酯110300 -60双酯110190 -80-40聚苯醚-100+10-15 +20多元醇酯 60190 -80-15全氟碳化合物-240+10 -60 +16聚醚90280-65+5聚全氟烷基醚23355-77 -40磷酸酯3060 -50-15从表中可以看出,合
7、成润滑油的粘度指数比矿物油的黏度指数高,倾点比矿物油的倾点低,具有低温性能及粘温性能好的特点,另外合成润滑油的高温性能也比矿物油的要好,所以合成润滑油比矿物油的使用温度范围要宽。3. 具有低的挥发损失油品的挥发性是油品在使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性能。若使用温度高,挥发性大的油品不但耗油量高,而且由于轻组分的挥发会使油品变粘,造成油品基本性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油品的使用寿命。矿物油是一段馏分油,在一定蒸发温度下,其轻馏分就很容易挥发。而合成润滑油油大多数是一种单一的化合物,其沸点范围较窄,所以一般合成油与相同黏度的矿物油相比挥发性要低,其与同黏度的矿物油相比在高温下挥发损失就要小得多。如用矿物油调制
8、的SAE40内燃机油比用合成油调制的SAE 20内燃机油的挥发损失大一倍以上。4. 具有难燃性矿物润滑油遇火会燃烧。在许多靠近热源的部位,常常由于矿物油的泄漏着火造成重大事故。目前还没有找到靠加入添加剂的办法来改善矿物油的着火性能。而某些合成油却具有优良的难燃性能。如磷酸酯虽然本身闪点并不高,但是由于没有易燃和维持燃烧的分解产物,因此不会造成延续燃烧。芳基磷酸酯在700 以上遇明火会发生燃烧,但它不传播火焰,一旦火源切断,燃烧立即停止。所以磷酸酯其本身具有难燃性。聚醚是水-乙二醇难燃液的重要组分,主要用来增加黏度。聚醚和乙二醇都能燃烧,但水-乙二醇难燃液中含40%60%的水,在着火情况下,由于
9、水的大量蒸发,水蒸汽隔绝了空气,从而达到阻止燃烧的目的。全氟碳润滑油在空气中根本不燃烧,而全氟烷基醚油在氧气中亦不能燃烧。表3-3中列出了各类合成油的难燃性能。合成油的难燃性能对航空、冶金和发电等工业部门具有极重要的使用价值。表3-3合成油的难燃性油品类型闪点/燃点/自燃点/热歧管着火温度/纵火剂点火温度/矿物汽轮机油200240360700不燃聚全氟甲乙醚500500700930不燃水-乙二醇难燃液无无无700不燃5. 具有较高的密度矿物油相对密度小于1,而某些合成润滑油具有相对较大的相对密度,可满足一些特殊用途的需求,如用于导航的陀螺液、仪表隔离液等。合成润滑油的相对密度见表3-4。表3-
10、4合成润滑油的相对密度油品名称相对密度油品名称相对密度矿物油0.80.9氟硅油1.4多元醇酯0.91.0聚全氟烷基醚1.81.9磷酸酯0.91.2全氟碳、氟氯油2.0甲苯基硅油1.01.1氟溴油2.4甲基氯苯基硅油1.21.46. 其它特殊性能含氟润滑油包括全氟碳化合物、氟氯油、氟溴油和聚全氟烷基醚等,都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这是矿物油及其它合成油所不及的。在100以下,全氟碳油、氟氯碳油与全氟聚醚油分别与氟气、氯气、68%硝酸、98%硫酸、浓盐酸、王水、铬酸洗液、高锰酸钾和30%的过氧化氢溶液不起作用。在100下,全氟碳油与全氟聚醚油用20%的氢氧化钾溶液处理后可长期与偏二甲肼接触不发生反应
11、。氟油与火箭用的液体燃料及氧化剂,如煤油馏分、烃类燃料和偏二甲肼、二乙基三胺、过氧化氢、红色发烟硝酸及液氧等不起反应。但氟油可与融化的金属钠发生猛烈反应。全氟聚醚油与金属卤化物-路易斯酸,如AlCl3,SbF3、CoF3接触,在100以上会发生分解。聚苯及聚苯醚具有良好的抗辐射性能。一般来说,每年106拉德的吸收剂量对润滑剂的影响很小,到107108拉德就能分出润滑油抗辐射性能的优劣。矿物油能耐108109 拉德/年的剂量。酯类油、聚-烯烃油与矿物油的耐辐射性能相近,硅油、磷酸酯则低于矿物油,只能耐107拉德/年的剂量。如果需要耐109拉德/年的吸收剂量的润滑油,就需要含苯基的合成油,如:烷基
12、化芳烃、聚苯或聚苯醚。聚苯醚的抗辐射性能最好,能耐1011拉德/年的吸收剂的量。酯类及聚醚合成油具有生物降解功能,润滑油应用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遇到润滑油泄露、溢出或不当排放,矿物润滑油不可生物降解,对环境的造成严重污染。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生产和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润滑油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可以生物降解的基础油有:植物油、合成酯和聚乙二醇等。表3-5为列出了上述几种生物降解基础油的性能比较。表3-5 几种生物降解基础油的性能比较性质矿物油植物油合成酯聚乙二醇生物降解性/%104070100101001090粘度指数90100100250120220100200倾点
