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3998313超临界流体萃取、反相微胶团萃取和双水相萃取技术.doc
《2343998313超临界流体萃取、反相微胶团萃取和双水相萃取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43998313超临界流体萃取、反相微胶团萃取和双水相萃取技术.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题课程论文 题 目超临界萃取、反相微胶团萃取和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姓 名费鹏学 号2013309010006专 业食品科学评 分指导教师谢笔钧职 称教授中国武汉二一三 年 十二 月超临界流体萃取、反相微胶团萃取和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原理及特点摘要: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反相微胶团萃取(Reverse-phase Micellar Extraction, RME)和双水相萃取(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ATPE)技术是近年来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分离提取新技术,特别适用于生物物
2、质的分离和提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医药、生物、环保、食品等诸多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对这3种技术进行了介绍,并综述其原理及特点。关键词:超临界萃取;反相微胶团萃取;双水相萃取Abstract: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Reverse-phase Micellar Extraction, (RME) and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ATPE)were new technologies of separation and extraction, which have attracted wid
3、e atten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widely applied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light engineering, medicine, bi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od industry and so on with great effects. In this paper, theor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3 new technologies were introduced.Key words: SFE; RME; ATPE传
4、统的分离方法,如液-液萃取技术,具有操作连续、多级分离、放大容易和便于控制等优点,在化学、化工、石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培养工程代谢工程等高新生物技术研究工作的广泛展开,各种生化新产品不断涌现,但由于大部分的生物产品原液是具有低浓度和生物活性的,对分离条件以及环境要求及其苛刻,使得传统的萃取技术已不能适应分离要求, 对能够满足现代科学发展的新分离提取技术的需求已迫不及待1-2。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的分离提取新方法主要有超临界萃取、反相微胶团萃取和双水相萃取技术等,其他一些如分子蒸馏等技术也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仍然被局限于实验室中。SFE利用在临界温度以
5、上的高压气体作为溶剂,分离、萃取、精制有机成分;RME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形成的反相微胶团(Reversed Micelles, RM),从而在有机相内形成分散的亲水微环境来分离蛋白质等生物分子;ATPE是利用组分在两水相间分配的差异而进行组分的分离提纯的技术。1. 超临界萃取1.1 SFE概述SFE是一种较新型的萃取分离技术,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过去,分离天然的有机成分一直沿用水蒸汽蒸馏法、压榨法、有机溶剂萃取法等。水蒸汽蒸馏法需要将原料加热,不适用于化学性质不稳定成分的提取;压榨法得率低;有机溶剂萃取法在去除溶剂时会造成产品质量下降或有机溶剂残留;SFE则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分离方法
