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毕业论文.doc
《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毕业论文.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摘 要异化是被马克思一直使用且在不同的时期赋予了不同的理论内涵的一个哲学概念。在早期以劳动异化,在成熟时期则以拜物教的概念存在,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并贯穿马克思的哲学体系始终的哲学概念,因此在马克思的全部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异化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社会现象,遍布各个领域,它具有普遍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产生异化的根源在于社会职业的固定化分工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以及人们价值观的影响等等。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以及其他相关的哲学家的异化理论与现实相观照,主要就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生态环境、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中现实存在的异化现象进行比较粗浅的分析和阐述,以期尝试探索
2、现时代社会生活中的异化现象的扬弃路径,对于我们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社会、人与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关键词: 马克思;异化理论;现实问题;扬弃路径 Analysis on Marxs alienation theory and its realistic significanceAbstractMarx gave the theory of alienation several different meanings at different periods. In the early it was to labor alienation,
3、 and in the mature period it was the concept of fetishism. It was developing, deepening and running through Marxs philosophy system. It was very important in Marxs theoretical system. Alienation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our daily life, it is a kind of social phenomenon, and it has widespread and co
4、mplex characteristics. It results from the influence of the immobilization division, private ownership economy and the values of the market main body. Based on the Marx and others theory of alienation and reality reflection, this paper try to analyze the alienation in the economy, political, culture
5、, educ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aily life. I am going to try to explore the way of develop the useful and discard the useless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It is of grea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to build up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person and society, person
6、and natural. Key words: Marx; Theory of alienation; Realistic problems; The way of sublation. 目 录前 言1一、异化理论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内涵4(一)马克思前的异化理论4(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6(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9二、异化现象的现实存在12(一)科技异化12(二)权力异化13(三)经济异化15(四)教育异化20(五)社会关系异化22三、异化产生的成因分析24(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经济的存在24(二)科技的发展与应用26(三)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则27(四)人们的价值观的转变28四、扬弃异化的探索
7、与尝试30(一)生产力的极高发展是消除异化的首要前提30(二)走科学发展之路是消除异化的最佳选择31(三)深化体制改革是消除异化的有力保障33(四)适宜、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消除异化的有益尝试34结 语37致 谢38参考文献39一、著作类39二、论文类40附: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情况42前 言异化问题不但是一个哲学问题,还是一个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它最早是由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的,后来把异化概念加以普及的是德国的三位著名的古典哲学家:费希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马克思则在他们的影响下“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研究异化。异化是贯穿马克思哲学始终的一个哲学概念,早期的异化理论主要存在于18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和劳动异化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中的劳动和资本的矛盾及其内在原因的分析来揭示工人的非人的生活状况,并认为异化是人类从私有制产生以来的劳动异化,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人的劳动就表现为自身异化的劳动。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马克思强烈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实质,揭示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马克思.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1.马克思不仅“从正面确立了实践对于人类发展和新哲学创立的作用,而且从反面开始了对实践的历史局限性的批判,他的异化劳动论即可看作是这种实
9、践批判的导言。”杨魁森.拓展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新视野兼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J.哲学研究,2000(1).因此,异化劳动论可以说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起源之一。马克思晚期的异化概念主要表现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及资本论中,通过商品拜物教概念而存在,其涵义主要是指由于社会的分工和商品交换而形成的生产关系的物化,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的深入分析、通过对劳动异化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的进一步研究得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在商品的生产、交换、流通以及分配等过程中形成了资本、地租、货币、商品等等拜物教现象,它们不但是外在于人的、支配和统治着人自身的巨大的异己力量,而且成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的