13、/-54-15-2020-60-20-4020与矿物油的相容性好好不溶氧化稳定性好一般好差相对价格比12352024三、 合成润滑油的发展与应用合成润滑油是在二十世纪3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首先是美国人和德国人先后制备了合成烃润滑油,以解决润滑剂的短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为了维持战争,克服严冬低温的困难,首先发展了酯类合成润滑油的生产,解决了坦克和牵引车在低温下的启动,并开始用于活塞式和喷气式飞机发动机的润滑。德国还开始了包括聚合、氯化烃脱氢、烯烃与芳烃缩合的合成烃生产。1942年德国合成油的生产量达到6.7万吨,其中50.7%用于航空。在1935年左右,美国研究了有机硅聚合物制备方法,
14、并于1944年用直接合成法生产硅油。在此期间美国和德国都研究了用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生产聚醚合成油,著名的“Ucon”润滑剂就是美国联合碳化合物公司生产的单烷基聚醚润滑剂。20世纪50到60年代,由于商业和军用飞机的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的发展,对航空润滑油提出了耐高温、低温的苛刻要求,一般矿物润滑油已不能满足。于是加速了酯类合成油的发展。1952年美军首次提出酯类航空润滑油的军用规格MIL-L-7808。到50年代末,美国酯类航空润滑油的年产量达到7400 吨。然而,对于用于更现代化飞机的高功率发动机来说,要求使用高温性能更好的润滑油,于是又发展了多元醇酯类航空润滑油。到60年代末,美国酯类航空润滑
15、油的年产量达到2.7万吨。在1949年至1953年间,壳牌公司研究了有机磷化合物作为合成润滑油和液压油的可能性。找到了芳基磷酸酯可作为难燃液压液,先用于民用飞机,后用于工业液压设备和海军舰船上。为了研制原子弹,在二战中美国发展了氟油,用于六氟化铀气体扩散的润滑。随后前苏联亦开展了氟油的研究工作。到60年代,氟油的制备技术一直处于绝密状态。在70年代以前,由于合成润滑油的产量小、价格高主要在军工部门应用。进入70年代后,由于能源危机和汽车等民用工业的技术进步,出现了一些特殊润滑问题,使合成润滑油找到了更广阔的应用场合,逐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汽车上使用获得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促使合成润滑油
16、的产量得到了较快的增长。20世纪80年代末,全世界合成润滑油的总产量达到13.6万吨/a。合成润滑油需求量的迅速增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是高科技的发展对润滑剂的要求更苛刻。机械设备的体积缩小、负荷增加、精密度提高、使用寿命延长、要求润滑油用量少,同时能耐高、低温、重负荷、长寿命。例如高级轿车用的5W/50 SG汽油机油,只有全合成油才能达到指标要求。其次,由于资源短缺,普遍要求节能。合成润滑油可利用动植物油及其它化工原料制备,扩大了原料来源。而且合成润滑油用量少、蒸发量小,补加量少,且寿命长,最终可减少用量,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再一方面,新世纪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更高、更全面。矿物油不能
17、生物降解,而酯类合成油、低分子的聚烯烃油及聚乙二醇都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可以满足新世纪的环保要求。今后,在各类合成润滑油中增长较快的是聚-烯烃油和酯类合成油。中国的合成润滑剂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1949年生产聚烯烃润滑油18吨。50年代末期开发硅油和氟油的生产工艺,并建立了工业生产装置,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和第一枚人造卫星上天提供了润滑剂产品。60年代初开始研究酯类合成油,研制成酯类航空润滑油、精密仪表油和高温润滑脂,并在航空工业部门正式使用。70年代初,为配合引进的大型喷气客机和轧钢设备配套用油,发展了磷酸酯航空液压油和工业难燃液压油,同时还研究和生产全氟聚醚产品。70年代中期研