6、的不足,它利用在临界温度以上的高压气体作为溶剂,分离、萃取、精制有机成分。1869年Andrews首先发现物质具有临界现象,并测量出了CO2的临界压力与临界温度,如图1所示:纯净物质要根据温度和压力的不同,呈现出液体、气体固体等状态变化。在温度高于某一数值时,任何大的压力均不能使该纯物质由气相转化为液相,此时的温度即被称之为临界温度Tc;而在临界温度下,气体能被液化的最低压力称为临界压力Pc。在临界点附近,会出现流体的密度、粘度、溶解度、热容量、介电常数等所有流体的物性发生急剧变化的现象。当物质所处的温度高于临界温度,压力大于临界压力时,该物质处于超临界状态,成为超临界流体(Supercrit
7、ical fluid,SCF),其具有接近于液体的密度和类似于液体的溶解能力,同时还具有类似于气体的高扩散性、低粘度、低表面张力等特性3; 1882 年,Cagniard de la Tour 将液体封于炮筒中加热,发现敲击音响有不连续性,以后他在玻璃管中直接观察,首次在世界上作了有关超临界的报道。但SFE真正作为强溶解的萃取分离技术,是在近2030年的发展,1978年联邦德国建成了咖啡豆脱除咖啡因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工业化装置,是现代SFE技术开发的里程碑;同年在联邦德国Essen召开了首届国际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专题会议,该技术才成为国际关注的新课题;20世纪80年代,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得到了快
8、速发展,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扩展,从过程原理、测试手段、基础数据及与之有关的超临界热力学、工艺学及高压设备等方面的研究相继展开。其应用范围涉及石油化工、食品、香料、医药、化工等多个方面;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SFE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更广泛的应用于香料的提取;进入90年代后,开始用于中草药的提取4。图1 CO2的温压图Fig. 1 The pressure-temperature phase diagram of CO21.1 SFE的原理是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非凝缩性的高密度流体。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分离过程的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
9、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5。流体处于超临界状态时,其密度接近于液体密度,并且随流体压力和温度的改变发生十分明显的变化,而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随超临界流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如图2,3(图3为萘在CO2流体中的溶解度随压力变化曲线。当PPc时,萘的溶解度随压力增高迅速增大,当P=25MPa时,萘的溶解度可达70gL)所示。SFE正是利用这种性质,在较高压力下,在超临界状态下,将SCF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将溶质溶解于流体中,然后降低流体溶液的压力或升高流体溶液的温度,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溶解的溶质因其密度下降、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从而实现特定溶质的萃取。所以SFE的过程是由萃取和分离过程
10、组合而成的,如图4所示6-7。图2 CO2压力与温度和密度的关系;图中直线为CO2密度Fig. 2 The The dependence of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density of CO2图3萘在CO2中的溶解度与压力的关系Fig. 3 The dependence of solubility of naphthalene in CO2 on CO2 pressure 分离原料萃取质循环萃取剂新鲜萃取剂萃取含萃取质的溶液萃取残质图4 SFE流程Fig. 4 The process of SFE1.2 SFE的特点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萃取和精馏过程中
11、,作为常规分离方法的替代,有许多优势特点,潜在的应用前景十分宽广8。 (1)萃取和分离合二为一。当饱含溶解物的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流经分离器时,由于压力下降使得CO2与萃取物迅速成为两相(气液分离)而立即分开,不存在物料的相变过程,不需回收溶剂,操作方便;不仅萃取效率高,而且能耗较少,节约成本。(2) 压力和温度都可以成为调节萃取过程的参数。临界点附近,温度压力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CO2密度显著变化,从而引起待萃物的溶解度发生变化。可通过控制温度或压力的方法达到萃取目的。压力固定,改变温度可将物质分离;反之温度固定,降低压力使萃取物分离;因此工艺流程短、耗时少。对环境无污染,萃取流体可循环使用,真