10、关系所掩盖,人被物所统治的极端表现。异化概念不仅被马克思一直所使用而且在不同的时期还赋予了它不同的理论内涵,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并贯穿于马克思哲学体系始终的哲学概念。因此,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一生都在思考的基本理论,并在马克思哲学中拥有基础性的、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研究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和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正因为马克思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价值,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长期以来一直被哲学界所关注和研究,成为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目前,从国内外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研究的态势来看,异化理论研究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国外研究现状:伊冯基尼奥认为,
11、马克思不是从劳动之中、而是从劳动之外寻求人的解放,劳动异化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被消除,但由于异化概念将个体性发展放在首位,因而在今天的现实中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弗兰克费施巴哈则试着从齐泽克的“交互被动性”的维度来理解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他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异化是一种特殊的对象化过程,也即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劳动并不仅仅是主体力量的对象化,更是在这一对象化过程中劳动者失去对象或“无对象”的状况。梅札罗斯于在题为异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演讲中指出:在战争与生态恶化的双重威胁下,市场已越来越成为人所无法控制的异化力量。阿格尔则明确提出了“异化消费”思想。史蒂芬阿贝认为,虽然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无论从哪一角度看都有一
12、定的局限性,但异化理论应当被“重新发现”而不是取消。还有些研究者通过解读卢卡奇、萨特、海德格尔、弗洛姆、列菲伏尔等人的异化思想,分析当代人的生存处境,或把异化与性别结合在一起展开对现今商品社会中性欲沦为商品的深刻批判,且认为马克思所批判的状况在当代社会中在延续、恶化。邹诗鹏.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状况及前沿J.社会科学报,2008(10).总之,国外哲学界对异化的研究的视角已有很大的转向:他们从物化的商品生产转向对人的欲望生产所导致的消费主义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批判分析从政治、经济的领域转入到了文化观念领域。国内研究现状:俞吾金在从康德到马克思中认为对马克思的异化概念的理解既要从道德的维度
13、又要从历史的维度去理解,也即马克思不但批判了异化的消极作用还对它的积极的历史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齐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态探微中发表见解说,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不是由异化劳动得出的,而是使用实践的观点与方法的结果。黄枬森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中强调:“异化”是指人的异化或人的本质的异化。魏小萍对手稿中外化劳动和异化劳动两个概念做了甄别,对外化、异化与私有财产之间关系的历史程序进行分析,进而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概念背后的理论问题。国内对异化有专门研究的还有许多马克思主义学者,他们或是从异化理论的比较角度或是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角度,或从概念背后来作深层次的挖掘,
14、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异化理论进行了研究和创新。沙夫曾经说过:“如果异化已经成为时尚的东西,那么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时尚本身得到了充分的解释。”俞吾金.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中的视角转换J.中国社会科学,2003(2).建国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这都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等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是分不开的。但是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也已存在着许多异化现象,而且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不仅存在马克思所提及的异化现象,而且随着经济及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的异化现象(
15、比如消费异化、网络异化等等)也在不断出现并且以持久地、不断变化地、增长的趋势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和日常生活。很多现代人不但生存危机感严重而且生活无意义感比以往任何历史时代都更为强烈和深重,无论是生产、消费,工作、生活,还是政治、经济无不受着巨大的无形的异己力量的支配。因此对于异化的发展变化应引起我们充分的注意,我们不但要研究现实社会中人的全面异化问题,而且还要特别注意、研究、探索在生态、资源极其有限而不能支持庞大的需求的情况下的经济、社会异化问题,这也是我们现阶段所需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对世界日趋明显的一体化,我们不但有必要重新厘清思路研究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而且有必要在
16、新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异化理论来剖析人的新的生存困境的产生原因,以期找到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时代减轻或克服异化的路径,因为,这对于我们在经济基础薄弱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异化理论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内涵异化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的近代西方哲学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哲学概念。从词源学方面看,异化的德文词是entfremdung,英文词是alienation,具有疏远、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统治、受别人支配等意思。从异化理论的政治学来源看,异化理论则最早产生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此著作中卢梭把异化确定为一种损害别人权利的一种否定活动,也即是人们把自身的权利放弃或转让给代表