18、究出了聚醚产品,同时对蜡裂解和合成烃加氢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80年代以来,对合成润滑剂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优化生产条件,降低原材料消耗,开发新品种和扩展产品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国共有15个单位研究和生产合成润滑剂。已研制和生产的合成润滑油有聚 烯烃油、酯类油、聚醚、硅油、氟油、磷酸酯等各类品种,发展了一百多种合成润滑油脂产品。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庆高级润滑油公司所属一坪化工厂是中国研究和生产合成润滑油脂的重要基地,多年来,为中国国防军工和尖端科技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润滑油产品,满足了军工和民用工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合成润滑油的应用领域是很广的,可以说,凡使用矿物油的部位均可以使用合成油代
19、替。此外,由于合成油具有许多矿物油所不及的特殊性能,因此有些部位只能使用合成润滑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合成润滑油的应用领域和生产量将不断扩大,使用合成润滑油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更加显著。表3-6列出了合成润滑油的应用领域。表3-6合成润滑油的应用领域应用领域用途合成润滑油类型汽车工业发动机润滑油聚烯烃、酯类油二冲程发动机油聚丁烯汽车齿轮油聚烯烃、酯类油、聚醚汽车自动传动液聚烯烃、酯类油中心液压油聚烯烃、酯类油制动液聚醚一般工业齿轮和轴承润滑油聚烯烃、酯类油、聚醚冷冻机油酯类油、聚醚压缩机油聚烯烃、酯类油、聚醚难燃液压油磷酸酯、聚醚导热和电气用油烷基苯、聚烯烃、硅油金属加工液聚醚、酯类油润滑脂聚
20、烯烃、酯类油、硅油、氟油国防军事业航空喷气发动机聚烯烃、酯类油活塞式发动机油聚烯烃、酯类油航空及导弹液压油聚烯烃、酯类油、磷酸酯、硅酸酯耐辐射、抗化学润滑剂烷基苯、聚苯醚、氟油四、 合成润滑油的性能对比表3-7各类合成润滑油与矿物润滑油性能对比油类型粘温性低温性热安定性氧化安定性水解安定性抗燃性耐负荷性体积模数挥发性抗辐射性相对密度储存性价格矿物油良良中中优低良中中高低良低超精制矿油优良良中优低良中低高低良中合成烃良良良中优低良中低高低良中酯类油良良中中中低良中中中中良中聚醚良良中中良低良中低中中良中磷酸酯中差良良中高良高低低高良中硅酸酯优优良中差低中中中低中中高硅油优优良良优低差低低低中良高
21、氟碳油中中良良中高差低中低高中高全氟醚中良良良良高良低中低高良高合成润滑油的种类很多,表3-7将各类合成润滑油与矿物润滑油性能做了详细对比,从表中可以看出,有机酯类油和合成烃类油均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两类合成润滑油品种。第二节 酯类油的制备一、 酯类油的分类酯类合成油是由有机酸与醇在催化剂作用下,酯化脱水而获得的。根据反应产物的酯基含量,酯类油可分为:双酯、多元醇酯和复酯(聚酯)。1. 双酯以二元酸与一元醇或二元醇与一元酸反应的产物。其通式为:常用的二元酸有癸二酸、壬二酸、己二酸,邻苯二甲酸、十二烷二酸、二聚油酸等。常用的一元醇有2-乙基己醇、C8C13羰基合成醇。二元醇有新戊
22、基二元醇、低聚合度聚乙二醇。一元酸为直链和带短支链的饱和脂肪酸。2. 多元醇酯由多元醇和直链或带短支链的饱和脂肪酸反应的产物。常用的多元醇为三羟甲基丙烷和季戊四醇。酯的通式为:式中:当n=0时为季戊四醇醋;n=1时为三羟甲基乙烷酯、三羟甲基丙烷酯;n=2时为新戊基二元醇酯。式中:n=0时,为双季戊四醇醋;n=1时为双三羟甲基丙烷酯。3. 复酯由二元酸和二元醇酯化成长链分子,其端基再由一元醇或一元酸酯化而得的高黏度基础油。其通式为:以酸为中心的复酯:一元醇 二元酸二元醇二元酸n 一元醇以醇为中心的复酯:一元酸-二元醇 二元酸二元醇n 一元酸式中,n为自然数。复酯的平均分子量一般为80015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成 基础油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6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