12、正实现生产过程绿色化。(3)萃取温度低。最常用的SCFCO2的临界温度为31.16。临界压力为7.38MPa,可以有效地防止热敏性成分的氧化和逸散,完整保留生物活性,而且能把高沸点、低挥发度、易热解的物质在其沸点温度以下萃取出来。(4)临界CO2流体常态下是气体,无毒,与萃取成分分离后,完全没有溶剂的残留,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提取条件下溶剂毒性的残留。同时也防止了提取过程对人体的毒害和对环境的污染。(5)超临界流体的极性可以改变,一定温度条件下,只要改变压力或加入适宜的夹带剂,即可提取不同极性的物质,可选择范围广。 (6)但同时也存在需要成本较高的高压设备的问题。1.4 SCF的选择由于SCF在溶
13、解能力、传递能力和溶剂回收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优点,而且所用溶剂多为无毒气体,避免了常用有机溶剂的污染问题,目前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但并非所有溶剂都适宜用作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萃取对溶剂有以下要求:有较高的溶解能力且有一定的亲水亲油平衡;能容易地与溶质分离,无残留,不影响溶质品质;无毒,化学上为惰性,且稳定;来源丰富,价格便宜;纯度高。常用的SCF有二氧化碳、乙烯、乙烷、丙烯、丙烷和氨等,常用萃取介质的临界条件如表1所示。其中,其中二氧化碳是最理想的溶剂,几乎目前所有的超临界萃取操作均以二氧化碳为溶剂,它几乎满足上述所有要求, 临界温度为31.4,接近于常温,对热敏性原料无破坏性。 临界压力为7.4M
14、Pa,容易达到。 化学性质稳定,不燃烧、不爆炸、无腐蚀性。 无色、无臭、无毒,符合食品和医药等行业无污染要求。 具有防氧化和抑制好气性微生物活动作用,分离过程中不易发生腐变。 容易得到较纯产品,来源方便,价格便宜。表1 常用流体的临界条件流体种类临界温度()临界压力(101.33 kPa) 临界密度(g/cm3)乙烷 -88.748.80.203丙烷-42.142.60.226丁烷10.038.00.228戊烷36.733.80.232乙烯9.951.20.227氨132.4112.80.236 二氧化碳31.173.80.460二氧化硫157.678.80.525水374.3221.10.3
15、26一氧化二氮36.571.70.451氟里昂28.839.00.578甲醇240.581.00.272物质在CO2中溶解度的大小决定着其能否通过超临界CO2萃取。除压力、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性有影响外,溶质性质,特别是分子量与极性,是影响超临界流体溶解性的决定性因素,它决定了该物质能否用超临界来萃取。Dandge测定了有机化合物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结合前人研究,提出溶质分子结构与其溶解性的经验规律:烃类:12碳以下正烷烃能在超临界CO2中全部互溶,超过12个碳原子,溶解度将锐减。与正烷烃相比,异烷烃有更大的溶解度。醇类:6碳以下正醇能在超临界CO2中互溶,进一步增加碳原子数,溶解度将明
16、显下降。正醇中增加侧链可适当增加溶解度。酚类:苯酚溶解度3,当甲基取代苯酚时能增加溶解度。醚化的酚羟基将显著增加溶解度。羧酸:9碳以下脂肪酸能在超临界CO2中互溶,而十二烷酸(月桂酸)仅仅有1的溶解度。卤素、羟基和芳香基的存在会降低脂肪酸的溶解度。酯类:酯化将明显增加化合物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醛类:简单的脂肪族醛类能在超临界CO2中互溶。脂肪族醛不饱和度对其溶解度没有明显影响,然而苯取代基将降低不饱和醛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萜类(天然香料关键成分):随萜烯类分子量的增加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逐步降低,萜烯分子每增加5个碳原子,溶解度下降5倍左右。与分子量影响相比,极性对其在超临界C
17、O2中的溶解度影响更大。随着萜类化合物中含氧取代基增多,萜类化合物极性增大,其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急剧下降。单萜化合物如樟脑、柠檬醛、香茅醇和1,8-萜二醇有不同的取代基和极性,尽管分子量差异不大,但溶解度差别很大。2. 反相微胶团萃取2.1 RME概述2.1.1 RME的发展传统的分离方法,如液-液萃取技术,具有操作连续、多级分离、放大容易和便于控制等优点,在化学、化工、石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如蛋白质类成分大多不溶于有机溶剂,而且与有机溶剂接触后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和失活,故无法直接应用有机溶剂液-液萃取等传统分离手段,其他盐析沉淀、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亲和层析和电泳