17、他们权益的国家,而国家反过来却成了巧取豪夺、压迫人民自身的工具,成了与人民对立的异己的力量。从异化理论的哲学来源看,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则是目前最具科学性的概念,马克思认为,异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东西同他相对抗。”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3.从异化理论的发展看,我国哲学界目前比较认可的异化概念主要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由于自身矛盾的发展而产生出的客体以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同人相对立存在,束缚着人、控制这人
18、、奴役着人。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是通过对诸多前人理论不断创新和丰富而产生的,异化理论也不例外。因此,立足马克思主义,梳理异化理论历史发展对于我们全面把握异化理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一)马克思前的异化理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是在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批判和研究、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的辩证法的继承、对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主义宗教异化观的延伸,并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结合才提出了他的劳动异化观。因此,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诞生、形成、成熟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有着密切的关系。1. 黑格尔黑格尔是第一个使异化理论泛化的哲学家,他的异化理论是和唯心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对马克思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精神现象学里的精神异化理论。
19、在黑格尔那里,异化概念是一种实体(不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这种实体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派生或者转化出另一种实体,而后者凌驾于前者之上,同前者处于对立的、异己的状态中。在黑格尔的有关异化的理念中,异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哲学概念,无论是国家、自然界等等一切无不是绝对精神的产物,因此,异化也就是以精神为主体的否定、肯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的、圆圈式的运动过程;先是精神异化为物质,然后物质异化为精神,最后又复归于精神。他的异化理论的主体不是人而是客观精神、自我意识、人的思维或绝对理念,因此,他认为异化运动是绝对精神的一个不断完善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类可以通过教育或认知来了解和知悉异化产生的奥秘,然后,
20、通过扬弃异化而达到精神主体的自身完善与复归,异化和扬弃异化是绝对精神在发展自身过程中的必然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必经环节。对于黑格尔,马克思认为,他的异化理论是一种新的宗教,是人的异化的又一表现,他的精神异化论和宗教一样是唯心论的结果,应当受到严肃的谴责和批判。马克思认识到,黑格尔是站在与国民经济学家相同的立场上,离开了社会经济基础并为资本主义进行哲学辩护的,对异化劳动作了完全肯定的解读,且把异化和对象化混为一谈,把异化劳动及其产生的一切社会问题都变成了纯粹思辨的问题,“当他把财富、国家政权等等看成是从人的本质异化出去的本质时,他只是从它们的思想形式来把握它们的因而只是纯粹的亦即抽象的哲学思维的异
21、化。”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14.但是他的异化理论中所具有的深刻的历史辩证法思想,是其哲学理论中被层层包裹着的珍珠,应予以继承和发展。2. 费尔巴哈费尔巴哈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彻底批判了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哲学后,从人本主义出发阐述了他的宗教异化思想。他认为,宗教产生的秘密在于“人使他自己的本质对象化,然后,又使自己成为这个对象化的、转换成为主体、人格的本质的对象。”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C.商务印书馆,1986:56.神是经过人的臆想、创造出来的幻想物,是人对自己本质的“客体化”,人创造了它却不认识它,且反过来崇拜它,受它统治和奴役。因此,宗教是
22、人的类本质(费尔巴哈认为人的类本质就是大多数人的理性、爱、感情等内在世界的共同性),发生了异化的结果,人奉献给神越多,人的类本质丧失的越多,人受神的控制越多,人就越是处于异化的状态。费尔巴哈从人性异化的角度来谈宗教的起源,他的异化理论是基于对人性的研究所作出的一种人本主义研究。他把人的心理状态比如:依赖感、畏惧感、心醉神迷感等等,看作是产生宗教异化的原因;他认为只要建立与当时的旧的宗教所不同的、没有神的、符合理性的“爱”的宗教,就能克服宗教异化,实现人的本性的复归。费尔巴哈所研究的异化的范围虽只局限于宗教活动领域,但对当时的哲学和政治思想的解放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
23、是以世俗为基础的,以人的感性为出发点从而“揭去了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他的宗教异化理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但是,在历史观上他却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窠臼中,因此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具有不彻底性;费尔巴哈建立在抽象人本学基础上的异化理论,最终摆脱不了其抽象性而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既不同于黑格尔的异化理论,又不同于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而是在批判地汲取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合理内容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崭新的、包含有丰富辩证法思想的、随时间变化而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哲学理论。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 马克思早期的异化思想:马克思的劳
24、动异化理论这个时期主要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标志。马克思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集中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异化劳动理论。此时的马克思还没能够从经济和历史的角度来阐述他的异化理论,而是从人性异化的角度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非人的”外部现象的本质其实是从事实践活动的异化的劳动或劳动发生异化的结果,劳动异化是资本主义的典型特征。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的内容包括:劳动产品的异化即工人同自己生产出的劳动产品的关系成为相对立的关系;劳动过程的异化即劳动不是工人自身实现的需要而是痛苦的被强迫性的活动;人与其类本质的异化即工人的劳动使劳动者片面发展,仅仅是维持生命的手段;人与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 异化 理论 及其 现实意义 哲学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5972.html