18、等手段则存在连续操作和规模化较困难,从而影响这些方法产业化推广。因此,寻找高效且保持蛋白质高活性分离方法是人们长期探索目标,RME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RME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瑞典伦德大学Albertsson 在1977年首先提出。RME是一种发展中的生物分离技术,其本质仍是液-液有机溶剂萃取,但与一般有机溶剂萃取所不同的是,反胶团萃取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形成的反相微胶团(Reversed Micelles, RM),从而在有机相内形成分散的亲水微环境,使生物分子在有机相(萃取相)内存在于反胶团的亲水微环境中,消除了生物分子特别是蛋白质类生物活性物质难于溶解在有机相中或在有
19、机相中发生不可逆变性的现象9。其研究的历史较短,技术尚不成熟。2.1.2 RM的形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源于其分子的两亲结构,亲水基团使分子有进入水中的趋势,而憎水基团则竭力阻止其在水中溶解而从水的内部向外迁移,有逃逸水相的倾向。这两种倾向平衡的结果使表面活性剂在水表富集,亲水基伸向水中,憎水基伸向空气,其结果是水表面好像被一层非极性的碳氢链所覆盖,从而导致水的表面张力下降。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这个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表面活性剂分子发生缔合并转入溶液中,但因其亲油基团的存在,水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相互间的
20、排斥力远大于吸引力,导致表面活性剂分子自身依赖范德华力相互聚集,形成亲油基向内,亲水基向外,在水中稳定分散,大小在胶体级别的粒子,通常称为微胶团,如图5所示。此时溶液的表面张力不再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微胶团形成均是表面活性剂分子自发形成的纳米尺度的聚集体,是热力学稳定体系10。图5 微胶团示意图 Fig. 5 Sketch map of micelles若将表面活性剂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当其浓度超过 (CMC)时,也会在在有机溶剂内形成微胶团,但在这种聚集体中,表面活性剂的憎水的非极性尾向外,与在水相中所形成的胶团反相,故称为反相微胶团。 图6 反相微胶团示意图Fig. 6 Sk
21、etch map of reversed micelles2.2 RME的基本原理2.2.1 基本原理反微胶团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在非极性溶剂中自发形成的聚集体。其中,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水基向内、非极性的疏水基朝外, 形成球状的极性核, 核内溶解一定数量的水后,形成了宏观上透明均一的热力学稳定的微乳状液, 微观上恰似纳米级大小的微型水池。当含有此种反微胶团的有机溶剂与蛋白质的水溶液接触后,蛋白质、核酸、氨基酸等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他亲水物质能够通过螯合作用进入此“水池”,使其与周围的有机溶剂隔离, 从而避免蛋白质、氨基酸等的失活。反胶团的内核可以不断溶解某些极性物质, 而且还可以溶解一些原来不能溶解
22、的物质, 因此具有二次增溶作用。通过改变操作条件,又可使溶解于水池中的蛋白质、核酸等转移到水相中,这样就实现了不同性质蛋白质间的分离或浓缩。在RM的形成过程中,其大小含水率(W0)的一个重要参数,即“水池”中溶入的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其直接影响反胶团的大小和RM内微水相的物理化学性质。当W0较小时,水池中的水与表面活性剂发生水合化,粘度大、 流动性差, 而且形成反胶团的半径较小,不适合萃取蛋白质;只有W0较大时,才存在自由水。含反胶团的有机溶剂与蛋白质水溶液接触时,反胶团依靠静电相互作用或疏水相互作用使蛋白质进入“水池”中,水和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蛋白质周围形成一个保护层,避免蛋白质等和有机溶
23、剂接触导致的失活;但当 W0太大时, 微水相就会与水相的粘度相当, 而且反胶团的半径也会很大,反胶团就不稳定, 容易破碎。同时,含水率也会影响被萃取物质的活性。在姚传义的研究中7,检测了脂肪酶在不同 W0 时的活性。结果发现,脂肪酶活性随水含率的增大呈钟形曲线。在W0为10时脂肪酶的活性达到最大,随着W0 的增大或减小, 脂肪酶的活性依次降低。这可能是由于 W0 取最适值时,反胶团内腔尺寸与酶分子大小一致, 因此酶活最高。此外,也可能是此时酶在反胶团界面处呈现酶活最高的构像11。2.2.2 蛋白质进入RM溶液的途径目前, 关于蛋白质进入RM溶液的途径,一般认为这是一个协同过程。在有机溶剂相和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343998313 临界 流体 萃取 反相微胶团 双水相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6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